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散文诗集电子书 > 曹操秘史 >

第141章

曹操秘史-第141章

小说: 曹操秘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所以让张辽担任主攻,让李典守城,是因为曹操了解他们的性格,张辽作战勇猛,有狠劲;李典号称“军中长者”,是一员儒将,打起仗来比较冷静,适合守城。
  今天的逍遥津旧址在安徽省合肥市老城区的逍遥津公园内,园内还有张辽墓。张辽祖籍并州刺史部雁门郡马邑县(今山西朔州),他跟关羽是同乡,关系很好。张辽于黄初三年(222年)病逝于江都,他死后要么就地葬于江都,要么葬于家乡,不大可能葬在合肥,这个张辽墓应该是后人为纪念他而修的衣冠冢。
  【八、孙权突然求和】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二月,曹操从汉中回到邺县。五月,进封为魏王。十月,再次起兵远征孙权。十一月,大军到达谯县。
  曹操的夫人卞氏以及儿子曹丕随征,曹丕的夫人甄氏因病留在邺县,曹丕十二岁的长子曹睿,以及女儿东乡公主也由祖母卞氏带着随征。
  大军到达合肥后进行了短暂休整,曹操听张辽等人汇报了合肥之战的经过。据《三国志张辽传》记载,曹操还专门察看了张辽大败孙权的逍遥津,并在此叹息很久(循行辽战处,叹息者良久)。之后,曹操给张辽所部增加了人马,让他移屯于居巢(今安徽桐城南)。
  次年正月,曹操也到达居巢,这里在濡须口的上游,距濡须口有一二百里,距皖县近在咫尺。
  曹操的想法是先不急于攻打濡须口,先夺回江北的战略要地皖县,之后采取稳扎稳打的办法,彻底拔掉濡须口这颗钉子。
  但不凑巧的是,这时军中又发生了瘟疫。据《三国志司马朗传》记载,曹操任命的兖州刺史司马朗亲自到军中慰问得病的士卒,亲自问医送药(军士大疫,朗躬巡视,致医药),结果自己不幸染病,不治身亡,终年四十七岁。
  司马朗是司马懿的大哥,“司马八达”之首。
  这场瘟疫来势凶猛,其波及范围包括整个北方以及长江流域,曹植在《说疫气》一文中写道:“建安二十二年瘟疫流行,家家都饱尝失去亲人的悲痛,有的全家都病死,甚至整族灭绝。有人认为是鬼神在兴风作浪,但是罹患此难的,多是穿粗布衣服、吃草食的人家的孩子,而身居高庭大院、整天锦衣肉食之家,死的却比较少。这是自然阴阳二气失调而发生的瘟疫,哪里是什么鬼神?愚昧的人插起桃符来驱鬼,真的可笑。”
  而据曹丕的《又与吴质书》记载,徐干、陈琳、应、刘桢都死于这场瘟疫,建安七子中的另一位重要人物王粲也死于这次行军途中,据推测也与这场瘟疫有关。
  建安七子几乎同时死去了五个,这场大瘟疫对文学事业造成了重创。
  被重创的还有曹操的伐吴大业,因为有上次赤壁之战的教训,他深知军中流行疾病会对部队的战斗力造成很大伤害,所以不敢掉以轻心,他还有了撤兵的想法。
  这时候,孙权突然派都尉徐详来请降,正好给了曹操一个台阶,曹操决定回师。
  在战事仍不明朗的情况下孙权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弯,的确让很多人不解,但熟悉孙权的人都知道,他这样做自有盘算。
