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散文诗集电子书 > 曹操秘史 >

第104章

曹操秘史-第104章

小说: 曹操秘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恚
  这时候,年龄只相当于幼儿园大班的曹冲走过来说:“我可以称出它的重量。”大家惊讶坏了,都以为这个小孩说着玩呢。
  谁知曹冲一本正经地说出了他的方法:“把象放到大船上,在船帮的水痕处作个记号,然后再换成其它可以分次称重量的东西再称,比较一下它们的刻度就行了。”
  具体来说,曹冲的方法就是利用了浮力原理。现在,如果给我们一头大象我们也会称,但方法基本上都是小时候听曹冲称象的故事得来的。
  曹操大为高兴,马上照办,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曹冲真的很聪明,要知道他才五六岁而已。
  如果没有船怎么办,比如说只给你一只仅能称几斤东西的弹簧秤,能称出大象的重量吗?受曹冲称象的启发,中央电视台《异想天开》栏目搞过一个用弹簧秤称大象的比赛,吸引了许多人前来挑战,结果有一家三口想出的一个办法,跟曹冲称象有异曲同工之妙,拔得了头筹。
  他们先用弹簧秤做了一个秤盘,让大象的一只前脚踩到秤盘上,之后再让一只后脚踩,分别得出的重量是三公斤和三点五公斤。他们有一个公式,大象前后脚重量相加,乘以二再翻一百六十倍就是大象的体重。
  这头象实重二点零八吨,他们按照这个方法测出来的重量是二点一吨,由于最接近实际重量,因而获得了冠军。
  遗憾的是,他们发明的这个公式是怎么得出来的,能否用于所有大象或者其它动物,没有披露,不得而知。
  《三国志》里还记录了曹冲的另一件事,是说他小小年纪就充满爱心。曹操治理部下一向很严,对违反制度的人处罚相当重。曹操的马鞍子存放在库房里,结果让老鼠给咬了,仓库主任(库吏)吓坏了,想主动向曹操自首,争取宽大处理,但也害怕曹操不能原谅自己。
  曹冲知道这件事后,对仓库主任说:“先别急,再等三天再说。”曹冲用刀子划破自己的衣服,弄成被老鼠咬过的样子,然后故意一副愁容来见父亲。
  曹操很奇怪,问他怎么了。曹冲回答:“大家都认为老鼠把衣服咬了是一件不吉利的事,现在我的衣服就被老鼠咬了,不知道有什么不好的事要发生,因此高兴不起来。”
  曹操笑道:“这些都是胡说八道,不必在乎。”
  过了一会儿,仓库主任来报告,说马鞍子被老鼠咬了,曹操没有生气,笑道:“我儿子的衣服放在身边都让老鼠咬了,更何况仓库里的马鞍呢?”于是不再追究。
  《三国志》说,类似这样的事还有很多,曹冲以他的仁爱之心和机智,挽救了几十个人的性命(凡应罪戮,而为冲微所辨理,赖以济宥者,前后数十)。
  曹操太喜欢曹冲了,经常在手下人面前夸他,甚至想立他为接班人(太祖数对群臣称述,有欲传后意)。但未料天如此不随人愿,曹冲还是得病死了。
  曹冲生病期间,曹操亲自主持祈福仪式,为他请命。曹冲死后,曹操非常难过。曹丕等人过来劝慰曹操,曹操叹道:“这是我的不幸,而是你们兄弟们之幸啊!”
