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励志人生电子书 > 读者0156 >

第11章

读者0156-第11章

小说: 读者0156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862年的一个夏日,道奇森编造了一则故事,讲一个自命不凡的小姑娘艾丽丝跌进了兔子洞,到了一个“奇境”;身体缩小又拼命长高;遇到了团团转的兔子、发脾气的红心王后、疯疯癫癫的帽子商、吸水烟的毛毛虫;她参加了一次七颠八倒的茶会,玩了一阵以火烈鸟作为槌、刺猬作为球的槌球戏。经历这场冒险后她从所睡的草地上醒来,原来是南柯一梦。
  道奇森很爱孩子,特别喜欢刨根究底的小姑娘艾丽丝。他之所以创造“奇境”,从而改换了儿童视野,就是为了让这个小姑娘高兴。
  道奇森的家乡达累斯贝利是个青翠之乡,他生于1832年1月27日,是13个兄弟姐妹中的老大,父亲是该地教区的牧师。道奇森14岁进入英格兰中部的拉格比公学。这是英国上流社会子弟就读的学校之一。他在学校里总是局促不安,敏感怕羞。这种性格在以强劲灵活才算出风头的环境中,是一个不利条件。拉格比公学是美国足球前身橄榄球的发源地,但道奇森毫无体育细胞,只打了一次板球就被淘汰了。他受到取笑和欺侮,无所逃遁。
  后来,他终于离开了拉格比公学,来到了离伦敦55英里的古老学府牛津大学。他以数学第一名毕业,受聘为牛津大学基督堂学院的数学讲师。此后除了假期或临时短时期去一次伦敦外,他在此度过了余生。
  他喜欢小孩,喜欢玩具。他的住房至今保持着当年的风貌:机械蝙蝠和发条熊之类的玩具从书架下面的小橱里爬出来;八音盒在争夺桌子上的地盘;智力玩具和衣服塞得抽屉鼓鼓囊囊的。
  他具有一颗童心,他讲的话是孩子的语言。但是,他与他教的大学生之间却没有共同语言,他们说他上课“乏味得像一潭死水”。他是只能在儿童世界才开的一朵野花。
  在道奇森的办公室对面有一块绿色的草坪,他时常发现学院院长利德尔的几个小女儿在那里玩耍。她们是伊迪丝、洛莉娜和只有3岁、闪动着有一双若有所思眼睛的艾丽丝。
  久而久之,她们与道奇森成了好朋友。他为3个女孩照像,邀她们共进茶点,给她们讲故事。
  和孩子们在一起时,道奇森不穿平时的黑衣服,换上一套法兰绒的衣服,戴顶草帽,蓝眼睛闪烁着喜悦的光芒,手里提着野餐篮。有一次,他们谈笑着来到了泰晤士河畔,在福利桥租了一艘船向上游划去。
  泛舟远游而不讲故事是美中不足。“道奇森先生,给我们讲个故事吧!”孩子们要求道。
  “艾丽丝在河边坐在姊姊身旁,没事干,开始觉得困得要命,一只红眼睛的小白兔在旁边奔过……”
  道奇森讲到这里故意停住,说是“欲知后事,下回分解。”孩子们不同意,说“现在就是下回”。于是,他只好再讲下去……
  故事讲了一回,又是一回,道奇森给孩子们一直骗下去。故事的主人公就是艾丽丝本人,其他角色也都是孩子们所熟悉的。
  他的故事大受欢迎,后来艾丽丝要求他把所讲的故事全部写下来,他同意了。
  两年半后,他给了她一本墨绿封面、亲手插图的手写本《艾丽丝地下冒险记》,作为1864年的圣诞礼物。
  小说家金斯利无意中发现了它,怂恿利德尔夫人力劝道奇森发表这部作品。于是道奇森把故事进一步铺陈演义,在1865年由麦克米伦出版公司发行,改为今名《艾丽丝漫游奇境记》。插图出于名画家坦尼尔之手,珠联璧合。这本书在道奇森生前售出了十多万册,他收入丰厚得要求基督堂学院给他减薪。
  手稿一直随着艾丽丝,但她并不以为它值大钱。她的孙女克莱尔后来回忆说:“道奇森给祖母的那部手稿放在门厅里的一只小茶几上,我们谁也不把它当成什么宝贝。”
  艾丽丝在1928年把手稿拍卖掉,得到15400英镑,买主是一个美国收藏家。
