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散文诗集电子书 > 极品明君 >

第102章

极品明君-第102章

小说: 极品明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万贞儿便以自己年龄太小,想多陪在太后身边而婉拒了。
  不过接下来所发生的一切实在是太让人目不暇接,大明二十万精锐在土木堡兵败,朱祁镇为瓦剌所俘,而在这之后,关于朱祁镇的消息,就仿佛像是惊雷一般地一个接一个地传入了京师,在宣府城下,那位原本好好先生,性格就算是称不上懦弱,至少也是软弱的朱祁镇却敢于直面凶名赫赫,杀人无算的瓦剌铁骑手中的刀斧若无物,昂然而拒瓦剌太师胁其唤开宣府城门的要求。
  当听闻这个消息的时候,莫说是孙太后给吓的险些晕过去,便是向来情恪冷静而理智的万贞儿也惊得把那端着的茶水给失手掉在了地板上。
  那一刻,万贞儿心里边着着实实是大吃一惊,先是认为朱祁镇是不是疯了,不然,就他那温吞水似的懦弱性子,怎么可能做出这样的事情来。
  而接下来,在北京城的城头之上,随着那孙太后一块赶到了德胜门城楼上,再见到朱祁镇,虽然隔着护城河,还有那高大的城墙,但是,万贞儿仍旧能隐隐地看到朱祁镇那张模糊的脸庞。
  那天,她深深地被朱祁镇的言行所震撼,她从来没有想到过,朱祁镇会有如此暴烈的一面,他的怒吼声,犹如那喧天的战鼓之声,激荡在京师百万军民的心中,甚至是灵魂里。
  他站在那囚车里,像个地痞流氓一样地肆意殴打着那些丝毫不敢反抗的瓦剌士卒的身影,就在那一瞬间,让万贞儿觉得,他甚至比高居于城头上的那位新天子还要更加地伟岩岸,比那天上高悬的太阳更显得光芒万丈。
  那一刻,万贞儿终于发现,自己那原本沉寂的心弦,仿佛被人用大锤狠狠地砸了一下,砸得琴碎弦飞,砸得自己再也忘记不了那一幕,那一个自己原本曾经拒绝过的人……
  在那之后,一个接一个地消息,不停地传入了宫禁之中,传入到万贞儿的耳中。那一个个如同只会在话本评书里边出现的传奇故事一个接着一个地在她的耳边想起。
  让万贞儿完全地懵了,那个认识了十多年的大明天子,怎么会变成那样,変得那样地让人着迷。不仅仅是她,几乎所有仁寿宫中的宫女在听到了朱祁镇的消息的时候都会眼冒星光,脸泛桃花。
  虽然她一直不认为自己会喜欢上那位太上皇,可是这些宫女的表现却让万贞儿不由得有些心里边犯酸,暗暗作恼。也没来由地对那周妃有了些疏离感。
  但是现在,孙太后却交给了自己这样一个任务,在内心而言,万贞儿十分乐意地守护好那朱祁镇唯一的嫡子,但是却对那周妃有着莫明的敌意。
  “无论如何,他是你的嫡子,只要我在,他就不会受到任何的伤害。”良久,方从那杂乱的思绪中清醒过来的万贞儿咬着红唇,无比坚定地捏紧了拳头,至少,自己这是在做与太上皇有着莫大关联的事情,这让万贞儿觉得自己仿佛在冥冥中,向着那朱祁镇又靠近了一些……
  “太上皇,这,您说的这是真的?”罗亨信的眼睛瞪得就像是那桌上倒扣着的茶盏,径直从那朱祁镇着人给他搬来的椅子上跳了起来大声地道。
  “罗大人,您失仪了。”坐在他旁边的江福差点让那老家伙把自己手中的茶盏给撞翻,让那热茶得烫得直龇牙,带着一丝幽怨地瞪了罗亨信一眼言道。
  “呵呵,老爱卿且坐下,不必这么激动的。”朱祁镇不由得笑了起来,摆了摆手示意两人坐好,扫了一眼厅中的诸位文武。
  除了宣府巡抚罗亨信、宣府镇总兵江福外,那宣府镇新任镇守太监阮浪,宣府镇按察分司赵自谓、宣府知府马正达,宣府镇锦衣卫千户尹左初,副将王进昌以及两位杨公子都赫然在座。
