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第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哦?不对,你说什么?这是一件送给我的宝贝?还让我猜?哦,我想起来了,你送我的铜镜,我一直视为宝贝。“徽因自鉴之用思成自镌并铸喻其晶莹不珏也”。那是民国十六年,那时我们多年轻啊!思成,从那以后,我们一起走了多少路,看了多少宝贝啊……
什么?思成,你怕我累,让我多休息……
林徽因墓由梁思成设计
思成,我要休息了……可是我还有话要对你说,还有一句最当紧的话要对你说,可我这会儿怎么就想不起来了呢?……
1955年3月31日深夜,北京同仁医院住院部。
“思成!思成!”徽因觉得自己拼尽了全身的力气,可她只发出了极其微弱的声音。
护士走了过来,俯身问徽因需要什么。
“我想见一见思成,”徽因的声音极其微弱,但十分清晰,“我有话要对他说。”
“夜深了,有什么话明天再说吧。”护士说。
徽因没有等到“明天”。
当夜色一点点褪尽,曙光一点点透进病房时,当清新的晓风拂过白杨,纯洁的晨光照彻天宇时,她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这是1955年4月1日清晨6点。
这一年,林徽因51岁。
林徽因51岁离开这个世界,是命运女神对她的眷顾和厚爱吗?
她的一生如同一首诗,真挚、隽永而有激情。
对于爱美爱艺术胜过爱自己生命的林徽因来说,51岁告别这个世界并没有太多遗憾。她在自己的生命过程中释放了全部的爱与热情。
她的生命中有病痛,但没有阴暗;有贫困,但没有卑微;有悲怆,但没有鄙俗。
以她细腻敏感的心灵,怎样承受1957年的狂暴风雨?
以她高傲纯正的天性,怎能面对1966年的浊浪排空?
相对于以后的岁月,1955年,还只是“风乍起,吹皱一池春”的光景。
她走了,在这一年四月春日的清晨。
尽管晨光熹微,白露如霜,但人们都记得,她走于一天中最清新的时刻。
尽管这个春天乍暖还寒、风沙扑面,但人们都记得,她的生命定格于美好的人间四月天。
1955年4月2日,《北京日报》刊发了林徽因逝世的讣告。
林徽因治丧委员会由张奚若、周培源、钱端升、钱伟长、金岳霖等13人组成。
4月3日,林徽因追悼会在北京市金鱼胡同贤良寺举行。北京市市长彭真送了花圈。
在许多挽联中,金岳霖教授和邓以蛰教授题写的挽联格外引人注目:
一身诗意千寻瀑
万古人间四月天
北京市人民政府决定,林徽因生前设计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有特殊贡献,遗体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
林徽因墓由梁思成设计。墓体简洁、朴实、庄重。
人民英雄纪念碑建筑委员会决定:把林徽因亲手设计的一方汉白玉花圈刻样移做她的墓碑。墓碑上镌刻着:
建筑师林徽因之墓
“文革”中,这一行大字被清华大学红卫兵砸毁。
1972年1月9日,梁思成在饱受“文革”的折磨后,病逝于北京。“文革”后,梁思成的骨灰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骨灰堂,与林徽因的墓地相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