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大军阀-第8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此在完成外蒙古主权收回之后的这两个月时间里,韦汝骢将北方第二集团军各师的兵力部署在中俄边境地区,库伦留下一个师镇守,并积极的与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协调工作,安抚和威压外蒙古各部。
在军队的积极帮助之下,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很快达成一致,建立外蒙古崭新的行政秩序,逐渐恢复民生建设。中央政府甚至在短短两个月内下拨了一千万的经费,帮助外蒙古与内蒙古通过合作建设的方式,消除两地地域性的分歧,加强汉蒙之间人民的关系,意图尽快让外蒙古融入中华民国的政治环境之下。
韦汝骢还向中央政府递交了一份《蒙古开化建议书》,提倡尽快在蒙古地区普及国民教育,鼓励蒙古人学习汉人文化知识,并主张奖励蒙汉通婚。因此来达到尽快消弱民族隔阂性的目的,并且让汉文化在蒙古地区更加根深蒂固。
而就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北方第二集团军通过积极的加强蒙汉关系,不仅帮助外蒙古建立了一套忠于南京中央政府的行政系统,还极大的促进了中国士兵与外蒙古当地的感情。甚至因此还招募了一批蒙古侦察兵加入集团军序列,吸纳了一批蒙古军官进入集团军随营学堂学习。
这也为即将出兵沙俄打下了极其良好的政治与环境基础。
之前蒙古之所以叛乱,还是仗着背后有沙俄撑腰,可是现在发现中国实在强大的太多,倒头来都能反攻沙俄了。
于是之前的希望全部化为泡影,相反中国对蒙古地区除了加强政治统治之外,也制订了许多民族自治和改善民生的政策,让许多蒙古人民看到了未来生活的希望。
至于出征沙俄,韦汝骢一直没有宣传这是一次入侵行为,而是将中日战争时期的沙俄军团屠杀中国国民的事情翻来覆去强调,只说这是一次报复行动,同时为了拱卫国家疆土的安全向列强示威。归根结底是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安危着想。
借此进而又做了另外一番倡导,不管外蒙古之前是什么态度,如今既然已经回归祖国的怀抱,那蒙古人民就是中华人民,日后不管有谁欺负蒙古同胞,南京中央政府都不会坐视不理。就像这次出征沙俄的目的一样,哪怕今日不能报仇,明日也会报仇。因为中华民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如此宣传造势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蒙古人民有安全感,认为北方第二集团军驻扎在外蒙古不是为了镇压和提防蒙古人民,而恰恰是为了保护他们。除此之外,也间接的在蒙古人民心中留下一个印象,那就是这次出征沙俄也是为了巩固边疆安全,是正义化的出征,并非是狂傲自大的侵略。
正是在这样的舆论宣传之下,北方第二集团军上上下下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民心基础,而这份基础就是出征沙俄最好的后勤资本。
等到十二月十二日国防部正式命令下达时,北方第二集团军不仅等齐了足够的军事物资、军用经费,更是修建了一条库伦连接北京的交通线。这条交通线上连接了电报线、电话线,沿途建立是十三座兵站,从军用方面来说大大提高了通讯效率和后勤运输力,从民用方面来说也改善了蒙古大部分地区的生活条件。
因为经过未来几年时间的发展,交通线上的十三座兵站渐渐演变成建设兵团,倚靠着这十三个现代化的据点,周边地区先是形成了原始市集,后又快速的发展为商业圈,大大的提高了蒙古人民的贸易力度。
中央政府也利用这十三座兵站推行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及将国内其他省吸收的投资经费统一、集中的运用在兵站周边地区。包括新的住房建设工程、现代化畜牧业以及教育业等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于库伦开办的北方工业大学、于锡林郭勒开办的蒙古师范大学,将会成为蒙古地区最享誉盛名的高等学府,经过二十年的发展之后,这两座大学的实力几乎与北京大学齐名。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之下,韦汝骢在连续召开了七天军事会议之后,终于制订了出师沙俄的战略方案。到了十二月二十三日,北方第二集团军几乎没有任何宣告,直接跨过中俄边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快速突袭了乌梁海地区。
乌梁海三部原本是属于清政府的领地,然而在一九六零年和一九六九年沙俄政府通过《北京条约》、《乌里雅苏台条约》将乌梁海三部划归为保护区。再到中华民国成立之初,随着沙俄策划外蒙古施行独立时,进一步加强了对乌梁海三部的统治,通过在短时间之内快速移民的方法,将乌梁海地区迅速的沙俄化。
第1118章,收复乌梁海
南京中央政府成立之后,由于乌梁海地区实在过于偏远,因此最终没有规划在“预估收回”的国土范围。不过随着中国对外发起的战争越来越顺利,对于这些历史领土的收复可能性越来越大,最终还是成为不成文的计划。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制订出兵沙俄的方向,是新西伯利亚方向的原因。不管是否能够打到新西伯利亚,但最起码能够收复乌梁海地区,哪怕战事发生僵持的情况下,通过谈判也能让沙俄政府乖乖归还这些原本属于中国的历史国土。
