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秘史-第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据《世语》一书记载,这一次曹操还没有见到天子,大概刚把鞋子脱掉,突然过来两个持戟的武士,手里操持的铁戟可都是真家伙,他们二话不说,咔嚓一下把戟就架在了曹操的脖子上。曹操没有防备,当时就傻了。这二位就这样叉着曹操往前走,曹操没有选择,只好跟着,来到献帝面前,跪下跟献帝说话。
曹操说了些什么他一定都记不得了,那一刻他的脑海里估计全是空白。从献帝跟前出来,曹操脊背上的汗把衣服都湿透了,那是紧张的。
这是一套什么礼仪呢?其实它是有来历的,汉代为了防止权臣篡权,规定了许多制衡措施,比如“五大不在边”,就是外戚、三公等五类权臣不能到外面领兵。遇到特殊情况非领兵不可,就得执行刚才这一套程序,权臣在出兵前向天子辞行时,由武士将戟交叉于颈项前行(交戟叉颈而前),意思是要试试你心里是否有鬼。能经受住考验的是好同志,有异心的就得掂量掂量还敢不敢来。
曹操大概没听说过还有这个规矩,或者没想到刘协会跟他玩儿真的,这一惊实在非同小可。如果刘协真的向他下手,这不就是个机会吗?何进当年是怎么死的?窦武、梁冀又是怎么死的?别看权倾天下,一个细节就能让你灰飞烟灭。
曹操越想越后怕,《世语》载,他以后再没有朝见过献帝(自此不复朝见)。
经过了这个插曲,曹操率兵南下,兵锋直指南阳郡的宛县,很快抵达水附近。水是汉水上最重要的支流,即如今河南省境内的白河,在襄阳附近注入汉水。在这条河上,有一个著名的地方叫新野。
听说曹操率军亲征,张绣很紧张,曹操的大名他早有所闻,袁术、陶谦、吕布这些天下英雄都不是他的对手,如今正势如中天,张绣觉得在曹操面前自己也根本不是个儿。
此前,张绣曾派贾诩到襄阳走了一趟,见了见刘表。据《傅子》记载,贾诩回来后对张绣说:“刘表这个人,倒是有一些才能,和平年代做个三公应该称职(平世三公才也)。现在看不清形势,多疑少断,不会有什么大的作为。”
贾诩的襄阳之行打消了张绣依靠刘表抵抗曹操的想法,他决定投降曹操。没有记载显示张绣的这项决定是不是贾诩的建议,但贾诩至少没有反对。就这样,曹操原打算南下必有一场恶战,现在看来不存在了。
曹操很高兴,在水河畔扎下军营,设宴招待张绣及其手下。在酒席宴前,张绣等人看到有一个不认识的大汉站在曹操身后,威武异常,不禁暗暗吃惊,这个武士就是典韦。
在曹操行酒时,典韦手持大斧一直跟着,斧刃有一尺多,曹操不管走到谁跟前,典韦都站在曹操后面,而且使劲儿拿眼睛直盯着对方看(迫视),弄得客人根本没有心思吃好喝好。直到酒宴终了,张绣及其部将都不敢正视曹操。
本来这次南征就可以圆满收场了,但发生了一个意外,让形势陡转,曹操转胜为败,败得一塌糊涂。
曹操对于像典韦、许褚这样的猛士历来见一个喜欢一个,总想弄到自己手下。据《傅子》一书说,张绣有个亲信将领叫胡车儿,勇冠三军,大概也是典韦那样的猛人。曹操看到胡车儿也特别喜欢,想笼络一下感情,看日后能不能把他挖过来,于是亲自接见胡车儿,并赠给他不少金钱。曹操此时应该没有通过胡车儿解决张绣的意思,因为打张绣并不是他目前最需要做的事。张绣已经投降,南阳郡得以暂时稳定,应该尽快回师,准备东征。
但张绣知道了这件事,他不那么想,他认为曹操此举用心不良,是要收买胡车儿谋害自己。