  这些人,逐渐地被朱祁镇的个人魅力和他那虎躯,嗯,龙躯连环震所散发出来的王霸之气所摄。至少,虽然还不能全称之为心腹,但至少不会说阳奉阴违什么的。
  至少,这段时间以来,还真没有谁敢给朱祁镇穿小鞋,那些原本对所谓的商社颇有怨言的文武官员都在处斩了那些宦官和爪牙之后的数日里,陆陆续续地站了出来,表达了他们愿意参股,支持太上皇大义之举。
  而在他们之后,宣府各地的富商巨贾也都站了出来,他们的出现,自然是带来了数额巨大的资金还有用物资充股。不过,他们的加入,最多只能算是锦上添花罢了,毕竟,朱祁镇查抄那几名宦官所获得的金银,还有那严顺父子二人给朱祁镇带来的金银,再加上朱祁镇自己所有,就已经足以构建出了一只前所未有的庞大商团。
  而重头戏,却是今天朱祁镇抖出来的大包袱,大到足以让罗亨信差点扯掉自己的长须的包袱。
  第一百六十三章 茶马互市
  那就是,大明朝与草原之间的一桩大贸易:茶马市。
  自古以来,中原最重要的战略需要是为庞大的常备军取得充分供应的马匹。而中国本身产马很少,而且马的品种不佳。十四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元蒙军队被赶出中国以后,明军对马匹的迫切而经常的需要最初是在中国西南的四川、云南和贵州通过以各种专卖的商品如茶、盐和纺织品换取马匹来解决的。
  比如与藏区的茶马市便是一个从唐代就开始的长期性贸易方式。但是西南的道路险要艰难,同样也给这种贸易的大规模增长带来了严重的限制。毕竟,马匹集中使用的地区并不在西南,而在中原地区,还有更北方。
  另外马匹还通过与其他国家如朝鲜、倭国甚至琉球群岛的易货贸易取得。与朝鲜的规模较小的官方马匹交易在这个世纪的初期已在进行,而在一四零七年至一四二七年的二十年时间里,朝鲜向明朝总共提供了一万八千余匹马。
  朝鲜和倭国的纳贡使团每匹马收五匹丝绸,再加上数量不定的白银和薄纱。琉球政府偶尔也以马换取丝绸、瓷器和铁器。
  所以对西南的茶马市的依赖是短暂的,大明朝开国之后,对于西南地区的茶马市大规模贸易大约只维持到一三八七年,这时北方诸省,特别是山西省成了购买马匹的更重要的来源。政策的变化部分地是中国与草原民族恢复贸易的结果,但因帝国首都在十五世纪二十年代从南方北迁到北京而加快了。
  此外,在永乐时期对蒙古的几次征讨中,中国的军队经过几次胜利的战斗后,并且由于夺取了边境的牧马场地,能够增加其战马的数量。
  但是,这些都是非固定的收获。北方边境的固定和正规的马匹收购主要通过专卖的茶与马匹的易货贸易进行,而且政府的明确的政策是把这项茶马贸易置于它的严格的控制之下。易货贸易不是在蒙古边境而是在陕西西北(今之甘肃)的西宁、河州和洮州进行,那里设有专门的茶马贸易司。
  易货贸易每三年进行一次,规模很大。官方的贸易定额规定,在每个茶马市场,100万斤茶将换得一万四千匹马。大部分的马由青海地区的游牧部落饲养,它们的酋长被授予金牌形式的纹章。纹章的一半由朝廷保存,相配的一半由各该部落长持有,以表示他们有进行这项贸易的资格。
  去年原本就是应该贸易的年份,但是,在贸易市场还没来得及开始的时候,土木堡之战发生了,自然也使得这项官方的边境贸易完全地中断。
  而囤积的茶叶现如今只能存于库中,一直呆到了现如今。要知道,之所以每三年贸易一次,是因为每一年都需要存贮一部分的茶叶,累积够数量才开始贸易。
  并且,与草原所进行贸易的茶叶百分之九十九以上都是边销茶,边销茶又叫边茶,因用于供应边疆少数民族饮用而得名,属紧压茶,也就是后世所欲称的砖茶,或者是茶砖。
