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散文诗集电子书 > 兴唐 >

第416章

兴唐-第416章

小说: 兴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后日理万机,乃国之章事”裴雨荷婉声说道。
  对这个儿媳妇还是很不满意,不是做皇后的料,不过谨小慎微,日后不会成为自己绊脚石。又说道:“陛下身体一直没有康复,这是本宫应该做的。弘儿身体如何?”
  “承蒙天后关心,殿下身体很好。只是,只是去年受了冻,身上有许多疮疤。”
  “本宫知道,因为国家支出巨大,正准备喘过气来,对各个牺牲将士做一些补偿。还有呢?”
  “青海地高,臣妾去了青海,一直在生病。”
  “听月儿说哪里风亲很美?”
  “是很美,天低云白,山青水绿,就是终南山也不及。”
  “可惜本宫没有机会前去观看。”
  李首成想摇头,一个太子去了青海,已走了不得,你一个皇后再去青海,算那一门子。
  裴雨荷却温声说道:“天后,最好不要去,风景虽好,可哪里气瘴委实厉害。听殿下说紫山口春夏之季风景更好,几乎满山满野的象一个花园,红的花,紫的花,蓝的花。可到了紫山,气瘴更重,普通人猛然上去,吸气都感到困难。”
  “若不是如此,我朝怎么容得这群蕃子猖獗,本宫给你们带来一份青海的捷报。李首成,将捷报拿过来。”
  几个女子读完,裴雨荷说道:“太好了,青海平定,殿下不用多久,将能回京城吧?”
  这一句问得孟浪,想回京城,那有那么容易的?李首成解了一下围,说道:“太子妃,青海虽然暂时大捷,吐蕃必不甘休,未来恐怕还有一战。再说,按照殿下计划,笼党项人于我朝,才是一个开始,白兰羌还没有收服。只有在紫山口筑城,吐蕃才会真正危机重重。可除了殿下外,其他大臣皆不放心任用。”
  “这样啊”裴雨荷一脸失望。
  秋惹没有作声,实际不是,青海诸将,太子也反复讲过,论军事才干,黑齿常之与裴行俭皆能挑起大梁。不是青海战局问题,是这两位圣上心中的想法。他们不让太子回来,太子自己也要回来,但不在此时,在临行前,太子也与自己谈过此事。当真等到吐蕃崩溃?这么大的国家,没有十年二十年的,还要不出现任何差错,不然休想它崩溃。太子能不能等到十年二十年?
  裴雨荷又问道:“臣妾从青海时,就托李内侍向天后求情,让野辞明月进入东宫。这一次党项人也算立了大功,不知道天后能不能恩准?”
  “什么党项?什么野辞明月?”武则天也茫然了。
  李首成十分尴尬,说道:“是这样的,当初太子殿下为了拉拢党项人,曾经许诺过,收留了一名党项少女,叫野辞明月,答应她进入东宫做一名侧妃。又许诺了其他一些好处,所以这一次党项才不顾吐蕃的压力,举族皆叛,让我朝在青海顺利大捷。当时是权宜之计,殿下又不知如何向陛下与天后开口,一直拖着。直到奴婢去了青海,才央求太子妃,让奴婢向天后求情。可奴婢也不大好开口。”
  “荒谬,荒谬”武则天斥责道。
  虽是权宜之计,可是堂堂的一个太子,怎么纳党项的一个女子为妃?又说道:“你们知不知道,此事若传扬出去,会引起多大的争议?”
