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散文诗集电子书 > 曹操秘史 >

第140章

曹操秘史-第140章

小说: 曹操秘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眼见丢了江南的两个郡,刘备也急了,亲自由成都赶到公安坐阵指挥,他派关羽率兵与吕蒙展开争夺。孙权也当仁不让,由建业前往陆口,孙刘大战眼看一触即发。
  吕蒙这时还在攻打零陵郡,他知道南阳人邓玄跟郝普关系很好,就把邓玄找来,对他说:“郝普素来忠义,但是对现在的局势可能有点看不清楚。刘备在汉中被夏侯渊所困,关羽在南郡,他们都没有余力救援这里。我考虑,不出几天城必被攻破,落个城破身死的下场有什么好处?先生可以去见郝普,向他陈述利害。”
  邓玄于是入城见了郝普,转达了吕蒙的意思,郝普投降。
  后来郝普知道刘备已到公安,而关羽就在离此不远的益阳,羞愧不已,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惭恨入地)。吕蒙留下孙河守零陵郡,自己率军赶赴益阳,支援在那里的鲁肃。
  益阳成了双方对阵的焦点,关羽和鲁肃分别指挥两边的人马,大有随时动武的迹象。鲁肃一向是孙刘联盟的坚定拥护者,他知道一旦双方开战,后果将不堪设想,那是曹操做梦都想看到的结果。
  鲁肃还想做更多努力,他想面见关羽当面陈述利害。甘宁等诸将都认为太危险,劝他不要去(鲁肃欲与关羽会语,诸将疑恐有变,议不可往)。
  鲁肃曰:“今日之事已到了关键时刻,刘备明显理亏,在是非未定之时,关羽也不敢轻举妄动吧!”
  鲁肃邀请关羽见面,双方约定兵马都停在百步之外,只有鲁肃和关羽两人单刀上前相见。关羽是一流的猛将,但鲁肃也不是文弱书生,根据《吴书》记载,鲁肃生得“体貌魁奇,少有壮节”,精通“击剑骑射”,有一次敌人的骑兵追击他,他厉声喝斥敌人,把盾牌立在地上,远远地弯弓怒射,每一箭都把盾牌射穿,敌人被吓退。
  据《三国志》记载,鲁肃一见面就斥责关羽:“当初是因为你们败军远来,无所依托,我们才把土地借给你们。现在你们已经得了益州,却没有奉还之意。我们只要求三个郡,又被赶了出来。”鲁肃还没说完,关羽身后有一人高声喊道:“土地这个东西,谁有德谁占有,何人能永远拥有(土地者,惟德所在耳,何常之有)!”
  鲁肃大声呵斥这个人,声色严厉。关羽操起刀,对身后说话的那个人道:“这是国家大事,不要随便议论(此自国家事,是人何知)!”然后瞪着这个人直到他离开。
  《吴书》也详细记载了双方这次会谈。
  关羽首先说:“乌林之役时刘将军亲临前线,寝不脱甲,戮力破曹,最后岂能只落得个徒劳,而无一块土地安身?足下是来收回土地的吗?”
  鲁肃回答道:“不对吧,开始我与刘将军相会于长阪坡,刘将军的人马不过千把人(豫州之众不当一校),走投无路,士气低落,还打算逃往远方(图欲远窜)。我们主上有感于刘将军无处安身,给了他土地和人民,让他度过难关。可刘将军隐藏自己的野心,违背道义和准则,破坏双方的联盟。如今刘将军既已得到益州,却还想全部占有荆州,这是普通百姓都不会做的不义之事,何况像刘将军这样的英雄呢?我听说祸患起于贪婪和背信弃义,关将军如今身负重任,难道不能辨别是非吗?反而要凭借弱旅与我们抗争,你们能不失败吗?”
