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散文诗集电子书 > 1908大军阀 >

第788章

1908大军阀-第788章

小说: 1908大军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赶工,认认真真的甄别草案漏洞之处,甚至连错别字一个都不放过。
  经手此事的官员心知肚明,这将是自己载入史册的大好机会,纵然入不了国家历史,最起码也能在台湾地方历史上留下一记笔墨。
  很快,一份最终草案发到昆明元首行营,只有经过元首吴绍霆签字确认,草案才能将“草”字改为“定”字。
  吴绍霆对台湾问题同样关心入微,东南沿海门户重地,落入日本人之手已有数十年之久,不可不谓是中国第一等心头大患。如今台湾尘埃落定,不仅是解决了这个心头大患,更是使得国土完整,东南沿海有了一面战略要地,进可攻退可守。
  在看到第一任台湾省省长名单人选时,吴绍霆微微皱了皱眉头,很显然南京总统府对这件事很是小心翼翼,生怕有任何越轨的嫌疑,因此没有给出确定的人选,而是让元首来从可选人员当中指派一个。
  “张人骏,李厚基,朱执信?”他缓缓的念出了这三个名字。
  沉默了一会儿之后,他隐隐约约猜出拟定这份人选名单的人应该是冯国璋。
  冯国璋纵然行将就木,可对方与段祺瑞一样,都是一心一意为了北洋的血脉。只不过两个人的性格截然不同,也因此选择了不同的道路和方式。
  不管怎么说,冯国璋肯定是希望北洋的势力能够壮大起来,就算不能壮大也一定要能够延续下去。故而在这几年时间里,冯国璋一直利用副总统和北洋公党党首的身份,尽可能的为北洋后辈们安排合适的位置,以此来保证北洋势力不会消散。
  但冯国璋毕竟是一个有见识的人,他知道中央政府不是北洋当家,理所当然还是要考虑到真正当家人的看法。正所谓古往今来功高盖主者皆不得好死,当初北洋政府正是因为没能及时处理类似的问题,才导致时至今日天下易主。
  从这三个候选人名字里不难看出,张人骏是前清的老官僚,与北洋几乎没有任何关系,仅仅是论资排辈以及政治能力上适合处理台湾问题;李厚基是北洋旧将,当年一直在福建任职,对台海方面或多或少有一些了解,由其担任台湾省长还能加强与福建的联系;至于朱执信显然只是为了顾及吴绍霆的看法,如果元首要安排自己的嫡系来接管台湾,当然不能违背这番意思,更不能因此让人以为冯国璋不把元首放在眼里。
  再者,中央政府教育部原本还有一位教育大鳄蔡元培,朱执信南调台湾之后,这位教育大鳄正后能顺理成章的扶正上位。
  将这份草案文件送到元首办公桌上的邓铿略微等了一会儿,他看到吴绍霆依旧是一副沉默不语的样子,于是试探的问道:“元首,您打算如何安排台湾的事?”
