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散文诗集电子书 > 调教太平洋 >

第348章

调教太平洋-第348章

小说: 调教太平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皇帝其实还真不是什么乐事。”李大少爷咋咋嘴巴,心底叹了口气。
  飞机首飞已经过去几天了,当他担忧的降落也没有出现问题,实验室已经准备再建几架用于实验,至于投入使用,起码在几年内看不到任何希望。
  不过一些基础学科却也因为首飞而暴露了出来,必须抓紧办了,就比如风洞和船舶设计的试验水池。
  流体力学是二战初期才逐渐发展起来的学科,这年代有这个概念的人极少,李默自己也是个彻彻底底的外行,但有难度也要上,这就是穿越的好处,可以清晰的把握未来制高点。
  不懂没关系,李大少爷有日渐庞大的科学院呢,而且还有一位越来越得力的科技大臣,常林的好处是他做事格外认真执着,白话说就是特别钻牛角尖,凡是李默分派的任务,肯定是不惜代价要办好,这样的人搞技术可能会成功,但却缺乏了一些创新,但做自己的科学院管理助手却是极好。
  为了不让来自各国的科学家们闲的无事,也为了不让大家走弯路,科学院是李大少爷把持最严的机构,也是完全由他负责的部门。
  但和技术相比,还有一件事更困扰他。
  根据刚收到的电报说,济南城已经被包围了,整个山东纳入手中已经指日可待,五师前锋两个营已经登陆登州湾,后续的大部队也正在保护下源源不断北上,依靠在上海外的那场对峙,被引开了目光的列强们根本没反应过来前,登州湾就已经被控制,现在那里有四艘战列舰和新组建的潜艇第二大队保护,除非菲利特曼敢投入全部主力,要不然就只能干看着江苏一点点被拿下。
  江苏,山西。
  是北方仅次于直隶的膏脂之地,山西富有是因为那里是晋商的发源地,清末晋商毫无疑问是这个国家最富有的一个群体,而江苏则因为土地肥美,是这个国家最重要的粮仓。
  这是北方为数不多的宝地,是李默绝不甘心放弃的,虽然有协议,但江苏位于长江沿岸,谁也吃不准英美德法会不会干涉,所以他必须以最快的速度造成既成事实。
  统一北方,是第一部战略,这一步随着从建军之初便一力推行的快速反应和作战能力,正在慢慢实现,虽然很想一口气拿下南方,但李默却深知,如果真在此刻挥军南下,八国联军打少爷这一幕,恐怕真会出现。
  还得再忍忍。
  眼下最重要的是巩固和消化北方诸省尽早纳入政府体系中。
  但如何纳入这个体系,却是令所有人头疼不已,比这个更头疼的是,如何推行改革则更为棘手。
  这年头,关内和关外是有极大差别的,之所以新政能在吕宋和关外三省顺利推行,是因为吕宋孤悬外海,在精锐一代基本被西班牙人杀死后,当地人对武装**产生了疑虑,尤其是对反抗更强大的新华军更为胆颤。
  强大的武力保证了新政的推行,加上一亿元的基础设施投资和鼓励种植等手段推出,基本上把失业者一网打尽,内部加速产业换代,减少失业率,开办大量的轻工业工厂等手段,联合外部严密的封锁政策,使得大部分人绝了参加危险武装革命的念头。
  而东北三省也同样是因为如此,辽阔的土地,丰富的资源和大量投资,原本就人口稀少的三省给了新政迅速推行的土壤,得到了实惠的普通百姓也从旁观漠视到积极响应,新政推行的很快。
  但这要套用在关内就复杂了,首先摆在面前的最大问题就是土地。
  电视上,清末明初那种森严的大家族制度不是说笑,大量的土地集中在这些地主和士绅手里,围绕在他们身边,只是一些没有土地的佃户,长工,随着一代代的繁衍,围绕着一个或者几个大地主,就形成了小镇,他们在镇上的权利和声望就等于是土皇帝。
  李默很清楚,任何一次王朝更迭的深层原因几乎都和土地有关,历朝历代为何开过时能兴盛,而后期却都不行了呢?
