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教太平洋-第2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少爷放心吧,唐晓已经打了保票不会再出问题了,靖海计划肯定可以顺利完成。”见到李默没说话,他还以为少爷在担心这次测试呢,要知道四艘靖海级轻巡是对付日本的一支奇兵,所以立刻出声安慰。
担心?
李默笑了,自己主导设计的蒸汽轮机要不是因为前两年制造能力达不到,恐怕早就装舰试验了,怎么会担心?所以立刻摇头笑道:“我是在想,等尼古拉二世造好了那么多军舰,却发现都成了废铁,你说他会不会哭?”
“都成了废铁?这怎么可能?”李默的话,即便是陈平也惊愕的瞪大了眼睛,按照太平洋军的标准,那可是二十艘战列舰和二十艘重巡啊,怎么可能一夜间都成了废铁。
“秘密。”面对陈平渴求的目光,李大少爷哈哈一笑。
可怜的参谋长大人面对这两个字,就仿佛被鱼刺卡住了脖子,可不管他怎么询问,李大少爷就是不愿意再提如何让这么多军舰一夜间成废铁的原因。
他那里知道,李大少爷已经打定了主意,准备拿出被誉为海军铁棺材制造舰的最大杀手锏了,唯一还有顾虑的是,这种军舰是该自己造,还是……
……
集安,位于辽东吉林和朝鲜三地的交界处,在这里有一座高句丽王朝第二十代王长寿王之陵,被当地人称为将军坟,颇有名气。
东学党事变不仅没更给朝鲜百姓带来希望,反而加速了日清之间的关系恶化,最终导致了甲午战争,虽然战争因为太平洋军的强势介入持续时间不长,但作为两国陆战的主战场,朝鲜却深受其害。
在英国的干涉和水师失败后,清朝军队最后撤离了朝鲜,日本虽然失去了海军但却最终登上了梦寐已久的大陆。
李氏王朝腐化奢靡无力护国,日本军队横行暴虐,加上不久前俄国人又插手进来,使得大量朝鲜人逃入了北部山区,还有很多甚至进入了东北三省。
虽然三个师撒入庞大的东北三省连个泡都冒不出来,但由于俄国远东兵力大幅收缩,陆军目前只要以防备驻朝日军为主,所以只在黑龙江驻扎了两个团,其余大部分兵力都集中在了鸭绿江沿线,作为一个重要的边境之地,四师二团四营便驻扎在了这里,防止日本军从此处越境。
四营刚到这里头几天,人们对这支背着枪,却不留辫子穿着打扮奇怪的军队甚感好奇和担心,当地的保长甚至还组织了民壮日夜守护,但随着四营选了块空地安营扎寨,对小镇秋毫不犯后,大伙的戒心也渐渐松了下来。
直到一个多月前几位年轻的小伙子拿着大清交给东北三省的文书来,保长和大家才知道,如今北边的天变了,此地已经是太平洋军的天下。
保长很快成了镇长,原本逃难来到这里的朝鲜人被集中起来,成了靠力气吃饭的苦力。
由于地处荒僻,只有一条马道通往通化,加上目前政务院集中力量搞辽东建设,吉林和黑龙江主要是勘测和建立政府构架,所以驻扎在这里的四营目前最大的任务就是巡逻边界,同时配合政务院修缮从集安到通化的道路。
云集在这里的朝鲜人提供了充足的劳力资源,虽然不能和辽东比,但三千人的建设队伍也已经不小了,道路每一天都在发生着变化。
随着头批朝鲜苦力拿到了工钱后过江探亲宣传,这几天越来越多的朝鲜人坐着小船越过鸭绿江抵达这里,也希望能做苦力修道路,突然增加的人流让四营全体上下瞪大了眼睛,生怕混入日本奸细。
就在这种不见声响的悄然改变中,一支马队悄悄地来到了集安。
“妈的,这山坳坳的,绕的我都头晕了,政务院不是说要在这里搞一条水泥路直通通化吗?咋还没动静呢?要不咱也向少爷申请几辆汽车,开着来多爽快。”董大海拔起根草,叼在嘴里一边嚼着,一边吐口水。
“你当政务院建设部都是你家开的?看到没,还在挖路基呢。”相熟的伙伴指了指旁边修路的朝鲜苦力们,白了眼:“再说了,没见政务院才发公告,要把现在的三家水泥厂扩大吗?等水泥路?再过五年吧。”
“五年?那没辙了。”董大海吐出了草根,哀叹道:“哎,你们说,少爷为啥老派我们登鸟岛,钻山沟沟呢?啥时候我才能开着汽车和大姑娘小媳妇唠嗑,不用再每天看着你们这帮鸟人呢?”
