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励志人生电子书 > 鲁迅传 >

第34章

鲁迅传-第34章

小说: 鲁迅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八九○年 

  本年  继续在本宅私塾读书。因课余在周玉田家中看到许多杂书,引起了欣赏和搜集图画书的兴趣。 

  一八九二年 

  二月  被送进据说是绍兴城内最严格的私塾“三味书屋”,从寿镜吾读书。除在课堂上读经史之外,还读小说,看画谱,并逐渐养成了影描小说书上的插图,直至整段整本地抄杂书的爱好。 

  一八九三年 

  秋天  祖父因科场舞弊案被捕入狱,押在杭州府狱内。为免受牵连,与二弟周作人一起,被送往亲戚家避难。 

  一八九四年 

  四月  由避难地返回家中,仍进“三味书屋”读书。 
  冬天  一父亲吐血病倒。既身为长子,便挑起了生活的重担,除读书外,还要出入当铺和药房,领略冷眼和侮蔑。 

  一八九六年 

  十月十二日  父亲病逝。家境急剧衰败,甚至招致亲戚本家的欺侮。 

  一八九八年 

  春天  在家练习八股诗文,送去“三味书屋,由寿镜吾的儿子寿洙邻批改。 
  五月  离开绍兴到南京,考入江南水师学堂念书。 
  改本名樟寿为“树人”。 
  十一月  因不满江南水师学堂的乌烟瘴气,退学回家。 
  十二月十八日  参加会稽县的县考,在五百多人中考得第一百三十六名。 

  一八九九年 

  一月  再会南京,改入矿路学堂念书。课余则常习骑马。 

  一九○一年 

  本年  仍在矿路学堂念书。开始到学堂内的阅报处翻阅《时务报》等宣扬新思想的报刊,并买来严复翻译的《天演论》,以及林纤翻译的外国小说,读得入迷。 

  一九○二年 

  一月  以一等第三名的成绩从矿路学堂毕业。 
  三月  离开绍兴去日本留学。先人东京的弘文学院学习日语。 
  十月  与弘文学院的同学许寿裳经常讨论中国国民性的病因及其解救办法。并经常去东京中国留学生会馆参加反清的革命者的演讲会。 

  一九○三年 

  三月  作《自题小像》诗。 
  六月  在留日浙江籍学生主办的《浙江潮》上发表编译的历史小说《斯巴达之魂》。 
  十月  与陶成章等人一起,加入反清团体“浙学会”,此会即为后来成立的著名的反清组织“光复会”的前身之一。 

  一九○四年 

  四月  在弘文学院卒业。 
  九月  入设在日本本州岛东北部的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医学。 

  一九○六年 

  三月  从仙台医学专科学校退学,返回东京,一面学习德语,一面阅读各种类型的文学作品。 
  六月  奉母亲之命,回绍兴与朱安结婚。婚后不几日,便与周作人再赴东京。 
  秋天  与许寿裳、苏曼殊等人筹划办《新生》杂志,但因经费无着,稿件匮缺而作罢。 

  一九○八年 

  夏天  继续在东京读书学德语。 
  从夏天开始,每星期日往章太炎在东京的寓所,听他讲学,历时大约半年。 

  一九○九年 

  三月二日  与周作人合译的《域外小说集》第一册出版。 
  七月二十六日  《域外小说集》第二册出版。 
  八月  为了负担家庭经济,离开日本回国,结束了七年的留学生活。 
  回国后,就任杭州的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的生理和化学教员,兼任日籍教师的翻译。 

  一九一○年 

  五月  祖母病逝,回家主持葬礼,诸事都依照旧可办理。 
  七月  辞去杭州的两级师范学堂教席,回到绍兴。 
  九月  担任绍米府中学堂的监学,兼教生物课。 

  一九一一年 

  七月  辞去绍兴府中学堂职务,失业在家。 
  十月  武昌起义爆发,革命席卷全国,绍兴城内一片混乱,遂应府中学堂学生的请求,回校暂管校务。 
  十一月  带领学生演说队上街宣传革命,安定民心。 
  不久,受新任绍兴军政府都督王金发委任,担任山会初级师范学堂监督。 
  冬天  作短篇文言小说《怀旧》。 

  一九一二年 

  二月  辞去山会初级师范学堂监督职。 
  应教育总长蔡元培邀请,去南京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教育部任职。 
  五月  因教育部北迁,单身前往北京,住进宣武门外的绍兴会馆。 
  八月  任北洋政府教育部佥事,兼第一科科长。 

  一九一三年 

  本年  为应付袁世凯政府的恐怖统治,开始抄书、辑书,其后又开始抄碑,读佛经,除去教育部上班和逛书店,基本上不出会馆,每日夜间孤灯独坐,这样的生活持续了好几年。 

  一九一八年 

  四月二日  作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交《新青年》发表。 
  五月十五日  在《新青年》上发表白话诗《梦》。 
  七月二十日  作长论《我之节烈观》。 
  八月二十九日  开始陆续向《新青年》的“随感录”栏投稿。 
  冬  作短篇小说《孔乙己》。 

  一九一九年 

  四月二十五日  作短篇小说《药》。 
  八月十九日  购买西直门内八道湾十一号的房产。 
  十一月二十一日与周作人全家一起迁入八道湾十一号新居。 
  十二月一日  离京赴绍兴、于十二月二十九日携母亲。 
  朱安及周建人全家返抵北平,住进八道湾。 
  开始了大家庭聚居的生活。 