对于韦汝骢而言,北方第二集团军出兵乌梁海,名义上是进攻,实际上就是要收复这些地区。他已经有很清晰的战略思路,第一步占领乌梁海地区之后,立刻开展肃清工作,将所有沙俄人全部驱逐出境,并且以南京中央政府的名义宣布乌梁海光复。
随后全军以乌梁海为根据地驻扎下来,一边恢复乌梁海的政治建设,一边放缓进攻步伐、休整全军。这并不是因为北方第二集团军不敢贸然出征沙俄,事实上拿下乌梁海已经算是正面进攻沙俄,因此没有什么不敢之言。
之所以休整全军,是韦汝骢考虑到沙俄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原因,如今正值寒冬之际,即便中国士兵之前在蒙古生活了一段时间,但也不能轻易适应沙俄国内干冷气候。在这样的严寒环境之下,集团军的很多武器装备使用困难,无法发挥应有的优势,强行进攻就算能够打下新西伯利亚也会损失惨重。
除此之外,沙俄地域广阔,北方第一集团军就算能够快速深入敌境,但迟早会陷入兵线太长的困境之中。要想真正确立战争优势,那就必须很好的控制战场规模和节奏,务必做到步步为营、处处扎根的地步才行。
从长远的角度出发,该忍的时候还是得忍。再者拿下乌梁海地区已经算是初步胜利,给沙俄政府造成极其严重的心理负担,没必要急于一时求成。
等到三、四月份开春之后,不仅天气气候好转过来,乌梁海地区的统治权也得到巩固,正好可以放手的向新西伯利亚发起进攻。
经过十天时间的行军,北方第二集团军先头部队总算抵达阿泰斯乌梁海南部,趁着雪夜发动了一场偷袭。如今沙俄正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欧洲战场毫无建树,而且还拖累了许多经济、军事上的资源,国内暴乱纷纷,沙俄军队只能四处奔波镇压农民起义。
尽管因为之前北方第二集团军高调姿态收复外蒙古,让沙俄不得不咬着牙关调集部队驻守边疆以备不测。可是之后两个月北方第二集团军一直按兵不动,再加上南亚战场局势变化莫测,导致沙俄当局误以为中国会集中兵力应付南亚,不会出兵沙俄。
更重要的是,沙俄政府深信有天时状况的庇佑,任何军队都休想冒着俄罗斯的寒冬进军,想当年连拿破仑的大军都遭到寒冬的重创,更何况是“自以为是的中国军队”。
因为即便有几支军队驻扎在边疆,可几乎没有任何防备,甚至连巡逻队都开始偷懒。
中国大军一路走来,有几次就是从沙俄哨兵站附近经过,这些哨兵站要么是没有发现,要么就是被侦察兵偷袭消灭。直到先头部队向阿泰斯乌梁海发起进攻时,驻在乌梁海地区的边疆部队才反应过来,可是一切为时已晚。
当沙俄军队用最快的速度赶到阿泰斯乌梁海,整个城市与附近所有的乡镇全部被中国军队包围。不仅如此,两个中国步兵团正埋伏在西北方向,专门等待沙俄援军的到来。这些沙俄士兵还没反应过来,部队全部进入了中国士兵的包围圈,接下来就是一场名副其实的围歼战,短短三个小时之后,这支沙俄部队全军覆没。
随着北方第二集团军后续部队源源不断的开进,沙俄军队仅仅只集合了不到一万人的小型兵团,而且由于编制问题,这支兵团存在很严重的内部混乱。于是到最后,眼睁睁的看着中国军队完全占据阿泰斯乌梁海,而沙俄军队只敢在三十里外修筑防御工事,没有一个指挥官敢主动发起进攻。
很快,在占据阿泰斯乌梁海之后,韦汝骢没有让部队闲着,他将集团军司令部直接设置阿泰斯城内,然后分派了一支部队前往西北方向与沙俄军队对峙,主力部队则马不停蹄向北挺进,争取在一个月之内收复乌梁海另外两部地区。
韦汝骢在阿泰斯城内宣布一项命令,解除沙俄政府在乌梁海的所有法令,一律改用中华民国法令行事。这也就意味着消除沙俄政府推行几百年的农奴制度,彻底讲究人人平等。不仅如此,尤其乌梁海地区的沙俄地主害怕战乱,早在进攻开始的前几天就纷纷逃跑,于是中国军队轻而易举的收缴了许多土地。
在中国军队的扶持之下,阿泰斯乌梁海的一些旗籍官员组成了临时地方政府,按照韦汝骢的吩咐把没收的土地进行均分。当然,所谓的均分目前仅仅只是打出口号,毕竟因为乌梁海地区人种混杂,不可能所有老百姓都分一块地。
临时地方政府先把好消息放出去,用来安抚地方民心,然后开始设置户籍制度,优先恢复原属于中国的蒙古旗籍身份,然后再登记愿意加入中国国籍的沙俄人。
沙俄政府的腐败统治早已经丧失民心,尤其是中下阶层的劳动人民,不仅付出超出常人的劳动力,倒头来却连一顿饭都吃不饱。在听说中国军队废除所有沙俄法令,以及均分土地给老百姓,不管是以前的蒙古旗籍还是沙俄人,都此都高兴万分,纷纷表示愿意支持临时政府,也愿意服从中国军队的管理。
在连肚子都填不饱的时代,什么国家大义、民族自尊全部是废话。更何况沙俄老百姓们虽然落后,可还是知道是谁造成了这一切,恰恰就是高高在上的皇帝和国家政府。这些全部拜布尔什维克党人四下走动宣传所赐。
到一九一六年一月二十日,北方第二集团军司令部最主要的工作已经不在战场上,而是在如何安抚占领区的老百姓。前者是因为沙俄军队完全不堪一击,当中国主力部队进攻时,沙俄军要么抱头鼠窜、要么退避三舍,根本不敢正面交手,之前在阿泰斯乌梁海郊外的伏击给沙俄边防军造成极其严重的心理阴影。
至于后者,是因为集团军司令部与临时政府万万没有想到,乌梁海地区的沙俄人会如此热情,对于临时政府散布出去的消息居然信以为真,更是翘首以盼的等待实现。
韦汝骢之前的计划是尽可能的驱逐沙俄人,将乌梁海恢复到清朝时的样子,大不了等战争结束后再从国内移民过来。他原本以为战争吓跑了那些大地主、大贵族阶级,那些中下阶层的老百姓会跟着他们的“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