  鲁肃一番话,让羽无言以对。
  《三国志鲁肃传》说关羽与鲁肃当场达成和解协议,双方以湘水为界,湘水以东归孙吴,湘水以西归刘备,一场危机以和平手段化解。
  其实,双方和解的决定不可能在单刀会上做出,关羽和鲁肃都没有这么大的决策权。双方很快达成和解,原因是此时曹操已进军汉中,刘备吃不消,主动与孙权求和(会闻魏公操将攻汉中,刘备惧失益州,使使求和于权)。
  刘备派谁出使孙权史书没有记载,孙权派来的回访使者是诸葛亮的大哥诸葛瑾。
  据《三国志诸葛瑾传》记载,诸葛瑾出使刘备,会面的地点应该是在成都。曹操进军汉中后,刘备已从公安回到成都,所以诸葛瑾还看到了他的弟弟,已离别了二十年的诸葛亮。
  但是,他们只谈公务,不谈私事,私下也没有见面(退无私面)。诸葛瑾由于身份特殊,以后还多次出使蜀汉,但公私分明的做法一直保持着。
  在诸葛瑾回访后,双方才达成正式协议,以湘水为界将荆州一分为二,湘水以东的长沙郡、江夏郡、桂阳郡归孙权,湘水以西的南郡、零陵郡、武陵郡归刘备。
  根据这个协议,孙权收获很大,当初他让出的地盘仅是半个南郡而已,如今却拿回来差不多三个郡。
  孙权如果要表达谢意的话,一定得感谢曹操,没有曹操帮忙,刘备又怎么肯心甘情愿地让出地盘呢?
  【七、逍遥津】
  孙刘联盟暂时得以维系,刘备把主力调往益州北部,专心对付曹操去了。孙权决定趁这个难得的机会大干一把,建安二十年(215年)八月,就在曹操刚刚攻入张鲁大本营南郑的前后,孙权集合十万人马进攻合肥。曹操上次离开合肥的时候,留下张辽、李典、乐进三员猛将,但给他们留下的人马并不多,只有七千人。
  曹操也考虑到孙权将趁自己远征汉中之机向合肥发难,他已经想好了对策,但没有公开,而是写在一封密函里,交给留守部队的联席参谋长(护军)薛悌。
  当互不隶属、军职也相当的几路人马共同担任某项防务时,为了便于各路人马之间的沟通、联络和协调,往往设护军一职,他们地位一般不是特别高,但直接向曹操本人汇报,直接接受曹操的指令,因而地位很重要。
  曹操走后薛悌谨遵指示,没有打开过那个密函,直到孙权率十万人马向合肥杀来,薛悌想时候应该到了,赶紧当着张辽、乐进、李典诸将的面打开来看。大家还以为丞相留下了什么秘密武器,期望值挺高,谁知只看到上面写了几句话:“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勿得与战。”
  大家有点失望,当前明显寡不敌众,宜采取守势,等待援军的到来,如果主动出击,能否取得胜利实在很怀疑。只有张辽认为丞相的指示是正确的,他说:“曹公远征在外,如果我们坐等待援,敌人必然会击破我们。所以曹公命令我们趁敌人没有集齐之时发起攻击,挫伤他们的锐气,以安定军心,然后才能守住。”
  乐进、李典等人还有些犹豫,张辽有些生气:“成败之机,在此一战。诸君如果还要怀疑,我张辽愿意单独一战!”
  李典跟张辽平时有矛盾,此时慨然说道:“这是国家大事,我不能以私心而忘记公义,请让我跟随你前进!”