  孙权突然发现,自己在濡须口一带拼命与曹军对抗,付出了极大代价,自己多次面临险境,但收获并不多,反而让盟友刘备占了便宜。
  刘备夺取益州后对荆州并不放手,经过双方的斗争和妥协,勉强达成了划湘水而治的协议,但是坐镇荆州的关羽最近动作很多,对孙吴已经构成了事实上威胁。
  孙权突然发现,自己原来是那么傻。恰在此时,一向拥护孙刘联盟的鲁肃病故,接替他的吕蒙有着不一样的战略主张,他认为关羽对孙吴的威胁远远大于曹操。吕蒙一上任,就开始谋划与关羽争夺荆州,在这种大背景下,孙权急于同曹操修好。
  曹操也急于从濡须口一线抽身,除了瘟疫外,远在成都的刘备正虎视眈眈地盯着刚到手的汉中,他派张飞、马超攻占了武都郡的治所下辩(今甘肃成县)。武都郡影响着汉中侧翼的安全,马超在凉州一带素有影响,与羌人、氐人的部落首领关系密切,随时能翻起大浪来。
  这让曹操根本没心思再在濡须口再打下去。
  既然双方都不想打了,现在需要的只是一个梯子,好从台阶上下来。孙权知道这个梯子必须由他先递出去,否则曹操再想要也不会先开口,所以他主动派人请降。
  刘备是出了名的务实派,但孙权比他还务实,孙权最善于调整自己的姿态,在关键时候往往能干出许多出人意料的事来,现在采取如此柔软的身段对孙权而言既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
  有人总结说,曹操擅长玩军事,刘备擅长玩政治,孙权擅长玩外交。
  当然,孙权这次请降不必付出任何实质性代价,也就一句软话而已,就哄得曹操心情愉快地走了。
  这已经是曹操第四次在合肥方向用兵无果了,看来《后出师表》说他“四越巢湖不成”是一次次算出来的,一点都没有虚报。因为刘备突然变得强大起来,曹操与孙权居然找到了战略利益上的共同点,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双方达成的休战协议,一直到曹操去世时仍然生效。
  曹操留下夏侯、曹仁、张辽等各部共二十六个军屯扎在居巢,若按一个军一万人左右计算,在此区域驻扎的部队达二十多万人,这些部队由夏侯任总指挥。
  这大概是曹操吸取了上次撤离时只留下七千人守合肥的教训,索性派人在这里长住不走了。此时,夏侯渊在汉中坐镇,夏侯坐镇于居巢,曹操对夏侯氏兄弟的重视超过了本家兄弟曹洪和曹仁。
  孙权也选了一个总指挥全面负责濡须口的防务,这个人是平虏将军周泰,朱然、徐盛当助手。但周泰的资历跟朱然、徐盛差不多,且出身寒门,这二位并不怎么服他,周泰知道这个情况,也有退缩之意。
  孙权在濡须口基地设宴招待诸将,酒酣之际,孙权亲自来到周泰跟前,命令周泰把衣服解开,周泰遵命。这时大家看到周泰身上是累累伤痕,多达数十处,肌肤几乎没有多少完整的地方。
  孙权指着周泰身上的伤痕,逐一问他是在什么地方作战时留下的,周泰一一回答,告诉孙权分别是怎么受的伤。据《江表传》记载,这时孙权泪流满面地握住周泰的胳膊,叫着周泰的字说:“幼平,你为我们兄弟作战如熊虎般勇敢,不惜生命,身负数十处伤,肌肤像刀刻画的一样,我怎么能不以骨肉之恩待你,委以兵马重任呢(卿为孤兄弟战如熊虎,不惜躯命,被创数十,肤如刻画,孤亦何心不待卿以骨肉之恩,委卿以兵马之重乎)?你是吴国的功臣,我将与你同荣辱,共患难。幼平你赶快接受任命吧,不要以自己出身寒门而辞让了!”
