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回到三国的无敌特种兵 >

第400章

回到三国的无敌特种兵-第400章

小说: 回到三国的无敌特种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定襄太守张济初闻从子张绣战死,不仅老泪纵横,从此抱病不出,连政事都无力过问。

    赵云府中怀孕待产的马云騄,听闻哥哥马超和几个弟弟如今生死不明,各自走散,差点引起血崩从而坏了腹中胎儿的性命。

    能够长期定居在卧虎城内的居民,都是与赵兴同呼吸共命运的百姓或者文武随臣的家人,他们在得知噩耗传来时,只能强忍着心中的悲痛,急忙前来向最难过、最需要安慰的住户们送上于事无补的安慰和鼓励。

    卧虎城内所有的店铺、学校、公共场馆全部停业七天,让悲伤的人们收拾心情,准备后事……

    明月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

    当前来卧虎城进货和游玩的商旅将眼中所见所闻传回各自的州郡时,除了赵兴实际掌控范围内的百姓有点心肝,表示除了担忧和哀伤之外,其他各州居然有人点燃烟花爆竹以示庆贺。

    袁术刚刚损失了张勋和纪灵两部人马,正是心里憋闷的时候,咋听到这条惊人消息之后,不由得仰天狂笑,大喊:“老天有眼!老天有眼啊……”

    曹黑子城府比较深,加之如今爱将夏侯渊还在赵云手中,所以并没有表示出太多的幸灾乐祸来,反倒是在心里揣摩着赵兴这次是不是在玩什么大阴谋。不过老曹觉得,如果连自称兵败这种天大的玩笑也敢开的话,就算他被赵兴给骗了,心里那也绝对服气。

    晋国如今的形势,就如同上了笼屉正用大火蒸着的馒头,而西征兵败、赵兴被困的消息就如同是一盆巨大的冰水,一旦柴火被浇灭了,就算赶紧再生一堆火出来,这屉馒头也已经废掉了。赵兴要是敢用冷水浇柴火,不异于自己玩挥刀自宫的把戏。

第204卷 第1628节:能坑一个算一个 (11)

    正在派人四处寻找爱女孙仁的吴州牧孙坚,初闻西征军兵败的消息之后,有些愣神地自言自语:“怎么就会败了呢?赵兴若是出了事情,岂不是赵振邦就得上位了?这么屁大的一个孩子,他能成吗?哎呦,头痛死了,我那闺女唉,你要是再不出现,天底下最金贵的夫君可要被人给抢走了!”

    盘踞在辽东的公孙度得知这件事情之后,毫不掩饰地命人在府中猛放了几挂还是从晋国买来的大号爆竹,心里头比吃了蜜还甜。

    公孙度刚刚接到消息,说高句丽出尔反尔,竟然悍然出兵五万全力攻打玄菟郡,也不知道是不是有人抄了国主的祖坟。西面的乌丸人则是趁机再次开出更加过分的条件,竟然要求公孙度将次子公孙恭送过去作为质子,如此方可达成双方停火的协议。

    若不是忌惮辽东西边那位强横到没边的家伙,以公孙度的脾气,早他娘地左右开工,同时跟高句丽和乌丸人开干了。如今赵兴被困,晋国全线收缩兵力,正好给了公孙度一个天大的机会,他能不开心吗?

    至于身处豫州的刘焉、荆州的刘表以及益州的司马防,他们的信里头自然也是暗叫几声好字。他们几家长期以来被赵兴压制,大家谁没有一些怨气,如今听到赵兴倒楣,要说会替赵兴担心,除非是脑子抽抽了。

    对整件事情反应最冷淡的还是身居洛阳的诸葛亮。他在心里头反复衡量赵兴这次到底是真倒楣还是“玩假摔”,可是从不断传回来的消息分析判断,赵兴实在不像是在自摆乌龙。直觉告诉诸葛亮,这件事情的真相恐怕会惊人的诡异;但事实又告诉诸葛亮,赵兴再疯狂,他总不至于连自己老娘都要欺骗,可以不顾及对几十万大军士气的打击,可以放心手下的各路将领暗中还听他指挥,可以将辛苦筹备数年、花费了银钱数千万两的一次西征变成儿戏!

