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秘史-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玻昧榈圩圆话病
刚刚担任了上军校尉的蹇硕看出了灵帝的苦恼。别看蹇硕长得五大三粗,关键时刻动动脑子还真有两下子,他给灵帝出了个主意:以西羌战事吃紧为由,调大将军西征。
这一招够毒也够厉害。因为何进要是服从命令率军西征,那就不是三两个月就能办结的差事,弄不好还有可能一去无还或功败名毁;如果不服从命令,那就是抗旨,跟通电造反差不多。诏书正式下达,何进居然没有了主意,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急得团团转。
袁绍走过来,微微一笑,说此事何难?他给大将军何进出了一个主意,立刻以四两拨千金的力道轻轻将危机化解。
袁绍让何进上一道奏章,说谨遵圣谕将立即着手进行西征的准备,但目前兵力不足,需要到京师周围的州郡募集人马,需要一定的时间。一旦人马齐备,即刻出征。
何进听罢豁然开朗,心中的愁云立即散去大半。他一一照着做了,还像模像样地派王匡、鲍信、张邈、刘岱等人赴泰山、并州、丹阳、陈留等地招募人马。
袁绍正愁没有机会扩充实力,借着为何进解套,顺便把自己的人派到下面去抓队伍,何进再一次被利用。
这几路人一撒出去就没有了音讯,为了糊弄灵帝,何进派袁绍带了些兵到徐州、兖州一带活动,号称是打黄巾军,其实连黄巾军的面都没有照过,到处闲逛,目的是拖时间。
王匡等人到达各地后动作倒很快,招兵工作也卓有成效,但他们不急于回洛阳报到,一切都听从何进和袁绍的安排。
听说朝廷要扩军,有些地方开始有组织地参与进来,并州刺史丁原就是个积极分子。还有的直接结伙跑到洛阳来投军,比如刘备等人。
丁原字建阳,比曹操大十二岁,益州刺史部人,是一员武将,担任过京师卫戍司令(执金吾),后下派到地方担任并州(今山西一带)刺史。他招募了一千多人,派张杨、张辽两个人带着到洛阳报到。
张杨字稚叔,并州刺史部云中郡人,是一员猛将。张辽字文远,并州刺史部雁门郡人,曾担任郡吏,因为武力过人,被丁原召为从事。丁原很猛,他手下的人更猛,除了张杨、张辽外,还有一个叫吕布的人,担任办公室主任(主簿)。
刘备这时候也赶到了洛阳。他曾跟着卢老师在冀州打黄巾军,因为有功被任命为中山国安喜县副县长兼县公安局长(安喜尉)。
县尉这个职务看来挺锻炼人,曹操当过洛阳北部尉,刘备当过安喜尉,孙坚更厉害,连干了三个县(盐渎县、盱眙县、下邳县)的县尉。三国时代三大割据势力的奠基人都是从县尉这个基层岗位上干起来的。
但刘备没有孙坚的好耐性,县尉干得不太如意。一次中山国相派检查组到县里来检查工作,刘备跑到招待所想向检查组组长(督邮)汇报工作,督邮并没有把他放在眼里,拒绝接见,刘备一时怒起,把督邮暴打一顿。这种以下犯上的行为罪名很大,刘备只好带着关羽、张飞两个结拜兄弟弃官跑路。
刘、关、张三人到处流浪,听说朝廷开始招兵买马,觉得是个机会,就跑到洛阳来了。据王粲写的《英雄记》记载,刘备等人参了军,编在一个叫毋丘毅的人手下,在这个乱哄哄的时候,刘备、关羽、张飞还是不起眼的小角色,在后面的乱局中他们跟着上司立了些功,刘备又先后担任了下密丞、高唐尉、高唐令等低级官职。刘备真正发达起来,是投靠了老同学公孙瓒以后。