  大部分原因也是土地。
  开国往往伴随了长期的战争,使得人口锐减,土地资源开始释放,不存在紧缺问题,到了后期人口暴增,土地开始紧张,外加随着财富向少部分人集中,土地也出现了同样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土地集中在了地主和士绅手中。
  没有土地的普通人,只能依附在他们身边,围绕着这些人生活,加上此刻土地的利用率,粮食的产量都是很低的,种田基本上是靠天吃饭,所以一旦出现了大的灾情,往往是赤地千里,加上北方一条黄河,每年都会产生数以万计的流民。
  吃不饱,穿不暖的情况下,这些人就成了滋生动乱的祸根。
  和人口稀少的关外三省相比,关内却是人口密集,大清国留下了四亿子民,这是中国历史上人口最庞大的一个朝代,也导致了关内土地的极具紧张。
  像山东、河南这两地,都是人口大省,偏偏土地资源七八成都集中在地主手中。所以,土地改革,成为了摆在政务门口的一块最大绊脚石。
  李恩富为首的内阁有两个意见,一是利用行政手段,强行购买地主的土地分给普通人,第二个是干脆让士兵挨家挨户去要,不顺眼的直接抓起来。
  两个办法都有支持者,但都不是最佳手段,类似于后世那种枪杆子下的土改行动,李默很不喜欢,地主,士绅的确是可恶,但很少人会注意到,他们却因为金钱和财富,是这个国家最先接受教育的一群人,这年头几乎所有的知识分子,都是地主和士绅阶层,你强行收了人家的土地,那就等于挖断了自己统治国家的根子。
  毕竟教育一代甚至几代人,需要数十年的累计和大量金钱投入,你把这些知识分子都推到了对立面,光用刚认识几个字的泥腿子治理国家?
  玩笑。
  虽然根据刚公布的宪法,李默作为皇帝是不干涉内政的,政府的任何法案都将交给议会审核,最终通过后再由皇帝签字实施,不过他的眼光已经得到了所有人认同,所以这份新的土地改革法案被提交到了他面前。
  而且国家初创,议长的人选倒是出来了,议会还只是个架子,而且短时期内让政府实施一家之言,是有利的,毕竟这个时候不能出现议会和政府扯皮的事情,必须集中精力发展建设,先解决有无的问题。
  除了这份土地改革法案外,另一个头疼的是政府构架,以前在檀香山和琉球当草头王,想的是如何尽快拥有大基地,现在大基地有了,而且还暴多,仅仅东北三省就有八十万平方公里,再加琉球,几乎百万。
  等到山东,直隶,山西、河南等整个北方都纳入进来,差不多两三百万,这还不不包括更远的西北诸省,人口近两亿,民族成分更是复杂。
  如何管理好,并使得人人都接受,是个大难题。
  唯一只得庆幸的是,大清留下的一张几乎空白的画纸,自己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完成它,加上政府和军队的强势,甚至可以用武力去推行。
  治大国如烹小鲜,这话说的一点都不错,一夜间完成全部勾画,根本是天方夜谭。
  李默起身走到了窗台前,仰头望着璀璨的夜空,深深地吸了口气,走到此时才发现,自己和这个国家,一切都才刚刚上路呢。
  “皇上,天不早了。”思绪间,罗三娘不知何时已经抱着浴巾走到了身边,其他几个女人竟然早早的不知所踪。
  “呜呜,少爷是皇帝,怎么还没机会大被同眠呢?”
  李大少爷邪邪一笑,起身搂住了三娘的纤腰,吻着她身上的香味,坏笑道:“刚才我下了个圣旨,谁要是再敢叫我皇上,家法伺候。”
  “家法?”罗三娘美眸眨了眨,也不知道想到了什么,身子就猛地被抱了起来,脸颊上顿时升起了漫天红霞。
  第六卷 远东第一战 第322章 突袭太原!
