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秘史-第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除此之外,“挂靠”在丞相府内的还有一些相对独立的部门,主要是与军事有关的部门,包括曹操的各类军事参谋人员。说他们是“挂靠”,是因为传统的丞相府里也没有他们的编制。
在曹操的丞相府里,他们人数众多,称呼也有好几种:
军师:荀攸、钟繇、华歆、凉茂、毛、成公英等人先后担任过;军师祭酒:郭嘉、董昭、王朗、王粲、杜袭、刘放、孙资等人先后担任过;
军谋掾:徐邈、田豫、牵招、高堂隆、贾洪、薛夏、隗禧、韩宣、令狐劭等人先后担任过;
丞相军事:何夔、贾诩、华歆、王朗、裴潜、刘放、孙资、邢、陈群、张范、张承、仲长统、陈群、卫臻等人先后担任过。
上面这些人,组成了曹操的总参谋部,他们的职务分别类似于总参谋长、副总参谋长、高级参谋、参谋处长、参谋等,组成了强大的参谋班子,服务于曹操的军事行动。
可以说,丞相府吸纳了当时最优秀的一批人才,他们在曹操身边工作,实际上承担着管理整个“曹统区”的任务。曹操喜欢把一些优秀人才先放到自己身边锻炼,之后下派到地方上任刺史、郡太守、县令或屯田官等,丞相府于是成为一个高级人才的培训基地,一时间,天下俊才们都以能到丞相府工作为荣。
【七、大搞基础设施建设】
建安十一年(206年)壶关之战后,河北地区暂时没有大的战事了。这一年的三月曹操率军回师邺县,在此休整了好几个月。对于习惯于戎马倥偬生活的曹操来说,没有大仗可打,反倒有些不适应。
这段时间,他在邺县主要做的事是命人开始整修漳河。如前所述,漳河紧贴邺县而过,方便了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但也带来了水患,同时一旦邺县被围攻,漳河水又成了攻城的武器,在军事上十分不利。
曹操看中了邺县这个地方,决定把自己的大本营安顿在这里,因此开始思考漳河的治理问题。另外,北方战事暂告一个段落后,恢复和发展生产也成为当务之急。
另一方面,战争造成了大量流民,袁军被打散的士卒也有相当多的人散落到民间,这些流民和散卒人数众多,他们脱离了原有的土地,聚集在社会上成为流民,如果不妥善加以安置,这些人就是下一拨黄巾军或黑山军。
基于这些考虑,曹操的办公室主任(主簿)司马朗建议:“现在是大战之后,民众失散,土地无主,都成了公田,现在恢复生产正是时候。”郭嘉、荀攸、董昭等谋士也都劝曹操把已经取得良好效果的屯田制引入新占领区,并大兴水利工程建设,既发展生产,又安置了流民,一举两得。
自古以来,对漳河的治理由来已久,战国时邺县县令西门豹主持兴建了著名的引漳十二渠,这些人工水利工程对于灌溉和水患治理发挥了显著的作用,但由于年代久远,加之漳河频繁改道,这些工程毁坏殆尽。于是曹操下令组织流民,对这些水利工程进行修缮。
这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前后持续了十多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动用的军民人数也不下数十万,但主要史籍对此均无正面记载,我们只能从《水经注》、《邺中记》等零星史料中一窥这项工程的全貌。
天井堰围出了堰陵泽这个大水库,保证了漳河水流的相对稳定,使这些灌溉渠道有了水源保证,即使在枯水期也可以发挥灌溉作用。
先进的水利工程,使邺县周围乃至魏郡广大地区的农业都得到极大发展。数十年后出生的晋代著名文学家左思写过一篇《魏都赋》,对邺县农业发展情况有过具体描述,其中提到,丰富的水利资源使这里盛产一种“芒种”的作物。唐代李善对此进行了考证,认为芒种指的是水稻和麦子,当时的农民一般在地势较低的地方引水种水稻,在地势高的地方种麦子等谷物。关于邺县当时广种水稻的事,在曹丕的文章里也得到了印证。
十多年后出生的著名学者傅玄在一篇文章里介绍了水利工程对魏郡地区粮食产量提高所做的贡献,他说可以灌溉的旱田亩产达到了十多斛,而水田更可以收谷数十斛。当时一般土地亩产高的也就是十斛左右,有的甚至只有三四斛,由此可见漳河上的这些水利工程对农业发展起到了多么大的促进作用。
这些从漳河引出来的水,有一股被引到了邺县城内。据《邺中记》记载,曹操下令在邺县修了一条暗渠,名叫长明沟,由漳河引来的水从城西引入,进入暗河向东流(伏流入城东注),这条暗渠在城里绕了一个圈,先向南流,之后从东门出城。
这条暗渠上还引出了不少的小水渠,通向城里的各个地方(沟水南北夹道,枝流引灌)。这条渠出了邺县后,曹操还下令在其上修了一个稍小点的水坝,名叫石窦堰,进一步控制水流。
如果《邺中记》所载这些内容属实,此时的邺县便已经拥有了一套相当复杂和先进的城市供水系统。水不仅是生活必须品,而且也关系到城市的文明程度,漳河水的引入,使邺县一跃成为那个时代最现代化、最为时尚的城市之一。
也就是从此时开始,曹操下令对邺县进行了新的大规模扩建,这项工程更为庞大,而且充满创新精神,对后世城市建设、尤其是都城的建设影响深远。
