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明君-第2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叛渌奈奈浯蟪颊獠鸥姨隼粗С终庖痪俣
毕竟,朱祁钰可不是一般的藩王,他可是当过大明天子,而之后,被那朱祁镇率军而来,刀兵加身,逼其逊位的藩王。一开始,甚至还有大臣跳出来提议,根本不应该让那朱祁钰有上书进言至天子殿前的机会,对其禁居,已经是天大的恩赐。
可是随着王直、杨洪等诸多心腹重臣一个接着一个的站了出来,所有的臣工这才恍然,王直等人必然是得到了天子的授意,这才会如此做的。
如此一来,朱祁钰这位特殊藩王虽然获得了与其他诸藩一般的待遇,可是,他也再也没了威胁天子统治权的机会,嗯,至少某些大臣们会作出这样的判断。
于所,朝堂之上,文武大臣皆统一了口径,认为让朱祁钰离京就藩,既显示了陛下那海阔天空一般的容人之量,又显示了天子尊从祖宗法度。
而最终,朱祁镇作出了一个令大多数文武臣工惊落下巴的决定。
朱祁镇不许朱祁钰就藩,而是册封朱祁钰为了朝鲜总督,管理那朝鲜半岛之上的民生和经济。
说得通俗一点就是,朱祁钰不再是过去,也就是不再是朱棣上台之后,大肆削藩之后,再也没有了兵权和地方政治权力的藩王,至少,朱祁钰拥有了治理地方的权力。
而那石亨奉命回京,而那杨俊则成为了第一任朝鲜将军,朝鲜的军事行动及军权,皆在其手。而朱祁镇还派遣了一名都御史前往朝鲜半岛北部,不过其只有检查监督和上奏之权,不能干涉当地的事务,另外,朱祁镇当然不可能这么轻易地就将朝鲜半岛丢给朱祁钰和杨俊,大批的锦衣卫也混杂在那些移民里,前往那些新地区去生活。
而就在所有人都还没来得及从那朱祁钰成为朝鲜总督的惊讶中回过神来,朱祁镇再次下旨,将那辽东地区分建为三省,派遣了一批官员前往赴任。
并且诏告大明各边镇的将士们以及诸多的边军,但凡是立功者,皆可在那辽东三省、或者是朝鲜半岛北部获得相应的土地,谓之勋田。
而朱祁钰成为了朝鲜总督,作为回报,朱祁钰在临赴任之前,向朱祁镇上书,痛陈了大明百年以来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供养宗室,致使许多的地方的税赋,几乎尽归于宗室,使得国家的财政日益困苦。
而且大量的宗室人员成天好吃懒做游手好闲,几成地方一害,使得大明的百姓和官员完全就把大明就藩的诸多宗室子弟当成了害虫,要不是畏于这些人乃是皇的亲戚,说不定早就全都冲上去暴打了。
此事一挑明,天下皆惊,莫说是朝野文武,就算是那些原本安安静静老老实实在封地之上躲猫猫的诸多藩王也是给吓的肝胆俱裂。
难道说新的一轮整风,呃,新的一轮收拾藩王的行动又要开始了?