  第1093章,预言
  吴绍霆缓缓的吸了一口气,脸上仍然有几分持重之色,他说道:“台湾是东南沿海重地,也是日后我打算重点发展海军军事事业的地方,能够坐镇台湾之人无论政治背景还是处事能力都决不能差。正因为如此,我才觉得这不是一件容易决断的事。”
  邓铿明白吴绍霆的意思,既然元首要重点发展台湾,那当然是不会让台湾大权落入外人之手。但发展台湾势必要找一个有能力又了解台海状况的人物,否则一味只求用人唯亲,反而还会误了大事。
  “若元首有这样的担心,倒不如还是请张人骏赴台署理公务好了。纵然这位张大人是前清旧臣,可前清已经亡国数年,我南京中央政府大局在握,不必担心会有其他图谋。况且还能借此机会多培养一些可用的老派官僚。”他提议的说道。
  “我之前虽然与张人骏有几分交情,但毕竟并不了解此人。更何况旧派官僚的作派我一向不喜欢,再加上此人自诩前清遗老,实在是难当重任。”吴绍霆缓缓的说道。
  “如此说来,倒真是很难抉择。尽管李厚基是一个难得人才,但对方思想过于顽固,一味效忠于北洋政权,多多少少让人放心不下。朱先生一介文人,经营学问、治理教育还是不在话下的,但台湾……唉,朱先生必然难当此任。”邓铿无奈的说道。
  吴绍霆陷入沉默,一时没有继续说话的打算,不过他在心里却在认认真真盘算着想法。
  “士元,你在我身边已经快有七年之久了,总统府政务厅你打理的井井有条,如今是时候让你前去地方做事了。”也不知道过了多久,他再次开口说道。
  “元首,您是让我去台湾?”邓铿脸色愕然的问道。
  “没错,如今看来,能值得信任又能担此大任的人不多,你是我最信任的人,台湾交给你来的打理我放心。等台湾政局稳定之后,我还是需要你能兼顾中央这边的事务。总之,能者多劳,你可要辛苦了。”吴绍霆点着头说道。
  邓铿想要开口推辞一番,可是又觉得这样太过见外,毕竟他很清楚吴绍霆十分重视此事,既然元首做出这样的吩咐,那就是对自己的信任。这不仅仅是政治上的信任,也是一种能力上的信任。如果还要推辞的话,显然会辜负元首一番心意,同时也过于显得妄自菲薄。
  “我明白了,一定不负元首所托,稍后我会写一份关于台湾发展的计划书交由元首裁定,随后会尽快准备台湾省府幕僚的组建工作,只要日本方面处理完毕,就能立刻启程前往台湾接管政权。”
  “很好,时间紧迫,在冗余的事情上一定不要多耽误,尽快做好准备。我会安排国防部那边分配驻台军队的事情,可能不会在这几天就有定论,所以你在台湾的时候还是要多加小心一些。一旦国防部这边安排妥当,我会让他们尽快赶赴台湾。”吴绍霆满意的说道。
  当天下午,吴绍霆又与邓铿详细讨论了一些关于台湾建制的问题。
  邓铿建议将基隆或者台北设置为中央政府直辖市,用以更直接的发展军事设施,以及在整个台湾设置一处政治军事中心。有了这样的核心城市,自然而然能起到典范作用。
  不单单如此,邓铿还认为成立直辖市之后,依然可以将李厚基、朱执信甚至张人骏等人调往台湾,哪怕不让他们担任首要职务,然则出任直辖市市长、台湾地方防务军职还是绰绰有余,更能让这些人才发光发热。
  吴绍霆很赞同邓铿的意思,不过具体设置直辖市的问题,还需要等邓铿前往台湾之后,进行一系列实地考察,确定哪一座城市更适合设置为典范代表,然后再行决定。
  关于台湾省府组建,吴绍霆允许邓铿请李厚基、朱执信参与其中,如果人手不够也可以去请张人骏。他特别叮嘱邓铿,台湾毕竟是隔着一片大海的中国领土,自古以来又多遭变故,台湾地方民族情况以及日治时期遗毒的影响,都要小心翼翼的处理。
  他建议在台湾组建新地方政府的时候,可以尽量拉拢台湾地方势力参与其中,另外要安抚好台湾原住民,划出自留区交给原住民自治。
  邓铿把这些话都认真的记了下来,然后回去之后加以整理进自己的计划书。
  八月十三日,日本驻台湾总督府全面撤离,连同台湾各县各镇的政府单位也一并迁离。
  为了能在七天之内完成所有转移工作,台湾总督府不惜花钱雇佣中国和美国的货轮,把一应物件直接搬上船,纵然过程粗糙混乱也没有办法,只等到事情结束之后再慢慢整理。
  反正台湾总督府的此次撤离,必然意味着从此关门大吉,原台湾总督府的官员往后有的是时间来处理这些琐碎之事。
  不仅如此,但凡在台湾的日本重要产业,能迁走的全部迁走。日本人绝不会把这些留到日后中日外交部来协商解决,那就等于把日本资产平白无故的拱手相让了。当初中国国弱,所以打出了“弱国无外交”的言论,现在风水轮流转,轮到日本国弱,自然要有不能信任外交手段的觉悟。
  位于台北的台湾综合银行在这几天里是最忙碌不过的,大批大批的金条、银条在军队的护送之下,送到码头运上货轮。这几乎是台湾二十年来所有的财产,当然除了相当一部分花销到战争上面,但余下的依然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一些日本侨民同样要在这段时间里承受尖锐的思想斗争,他们既然已经移民到台湾,在这里前前后后生活也有十多年的时间。如今中日战争日本失败,台湾要归还中国,他们究竟是继续留在台湾,还是随着官府返回日本本土呢?