袁绍等人还在外面晃悠,洛阳到处是前来报名参军的人,时局扑朔迷离,瞬息万变。大将军一方和灵帝、蹇硕一方都在加紧谋划,从后宫到朝野上下,到处弥漫着一股杀气。
谁都知道先动手可以占据主动,但谁也不敢先动手,因为谁都没有完全的胜算。就在这个紧张得让人窒息的时候,帝国发生了件大事,让紧张的气氛一下子失去了方向。
中平六年(189年)四月十一日,灵帝刘宏驾崩于洛阳南宫嘉德殿,终年三十四岁。
刘宏是一个颇有传奇色彩的皇帝,也是一个极具个性的青年,比曹操小一岁,原是正在走向衰落的一个亭侯,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成为皇帝。
灵帝继位以来,看到的全是党人、外戚与宦官们如何恶斗,期间发生了第二次“党锢之祸”,他因此在党人心中形象极差。其实“党锢之祸”基本上是宦官们一手操持的,他只是被作为工具利用。中间他也曾试图励精图志,革除社会及官场弊端,但还未及施展就觉得力不从心。从此他变得心灰意冷,耽于享乐,昧于朝政,他在文学艺术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同时对发明创造情有独钟,指挥钩盾令宋典、掖庭令毕岚等一批发明家,发明了类似于喷泉的“天禄虾蟆”和人工洒水车“翻车渴乌”。另一方面,据说他还兴建了裸游馆等纵欲场,以消解心中无休无止的苦闷。
长期的抑郁和不节制的纵欲,使得三十多岁的天子身体日渐衰弱。自中平六年初,灵帝便一病不起,他自知来日无多,最放心不下次子刘协。灵帝把蹇硕叫到病榻前,托付他照顾好爱子刘协,蹇硕流泪答应。
灵帝死了,桓灵时代结束了。
诸葛亮日后在一篇文章中回忆道,他曾经常跟先帝刘备一块儿闲聊,每次聊到桓帝和灵帝时,“莫不痛恨”。诸葛亮认为,后汉之所以倾颓,主要缘于桓帝、灵帝两位当权者“亲小人、远贤臣”。
桓灵时代确实算不上一个光明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宦官当权,奸臣阻道,正义得不到申张,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这个时代,民族矛盾尖锐,土地兼并严重,变民频起,国家风雨飘摇。
总之,这是一个黑暗的时代,一个恐怖的时代,但它也是一个孕育新时代的时代。
作为这个时代最重要的象征,桓帝刘志和灵帝刘宏确实不够称职,他们没有带领国家走向振兴,没有使正义得到弘扬,反而一次次亲信小人,压制贤良。他们自己生活奢侈,大起宫殿,安于享乐,为了聚敛财富,他们不仅加重赋税,还推行了卖官制度,使吏治彻底崩坏。
但是,他们的内心又充满了太多的无奈。从登上皇位的那一刻起,他们就开始被别人操纵,没有亲人,没有真正的亲信,整天生活在没有亲情、没有安全感的皇宫里,时刻提防宦官,提防外戚,党人不理解,人民埋怨。
在权力的争夺战中,他们只学会了一种本事:平衡术。他们小心翼翼地平衡各派之间的势力,借助一派打击另一派,没有永恒的同盟,只有不断增加的敌人。
生活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下,他们都是三十多岁便离开了这个世界。
现在,这个时代终于结束了!
