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第6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明吴文度撰。文度字宪之,应天人,成化壬辰进士,官至南京户部尚书,事迹附见《明史·张泰传》。是集诗一卷、文二卷,皆词旨朴僿。盖文度官汀州知府时有惠政,汀州人为之刊行以志遗爱,是固不以词采论也。
△《文温州集》·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文林撰。林有《琅琊漫抄》,已著录。林尝为温州府知府,故其集以温州名。其中《陈马政》诸篇,皆官南京太仆寺丞时作。总题以温州,从所终也。
△《孙清简公集》·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明孙需撰。需字孚吉,别号冰檗翁,德兴人,成化壬辰进士,官至南京吏部尚书,谥清简,事迹附见《明史·孙原贞传》。需初为南京御史,以劾妖僧继晓,廷杖调外。为礼部尚书,又忤刘瑾罢官。以风节著。巡抚河南、陕西、郧阳,抑权贵,绥流亡,尤具有循绩。诗文则非所长。是集初名《冰檗稿》,其孙世良改今名。末有隆庆庚午世良记曰:“壬戌循例至京师奉遗稿。请瞿昆湖、姜晋斋摘其尤者得四帙。丁卯过常郡,谋诸王百穀,更为分门别类,厘为上下二卷。是刻岂欲上匹大方,持示海内,第俾子孙异日有所取以承藉云耳。”其言笃实,想见需之家法。《王世贞序》谓其诗文冲然而不为藻采,淡然而若无深思,亦有微词焉。
△《石淙稿》·十九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明杨一清撰。一清有《关中奏题稿》,已著录。考《明史·艺文志》载《一清奏议》三十卷、《石淙类稿》四十五卷、诗二十卷。今所传《关中奏题稿》已与三十卷之数不符。此本有诗无文,首《凤池稿》,次《省墓稿》,次《禫后稿》,次《西巡稿》,次《北行稿》,次《容台稿》,次《行台稿》,次《归田前稿》,次《自讼稿》,次《制府稿》,次《吏部稿》,次《玉堂稿》,次《归田后稿》,次《督府稿》,次《玉田后稿》,各以类分,止十九卷,与《艺文志》卷目亦不合。惟《督府稿》后别附简札一卷,当为文集中一种,装缉误入於此,史志或并此数之欤。
△《东溪稿》·十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明邓庠撰。庠字宗周,宜章人,成化壬辰进士,官至南京户部尚书,终苏州巡抚。是编乃其诗集。凡《吟稿》五卷、《入觐联句录》一卷、《续稿》三卷、《别稿》一卷,而以石珤所作小传附焉。
△《梅岩小稿》·三十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张旭撰。旭字廷曙,休宁人,成化甲午举人,历官孝丰、伊阳、高明三县知县。是集凡诗二十二卷、文八卷。其诗长於集句,采摭成语,位置联络,往往如出自然。其所自作,则虽律调工整,而伤於剽利,盖学《长庆集》而不至者也。
散体诸文,大抵应俗之作矣。
△《东田漫稿》·六卷(直隶总督采进本)
明马中锡撰。中锡字天禄,别号东田,故城人,成化乙未进士,官至左都御史。事迹具《明史》本传。是集为其子师言所编。同邑孙绪序之,称其诗卑者亦迈许浑,高者当在刘长卿、陆龟蒙之列。而其末力诋窃片语,挦数字,规规於声韵步骤,摹仿愈工,背驰愈远。盖为李梦阳而发。其排斥北地,未为不当。然中锡诗格,实出入於《剑南集》中,精神魄力,尚不能逮梦阳也。
△《别本东田集》·十五卷(直隶总督采进本)
明马中锡撰。是集为国朝康熙丁亥,中锡乡人贾棠所刊,凡文五卷、诗十卷。
案《嵩阳杂识》曰:“李空同与韩贯道草疏,刘瑾切齿,必欲置之死,赖康浒西营救而脱。后浒西得罪,空同议论稍过严,人作《中山狼传》以诋之。”王士祯《居易录》亦称中锡《中山狼传》为刺李梦阳负康海而作。今其文在第五卷中。