《三国志张绣传》还透露了一个细节,说曹操胜利之余,看到张绣的婶娘、已故骠骑将军张济的遗孀长得很漂亮,就纳其为妾。张绣觉得受到了侮辱,心存不满。曹操得知张绣对自己有意见,就想设计除掉张绣,联络胡车儿大概就是计策的一部分,但是计策提前泄漏,张绣那边先动了手。
据《吴书》记载,贾诩给张绣出了个主意,让他向曹操报告,说部队想移防到地势高一点的地方,中间要经过曹营。张绣还向曹操报告:“车辆太少,士兵得背负很多物资,请求允许士兵们披甲而过。”曹操答应,结果张绣趁自己人进到曹营之际,突然发起攻击,打了曹军一个措手不及。上面两条记载似有矛盾之处,如果曹操想解决张绣,他怎么能同意张绣后面的请求?因此可能的情况是,胡车儿事件、张济遗孀事件虽然都是真的,但曹操并没有算计张绣的打算,所以才让张绣钻了个空子。
这场战斗发生在水河畔,曹军的狼狈样超过了当年的汴水之战和濮阳之战。混战中,曹操坐下的马被乱箭射中面部和马腿,自己的右臂也中了箭。曹操失去战马,十分危险。
据《魏书》说,曹操骑的这匹马名叫绝影,是继白鹄之后曹操骑的又一匹名马,此刻光荣就义于水河畔。正在危难之时,有个小伙子跑过来,从马上下来,把自己的马让给曹操骑。曹操一看,正是长子曹昂。
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关键时刻能舍身相救的,还是自己家的父子兄弟。当年汴水之战,如果没有曹洪让马,曹操可能早就没命了。现在曹昂又把马让给了曹操。
但曹昂没有曹洪那样幸运,他战死在乱军之中,时年才二十岁。
这一仗对曹操而言不仅丢了面子,而且实际损失惨重,长子曹昂居然战死。不仅如此,侄子曹安民、近卫部队指军官典韦也一同战死。
典韦死得极为悲壮。当时曹操率轻骑逃走,典韦为了掩护曹操撤退,留下来在营门口与敌兵激战。由于典韦勇猛异常,敌人无法前进,于是他们分散从其它地方进入曹营。
这时,典韦周围只有十来个人,这些人都是曹操精挑细选出来的勇士,平时主要职责就是保护中军的安全,现在无不以一当十,殊死恶战。但是,敌兵越来越多,他们渐渐不支,陷入重围。
典韦手持长戟,左冲右突,一戟刺过去,敌兵十多支长矛都能被折断(一叉入,辄十余矛摧)。最后,典韦的左右全部阵亡,他本人也受伤数十处,但他仍然与敌兵近距离激战。
典韦一把抓过两个敌兵,徒手就把他们给杀了,其余敌兵吃惊不小,都不敢再靠近。典韦上前冲杀,又杀了几个敌人,然而由于伤势严重,失血过多,最后他怒目大骂而死。
敌兵确信典韦已死,才胆战心惊地上前把他的头割下,互相传看,想观察一下这个奇人到底为什么如此生猛。
曹军从水河边一路惨败,一口气退到了宛县以东百里之外的舞阴,曹军各部听说后,都想抄小道先赶到曹操那里救援,一路上拥挤无序,狼狈不堪。
平虏校尉于禁率数百人主动断后,他们且战且退,拖延敌人的进攻,敌人见无法继续扩大战果,慢慢退去。于禁下令整顿人马,敲着战鼓回营。
走在半道上,遇到十几个伤兵,一个个赤身裸体,惨不忍睹。于禁问他们怎么了,这些人说被青州兵趁乱打劫,于禁大怒。
这个青州兵,就是曹操当年打败青州黄巾军后收编的部队。这支部队作战勇猛,是精锐之师,但军纪一向很差,曹操对他们平时颇为关照,反而让他们更认为自己不得了,这次趁败军之际,公然抢劫到自己人头上。于禁下令追讨青州兵,把他们收拾了一顿。之后,于禁指挥所部安下营垒,防备敌军再来。这时,手下人劝他先不忙安营扎寨的事,应该先到曹公那里报告情况,防备青州兵恶人先告状。于禁说:“现在敌人在后,很快就会追到这里来,不做好准备,何以对敌?曹公明察秋毫,不必申辩!”