  可想而知,一方面是考虑到已经习惯了这里的生活,另外一方面则是对国家政府的失望,再者日本目前经济状况堪忧,民不聊生、国债累累,如果就这样返回国内,最终将成为受剥削的苦力。然而留在台湾能生活的更好吗?
  中国强烈的仇日情绪,很快会随着台湾回归而蔓延到台湾,留在台湾的下场自然只能是当作一个二等民、三等民之流。不过却好歹有几分希望,那就是有朝一日能彻底融入中国,享受中国国籍带来的特权。
  在最后期限到来的时候,最终有一批日本侨民用各种各样的借口选择留下来。台湾总督府只顾着抢时间转移日本产业,对于这些侨民的管理松散了不少,甚至根本就没在乎这些侨民怎么回国、什么时候回国以及到底回不回国。
  当天下午,邓铿来到福建厦门,在这里与南京总统府、南京国防部以及福建省府的众多官员碰头。这些官员当中大部分是被推选出来赴台组建省府的成员,也有一部分是大陆这边派往台湾的常驻代表、观察员和联络官。
  陪同邓铿一行人前往台湾赴任的,海军编制上是南洋舰队第三分队,陆军方面暂时只委派了南方第一集团军一个海防团和一个宪兵团跟随,至于日后常驻台湾的部队还需要一些时间另外安排。
  邓铿在厦门码头的候船室内,与随行的官员进行了一次简短的会晤。
  这次会晤主要是了解这些官员对台湾日后发展的看法,虽然大部分仅仅只是一言盖过,但最起码可以表露出一定的个人观点和习性。这对日后在台湾共同工作奠定基础了解,也让邓铿下船之后知道该如何着手分配工作。
  到了傍晚六点钟整时,南洋舰队第三分队集合完毕,五艘中型军舰、八艘小型军舰,至于原隶属于分队的快艇、鱼雷艇等等全部取消编制。随同第三分队一同抵达港口的还有两艘中国邮轮,官员们和部分士兵登上邮轮,另外一部分士兵则分摊到各军舰上。
  登船的过程持续了两个钟头,八点过后这支舰队才正式驶离厦门港口。
  在码头上送行的人群,看着舰队越行越远,不少人发出了一声感叹。他们都知道舰队带走的是南京中央政府的雄心壮志,而带回来的则是中国版图终归完全。这是一项壮举,有幸能参与这项壮举的人,必然会在历史上留下赞誉之名。
  “咱们中国终于走上强国道路了!”
  “是啊,是啊,回头想想这几十年来真不容易。但是这最近的几年来却大有改观。”
  “吴元首能够让咱们中国变得完整,真正又是开创了千古奇功啊。”
  “这场战争为吴元首争取到了绝古超今的盛誉,等到战争结束之后,吴元首还会只甘心当这个元首吗?”
  周围众人听闻此言立刻惊愕起来,目光纷纷投向了说这番话的人,只见对方是一个年近花甲的老人,表情是一副高瞻远虑的样子。大家相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