然海以救梦阳坐累,梦阳特未营救之耳。未尝逞凶反噬,如传所云云也。疑中锡别有所指,而好事者以康、李为同时之人,又有相负一事,附会其说也。
△《滇南行稿》·四卷、《附录》·一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明苏章撰。章字文简,号云崖,馀干人,成化乙未进士,官至延平府知府。
初,章官兵部主事时,因星变事劾妖僧继晓、方士李孜省,谪姚安通判。因裒其所作共为一集,故以《滇南行稿》为名。末附词四阕、《祭胡敬斋》文一首。
《附录》一卷,则其行实及诸家题跋与入祀乡贤文卷也。章少问学於陈献章之门。
尝出胡居仁於狱,与吴与弼亦友善。盖亦刻意讲学者,故所作皆率意而成,不能入格云。
△《七星诗文存》·十二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明刘鸿撰。鸿字云表,泰和人。以居七星坳,自号七星居士。成化丁酉举人。
屡上公车不第,遂放游山水以终。是集为泰和知县区时行所编。前有正德五年《罗钦顺序》。其文风格疏畅,多自抒抑塞磊落之怀。诗则率意而成,兴寄颇浅。
五言绝句中《西州词》第一首,乃全录《西州古词》四句,殊不可解。疑或手书是诗,其后人不考而误收也。
△《碧川文选》·四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明杨守阯撰。守阯字惟立,号碧川,鄞县人,成化戊戌进士,官至南京吏部左侍郎,加尚书衔致仕,事迹附见《明史·杨守陈传》。按《明分省人物考》云:“《碧川文抄》二十九卷,《杂文储稿》又若干卷。”此本为其外孙陆锜所刻。
前有《陈琳序》曰:“杨公自摘手稿凡一百五十三篇,藏於家,陆君厘为四卷”
云云。则此为守阯手定之本矣。《明人物考》又云:“守阯尝书数语於遗稿曰:‘学文师韩吏部,学道师程伊川。’”然其文才力萎弱,不能规橅韩笔也。
△《西征集》·(无卷数,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林俊撰。俊有《见素文集》,已著录。是集皆其正德四年再起官四川巡抚,平定巴夔土寇时作,故以“西征”为名,凡诗歌一百二篇、跋二篇、赋一篇、书二十三篇、祭文二十四篇、序四篇、记五篇,末附戴锦所撰《西征传》,述靖乱始末颇详。
△《半江集》·十五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明赵宽撰。宽字栗夫,号半江,吴江人,成化辛丑进士,官至广东按察使。
是集初为其邑人王思诚所刊,王守仁、费宏皆为之序。《守仁序》不载卷数,但惜其遗稿散佚。《宏序》称诗六卷,文如之。此本凡诗八卷、文七卷,盖其仲子禴掇拾补辑,又增三卷也。
△《柴墟斋集》·十五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明储巏撰。巏字静夫,号柴墟,泰州人,成化甲辰进士,官至户部侍郎。
刘瑾用事,引疾归。瑾诛,复起,调南京吏部侍郎。卒谥文懿。事迹具《明史·文苑传》。是集为其曾孙耀所刊,诗五卷、序文三卷、墓志一卷、杂著二卷、奏疏一卷、书简三卷。巏尝与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相倡和。其诗规仿陶、韦,文亦恬雅,至於才力富健,则不及梦阳等也。
△《虚斋先生遗集》·十卷(编修祝德麟家藏本)
明祝萃撰。萃字维真,海宁人,成化甲辰进士,官至广东布政司参政。是集文五卷、诗五卷。文颇舂容,诗亦妥帖,盖成、弘间台阁体之也。
△《蔡文庄集》·八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蔡清撰。清有《易经蒙引》,已著录。其集凡有二本,一为石崖葛氏所刊,即《明史·艺文志》所载五卷之本;一即此本,乾隆壬戌其族孙廷魁所重刊也。