  估计各个儒臣,能从洛阳跪头请龘愿,一直跪到长安城!(
  第四百三十七章 抱铜仙(二)
  狄蓑出面了,不能让裴雨荷再说下去,越说越糟。
  有了身孕,还不明显,伏下去说道:“天后,殿下也知道,所以才托天后想法解决。去年朝廷动用了十几万军队,可有许多将士水土不服,吐蕃却随时又象大非川一样,能调动三四十万大军。指挥作战的人又是吐蕃的论钦陵。殿下只好分而化之。但原来朝廷对党项人失过信。自从贞观元年起,太宗陛下先后对党项进行过招抚,到了贞观五年,拓跋赤辞等帅党项人皆降,内附者达三十四万人(实际党项人肯定不止,因此老午说有四十几万百姓)。可是朝廷一直轻视,并没有真正划入版图,导致贞观八年我朝大举征服吐谷浑时,赤水道总管道彦与左骁卫将军樊兴从南道经松州入党项境,进入吐谷浑,发生变故。赤辞派人见道彦,说,往日隋朝攻吐谷浑,借我道,我部甚至供应其粮草资助行军,然而隋朝在我部,多有掳掠。今将军借道,我必助将军,并且还资助你们粮草。若还继续掳掠,伤害百姓,我必固其道,扼其归路。然而两将到了阔水(今松潘西)时,见党项人不设备,立即掳获牛羊数千。于是赤辞屯兵野狐峡狙击我朝大军,导致数万军队溃败。然而,赤辞亦不敢负隅顽抗,转向资助吐谷浑。多少也是卫国公顺利平灭吐谷浑原因之一。”
  当然了,话调过来说,是赤辞识相,不然李靖大军一返,党项也会土骨瓦解。与李靖相比,论钦陵什么神也不是,一个小鬼而已!
  不过这件事,唐朝做得很缺理,后来道彦与樊兴二人,皆被李世民重处,一个减死流边,一个减死免职。但也种下了恶因,五年后,松赞干布从乌海越过大积山西麓,也就是李威逃亡的那种路线,入侵白兰与党项,唐朝也没有援助。实际上以唐朝当时的实力,不用在松州,在积石山就能给吐蕃人一个当头棒喝。
  总之,党项人再次内附,一是前几年,党项接受了李威之议,再度拉拢,二是吐蕃没有将他们当作人来看待(注)。但心中有些犹豫不决的。
  “嗯,接着说”武则天眼睛亮了亮,这个狄慈虽然出身很贱,毕竟经过不少事,倒很有眼力,这一番说法,颇有几分道理。
  “臣妾也无其他可说,只说结果。天后也看到了,之所以如此大捷,包括去年殿下逃出生天,党项人皆出了重力。不但现在,将来还能继续用到这些党项人。反观东女羌,论钦陵侵犯剑南三州,本土军队并不多,却是用好了东女羌,给朝廷带来了损失。”
  “就算如此,也不必用婚姻做承诺,能答应的很多,比如官职,比如居住地,比如财帛。婚姻,失措啊”武则天摇了摇头。倒不是她不想帮忙,虽然有理,可朝廷有多少卫道士?这是血统,是皇室的尊严。皇室的尊严,又代表着中原所有人的尊严。
  这些卫道士可不管你是胜是败,胜的是青海,败的是青海,顶多开柘一片疆域,与中原关系不大。牵及到这等大事,无论战绩多少辉煌,该是反对的,还会必然反对。
  秋好急切地说道:“天后啊,可是前面几位太皇太后,多有鲜卑血脉,党项人也是鲜卑人的后代,有何不可?”
  “那不同,那时候唐宗室还没有一统天下,无论几位太皇太后出自何族,也无人注意。现在唐宗室入主天下,看一看陛下的后宫妃嫔,有没有人是胡人、羌人或者蕃人?不仅是太子,当年许敬宗嫁女,薛仁贵娶妇,朝中是何等议论?”
  “难道连天后也没有办法吗?”上官婉儿疑惑地问道。
  “为什么有此说法?”
  “臣妾常听殿下说天后是这世上最聪明的人。”
  “弘儿有此说?”