原本对于那位朱祁钰好命如此,心里边都觉得朱祁镇对待宗室太过优荣的官员们不禁大喜。终于又到了自己等人发挥光和热的时候了。
无数本奏折摆到了那朱祁镇的案头上,而且,几乎都是站在了朱祁钰的这一边,或者说认同朱祁钰的上书,都在那痛陈宗室的危害,简直就是一群国家的蚊虫。
嗯,当然也不敢攻击太甚,毕竟都是天子的亲戚,万一你攻击得太狠了,天子一怒,丫的还没能把声望刷上去,还没等到升官发财,就给天子打理由给收拾了,那可就真是哭都来不及了。
而那些宗室也同样不甘示弱,上书自辨,哭鼻子抹眼泪的,搞得好像那些藩王宗室比那乞丐好不到哪儿。
每天上朝,都会是一番唇枪舌剑,而朱祁镇却高居于龙案之后,冷眼旁观,或者说笑眯眯地摆出了一副明君的模样,大臣们说啥朱祁镇都会点头说有道理。
可就是没给大伙一个准信,弄得所有人都小心肝悬在半空七上八下没着落。
就连那王直、于谦等人也有些摸不着头脑了,私底下里探问那朱祁镇,却被这位偷奸耍滑的天子给顾左右而言他给忽悠了晕头转向,什么答案也拿不到。
“陛下到底又想要做什么?”老王直揉了揉因为皱眉太久而发酸的眉心,朝着那坐在一个屋内的于谦问道。
“于某也实在是猜不透陛下所想。不过,那郕王倒也真有能耐,临去朝鲜了,还丢下了这么一枚炸弹,如此一来,怕是短期之内,谁也无暇北顾,也省得他初到任,就被一些大臣盯着。”于谦笑着摇了摇头言道。
“这倒不算什么,重要的是,他丢出来的这份东西,使得朝野再无宁日啊。”胡濙胡老尚书抚着那花白的长须轻叹道。
“说不定,这就是那当今天子想要得到的结果。”这个时候,一直闷声沉吟不语的杨洪沉声冒出了这么一句,让在场诸人都不由得一愣。
旋及那胡濙一掌击在自己大腿上,一脸的恍然之色。“对,有这个可能性。”
于谦也不由得眉头一扬,深深地看了那老杨洪一眼,心中盘算了一番之后,不得不暗叹了一声姜终究是老的辣,的确,当今天子自重登帝位之后,就锐意革新,不论是收拾草原,又或者是拿女真开刀,又或是收拾朝鲜,每一步,都有后续动作。
大明的土地问题由来久矣,可是,这两年来,大明获得了广袤的土地,正适合迁徙大量的无田无地的贫困百姓前往,以土地而诱使那些百姓前往,可以说极大的减轻了大明社会的内部矛盾。
而且朱祁镇对于海事的重视,重视重贸,使得如今的大明的商业活动蓬勃的发展,而那隶属于朱祁镇这位皇帝陛下名下的那宣府商社,如今已然更明为了大明皇家商贸集团,呃,虽然这个名字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
可正是这个拥有着大明天子作为后盾的商业巨头,使得大明在进行着各项军事和政治活动的时候,获得了不少的便利,就连那进攻朝鲜时,所需要的大量的粮食供给,其中就有近三分之二的粮食补给来自于大明皇家商贸集团的运输船队。
第四百零五章 宗室:每个朝代兴亡之间不可或缺的角色
而那报纸的发行,其作用,更是大大的出乎大明官员们的预料,朱祁镇完全控制着报纸,完全就把那报纸当作了天子的喉舌,朝廷的许多政令,可以直接印刷在报纸之下,刊发天下。
而如今一来,天下的读书人人人皆能够看到国家的各项政治举措,而一些原本想要欺上瞒下,从中渔利的官员可就真的遭了殃了。
总而言之,一桩桩,一件件,朱祁镇这位大明天子看似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做事,可是前前后后之间,却又隐隐有线相联,等到了大家醒悟之时,诸事已定,想要再反对,那怎么可能?