  曹操的意思是说,仓舒若在,今后接班就没有你们什么事了。
  有一本叫《先贤传》的书讲了一件事,说有个叫周不疑的孩子,比曹冲大三四岁,也属于神童一类的人才,聪明绝顶,“有异才”,曹操很喜欢他,认为他跟曹冲不相上下。曹操甚至想把周不疑招为女婿,但周不疑很有主见,没有答应。
  曹冲死后,曹操密令把周不疑杀了,曹丕知道后赶紧来劝父亲,认为不可这么做。曹操说:“此人将来不是你能驾驭得了的。”还是派人把周不疑杀了。
  关于周不疑的身世其它地方均无记载,《先贤传》喜欢记一些耸人听闻的事,算不上严谨的史书,上面这件事也许是道听途说罢了。
  曹冲未成年而死,曹操想找个合适的亡女跟他合葬,算是冥婚。
  刚巧,从辽东归来的名士邴原死了女儿,曹操派人向邴家表达合葬的意愿。虽然儿女都不在人世,但冥婚也形同于正式婚姻关系,如此一来就跟曹操成了儿女亲家,这么好的事换成别人一定高兴坏了,但邴原却一口拒绝。
  邴原与管宁、华歆等人并列知名于当世,三人号称为一条龙。曹操碰了个钉子,面子大损,但他仍然善待邴原,一如既往地尊重他。
  曹丕新娶的夫人甄宓知道这件事后,觉得是个机会,她娘家刚好死了女儿,辈份和年龄正合适,于是主动提出合葬请求。
  甄宓是曹冲的嫂子,要与曹冲合葬的必然是甄宓的姐妹。甄宓比曹丕年龄还大,合葬的应该是甄宓的妹妹。甄宓共有兄弟姐妹八人,其中姐妹五人,与曹冲合葬的究意是哪一个,无法考证。
  这样,甄家跟曹家成了“亲上加亲”。
  曹操以朝廷的名义追赠爱子曹冲骑都尉的官职,颁发了印绶,后来还以儿子曹据之子曹琮过继为曹冲之后。魏明帝曹睿继位后,追封自己的这个叔父为邓哀王,历史上便以邓哀王称呼曹冲。
  在曹冲之死这件事上,曹丕确实成了最大的受益者,曹操说的那些话一点都没错。后来曹操在选择继承人的问题上一直犹犹豫豫,如果曹冲不死,结果如何还真难说。
  这件事还有一个受益者,那就是曹丕的夫人甄氏一家。甄家主动提出合葬的事让曹操很满意,这个本来地位岌岌可危的家族逐渐有了安全感。
  让甄家有安全感的还有另一件事,那是在三年前,即建安十年(205年),甄宓为曹丕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曹睿,也就是以后的魏明帝,这是曹操的长孙。
  不过,据《三国志明帝纪》记载,曹睿死于景初三年(239年)正月,“时年三十六”,据此推算,曹睿应该出生于建安九年(204年),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麻烦就大了。
  如果大家还记得的话,建安九年(204年)八月邺县被攻破,身为袁熙之妻的甄宓成了俘虏,被曹丕看上纳为正妻。如果曹睿出生于这一年,那岂不是说他不是曹丕的儿子?难道他的父亲是袁熙?
  “三十六”和“三十五”笔画上有明显区别,不可能在编书和出版的过程中不小心被抄错。陈寿把这个玩笑开大了,曹操的孙子成了袁绍的孙子!
  有人相信这是真的,《三国志集解》的作者卢弼就持这种观点,他认为陈寿在此使用了曲笔,不敢明说曹睿的身世,只好委婉曲折地表达,理由是曹丕生前迟迟不立曹睿为嗣,直到最后才立曹睿,而甄宓被曹丕突然赐死,卢弼认为凡此种种,说明里面有不可告人的内幕。
  也有人持不同观点,比如裴松之,他认为陈寿说的三十六岁是虚岁,周岁应为三十五岁,曹睿生于建安十年(205年)。
  根据记载,曹操对于这个长孙很喜爱,“常令在左右”。曹睿是不是曹丕的儿子当爷爷的不可能不清楚,如果甄氏嫁给曹丕时已经怀有身孕,曹操甚至不会答应曹丕纳其为妻。曹睿十五岁的时候就跟他的叔父们一起被封了侯,是曹操子孙中封侯最早的一批。这些迹象表明,曹睿不可能是袁氏后代。
  但是,陈寿记人的年龄一般都是实岁。是陈寿记错了,还是想开个玩笑?别人的年龄错也就错了,曹睿的年龄却万万不能错,这关系到曹家的名誉,也关系到曹魏的江山到底姓曹还是姓袁。假如曹操奋斗了一生,结果却为袁氏子孙们打下了江山,那岂不太黑色幽默了?