“滚蛋。”
“美得你。”
“直接拉出去毙了。”
董大海的话,引发了旁边的夜鹰们一阵鄙视,李强也戏谑笑道:“怎么?想娘们裤裆不愿意干了?打申请报告啊,少爷正要选拔一千名军官充实政务院呢。你要是这会申请,我立马就批准了。”
“别介啊老大。”董大海跟被踩了尾巴似的,连忙摆手:“你看我像当官的料吗?还是摸着枪杆子舒服。”
“哈哈……”
嘻嘻哈哈的笑声中,马队渐渐驶入了小镇,像这样的马队在东北大地上并不稀奇,小镇里往年也常有车队来往收购山货,除了稍显多了些的马车外,并没有引起太大的轰动,何况最近常有那个新政府不断往这里运粮食物资的车队,所以大家也见怪不怪了。
出示了特别通行证后,马车很快就钻入了四营的营地,略显简陋的营地用木栅栏隔开,中间是土坯的营房,虽然简陋了些,但防寒保暖做得还是不错的。
望着用油布包裹着满满当当的马车,和四周戒备的夜鹰,四营营长到了嘴边的好奇也缩了回去,要知道有那种通行证的可不是一般的部队,别说他这位营长了,恐怕就连团长师长都不知道这支部队到底有多少人,平日里干些什么。
能见到这支部队,四营营长也有些紧张拘束,李强连忙主动拍了拍对方的肩膀,掀开了第一辆马车的油布:“给你们捎来的。”
掀开油布四周的战士们才发现,马车上载满了装着各种罐头的大木箱子,有牛肉也有檀香山特产凤梨,甚至还有一大箱子卷烟。
四营营长的拘束随着这份大礼给吹没了,呵呵笑道:“上校,你们这次来不会是专门给我们送这些的吧。”
李强抽出烟递给了营长,用火柴点着后让烟雾在肺里转了一圈,才慢慢抬起望着远处的鸭绿江,嘴角轻轻一勾,拍了拍营长的肩膀笑道。
“做好准备,又要打仗了。”
第六卷 远东第一战 第223章 消耗日本,也要消耗朝鲜
汉城的驻朝日军大本营内,几盏油灯孤零零的闪烁着,桌子上摆放着几瓶米酒,随着艺ji们轻曼的歌舞发出诱人的香味。
自从俄国人来到后,从日本运往朝鲜的物资少了很多,享受国内香甜的米酒已经成了一种奢侈,虽然此刻这些随军艺妓们还在卖力的扭动着身姿,但盘膝而坐的明石元二郎却明显感觉到了异样的气氛,每个人脸上都似乎笼罩着一层阴云。
那支士气高昂,唱着天皇赞歌的陆军似乎一夜间便消失了,别说在朝鲜,即便是国内的士兵们,脸上的笑容也不知何时萧然淡去,更多是紧张和麻木。
收复元山港的欢呼声还没结束,突然从海面上传来的猛烈炮击,让数以千计的精锐第一军将士眨眼间就化为了灰烬,对马岛和济州岛的被占,和整日游走在朝鲜外海水域的太平洋军鱼雷舰群,使朝鲜处于了孤立中,更别提基本已经中断的国内至朝鲜航运,这种情况更加剧了这种紧张。
谁都知道,俄国人失利后,日本和太平洋军的第二次战争马上就要打响了,但驻扎在朝鲜的陆军显然有些丧气,让他们丧气的不是打败了俄国人的太平洋军,而是那支在元山港外眼睁睁看着太平洋军炮击港口却不敢发动进攻的新海军。
据说第一军司令山县有朋大将在得到舰队袖手旁观的消息后,不仅砸坏了天皇陛下送给他的怀表,还破口大骂海军失去了大日本帝国的军魂。
或许就连山本权兵卫都没有想到过,他为了保存实力做出的选择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如果她知道,恐怕宁愿战死也不会选择保存实力。