    赵兴真敢做么做,他就是周幽王第二。烽火戏诸侯,戏倒最后是要拿自己的身家性命往里面填的!

    心思没有诸葛亮这么缜密的刘备,这几天仿佛喝多了鸡血一般,上蹿下跳地表现的十分活跃。晋国在东线战场兵力紧急收缩可不是假象,那是实实在在地让出大片的地盘,而如何瓜分这些不费吹灰之力得来的地盘,便是刘备最关心的问题。

    在汾水河边遭受了人生重大挫折的张飞,经过一段时间的过渡之后,已经从当日的打击中走了出来。当他接到报告,说对面战场上对峙的雄武军和黑山军忽然少了一支之后,他觉得接下来是该自己出马做点什么的时候到了。

第204卷 第1629节:能坑一个算一个 (12)

    自从讨赵战役结束之后,一直在三辅地区(左冯翊、右扶风、京兆尹)玩龟息大法的皇甫嵩父子忽然在春天里苏醒过来,他们这些年一直在等待某个机会,可以一血当年几位皇子被掠的耻辱。

    已经浮出水面而且还被封了王的两个皇子,如今都受赵兴的控制,这已经足够说明当初劫掠皇子的势力当中有没有赵兴。

    晋国上下在忙着想办法营救赵兴,可其他的势力却从这次变故之中发现了巨大的时机,于是原本还算平静的大汉各地,一切又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第六五零章挖下深坑想埋谁

    西域三十六国之中的焉耆国,位于天山南麓的焉耆盆地腹心,在不同的时期被人称之为焉支、烟支、胭脂、烟肢、燃支、焉耆、焉提等称谓,是一个建立在绿洲之上的农耕国度,也是大汉通往西域北道上的必经之地。

    焉支山下出产一种叫红蓝的植物,匈奴人的妇女,采摘新鲜的红蓝花制作抹脸的焉脂,以至于到后来被霍去病攻占之后,匈奴有歌曰“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番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焉耆国土地肥沃,出产稻、粟、麦,兼畜牧,人们喜欢喝用葡萄酿制的紫色果酒,天生对于音乐和舞蹈十分钟情。这里还盛产女子所用的胭脂和上等的好马,更有丰富的鱼盐蒲苇资源。

    这个好客又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国度,最近迎来了一支全副武装的汉军骑兵,这让当地的焉耆百姓十分紧张。

    为首的那位汉人将军长得玉树临风、唇红齿白,怎么看都是一位俊俏丰逸的美少郎。只可惜这位汉人将军的脾气不怎么好,脸上很少看到笑容,拽兮兮地样子,让人忍不住想狠狠地拧他一把脸蛋。

    不过,真若是让人去拧这位汉人将军的脸蛋,估计整个焉耆国内的猛士们也没人有这副胆子。因为这位将军名字叫马超,他手里拿着一柄令人胆寒的虎头鎏金枪!

    马超的来到焉耆国时,之所以脸上没有笑容,完全是因为他要扮演一个不怎么光彩地角色——兵败逃跑的将军!若不是这个命令是赵兴亲自所下,心高气傲的马超打死都不会遵守。

    马超之所以最终别别扭扭地接下了这道佯装兵溃逃亡的任务,那是因为跟他一起西征的张绣更加倒霉。他好歹还活着,可张绣却要扮一回战死的将军。

    当然了,作为赵兴二师兄的张绣,对于所谓的虚名其实从来都不甚看重,只要赵兴有指示,莫说是让他装死,就是让他扮成个女子,他也会去照做。

    西征大军自从进入西域以来,实际上非常谨慎,既没有分兵,也没有冒进,而是严格按照事先定下的作战计划,采取稳扎稳打的方法逐步向西推进。

第204卷 第1630节:能坑一个算一个 (13)