第五章 横柴入灶
〔宦官们带着悲愤的心情乱刀砍死了何进,紧接着他们又被更加愤怒的人们一个不留地消灭干净。外戚、宦官这两个帝国肌体上的毒瘤,竟然短短几天内神话般地被割除了。但是,士人们显然还没有做好这样的思想准备。〕
【一、何进的屠刀】
中平六年(189年)东汉帝国将要发生许多重大事件。这些事件以灵帝驾崩为启始,短短数月之间,沧海桑田,斗转星移,有人谢幕,有人上台,闹哄哄,没有人能看清时局的走向。灵帝驾崩前,向蹇硕口述了自己的遗愿。为了实现灵帝的遗愿,蹇硕当即决定,在外界还不知道天子驾崩的消息前,发起迅雷行动,对皇后及大将军一党果断出手。他召集身边自认为可靠的人,做了精心布置,然后用已故天子的名义召何进入宫议事,何进一入宫即予以诛杀。何进还不知道灵帝已死,丝毫没有戒备,还像平时一样进宫。眼看大事将成,但蹇硕一方出了叛徒,一个叫潘隐的宦官是何进的人,得知蹇硕的阴谋后他赶紧跑到宫门外,名义上是迎接大将军,其实是通风报信。何进到来时,潘隐不停地挤眉弄眼,何进终于会意,立即掉头就走。
考虑到城里也不安全,他直接疾驰进西园军中。
最近一段时间形势紧急,宫中也传出灵帝生病的消息,何苗、袁绍、曹操、袁术等人都不敢大意,都住在各自己掌握的军营里,随时应对突发状况。
何进到达西园,立即命令袁绍、曹操等人将能调动的人马集合起来,开进城里,陈兵于各郡国驻京办事处(百郡邸)附近,以备不测。袁绍、曹操把自己人都叫来,大家一商量很快就猜出来,是天子已经发生意外,蹇硕等人开始动手了。
多年来,袁绍这些人等的就是这一天。他马上告诉何进说,宦官弑杀天子要造反,得赶快采取措施将其党羽一网打尽。
这时局势已基本被大将军和何皇后掌握。何进驻进更安全一点的北军大营,北军联合参谋长(北军中侯)刘表在那里迎接他,何进声称有病,拒绝进宫。
两天后,皇子刘辩登极,尊母亲何皇后为皇太后,由何太后临朝主政,改年号为光熹。他还擢升袁绍的叔父袁隗为太傅,与大将军何进同时辅政(参录尚书事)。
何进没有对蹇硕等人立即动手,但绝望中的蹇硕感到这更可怕,试图做最后挣扎。他写信给赵忠、宋典、郭胜等其他几个宦官头领说:“何进兄弟控制朝廷,独断专行,而今更与袁绍等奸党通谋,要诛杀先帝左右的亲信,消灭宦官,只因我身兼西园军司令(上军校尉),才不敢轻举妄动。现在情势危急,我们应该联合起来,关闭宫门,下诏逮捕何进,予以诛杀。”
到这个时候了还说这样的话,脑子稍微正常一点的人都不会跟着他去送死的。赵忠等人虽然平常跟蹇硕关系不错,但经过判断,他们都选择站在大将军一边,郭胜把蹇硕的信递呈给何进,有了证据,何进决定动手。
四月二十五日,何进下令黄门令逮捕蹇硕及其同党,处死。
五月六日,何进派兵包围骠骑将军府,逮捕董宠,将他就地免职。董宠随即自杀。又过了一个月,董太后(此时应称她为董太皇太后)在忧虑恐惧中死去。
至此,大将军及何太后已经完全满意,南阳郡屠户出身的这一家人,此时才算有了真正的安全感。可惜,他们满意得太早了。
何太后和何大将军想的只是如何使权力更加巩固,维护好有血缘关系的帝位大统,让宦官更加忠心耿耿,争取士大夫的认同和支持。但对袁绍等人来说,革命刚刚才拉开序幕,怎么能就此收手呢?如果仅仅是换了个皇帝、换了一拨外戚,那与前朝又有什么区别?
袁绍等人提出的目标是诛杀宦官,同时也不希望再出个梁翼一样的外戚把国家玩弄于一人股掌之上。在追求政治理想的道路上他们实在等待得太久、太苦了,因而已经没有太多的耐心。就在大将军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时,他们接二连三地向大将军进言,要他一鼓作气,趁势诛杀所有宦官,改革朝政。
在这个问题上大将军犹豫起来,他不能说袁绍等人的主张没有道理,毕竟宦官的名声已差到极点。但是,具体到行动上,他的革命热情显然小得多。他也向妹妹提出了诛杀宦官的建议,但遭到何太后直截了当的反对,兄弟何苗也不赞成他这样做,大将军一时又没了主意。
如果没有袁绍等人不依不饶地坚决要除掉宦官,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