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我河山之中华军神-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华共和国政府欢迎各国企业来华投资,对第一批进入的外国资本实行五年免税的优惠政策,对第二批进入中国的资本实行三年免税的优惠政策,对第三批进入中国的资本实行一年免税的优惠政策。并给与各国在华企业以国民同等之地位。
其后列出了中华政府所要合作企业的名录及简要说明。
这个高达近二百亿的项目立即引起了许多国外大型“拖拉斯”的关注,在经过预算之后,大批资本家开始疯狂涌入中国,立即掀起一股巨大的投资热潮,就好比当年米国人都涌入西部淘金一样。
各地政府职员也千方百计地找到原来的关系,希望能够拉到足够多的投资,因为这不但是一份“政绩”,而且又会得到政府奖励的一笔资金,这笔钱大约有吸引到的投资总额的千分之一到千分之二,这又就一大笔钱。于是,国内又新起了一种职业,叫做“投资说客”,就是千方百计将你的钱骗到中国的一种职业。
当一股潮流形成之后,你就不可能再去阻挡他,第一年,涌入到中国的外国资本就达到了十五亿美元,那些没能拿到大型项目的资本家们又不甘心空手而归,于是多少都在中国投资开设一些中、小型的工厂,投资又带动了国内的就业与消费,第一批外国投资者与国内的一些民营资本赚到了足够多的利润。
这就造成了第二年更加疯狂的投资浪潮,并引起了物价的大幅上涨,在政府的强力干预下,物价的涨势才逐渐得到控制。由投资引发的短缺造成工业产品的利润过高更引发了新一轮的投资狂潮,这种狂潮直到八年后,由于战争的影响这才算平息下来。
在大家都高筑贸易壁垒的时候,我这种开放式的经济政策引起了各国政府的极大重视,以米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纷纷抛弃北洋政府,争相与广州方面建交,并在各主要城市派驻领事馆。为了能使本国企业在华中标,又竞相对中华政府提供低息贷款或对华援助。
八年间,我共得到了大约二十五亿美元的外国政府贷款和大约三亿美元的对华援助。这些贷款主要来自米国、德国、加国,其次是英国和法国。日本政府一直对我报着敌视的态度,只是迫于国内商人的要求,才在上海设立了一个领事馆,但我还是将几个项目给了日本人。
“日本人不是很敌视我们吗,你为何还将企业交给他们做?”徐仲民这样问道。
“呵呵,他们的条件最好,还且产品确实不错,当然还有一点,到了战时,这些都会被当做敌产予以没收!”我坏笑道,“我给他们的都是一些建设周期相对较长的项目,当他们还没有得到利润的时候,这些产业就会被没收回来,用日本人的船厂造出的军舰去打鬼子,那种感觉就一个字——爽!”说罢我得意地哈哈大笑起来。
这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我真切地感受到,日本的威胁越来越近了。
用不了十年的时间,他们就会对中国发动一场全面的侵略战争,因为这个国家以经被一伙军国主义分子所控制。
一伙禽兽将一群国民也教育成了禽兽!
这是一个巨大的战争机器,一但发动不到毁灭的那一刻就不会停下来。因为它那虽然庞大的工业却是为战争而准备的,若是没了战争,这个国家的经济就会崩溃。
一个将国家预算的百分之五十以上都用来做为军事用途的国家有多么危险,不是毁灭别人,就是毁灭自己。
而且这个国家还在提高自己的军费开支,据说要达到百分之八十,多么可怕呀,一年六十亿美元的军费。
我现在被许多指责为卖国贼,北洋政府总理段国章为此还专门通电全国,声讨我的“卖国”行径。在九月的共和国议会会议上,以张玉廷为首的元老派集体向我发难,要求我立即停止这种“卖国”行为。
“我听这话,你们说话的口气怎么和我们的敌人越来越象了!”我斜着眼看着他们,底下的那一群人顿时不再说话了,我这话里是不是“暗示”他们将成为我的敌人,终于使他们都闭上了嘴,现在没有人想公然与我对抗。
“所有我们的敌人反对的,我们都支持,所有我们的敌人支持的,我们都反对!”我狠狠地说道。不过,这句话到底对不对?
妈的,我是军阀我怕谁!咦,这话好象是从哪个流氓口里先说出来的吧。
崛起与发展 十九、上海滩
我在这一年开始了我的初恋。
中华四十三年的秋天,我得了严重的胃病,在广州的医院怎么也检查不出是什么原因,于是我每天仍然保持着上四到六趟厕所这种令人难已忍受的习惯。
“大帅在那?”
“哦,大帅正在卫生间,您请稍微等一会!”
这是我的下属们在见我时最常用的对白之一,还有就是,有时会议中间,我不得不中断讲话,快速地冲进洗手间。每次当我从厕所中出来时都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这种决定国家兴衰的重大时刻,我却跑进了厕所。
当然,我在厕所里所作出的一些决定好象并不是那么臭不可闻,看来思想和空气完全不相溶的两种东西,是谁在唱“我的思想飘在空中”,简直是胡说八道。
但是,我还是下决心一定要根治这种“怪癖”!