    五万配备了当时最先进的冷兵器,加上一百具新式“一窝蜂”,还有数量众多轰天雷的汉军精锐骑兵,在猛将马超、张绣二人的带领下进入西域之后,一路上几乎没有怎么跟人动手,便顺利地收服了宜禾都尉城、昔日西域长史府所在地,然后兵临焉耆的国都员渠城。

    西征大军之所以刚入西域的时候这么顺利,跟西域的地形和当时的形势有很大关系。距离玉门关越近的地方,在东汉王朝衰亡的过程中,脱离西域长史府的管控就越晚,也就跟东方的大汉王朝关系保持的越紧密,比如说天山北麓的车师前部和后部,天山南麓的焉耆国,以及昆仑山下的鄯善国。

    相反的,越向西去,距离玉门关越远的地方,哪里的异族国家因为脱离大汉掌控的时间更早,所以自主性更强,对于汉人曾经的统治和管理就越是抵触和反抗。比如乌孙国、大宛国、康居国、贵霜国等,这些国度有的拥兵十数万,势力强横至极,远不是现在五万西征军所能制服的。

    赵兴此次派出马超和张绣西征,实际上只是要重新掌控西域长史府的区域,并非一口气向西打到西亚去。而西域长史府的区域,说白了就是如今的新疆全部,外加新疆西北部的小片区域。赵兴向西征伐的步骤总共分为三步:第一就是掌控西域长史府;第二是打下中亚地区(乌孙国、大宛国、康居国、贵霜国、身毒等地);第三才是兵至西亚,饮马地中海。

    西征军抵达焉耆国时,国主听说大汉天朝派来了天军,压根没有想着反抗,而是规规矩矩地大开国门,以上宾的礼仪将马超和张绣迎了进去。

    因为和汉王朝长久地打过交道,焉耆国上下都知道汉人的军队最讲究一个师出有名,就算马超和张绣打得是为汉家收服失地的旗号,可人家焉耆国压根就没有脱离管辖的意思啊!若不是东汉王朝内部昏聩无能,兵疲将弱,何至于拱手将大好的西域长史府交了出去,如今成为乌孙、大宛、康居等国的后花园,使得这些小国的军队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焉耆国,说白了就是一个附庸国,谁能为自己国家提供保护,它就会听从谁的管辖!

    进入员渠城后,尽管马超板着个脸,但还是受到了焉耆国主的热情接待。当这位崇尚和羡慕大汉文化的国主听说马超将军如今尚未婚配时,激动的不得了,立即将自己几个尚未出阁的女儿唤了出来,在马超面前载歌载舞,那意思再明白不过:小伙子,随便挑啊,看上哪个是哪个,想要通吃也可以!

    当时就闹了一个大红脸的马超,终于不好再板着脸跟老国主说话,于是请上和颜悦色的军师田豫,跟焉耆国主商议今后正式在员渠城内驻军的事宜。

第204卷 第1631节:能坑一个算一个 (14)

    老国主虽然不善兵事,其实也是头狡猾地老狐狸,他之所以对西征军如此礼遇,那是因为这些年焉耆国一直跟晋国保持着暗中的生意往来,更是时刻关注着晋国的扩张和征伐。对于那位传奇将军赵兴的了解,或许他比马超还要多些。

    焉耆国盛产的良马在晋国卖到了很好的价钱,大量的胭脂也被销往晋国,换回了焉耆人喜爱的金银饰品、瓷器、精美书籍以及各种可以增产增收的农具和渔具。

    最重要的是,尽管一路艰险,但这些年穿梭于晋国和焉耆之间的两地商人,会不定期地带回一些晋国的各类报纸,虽然在时效性上会打些折扣,但这些厚厚成摞的纸张,对于老国主了解大汉的形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焉耆国主早在几年前就跟自己的子女预言:遥远的东方如今养出了一群猛虎,他们迟早会一手拿着利剑,一手握着鲜花而来。到了那时,千万不要试图反抗,顺从或许将是最好的选择。

    果然,选择无条件顺从的焉耆国,没有遭受任何兵灾人祸。尽管入境的汉军看上去十分威严,浑身上下充满了凛冽的杀气,但他们秋毫无犯,埋头吃着自己带来的牛肉罐头,一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