青州兵果然提前跑到曹操那里告状,曹操没有听信他们。等见着于禁,听了于禁的汇报,曹操很高兴,对于禁说:“水之难,我方危急,将军能乱而不乱,整治所部,惩治暴行,高筑坚垒,实在有不可撼动之节,虽古之名将,也难以超过你呀!”于是,依据于禁前后立下的功劳,上表天子封于禁为益寿亭侯。
此役曹操失去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让他悲痛异常。更让他伤心的是,心腹爱将典韦也战死了。曹操在舞阴没有祭奠爱子和侄子,却为典韦盛大发丧,他还设法找回了典韦的遗体,送回老家襄邑安葬。曹操后来封典韦的儿子典满为郎中,作为自己的近侍。以后他每次经过陈留郡一带时,都要绕道襄邑祭祀典韦。
曹操首征张绣即以失败告终,他从舞阴退回到许县,留下曹洪驻防于南阳郡境内,与张绣对峙。
张绣打退曹操之后,迅速扩大战果,在刘表的支持下,他将曹军曾经占领过的舞阴等地重新收回,把曹洪压缩到南阳郡最北面的叶县一带。曹洪在南阳郡处境艰难,只能勉强守住最北面的防线。
曹操知道曹洪在南边很吃力,但此时他却无法迅速支援,因为在他回师许县不久,天下发生一件大事,让他不能不做出回应。
【三、破落户的皇帝瘾】
建安二年(197年)春天,就在曹操转战南阳郡的同时,身在扬州的袁术突然心血来潮,自称皇帝,此事震撼了全国。
早在两年前,献帝败于曹阳之时,天下盛传献帝已经遇难了,举国哀伤,但袁术心里却暗自高兴,因为他脑子里一直都有个可怕的念头:自己当皇帝。
说实话,袁术此时的实力很一般,离开南阳郡后本来想到兖州一带发展,但他打不过曹操,逃到了扬州。他杀了扬州刺史陈温,在寿春建立起基地,也曾有过一段兴盛的时候,那时他手下有孙策、郭贡、张勋、桥蕤等人,势力也曾发展到周边的豫州、徐州一带。
后来孙策离开了袁术到江东独立发展,使袁术集团的力量大减,袁术手下再也没有特别能打的大将,说是占领了扬州,其实只是扬州六郡里的两个郡而已。
但袁术此人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一向自我感觉良好。听说献帝遇难,他迫不急待地召集会议,跟手下人说:“如今刘氏微弱,天下乱乱糟糟,缺乏统一领导。我们袁家连续四代人当过三公,是天下名望所归,我想顺应民意,大家看看这怎么样(欲应天顺民,于诸君意如何)?”
大家一听都愣了,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顺应民意”不就是想冒天下之大不韪自己当皇帝吗?袁术手下的人都不吱声。在这种情况下,不吱声就是表示坚决反对。
袁术的办公室主任(主簿)阎象忍不住劝道:“当初周朝从后稷以至于周文王,积德累功,三分天下已经占有其二,仍然服从商王殷纣的领导。明公您虽然出身世家,但还没有达到周王那样的强盛。而且,现在汉室虽然微弱,还没有像殷纣王那样残暴啊!”
阎象的意思很明白:您老人家比周文王差得远,献帝比殷纣王强得多,当初周文王都甘愿服从殷纣王的领导,您有什么资本自己当皇帝呢?
袁术听了心里极不高兴,半天不说话(嘿然不悦),没有人支持他,这件事也就暂时放下了。
袁术想当皇帝的瘾一旦被勾起来,不达目的他吃不香、睡不踏实。他整天都在想着要当皇帝的事。后来证实,献帝遇难于曹阳纯属误传,但即便如此,袁术仍然没有死心。
当时社会上流行着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