更何况,朱祁镇也并非是一昧的蛮干,独断专行,而是分利予诸人,或者说,让更多的读书人有了官做,让当官的,获得了更多的俸禄,也满足了不少人升官发财的愿望。
正是这个原因,使得朝中的大臣们对于朱祁镇这位大明天子可谓是又爱又恨。认为他把整个朝中的文武玩弄于股掌之上,过去,组队拿皇帝来刷声望的日子一去不复返,每个人都得小心翼翼的做事,兢兢业业地干活,不然,那锦衣卫可不是吃素的。
这两年来,倒在朱祁镇的屠刀之下的贪官污吏不敢说多,可是百来号人还是有的。
过去的锦衣卫,在朝在野都是那样的臭名昭著,可是如今呢?在相当的地区,锦衣卫受欢迎的程度甚至还超过那些御史和巡按。因为现如今的锦衣卫不再是那些官员与差役的帮凶,他们的专业任务就是查访问各村镇乡的百姓们,询问他们关于当地的官员的治理情况,还有缴纳税赋的问题。
如此一来,但凡是有什么问题,锦衣卫侦知之后,就会通过锦衣卫的系统直接上报,那些官员想要官官相护,可问题是锦衣卫跟他们这些做官的根本就不是一个系统。
想要用过去的那一套来跟锦衣卫套关系?呵呵,别忘记了,朱祁镇的手底下,还有东厂,这又是一个暗中的,或者说除了在京师明着挂牌的衙门和那近百名东厂番子之外,其他的东厂番子,完全就像是一群老百姓一般。
倒真是有一些像是未来搞地下党工作的,只不过,他们的作用,到了朱祁镇的手中之后,被大大加强了。
朱祁镇这位当今天子的手腕,着实让朝中群臣刮目相看,甚至于像王直、胡濙、杨洪这样经历过几代帝王的数朝老臣,如今对于朱祁镇的心思,即便费尽心力的揣摩,也难以明白当今天子的下一步,会怎么去做。
“难道陛下真的想要对那宗室动手?”沉吟良久的于谦冒出了这么一句道。
胡濙轻叹了一口气言道:“谁知道,不过,陛下既然锐意革新,而今我大明的宗室,已经成为了朝廷的一个沉重负担,陛下若是不做出什么改变的话。在将来,那宗室甚至有可能成为压垮朝鲜的最后一根稻草。”
他在过去,也曾经跟不少的大臣们交流过这个问题,可是,这个问题实在是太沉,太重,牵涉到了天家之事,所以,胡淡犹豫再三,终究没有冒险地向那朱祁镇开口。
倒真没有想到,如今,倒是由那位郕王朱祁钰开口来提。不过,细细想来,若是由大臣来提这个问题的话,十有八九,这位首议之臣是不会落着好的,毕竟,宗室于朝的势力不显,可是,却仍旧拥有着很大的能量。
首议之臣,这等于就是在触怒那些皇亲国戚,一旦事不可为,这位首议之臣,必然会成为事件的牺牲品。
而那郕王朱祁钰本身就是皇亲宗室,而且还做过一任天子,更重要的是,连他过去做了那么多的事情,朱祁镇都已然留其性命,如今,更着其总督朝鲜民政,这样的关系,其他人就算是想要去撼动,可能吗?
“这倒是,说不定,陛下是真的想要拿宗室来开刀了。若陛下能有办法,那我大明将能够减轻不小的负责,而随着陛下的开疆拓土,咱们大明的国库,将不过像过去一般,越来越艰难。”杨洪抚着长须言道。
“我大明的顽疾,可不单指这一项,陛下想要动,也只能一样一样的来。只是不知道天子能不能够顶得住压力罢了。”
这个疑问,在没有得到答案之前,不单是在他们的心里,天下人,亦有不少都怀着同样的疑问,都想要看一看,朱祁镇到底能够走到哪一步。
同一时刻,朱祁镇的别墅内,朱祁镇正端坐在那榻上,凝神倾听着那徐有贞讲述着各个朝代的宗室问题。
“……北宋之初,宗室的问题也同样的严重,宋朝宗室集中居住,由政府提供统一住房、食物和其他基本生活资料。越来越多的宗室,越来越大的开支成为政府财政的一个巨大负担。但宗室在享受衣食无忧的过程中,代价是丧失了自由,不得随便与普通市民交往,甚至规定不得离开集中居住区,离开所居住的城市便是有罪……”说到了这,徐有贞不由得哽了一下,下意识地望向那朱祁镇。
朱祁镇轻轻挥了挥手,示意无妨。那徐有贞这才大着胆子继续滔滔不绝地讲述起了这一段时间奉天子之命恶补的历朝历代的相关于宗室问题的内容。
“……而到了南宋之期,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南宋朝廷放宽了对于宗室的限制,允许了宗室入科举,做官,以为大宋效命,更有赵汝愚这样的名臣为相,使得南宋国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