贝壳电子书 > 散文诗集电子书 > 百年风云 >

第70章

百年风云-第70章

小说: 百年风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儿子也遵照父亲的遗嘱,暗到北山寻找。几十年过去了,除了石头和树木,啥也没发现。他也不死心哪,临死前也嘱咐他的儿子:“北山有宝。”结果,他的儿子也没找着。就这样一代传一代,一直传到李良这辈上。
  李良自幼读过几年私塾,看了不少古书,对先人的历史和许多历史事件都很清楚。他下定决心,非解开这个谜不可。李良性情孤僻,没娶老伴儿,只身一人,全靠渔猎为生。他踏遍了北山,一块儿一块儿地挖,一块儿一块儿地找,年复一年,一直找到七十岁,还是一无所获。李良有点泄气了,很多天没去北山。后来一想,我没儿没女,死了告诉谁呢?这个谜岂不永远解不开了?山中宝物如不贵重,先祖就不会留下遗嘱了。对!我可不能泄气儿,还得找!李良鼓起勇气,下定决心,又开始寻宝了。
  这天,日头落了,他还在山上转悠。突然,对面来了一只土豹。李良大惊,急忙躲到山崖下边。土豹发现有人,就追了过来。李良急了,对准土豹开了一火枪。结果击中了,土豹受了重伤,掉到山涧里了。李良不舍,攀石而下,来到山底,见这只土豹吼叫着,逃到石崖下躲避。李良赶上去一看,石崖下有一石洞,杂草和荆棘封住了洞口,若不是土豹开道,谁也发现不了。李良仗着胆子,钻进洞内,摸着黑又开了一枪。结果,瞎猫碰死耗子,打死了土豹。李良很高兴,从腰中取出引火的家什,把火纸燃着,往里一看,大吃一惊!
  原来,这个洞又深又高,足有五十间房子大小。里边放着成排的大炮,成捆的枪支,还有几百只大木箱子,全用油布裹着。李良打开几箱一看,不是火药,就是金银,还有数不清的盔甲,袍服、旗帜、器械。
  神话般的奇遇,把李良惊呆了,好半天才清醒过来。二百多年的谜,终于揭开了。
  他把死豹拖到洞外,又搬石头堵洞,一直忙到天亮,才把洞口堵严。回到家里,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反复思考这件事。毫无疑问,先祖的遗言,就是指这些东西说的。先祖做过岳阳总兵,可能因为需要,或者出于别的什么原因,才把大批武器藏到这里。因为当事人都死光了,除了先祖之外,竟无人晓得这个秘密。李良又想:这该怎样处置呢?做私人财产吗?不行,私藏军械是要砍头的;禀报官府呢?也不行。为什么?他恨透了满清官吏,对满清朝廷,不但有旧恨,还有新仇,决不能叫他们捡便宜!那么,究竟应该怎么办呢?他左思右想,苦无良策,只好压在心底,假作不知。就这样,几年过去了。后来,人们纷纷议论太平军的事。李良的心就活了,心想;假如有一天太平军能打到岳州,我就把这个秘密告诉他们。真是无巧不成书,太平军果然到了岳州,李良喜不胜喜。他要看看太平军与官军有什么区别?在义军进城的第二天,他就写好了字柬,到城中察看。他看到太平军纪律严明,秋毫无犯,以及开仓放粮的情景,十分感动。这才下定决心把字柬交上去。
  书接前文,李良把一切经过讲完,石达开好像听了一个传奇故事,惊喜异常,忙问李良道:“可以领我去看看吗?”李良道:“东西都是你们的,为什么不能看呢?走,咱们马上就去。”说着,他准备了一桶鱼油,几支火把,石达开叫亲兵抬着,还叫亲兵腾出一匹马,让李良坐骑。在门外上了马,李良在前,众人随后,奔北山而去。