但现在说这一切都晚了,起码驻朝日军的军官们已经不再相信海军了,幸好在此之前北白川能久亲王为首的东京大本营也知道有可能面临这种情况,在朝鲜囤积了大量的军火弹药,所以作为驻朝日军最高指挥官,山县有朋大将已经下令武装朝鲜人。
可在明石元二郎眼中,这依然是消极的防御,他这次来就是要做出一些改变,不能让太平洋军安安稳稳地立足于东北三省,必须给他们找些麻烦,甚至直接刺杀那些重要的官员。
所以他这次来,就是来寻求驻军帮助的。
“大将阁下,我们没有太多的时间,敌人正在争分夺秒,看看那些从世界各地来的货轮吧,他们正在抓紧一切时间囤积物资,而且李默还购买了大量奴隶,想利用冬天来临的机会加快速度把东北按入怀抱,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展开特别的行动,不让他们安稳的度过这个冬天。”
“明石君,难道你要我们现在去和太平洋军开战吗?”坐在旁边的黑木为桢不解的问道。
“是的”明石元二郎用力的点点头,看着山县有朋,目光不闪不避:“事实上,我们和太平洋军已经是不死不休,既然如此为何还要拘泥于什么时候开战呢?”
“这是我亲自前往支那辽东得到的情况,他们正在从原来驻守东北的支那军队中挑选士兵准备把他们重新武装起来,另外他们从奉天,海城和旅顺等地招募士兵,最多一年他们驻扎在东北的军队规模就将增加一倍。”
明石元二郎的话让房间里军官们纷纷倒吸了冷气,虽然也陆陆续续听到了一些消息,但此时这位矮小冒不起眼的家伙的话,还是让众人大吃一惊。
“明石君,我知道你的话都非常正确,但我们是陆军,没有办法袭击码头和港口。”山县有朋眯起的双眼细缝里寒光闪闪。
“不,大将阁下误会了,我不是要大家现在就去和太平洋军正面宣战,那不符合大日本帝国的全局利益,但我认为有必要遏制他们的发展势头,让他们也尝尝苦头。”明石元二郎说完,将一份资料递给了山县有朋。
山县有朋翻开文件看了一会,微眯的眼睛就陡然睁开:“明石君,这是你的计划?”
忽然睁大的双眼让明石元二郎心底微微一笑,知道这位驻朝日军最高将领已经心动了,立刻为四周的军官解释起来:“诸位,我已经联系了内田良平先生,他和他的黑龙会已经做好了准备,此外内田阁下也已经组织了一些支那土匪和强盗,他们愿意向大日本帝国效忠,去袭击和破坏太平洋军的一切。”
“只要让他们不能安心备战,让他们的精力都分散到剿匪和内耗上,那么他们就无法集中全部的力量,等到帝国海军的军舰全部回国,就将是我们夺取东北,彻底杀光那些太平洋军的时候。”
明石元二郎的这一番话,不仅让山县有朋直点头,也让四周的军官们暗自赞服,这个个子不高,长相平凡的家伙,给众人打开了另一扇窗户,一个不同于往常的战争手段。
“明石君,需要我做什么?”
“三百位最杰出最忠诚,还需要愿意带上这个的战士。”明石元二郎说到这里,忽然从身后的皮包中甩出了一条沾满了鲜血的大辫子。
望着一头沾满了鲜血的辫子,在座的军官们眼中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