自一卷至五卷,仍其旧文而重订其目,又搜辑墨迹遗稿为《补遗》一卷。附以其孙邦驹所集事迹及志书传序为《附录》二卷。集中有《与孙九峰书》,述宁王宸濠讥其不能诗文。《廷魁序》中因反覆辨论,历诋古来文士,而以清之诗文为著作之极轨。夫文以载道,不易之论也。然自战国以下,即已岐为二途,或以义理传,或以词藻见,如珍错之於菽粟、锦绣之於布帛,势不能偏废其一。故谓清之著作主於讲学明道,不必以声偶为诗,以彫绘为文,此公论也。谓文章必以清为正轨,而汉以来作者皆不足以为诗文,则主持太过矣。《廷魁序》又称以家藏《密箴》、善本《太极图说》、《河洛私见》三种附焉,而此本无之。盖本各自为书,故或附载或别行也。
△《雪洲文集》·十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黄瓒撰。瓒字公献,仪真人,成化甲辰进士,官至南京兵部侍郎。是集乃其子襄所刊。自一卷至六卷为诗,自七卷至十二卷为文,十三、十四两卷题曰《续集》,诗文并列,盖补遗也。诗多伉厉之响,文亦意境未深。集中载为山东巡抚时荐劾方面各官疏,於所纠之人,俱阙其名,殆不欲暴人之短耶。
△《雨村集》·四卷(直隶总督采进本)
明周东撰。东字伯震,号雨村,阜城人,成化甲辰进士,官至大理寺少卿。
以伉直忤刘瑾。时寘鐇将变,乃使勘事陕西。会乱作,死之。是集诗一卷、杂文一卷,其后二卷为《正论》八篇,盖东所著之子书,编以入集。诗文皆不甚留意。《正论》多刺时之语,盖亦发愤而著书。然东之足不朽者,终在气节也。
△《松筹堂集》·十二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明杨循吉撰。循吉有《苏州府纂修识异》,已著录。其平生诗文杂著几及千卷,芜累颇甚。是集虽经别裁,尚多俗体。盖循吉任诞不羁,故其词往往近俳云。
△《都下赠僧诗》·一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杨循吉撰。循吉好与方外游。成化丙午,大给祠牒,吴僧多集京师。其所识缁流,时或往访。比其还也,各赋诗以送之,因录为一通。吴宽跋其后。后二年,循吉复摹宽书,刻之持定塔院。
△《菊花百咏》·一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杨循吉撰。以菊花种类,各案其名,系以七言绝句,分为十一类。《天文类》自《满天星》以下三首,《地理类》自《岳州红》以下三首,《人物类》自《状元红》以下二十一首,《宫室类》《金楼子》一首,《珍宝类》自《银绞丝》以下七首,《时令类》自《海棠春》以下六首,《花木类》自《白牡丹》以下三十二首,《身体类》自《金宝相》以下三首,《鸟兽类》自《金凤仙》以下十三首,《衣服类》自《黄叠罗》以下十四首,《器用类》自《蘸金香》以下十八首。
△《斋中拙咏》·一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杨循吉撰。凡古今体诗二十一首,皆循吉官礼部主事,以病乞归,将发京师,及至家后所作,又以成化甲辰、丙午至弘治戊申所作联句诗六首附於末。徐景凤汇刻循吉所著为《南峰逸稿》,此其一种也。
△《灯窗末艺》·一卷、《攒眉集》·一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杨循吉撰。皆所作古文。合两集仅四十馀首,颇宕逸有奇气,而纵横曼衍,亦多不入格。徐景凤亦尝刻入《南峰逸稿》中。
△《东所文集》·十三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明张诩撰。诩有《白沙遗言》,已著录。是集凡杂文十卷、诗三卷。其学出於新会,故所为《白沙文集序》、《白沙遗言纂要序》、《周礼重言重意互注序》及《学记与友人往复》诸书,大抵皆本陈氏之说。
△《南海杂咏》·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