  约摸走了两个时辰,穿过一道峡谷,来到一座山前。只见此处树木交杂,野草丛生,虽然已是古历十一月了,仍是一片草绿色。李良下了马,径直来到一座山崖前,辨认了一下,回过头来说:“享翼王千岁,洞口就在这儿。”石达开也下了马,来到近前观看:但见这座山崖,高数十丈,崖下果然有一个洞口,仅能容一个人哈腰钻进去。洞口外面杂草丛生,碎石交错,把洞口遮得严严实实,要不细心观察,是不会发现的。李良挽挽袖子,就去拆除垒在洞口的石头,石达开让几名亲兵前去协助。眨眼间,清除了障碍。李良叫亲兵把火把点着,他也举着一支火把在前面带路。石达开借助火光,边走边看。这个洞,越往里走越宽,四壁阴暗潮湿,冷气袭人。不过,地面很平坦,好像经人平整过。往前又走了约有一箭之地,拐了一个大弯,李良就停了下来,用手往前一指:“翼王请看。”石达开从亲兵手中接过一支火把,往前紧走了几步,闪目观看:只见巨炮成排,铁铣无数,还有数不清的大木箱。打开几只一看:
  有盔甲,有衣帽,
  有军旗,有螺号,
  有兵器,枪和刀,
  有钱币,崇祯号,
  有元宝,个不小,
  颗颗都是金银造。
  其余各箱封得好,
  里边装的是火药。
  没受湿,没返潮,
  用火一点准能爆。
  翼王一看连说好,
  乐得心中怦怦跳!
  石达开看罢,拉着李良的手说:“老先生,您可为太平天国立下了大功。这些东西对我们打天下、攻坚城,可大有用了。我定要在天王、东王驾前,重重保荐于您!”李良听了,不住地称谢。
  石达开留下李良、石祥祯和八名亲兵在此守把,他走出山洞,飞马回到岳州,把李开芳、林凤祥和罗大纲唤到跟前,说明经过。三将听了,乐得直蹦高。石达开命令他们,准备车辆,带兵一千,速把山洞里的物件搬运到城里来。三将领命,高高兴兴地去了。
  俗话说,人多好干活。仅用了两天时间,就把洞里的东西运光了。李开芳率人整理清点,开列了一份清单,呈给翼王。计有:
  八千斤大炮五十六门;
  一千斤至三千斤大炮三百门;
  红粉四万六千七百斤;
  铁甲战衣八百三十六副;
  袍服衣帽一千余件;
  枪刀、兵器四千余件;
  金银二百三十五万两;
  铜钱四万贯;
  军旗及各种旗帜四百面;
  弓箭上万支……
  石达开立刻奏禀正在益州的天王和东、北二王。一八五二年十二月二十日,天王驾临岳阳,在翼王的陪同下,观看了所得的物件。
  东王杨秀清道:“这都是天父、天兄的庇佑,天王的洪福,才派李良为咱们看守这些物件。”洪秀全笑着说:“应当重赏李良。”说罢传旨,亲自接见了李老先生,并加封他为典天库之职(职同将军)。李良千恩万谢。此后,他一直跟随太平军,走南闯北。以后因病,殁于金陵。
  东王也降旨,全军祝贺。并决定趁热打铁,向湖北省会武昌进军。他还把主要将领做了调整和安排。经天王旨准后,任命唐正才为典水匠,职同将军,统辖全军水师,罗大纲擢升正将军,协助唐正才料理军务。任命鲁国进为典土匠,职同副将军,专负攻坚挖洞之责。石达开为前军主将,协助东王主持全军军务。韦昌辉主管教务和军纪。李开芳、林凤祥、胡以晃、罗大纲、唐正才、李秀成、陈玉成、韦俊、石祥祯、石凤奎、洪仁发、洪仁达、赖汉英、黄文金等,皆在前军听用。
  一八五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翼王整顿人马,祭旗出发。千船健将,两岸雄兵。鞭敲金镫响,沿路凯歌声。水流风顺,进展得十分迅速。一路上,所向披靡,无坚不摧,无攻不克。十二月二十二日克汉阳,二十九日占领汉口,控制了龟山、蛇山和辽阔的长江。湖北省会武昌,暴露在太平军眼前。毫无疑问,又一场大战即将爆发。
  第三十八回 攀坚城八将奋勇 讲道理天王劝民
  十万雄兵进武昌,
  三镇万民喜若狂。
  听讲道理信天父,
  脱掉长衣换戎装!