  “是,殿下经常提到”几个女子齐口同声答道。
  马屁,人人皆喜欢的,自然儿子说自己聪明,总归要想一个办法。再说,也是又卖了一个人情。嗯了半天,结果无法可想,说道:“只有一个办法,乘消息还没有传扬开来,将此女立即召入东宫。”
  无轨了,只好用粗暴的手段,直接让生米做成熟饭。
  也觉得手段不是很好,坐不下去,返回大明宫。但在路上想到了一件事,这个长子,与次子,做事倒是与自己有几分相似,为了成功,不择手段。次子心黑了些,长子心软了一些。区别就在于此。
  但作为一个帝王,不这样是不行的。
  不过让她产生了疑虑,既然不择手段,一旦长子登基,会不会承诺他的许诺,让自己继续执掌后宫。毕竟长子岁数已经很大了,完全主政,也不是不可以。而且青海一钱过后,迅速进入建设时期,这对将来长子处理内政,会有很大的帮助。朝堂上朝事错综复杂,可是青海并不好。只是地方小,百姓少,然而多个民族,迁民,羌人,防俘,将士,战争,并不简单的。
  一旦长子即位,不择手段地对付自己,怎么办?
  还是自己的好啊,出了大明宫,对李首成说道:“你去召裴炎,本宫要见他。”
  王德真青定完了,自己想保也保不住。
  最希望的还是王德真为相,此人心思单纯,对自己无二心。可是正因为太单纯,犯下许多不必要的错误。
  因此,得重新找一个替代者。薛元超做老好人,让自己很失望,以后寻机会,要敲打一番。崔知温也想做老好人,这个人同样不适合。那么只剩下裴炎了。
  此人心胸不小,也发觉出来。不过儿子不敢用,自己敢用力
  裴炎到来,武则天让他坐下,说道:“这段时间,本宫看过你许多批阅的奏本,处理恰当,做得很不错。也不枉本宫在陛下面前进言,让你为相。”
  “天后过奖,这是臣的本职。”
  更新最快整*理
  “不是本职,戴相与张相年龄已高,时常患病,处理政事的能力有限,帝国将来,需要重臣挑起帝国的重担。”
  “臣一定不负天后重托。”
  “还有,弘儿对你一直很误会,但只要做好自己本份的事,我相信弘儿最终会赏识你。至于有什么矛盾,本宫也可以替你调解。”
  “谢过天后。”
  “本宫派内侍李首成前去青海,与弘儿做过细致的交流。弘儿禀性你也知,虽然良善,有些时候会不顾小节,喜欢冲动用事。但青海一战,使弘儿成长很快。因此与李首成说过一番话,帝国将来,还是眼下的格局。”
  不好将李威承诺的,武则天继续执堂部分朝政说出来,毕竟丈夫还活着,最少还能活上好几年。可话说到这份上,以裴炎的智商,必然听出。
  说完后,从帘后看着裴炎的脸色。
  知道,不然会为什么会派李首成前往?
  其实还有内幕,是小公主闹得李治无份安分,无奈了,只好答应,李首成前去,是起一个挡箭牌的作用。但这个内幕,太过儿戏,李治是不会说出的。
  听了后,脸上还是惊讶。
  以皇后的能力,太子的威望,这二人一旦联手,现在就能掀翻皇上。这简直太可怕了,想到这里,立即不顾身份伏下去,说道:“臣将对天后感恩涂地。”
  要的就是这份表决。武则天挥了挥手说道:“退吧。”
  裴炎退下,走在路上沉思。肯定不能站在太子的立场,那么只好与皇后一抹走到黑了。可是拜于一个女人的石榴裙下,是彻底地拜下去,他又不甘心。
  苦思了半天,只好下了一个决定。先拜伏再说,不能拜得象王德真那样,授人话柄。以后再见机行事。
  大捷报来,已经张贴出去,长安城欢天喜地。
  这一年多战争下来,终于意识到以前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认识。原来吐谷浑人也不全是盟友,分成两派的,居住在赤岭以西的全部是唐朝的死敌,不亚于吐蕃人。只有诺曷钵那一群吐谷浑人才是亲唐的。
  可这一战,不但大败吐蕃人,而且几乎使吐谷浑伪政权差点灭国。不亡国,也剩不了多少人。
  至于之所以能战胜,是吐蕃人打不下去,被迫撤出主力部队,却是无人理会的。那也是败,败给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