在我的私人医生的建议下,我来到了上海。
据说,上海的同仁医院对肠胃病的诊疗有着独特治疗方法。
我只带着随身副官汤耀岑和杨大夫及四个卫兵乔装成商人模样就去了上海,当然,自己的去向还是做了一些安排的。情报局局长廖祖茗再安排多少他手下的特务在一旁暗中保护,那就是他的事了。
我只是想轻松过一回老百姓的生活,当然,杨大夫说如果搞很大的声势有时会影响到医生的判断力。
上海滩自一八四五年被英国人建立第一块租界地以来,西方列强纷纷仿效,几十年间,竟已有十几个国家建起了租界,所谓‘十里洋场’就这么形成了,其中以英、法两国租界占地最大。
短短的几十年间,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这里迅速成为了中国最大的港口城市,号称“东亚首埠”,自从太平天国占领南京后,苏、皖、浙一带的富商也举家迁至上海避难,这也极大加快了上海的发展,至现在已成为有着近二百万人口的大都市。
当然,这里灯红酒绿下掩饰着贫穷,三教九流各色人等全都聚集到了此地,白天热闹的街市到了夜晚是冒险者的天堂。各种黑帮势力在这里占地为王,依然收刮着穷人们为数不多的钱财。
上海是全国犯罪率居高不下,这也和这里政府部门充斥着贪污腐化息息相关,政府官员、不法商人和黑帮头目相互勾结,联手欺压百姓。政府的无能导致黑帮几乎控制了大部分的城市功能。
去年底,由于上海的治安实在不象话,我下令撤换了原上海市的警察局长,由长江舰队陆战旅旅长林升出任警备司令兼上海市警察局长,夜晚由军队执行治安巡逻任务,上海的治安才好了许多。
悄悄到得上海,我们这一行人住进了“大东方饭店”,这是位于外滩附近的一家甲等旅馆,副官曾提议去住到更豪华的“国际”、“扬子”等饭店,还是被我拒绝了。这样不符合我们的身份,当然,还有一个理由,我确实有点舍不得花钱。
这外滩一带紧挨着外国人的租界区,由于种种原因,一直被保留了下来。
我和杨大夫没事顺便在外滩这一带闲逛了起来。
大街上人来人往,各种铺林立,一些梨园茶社门前贴了些海报,尽是些《牡丹亭》、《西厢记》、《锯沙锅》之类的戏名,时而会传出些胡琴、锣鼓之声,我对唱戏之类的事情还真是不感兴趣,杨大夫倒是不时对一些——名角今夜登台献艺之类的东西颇感兴趣,不时口中啧啧有声,仿佛对不能亲临现场观看那些名角唱戏极为遗憾。
“你若想看,晚是可以过来亲自卖票进去呀!”我对杨大夫笑道。
“那,那多不好,元帅患病期间我却独自去梨园听戏,实为不忠!”杨大夫摇着头说。
“啥?这和忠不忠有啥关系,我又不是得了啥大病,再说了,今晚又不去医院!”
杨大夫还是说啥也不肯,依然对着两旁的牌子啧叹不已。
走了很长的时间,却又感到腹中作响,杨大夫连拉住路人,问明了方向,遂拉着我转过一个街口,向右一拐,进了一条杂乱的弄堂,又奔了一半,我这才见到一个小门上面写着两个我又爱又恨,现在最急切见到的两个大字——厕所!
我一头就钻了进去,杨大夫被拦在了门外,“每个人一个铜板,阿拉没见那么没礼貌的人,拎勿清!”听这话的意思是说我上厕所没给钱,不过这上厕所和有没有礼貌有啥关系。还拎得清拎不清的!靠,我蹲在马桶上狠狠骂道。
这是南方常见的木制马桶,里面的臭气熏得我差点晕了过去,好不容易解决完了,我连腰带都没系好就冲了出去。
我一眼就看见汤副官正带着四个卫兵在不远处站着,他脸上正带着一副笑容,正在那里幸灾乐祸。妈的,好小子,看我回去怎么收拾你。
我为自己的“光辉形象”受到了损害而愤愤不平,不过,自己刚才也确实够狼狈的。我悻悻地往回走着,不小心“咚”地一下,踢到了地下的一只破竹板做的盘子上。
我抬头一看,却见马路边的台阶上,正坐着一个四五十岁的穷苦艺人,怀里抱着一把胡琴正在拉着,琴声甚为凄苦。只见他脸上长满了一腮短桩胡子,面黄肌瘦,眉毛眼睛深陷着,两只眼睛也没有什么神采。身上却穿了件破旧灰黄布长袍,不过因为好久不洗了,早已分辨不出原来的颜色。在他身旁却立着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鹅蛋形的脸庞,却是白里透出红来,显得很是清秀。身上穿的旧蓝竹布长衫,倒也干净齐整。身旁立着个竹制的鼓架,上面摆了一面小鼓。
我觉得有些不好意思,弯下身来想将那只竹盘给拾起来。
崛起与发展 二十、天下穷苦
正在这时,却见那姑娘却跑了过来,“先生不可,您是贵人,刚才却是对不起了!”
“咦,明明是我踢了你们的盘子,怎么你反倒道开歉来?”我也有此奇怪,便笑着对那姑娘说道。
那姑娘俯下身去,将那竹盘拾了起来,“原是我们的东西挡了先生的路了,若是其他的人,怕是早就骂过来了!”那姑娘却是害羞地低下头去,“先生您是个好人,跟他们不一样!”
哈哈,我还是第一次听人这么夸我,不由得大为高兴。
“老先生,你们在这是做什么?”我问道。
那正在拉琴的老者停下手来,张开嘴来,用一种奇怪的眼神看着我,就象见到了什么怪物似的。咋了,难道我脸上张了朵花?
“小哥怕是没怎么出过门吧?”那老者张口说道,“我们父女这是在街头上卖艺的,勉强混口饭吃,倒让小哥见笑了!”
哦,我这才明白过来,看来我还真有点白痴,不过说我没出过门?咱可连洋人他们老家都去过了。
我有点不好意思的笑了,“看样子老先生还没开张吧,我就再这听一段,就算给您起个彩头!”
原来这种街头中卖艺的还没见过象我这么穿着的人听过,见那老者面带一丝惊愕之色,转过头去同那姑娘说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