  太平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克汉口、占汉阳,欲攻武昌。
  汉阳与武昌隔江相望,江面辽阔,每遇大风大雨,交通异常不便。
  翼王立马江边,凝神观察两岸地势。李开芳、唐正才、石祥祯、李秀成、陈玉成诸将站列在他的左右。石达开望着汹涌澎湃的江水,注视着烟雾弥漫的武昌城,思考着如何进军。他胯下的宝马“胭脂红”,昂着头,打着喷鼻,前蹄不住踏地,好像等候主人的命令。翼王看罢多时,用鞭指着大江说:“我们就从这里渡江,抢占对面江岸,而后强攻省城。你们看怎么样?”李开芳道:“据探子报,湖北巡抚常大淳,龟缩在武昌城里,不敢露面。守城的妖兵,仅有两千八百名。我军攻必取,战必克,无往而不胜。这武昌孤城,何惧之有?依卑职看,怎么打,怎么有理。”石达开听了,十分不悦,目光严肃地看着李开芳道:“自古兵家最忌骄傲。越是顺利,就越应谨慎。武昌乃湖北省城,又是各朝兵家必争之地。城坚而大,易守难攻。贼妖头常大淳,足智而知兵,顽固又好狡,素有能者之名。面对强敌,我们不能有丝毫大意。南王殉职、西王归天的教训怎能忘记?况武昌一战的胜负,关系极大。我辈身为统兵大将,切莫轻敌,千万戒骄戒躁才是。”翼王的语气严厉而又中肯,让人听了,感到心悦诚服。李开芳面红耳赤,连连称是。典水匠唐正才说道:“翼王教诲,语重心长,我等受益匪浅。卑职打算在这里建造浮桥一座,从汉阳的晴川阁直通到武昌的汉阳门,横跨长江,人马得渡,何患武昌不克!”翼王听了,很感兴趣,忙说道:“很好。你再说得详细一些!”唐正才接着说道:“以巨缆横缚大木,上覆板障。人马来往,履如坦途。浮桥左右,多系大铁锚,抛入江中,虽大风浪不能动。”翼王连声夸好,说道:“此法甚妙!这项工程就交给你了。越快越好!”“谨遵千岁之命!”翼王又指着罗大纲、陈玉成、李秀成三将说:“你们去协助唐正才兄弟,快把浮桥修好!”“遵命!”
  书要简短。从这天开始,上万名太平军,在唐正才的指挥下,日夜奋战,浮桥工程进展得很快。
  这天,石达开正在江岸视察浮桥修筑情况,忽听对岸传来哭叫之声。抬头一看,武昌城外大火突起,浓烟滚滚,百姓扶老携幼,四处逃散。翼王一怔,忙派人打探这是何故?探马回来禀报说:湖北巡抚常大淳狗急跳墙,正拿百姓撤气呢!
  常大淳,湖南衡阳人,道光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历任山东道监察御史、福建粮道、护理布政使、浙江盐运使、安徽按察使、湖北布政使等职。咸丰元年,又升任湖北巡抚。他一生为官,对皇上感情深厚,对义军恨入骨髓,是满清朝廷的忠实奴才。
  常大淳见太平军压境,十分震惊,急忙把武昌的主要官员召集到抚衙议事。常大淳说:“王纲不振,贼盗横行,长毛子造反,乃朝廷之大患。时下汉阳、汉口俱失,贼兵压境,武昌危在旦夕。我辈既食君禄,当为皇上分忧。兄弟蒙皇上错爱,身为巡抚要职,守土有责,誓与省城共存亡。倘有不测,宁愿以身报国。”提督双福欠身道:“请中丞大人放心!武昌城池坚固,巨炮百门,弹药足用;又有长江天堑,要塞多处。谅长毛子难以得逞。”知府宋建仁道:“守城官兵士气很高,巡逻放哨无一懈怠。双军门治军有方,中丞大人治民有法。何愁省城不保?”常大淳冷笑道:“话虽如此,也不要疏忽大意。”他问双福:“你的兵力是怎么安排的?”“回禀中丞!”双福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