  一九二○年 

  八月五日  作短篇小说《风波》。 
  八月六日  应聘任北京大学国文系的兼任讲师,直至一九二六年。主要讲授中国小说史,并以厨川白村所著的《苦阀的象征》为教材,讲授文艺理论。与此同时,还应聘任北京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的兼任讲师,讲授中国小说史。 
  十月二十二日译毕俄国作家阿尔志跋绥夫的小说《工人绥惠略夫》。 

  一九二一年 

  一月  作短篇小说《故乡》。 
  十二月四日  开始在《晨报附刊》上连载中篇小说《阿Q正传》。 

  一九二二年 

  一月  应聘任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委员会委员六月  作短篇小说《端午节》和《白光》。 
  十月  作短篇小说《社戏》。 
  十一月  作短篇历史小说《不周天》。 
  十二月三日  作《(呐喊)自序》 

  一九二三年 

  四月  接连出席董秋芳、许钦文等组织的文学团体“春光社”的聚会,给文学青年以直接的指导。 
  六月十四日  与周作人妻羽太信子发生严重冲突,当晚即改在自己房内用餐,不再与周作人等一起吃饭。 
  七月十九日  接到周作人亲自送来的绝交信,兄弟二人,就此绝交。 
  八月二日  搬出八道湾十一号的寓所,与朱安一起,迁至西城的砖塔胡同六十一号居住。 
  十月一日  开始连日高烧,咳嗽,实际是肺病复发,持续一个多月,才逐渐恢复。 
  十二月十一日  所著《中国小说史略》(上册)出版,由新潮社发行。 
  十二月二十六日往北京女子师范学校演讲,题目是《娜拉走后怎样》。 

  一九二四年 

  二月七日  作短篇小说《祝福》。 
  二月十六日  作短篇小说《在酒楼上》。 
  三月一日  往日本人开设的山本医院就诊。此后一个月内,接连往该医院就诊十三次,都是治疗发烧、咳嗽及吐血之类的肺病症状。 
  三月二十二日  作短篇小说《肥皂》。 
  五月二十五日  迁居阜成门内西三条胡同二十一号。 
  六月十一日  往八道湾十一号旧宅取书及什器,又与周作人夫妇发生冲突。 
  七月八日  应邀往西安,参加西北大学举办的暑期演讲活动。至八月十二日返回北京。 
  九月十五日  作散文诗《秋夜》,此为《野草》的第一篇。 
  九月二十二日  开始翻译《苦闷的象征》,至十月十日结束。 
  九月二十四日  作散文诗《影的告别》。 
  十一月十三日  作《记“杨树达”君的袭来》。 
  十一月十六日  参与组织的《语丝》周刊创刊。 
  十二月二十日  作散文诗《复仇》和《复仇(其二)》。 

  一九二五年 

  一月一日  作散文诗《希望》。 
  一月二十八日  作散文诗《好的故事》。 
  二月十日  作《青年必读书》,回答《京报副刊》的征答。 
  二月二十八日  作短篇小说《长明灯》。 
  三月二日  作散文诗《过客》。 
  三月十一日  开始与女子师范大学国文系的学生许广平通信。 
  四月二十四日  发起成文文学团体“莽原社”,创办《莽原》周刊,自任编辑。 
  五月二十六日  邀集女子师范大学的六位教员,联名在《京报》上发表《关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风潮的宣言》,公开支持女师大学生反对校长杨殖榆。 
  六月十六日  作散文诗《失掉的好地狱》。 
  六月二十五日  请许广平等人在家中吃饭,因酒醉而开怀大乐,甚至以手按许广平的头。自此以后,与许广平通信的口气明显变化,毫不掩饰地流露出亲昵之情。 
  六月二十九日  作散文诗《颓败线的颤动》。 
  七月十二日  作散文诗《死后》。 
  大约同时,与韦素园、李霁野等六人组成文学团体“未名社”,出版《未名》半月刊和《未名丛书》。 
  八月十四日  因支持女师大学生,被教育总长章士钊免去教育部企事职务。 
  八月二十二日  向北洋政府平政院递交诉状,控告章士钊违法免他职务。 
  九月一日  肺病复发,连绵数月才愈。 
  九月十六日  作短篇小说《孤独者》。 
  九月二十一日  作短篇小说《伤逝》。 
  十一月六日  作短篇小说《离婚》。此后即停止创作小说。 

  一九二六年 

  一月十六日  在平政院控告章士刽胜诉,恢复教育部金事职。 
  三月十日  作回忆散文《阿长与山海经》。 
  三月二十五日  去女师大参加“三·一八”渗案死难者刘和珍、杨德群的追悼会,并在五天后写出《记念刘和珍君》。 
  三月二十六日  因《京报》披露段棋瑞政府在学界通缉鲁迅等五十人的密令,离家往设在西城的莽原社躲避。 
  三月二十丸日  由莽原社转移至山本医院,继续避难。 
  四月十五日  因直、奉联军进入北京,政治气氛进一步恶化,由山本医院转移至一家德国医院避难; 
  十天后又移至一家法国医院,至五月二日才返回家中,恢复正常生活。 
  七月二十八日  应厦门大学聘,任该校国文系教授兼国学院研究教授,决意离京南下。 
  与此同时,与许广平约定,离京南下后,先分开两年,各自作些准备,再决定将来的生活。 
  八月二十六日  与许广平同车离开北京,经上海转水路往厦门(许广平从上海去广州工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