  边销茶的品种很多,主要品种有湖南的茯砖、黑砖、花砖;湖北的青砖、米砖;四川的康砖、金尖;云南的紧茶等。由于历史的原因,各民族所饮用的边销茶品种也不同。茯砖、黑砖、花砖、米砖主要是供应到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康砖和金尖主要是供应到西藏和青海;青砖茶主要供应到内蒙;云南的紧茶主要供应给云南本省,部分供应到西藏和四川。
  茶砖有一个优势,那就是放置时间长也不怕,但是,却积压了大量的资金,三个茶马市场,一共囤积了三百万斤茶,那可不是小数目。而这些茶叶对于草原上的游牧民族而言,是他们生存的根本,和生活必需的紧要物资。
  砖茶含多种人类必需的维生素和稀有元素,特别是茶碱的含量较高,长期生活在牧区、高原、缺水、无蔬菜的少数民族以捣碎的砖茶兑奶熬制成奶茶饮用,对于以肉食为主的群众,可以去膻化食、补充水分和维生素等,奶茶渣用来喂大牲畜,避免由于缺水、疾病和饮食习惯的原因,人畜肠胃鼓胀而死。因此,在牧区有“宁可三日无饭,不可一日无茶”之说。
  而再加上朱祁镇凭他那三寸不烂之舌,生生把那伯颜贴木儿忽悠得一愣一愣,让伯颜贴木儿确信他真有本事开启本该在去年就进行的茶叶边贸,所以,这才是伯颜贴木儿答应朱祁镇进行贸易往来的最主要原因。
  而朱祁镇之所以留下那大同镇镇守太监而不杀,这里边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这家伙虽然是大同镇守太监,但是其手中却握有大量的茶叶供应资源。
  这个消息,还是那位宣府镇的锦衣卫千户尹左初悄然禀报朱祁镇的,这位大同镇守太监贪婪无度,但是却也敛财有方,他在大同镇呆了将近十年的时间不是白费的,手中明争暗抢,巧取豪夺,掌握了大量的茶叶供应资源。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的财力,可以算得上是天下外镇宦官之中数一数二的,正是这个原因,他才能一甩就拿出二十多万两银子给自己继子去宣府搞贸易,再抬屁股又能掏出二三十万两银子来送给朱祁镇以表达自己诚惶诚恐的认罪态度。
  而掌握了这个情况的朱祁镇一开始怒火万丈,两眼恨的都快瞪成红眼病了,恨不得把那郭顺手里边的一切都捞过来。不过幸好那袁彬从旁提醒了朱祁镇,现在,不是杀鸡取卵的好时候。
  毕竟,朱祁镇如今不是大明的天子,掌一国之社稷的皇帝陛下,而只是一位太上皇,如今,也不过是督宣府边镇的文武治事。手要是伸到了宣府以外,那就实在是太惹人瞩目了。
  重要的是,怕是那些原本站在朱祁镇这一边的文武大臣们也会随之而警惕起来,甚至很有可能为了防止朱祁镇的势力的扩张与膨胀,转而与那恨不得置朱祁镇于死地的朱祁钰联合起来。
  因为,谁都害怕再次发生像是靖难之役那样的事件,那不仅仅只是皇权之争,那是两个政治集团的斗争,所以,大臣们到时候肯定不会站在朱祁镇的这一边。
  甚至提前扼杀这种可能性,那样一样,对于朱祁镇而言,绝对是噩耗。
  而留着那郭顺的命,让这位在大同边镇权势熏天,而又拥有着雄厚的资源实力,但是又有把柄让朱祁镇牢牢捏住的镇守太监,那样的话,等于是朱祁镇能够向那大同边镇暗中伸手。
  如此一来,朱祁镇的势力就能不显山不露水地向外扩张,而且,通过严顺之后,获得资源,同样也能够让朱祁镇在与草原打交道的时候,获得更大的优势和更加的话语权。
  因为,作为来自未来,拥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