  在场的人无不动容。孙权把自己平时穿戴的衣帽头巾等物赠给周泰,派人吹奏鼓乐送周泰出营。朱然、徐盛等人从此深服周泰。
  第七章 夺嫡之争
  〔外患不止,内忧又起。曹操摇摆于两个儿子之间,谁来当接班人,这既是家事又是国事。精明的曹操此时却陷入了迷茫,当他终于下定决心的时候,似乎有点晚了,曹魏帝国已经形成了严重的内伤。〕
  【一、曹家的精英】
  建安十六年(211年),献帝从曹操辞让的三县共三万户食邑中拿出一万五千户,分别转封给曹操的三个儿子,每人食邑五千户。这三个儿子分别是曹植、曹据和曹豹。其中曹植为平原侯,曹据为范阳侯,曹豹为饶阳侯。这是曹操的儿子们第一次受封爵位。
  如果以年龄论,曹操在世的儿子中,二十五岁的曹丕最大,其次是曹彰,年龄介于二十一岁到二十四岁之间,二十岁的曹植排第三。他们三个再加上曹熊,都是卞氏所生。
  曹操的长子叫曹昂,是刘氏所生,随同曹操征张绣时战死于南阳郡。曹操最喜欢的儿子曹冲,是环夫人所生,赤壁之战那年因病而死。
  曹操共有二十五个儿子,除了上面提到的六个,其他十九个儿子分别是:刘氏所生的曹铄,环氏所生的曹据、曹宇,杜氏所生的曹林、曹衮,秦氏所生的曹、曹峻,尹氏所生的曹矩,王氏所生的曹干,孙氏所生的曹上、曹彪、曹勤,李氏所生的曹乘、曹整、曹京,周氏所生的曹均,刘氏(不是曹昂的母亲)所生的曹棘,宋氏所生的曹徽,赵氏所生的曹茂。
  他们的年龄大都不详,但应该都不超过二十岁,除曹丕、曹彰、曹植外,年龄稍大的还有曹据、曹宇、曹林、曹几个,根据《三国志武文世王公传》的说法,曹铄、曹上、曹勤、曹乘、曹京几个儿子早殇。
  曹操很重视对儿子们的早期教育。《魏书》记载,曹丕八岁的时候,就能写文章,博览经传典籍及诸子百家,而且体育方面也很突出,善于骑射,尤其喜欢击剑运动(年八岁,能属文。有逸才,遂博贯古今经传诸子百家之书。善骑射,好击剑)。
  这一点在曹丕的回忆文章中得到印证,曹丕在《典论·自叙》中写道,他五岁的时候,曹操就教他射箭,学习了一年就掌握了射箭的基本要领,六岁开始学骑术,八岁的时候就能自己骑马了,以后曹操征战,曹丕常常跟随(余时年五岁,上以四方扰乱,教余学射,六岁而知射。又教余骑马,八岁而知骑射矣。以时之多难,故每征,余常从)。
  曹植、曹据、曹宇等兄弟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大体也是这样的,从中可以看出曹操对儿子们的教育不仅重学问,而且重体能和军事素质,希望他们日后都能成为文武全才。
  到了许县后,生活逐渐安定下来,加上四方才学之士汇集而来,曹操有条件给儿子们提供最好的教育条件。除了曹氏兄弟外,在一块儿学习的还有秦朗、何宴这两个曹操的养子,关于他们的事前面已经介绍过。夏侯渊、夏侯的儿子们也跟他们一块儿学习和生活。这一代人里的夏侯是夏侯之子、曹操大女儿清河公主的丈夫。清河公主跟曹操的长子曹昂都是刘氏所生,清河公主年龄不详,很可能比曹丕、曹植都要大,所以夏侯应该是他们的姐夫。
  夏侯渊有七个儿子,分别是夏侯衡、夏侯霸、夏侯称、夏侯威、夏侯荣、夏侯惠、夏侯和,他们与曹氏兄弟来往也比较多,夏侯渊还有一个侄子叫夏侯尚,跟曹丕尤其要好。
  当时曹操与袁绍之间的竞争正趋激烈,袁绍的几个儿子个个都很突出,年纪轻轻已经能分别执掌一州大权,曹操想自己的儿子们无论如何不能输给袁绍之子。
  三年前曹冲去世,这对曹操是一个重大打击。曹冲天资聪慧,曹操对他表现出毫不掩饰的偏爱,但是曹冲十三岁时就因病去世了,曹操难过至极。
  曹冲死时曹丕二十二岁,曹植十七岁,但是曹操丝毫没有确定继承人的意思。
  曹操最早的正妻是丁氏,但丁氏没有孩子,后来因为感情不合又被曹操休了。丁氏之后进入曹家的是刘氏,所生的儿子曹昂是曹操的长子,按理这个继承人应该是曹昂,但他却战死于沙场。
  刘氏还有一个儿子叫曹铄,未成年就死了,后来刘氏也死了。
  现在,曹丕最有希望成为继承人,不仅因为他年龄最长,而且他的生母卞氏一直得宠于曹操,在丁氏被休、刘氏去世之后,她被正式确定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