像长安、洛阳这些大城市,其城垣长度与宽度都有制度规定,不能随意突破。在城垣之内,大部分区域是宫城,它一般位于城市正中或者偏南,洛阳城里有北宫和南宫,面积相加占城内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其它政府办事机构、达官贵人的府第、交易市场等又占了一部分,真正的城市平民能挤到城里居住的很少。
现在人们所熟悉的都城之内中轴线设计、对称布局、集中规划里坊等,在曹操扩建邺县之前是没有的,它们都始于曹操的首创。这些规则不仅影响到唐代长安的城市布局,还一直影响到明清,日本早期的都城如藤原京、平城京、难波京以及后来的京都等,也全部借鉴了这种布局方法。
修建房舍需要大量木材,并州刺史部上党郡的大山里盛产上等木材,这里离邺县很近,免去了运输之苦。并州刺史梁习从上党郡督选木料运到邺县,为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源源不断地提供建设用材。
邺县的扩建是旷日持久的工程,赤壁之战以后曹操在邺县城西北角先后修建了铜雀台、金虎台、冰井台等建筑,使这场扩建活动达到了高潮,让邺县不仅超越了已经破败的洛阳、长安,也超越了天子所在的许县,以及襄阳、成都、临淄等当时一流的大城市,成为一座崭新的、规模巨大、经济发达、文化气息浓厚的新都市。
有了这座超级堡垒,曹操就有了稳固的后方,可以把重要将领、官员的家眷从各地接到邺县来,免去大家的后顾之忧,以便更安心地打仗或工作。对那些手握兵权但又不是嫡系的将领来说,把家眷送到邺县去,不仅可以让家人享受更好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还可以打消曹操对自己的顾虑,所以,张绣、张燕、臧霸等人先后都主动要求把家眷送到邺县来。
第九章 白狼山
〔曹操立志要解除北方的后顾之忧,为此他不顾大多数人的反对,发起了北征乌桓之战。经历了千难万险之后,他取得了超乎寻常的胜利,在部下们欢庆成功的时刻,只有他内心明白,也许这一回错了。〕
【一、向北方延伸的运河】
建安十一年(206年)三月到八月,曹操一直在邺县休整,度过了难得的半年清闲时光。直到八月份,位于山东半岛新置的青州刺史部长广郡传来了海贼闹事的消息,曹操决定亲征。
长广郡位于如今山东半岛的前端,此地原来有东莱郡,曹操占领其中的一部后设置了长广郡,今天的蓬莱、威海、青岛都包含在其中,曹操任命何夔为郡太守。
长广郡三面环海,很多人都以出海打渔为生。长广县人管承聚集了徒众三千多户成为流寇。这伙人在岸上能打就打,不能打就下海,官府没有海军,拿他们没办法。
曹操收到何夔的匪情通报,率张、乐进、李典等部挥师东进,亲自讨伐这伙海贼。
由邺县到长广郡,中间要穿越兖州刺史部的东郡、济北国、泰山郡,以及徐州刺史部的琅邪国、青州刺史部的北海国等地,属于长途行军。为对付这几千名海贼,应该不至于如此兴师动众,更不至于让曹操亲自出征。
但曹操还是亲自带兵来了,他率大军进抵北海国境内的淳于(今山东安丘),在此建立前线指挥部。之后,曹操命乐进、李典进军长广郡进剿管承。
管承没想到自己连一个地方割据势力都还算不上,充其量只是一伙黑恶势力而已,居然招来了曹操亲自远征,还有张、乐进、李典这样的名将联袂来打他。他知道该怎么做,于是象征性地抵抗一下给自己保存了一点面子,以便日后还能在这一带混,之后便退到海里的一些岛屿上。
这时,大家都认为应该派兵到这些岛屿上进行清剿(议者欲举兵攻之)。对当地情况非常了解的何夔有不同见解,他认为:“管承这些人并非生性喜欢作乱,他们只是缺少教化,所以不知道回到善的道路上来(未被德教,故不知反善)。如今逼迫太急,他们害怕被剿灭,必然死战,即使能够取胜,但也要付出很大代价,不如晓喻以恩德,让他们自悔,可以不用兵而平定。”
曹操接纳了何夔的建议,确实,打海战曹军没有一点经验。管承这些人长期生活在海上,一旦入海就是他们的世界,可以以一当十、以一当百,一旦打起来结果如何还真难说。现在管承所部退到海岛上,据险而守,不易清剿,如果能招抚,应当是上策。
长广郡丞黄珍有勇有谋,何夔推荐他前往岛上完成招抚的使命。黄珍到海岛上找到管承,向他陈述利害,表明招抚的意愿,管承接受招抚。
建安十一年(206年)秋天的东征管承之战便这样不疼不痒地结束了,对曹操来说费了这么大的劲居然没有打起来,虽然也高兴,但总觉得不够尽兴,打惯了仗的人总是闲不下来,老想找机会打一仗。
其实,曹操想打仗的话,下面还有足够的仗让他打。这次之所以领兵出来,解决管承是一个方面,为下一步的军事行动做准备才是重要目的。
八月份解决了管承问题,曹操到次年的二月份才回到邺县,在这几个月时间里,他对北方各州郡进行了视察,重点考察了各地已开工的水利工程建设进展情况。
前两年,邺县附近的漳河治理工程开工后,董昭向他提出了一个规模更大的水利工程建设计划,建议趁着北方各州郡已经平定的机会,以现有河流为依托,大修人工运河。
这项计划很庞大,它由一系列人工运河组成,用运河连结华北地区的若干条河流,从而编织出一个纵横交错、互相可通可联的河网。
这些运河主要由白沟、平虏渠、泉州渠、新河等组成。曹操批准了这一计划,并命熟悉北方事务的董昭负责督建。
白沟动工最早,在建安九年(204年)正月便开始修建。白沟原来是黄河改道南下后留下的故道,又叫宿胥渎,由于缺乏水源,不能通航。曹操下令把附近淇河的水引来,充实白沟的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