  陈寿在《三国志》里不露声色地给曹家挖了两个坑,一个是关于曹嵩的身世,说了个“莫能申其本末”,另一个是曹睿的生年,给出了一个让人疑惑又好奇的答案。
  所以有人说历史学家手中的笔是一把更厉害的刀,可以杀人不见血。
  【三、花落蔓陀罗】
  对于曹操来说,建安十三年(208年)注定是一个伤心的季节,不仅因为他在这一年即将遭遇赤壁惨败,而且这一年他不断地失去喜爱的人。郭嘉死了,仓舒死了。这是一个生命之花不断凋落的季节。难道没有好医生吗?他们不能妙手回春吗?
  好医生有,而且还有最顶尖的医生,不仅放在那个时代是最牛的,放在整个古代历史长河中,他们也都是最好的医生。
  建安年间是多灾多难的时代,频繁的战争,横行的瘟疫,给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们带来痛苦和灾难。这样的时代通常也是名医辈出的时代,其中以董奉、张仲景和华佗最有名。
  董奉虽然听起来有点陌生,但说起“杏林”这个词来大家想必都知道,现在它已经成了医生、医学界的代名词,而这个典故就有董奉有关。
  据晋人葛洪所著《神仙传》一书记载,董奉长年在庐山一带行医,他不仅医术高明,而且看病从不收钱,病治好以后,他就让病人家属在山坡上种五棵杏树。
  治好的病人越来越多,山坡上的杏树也越种越多,最后多达十多万株。董奉不是自己想当果农,他把杏卖了换成粮食,用来赈济穷苦百姓和饥民。
  为了怀念董奉的医术和医德,后世便用杏林指代医生,如果说哪个大夫不仅医术高超而且医德高尚,就说他“誉满杏林”。
  张仲景被称为“医圣”,他是南阳郡人,跟“奔走之友”里的何是同乡,擅长识人的何看到张仲景喜欢读医书,肯于钻研,就鼓励他走医学的道路,不必非要当个名相或名将,当一个名医也可以青史留名。
  张仲景后来专心研究医术,在医学实践和理论方面都有杰出造诣。他刻苦研究《黄帝内经》,收集整理各类药方,写出了《伤寒杂病论》,成为中医方剂学中的高峰。他提出的辨证论治原则,至今仍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
  与他们二人相比,华佗在后世的名气更大,故事更传奇,个性更鲜明,因而命运也更坎坷。
  华佗是沛国谯县人,跟曹操是一个县的。现在安徽省亳州市搞旅游同时在打两张牌,一个是魏武故里,一个是神医故乡。对于家乡人来说,华佗带给他们的骄傲一点不比曹操差。
  《三国志》和《后汉书》都有华佗的传记,《三国志》说他字元化,《后汉书》说他字符化。华佗的生年不详,根据他一生的事迹推测,他大约出生于永嘉元年(145年),比曹操大十岁。
  与当时大多数读书人一样,华佗年轻时专心于经学,曾到徐州一带求学,能同时通晓几门经书,类似于现在同时拿到了几个文凭。陈登的父亲陈当沛国相时推举他为孝廉,太尉黄琬曾征辟他做官,这些都被华佗谢绝了。
  华佗此时已专心于医学,无意仕途。这个转变过程至今是一个谜,一般认为这是出于华佗对医学的热爱,出于对穷苦人民的同情。但近来也有不同见解,认为华佗从医实属无奈,从内心来讲他也是钟情于仕途的。
  华佗的杰出贡献是在临床医学方面,同时在外科学、养生学和针灸学方面造诣很高,他发明的“麻沸散”,是早期的麻醉药,有了它可以对病人实施外科手术。
  《三国志》和《后汉书》里记录了不少关于华佗的故事,说明他医术如何高超。
  有一个姓顿的督邮,就是郡政府下派各地的工作督导组组长,得了病并且自觉病已经治愈,华佗给他把了脉后告诫他:“你的病虽然好了,可元气没有恢复,应当静养等待完全康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