  于是,张辽连夜招募敢死队,共选了八百人,杀牛飨食,让他们饱餐一顿。天亮后,张辽亲自披甲持戟,率领这八百勇士杀入敌营。
  张辽一边杀,一边大呼自己的名字,他们连杀数十名敌人,其中还包括两员将领。他们冲锋的速度极快,转眼杀到孙权的指挥部(冲垒入至权麾下)。
  孙权完全没有料到,他大吃一惊,不知道如何办,跟前有一个土堆,可能是一处坟堆(高冢),孙权顾不了那么多,抱着一把长戟就上了土堆。张辽站在土堆下,高喊让孙权下来一战。孙权不敢动,这时孙权手下诸将杀了过来,将张辽围住。
  张辽率身边数十人又往外面杀,刚杀出重围,听见后面有人求救,回头看是自己带来的人里有被孙吴士兵围住不能脱身的,张辽于是又往回杀,所向披靡,敌人没人敢挡。张辽顺利地将被围的士兵解救出来。
  这一战从早晨一直打到中午,张辽就用这八百人在孙权大营里连冲带杀,孙吴军队居然毫无办法,看着他们杀进杀出,孙吴士气大损。
  孙吴军队又攻了十多天,被士气高昂的曹军挡在城下无法得手,孙权决定撤兵。
  孙吴军队接到命令陆续撤退,孙权和吕蒙、甘宁、凌统、蒋钦、陈武、潘璋等将领留在后面督阵。合肥城外有条淝水,淝水上有一个渡口叫逍遥津,孙权等人正在逍遥津以北等待过河,被远眺敌情的张辽恰好发现。张辽率兵突然杀出,目标直指孙权。
  这一击实在太突然了,孙权等人毫无防备,吕蒙和甘宁拼死保护孙权,凌统指挥身边的人架着孙权就走(甘宁与吕蒙等力战敌,凌统率亲近扶权出围),把孙权转移到安全地带。凌统返过来再与曹军交战,身边的人一个个战死,他也多处受伤,估计孙权已经脱险,才撤离战场。
  吕蒙、甘宁、蒋钦等人死战张辽以掩护孙权,甘宁勇猛异常,不停地引弓射敌,负责鼓吹的士兵大概也伤亡得差不多了,甘宁发现自己一方突然没了声响,还厉声询问,史书称其“壮气毅然”。
  甘宁以前是刘表的部下,刘表派他跟随黄祖与孙权作战,在一次战斗中他射杀了凌统的父亲凌操,从此结下了仇恨。凌统掩护孙权撤退后重新杀回,他跟甘宁默契配合,抵挡住了曹军的猛攻。
  据《三国志潘璋传》记载,孙吴的将领陈武力战而死,宋谦、徐盛、甘宁等人负伤。
  《献帝春秋》称张辽遇到一个紫色胡须的吴将,上身长、下身短,在马上很善射,张辽问孙吴的降卒这个人是谁,降卒回答是孙权,张辽懊悔不已,赶紧跟乐进急追。
  据《江表传》记载,孙权骑马到了逍遥津渡口上的一座桥,这座桥年久失修,桥面已坏,有一丈多宽的地方没有桥板。此时只有他的侍卫长(亲近监)谷利在身边,谷利让孙权握住马鞍稳住身体,他在后面挥鞭以助马势,马使劲腾越,最后跳过了断桥。谷利立下大功,后来被封为都亭侯。
  孙权侥幸逃过淝水,遇上部将贺齐率三千人前来接应,孙权才得以脱险。贺齐把孙权迎入大船,摆上酒宴为孙权压惊,席间贺齐落下眼泪,他对孙权说:“人主的安危是大事,今天我们几乎酿成大祸。群臣震怖,像没有天没有地了一样,我将把今天这件事作为终身之诫!”孙权也走下座席,过去替贺齐擦干眼泪(权自前收其泪)。
  甘宁等人随后突围而回,其中凌统受伤最重,到淝水边时,桥已被曹军破坏,凌统穿着甲胄潜水渡河。到了孙权的大船上,孙权见了又惊又喜,把凌统留在自己的船上,亲自为他换了衣服,拿出珍藏的“卓氏良药”为凌统疗伤,凌统才得以不死。
  逍遥津一役,曹军以七千余人打退孙吴十万人的进攻,两次陷孙权于危难,使孙权损兵折将,创造了战场神话。
  经此战后,张辽名气更大,自那时起张辽的名字便与逍遥津联系在了一起。
  后人评论此战的胜利,一方面归功于张辽等人作战勇敢,面对强敌敢于主动出击,以不足十分之一的力量对比,打得敌人节节退缩。另一方面,对于曹操的知人善任也给予高度评价。
  曹操在留下的封函里仿佛已经预知了一年后发生的情况,对于如何用兵给出了清楚的指示,他知道张辽、乐进、李典等人互相不服气,平时都不买对方的帐,所以暂时把拒敌方案秘而不宣,他相信关键时候张辽等人能以大局为重,且互相激励,一定能出奇致胜。
  之所以让张辽担任主攻,让李典守城,是因为曹操了解他们的性格,张辽作战勇猛,有狠劲;李典号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