  “高掌柜,马车备好了,您看是不是该去叫老爷了?”
  高珏看了眼面前这位须发花白却一身劲装,双目炯炯的镖师,连忙拱手道:“戴老爷子,这次要麻烦你了。”
  “高掌柜莫要客气了,还是请老爷早早登车启程吧。”镖师摆摆手说道。
  高珏也知道此时不是客气的时候,刚转身准备入院,就听到门内忽然响起了洪亮的声音:“莫要叫了,老夫来了。”
  声音刚传出,就见到一位衣着考究,梳着一头花白辫子的老者走了出来,镖师见状连忙迎了上去问候道:“乔老爷子,马车准备好了,这次我带了三十人,足能确保您的安全。”
  “呵呵。”老者摸摸胡子,看了眼大门对面的砖雕百寿图照壁,眉心上忽然升起一丝淡然,但很快就恢复了常态,道:“高掌柜,家里的事情就交给你了,务必要保证安全。”
  高珏连忙点点头:“老爷放心吧,只要高珏在大院一天,必保乔家安全。”
  “嗯。”乔老爷子点点头,在几十位背着长枪的男子保护下,飞快钻入了马车,皮鞭挥空发出啪的一声,车轮缓缓滚动起来,透过马车的门帘,车内的乔老爷子望着院门上乔家大院四个字,良久后才叹了口气。
  马车急急,镖师们更是仿佛如临大敌,托着长枪连续几个时辰都没敢眨眼,一有风吹草动便纵马疾奔过去查看,直到太原城出现在视野中,才长出了口气。
  城门口,大量的士兵满色紧张,反复盘查着进出太原城的商客,见到印着乔字的马队,才连忙搬开了栅栏放入城内,这种厚此薄彼的行为,顿时引起了几位挑夫的不满,嚷道:“为啥他们不用查就能走?我等却要在这里挨冻”
  “嚷什么嚷?”一位兵士挎着刀,瞅了眼嚷叫的挑夫喝道:“那是大德通票号的乔老爷子,也是你能比的?”
  见到兵士怒目相向,挑夫嘟嚷了几句不敢再言,眼神里却透出一丝兴奋,向几位伙伴使了个眼色,等到检查完后立刻步入城中。
  今日的太原城显然非比寻常,大量的士兵和民团散落于大街小港,来来往往一派如临大敌的模样,挑夫们立刻转进了一条僻静的小道,见到四周没人后才围到了一起。
  “乔家也来了,看来今天山西有名商人都要来,一会查探好地形后,你们仨人立刻出城去接应,其他人立刻跟我去找个高点的地方,看看能不能发电报联系上部队。”
  为首的挑夫下完命令后,剩下几人立刻点了点头,挑着担子各自散入了太原城内的大街小巷。
  随着车把式打马停车,乔老爷子掀开车帘在搀扶下走下了马车,抬起头眼前是一栋三层的砖木结构商楼,牌匾上只有四个赫然大字“三晋商业协会”。
  晋商商业协会。
  作为这个时代最富足的一群人,晋商在清末的名气几乎是家喻户晓,他们创立的票号如今开遍了大江南北,像这样的商业协会也随着他们的脚步遍布各个省市,但最大最好的依然是在晋商的发源地。
  乔家虽然富足,创立的大德通、大德恒两大票号遍布中国各地商埠、码头,家资据说已达千万两白银,但却也不是晋商中最富有的,只不过因为那个大院比较有名气罢了。
  向日升昌、蔚泰厚等票号,无论是资金还是人脉,都不比乔家差,甚至还更强些,由此可见晋商的富有程度。
  在家久了,难得出门一次,乔老爷子心情似乎也好了很多,不断和熟人打招呼得同时,也问道:“诸位,巡抚大人可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