  手稿在1946年再一次拍卖。美国国会图书馆馆长伊文思打算买下来归送故土,这一计划得到若干美国人士的捐助,并在书商的协助配合下有意压价,所以只花5万美元就买到了手。
  伊文思在1948年专程渡海赴英,把这本薄薄的手稿归还给英国人民。此稿现藏伦敦大不列颠博物馆,无疑是无价之宝。
  道奇森65岁时得了肺炎,死在萨里郡吉尔福德他独身的妹妹家中。从楼上下来报告死讯的医生轻声说:“你哥哥看上去年轻得不可思议。”无疑,这与他生前喜欢与孩子们在一起有关。
����
Number : 6465 
Title :快乐的农夫
Author :
Issue : 总第 126期
Provenance :
Date :
Nation :
Translator :
  有一个国王,郁郁寡欢,于是他就派手下的一个人四处寻找一个欢乐的人。这位国王命令道:“等你找到那位快乐的人,就把他带回来。”国王的人各处找了好几年,也没找到一个快乐的人。终于有一天,当他走进一个最穷的国家的贫困地区时,听到一个人放声歌唱。循着歌声,他找到一个正在田间犁地的人。他问犁地人:
  “你快乐吗?”
  “我没有一天不快乐。”犁地人答道。
  于是,国王的使者就把他此次使命的意图告诉了犁地人。
  犁地人不禁大笑起来,为了表示感谢,犁地人又说道:
  “我曾因没有鞋子而沮丧,直到我在街上遇见一个无腿的人。”
����
Number : 6466 
Title :迷与悟
Author :
Issue : 总第 126期
Provenance :
Date :
Nation :
Translator :
  将军在出巡中,去松荫寺拜访禅师,问道:“佛教里讲有地狱和极乐世界,真的有天堂和地狱吗?”
  禅师不答,却问他:“你是一位将军,是吗?”
  “我是一位将军。”将军点头答道。
  “将军要像将军的样子,问什么有没有天堂地狱,真是多嘴多舌。怎么,你怕地狱?”
  将军好生纳闷:你太无理了,我是真心向你请教的。
  “怎么,你发火啦?胆小鬼!”
  将军脸上一阵红,一阵白,不由得用手握紧了剑柄。
  “你看清楚了吧,”禅师声色俱厉地说,“地狱之门由此打开。”
  将军终于醒过神来,为刚才的失礼向禅师道歉。
  “天堂之门向此洞天。”禅师笑道。
����
Number : 6467 
Title :合乎心意
Author :
Issue : 总第 126期
Provenance :
Date :
Nation :
Translator :
  有个人极其聪明,他问教士:“什么合乎上帝的心意——是说话,还是做事?”
  教士回答是做事。
  “那就是说,”他说道,“在上帝面前论功的话,做念珠的要超过戴念珠做祷告的。”
����
Number : 6468 
Title :100个人的10年
Author :冯骥才
Issue : 总第 126期
Provenance :
Date :1991。7
Nation :中国
Translator :
  作者试图以100个普通中国人在“文革”中心灵历程的真实记录,显现那场旷古未闻的劫难的真相。
  我有意记录普通人的经历,因为只有底层小百姓的真实才是生活本质的真实。
  对他们的口述照实记录,不做任何渲染和虚构,我只想使读者知道如今世上一些人曾经这样或那样度过“文革”走到今天……
  笑的故事
  1968年  30岁  男  F省S市某外贸公司干部
  一
  我相信一个心理学家的说法:
  人的喜怒哀乐中,以笑的表情最多。
  哀与怒,反映到人脸上,只不过有限的几样,可是人笑的表情就无穷无尽。你闭上眼好好琢磨琢磨人的各种笑吧,多丰富!比方,大笑、微笑、傻笑、憨笑、狂笑、疯笑、阴笑、暗笑、嘲笑、讥笑、窃笑、痴笑、冷笑、苦笑……哄笑、假笑、奸笑、调笑、淫笑等等等等,还有含情的笑、会心的笑、腼腆的笑、敷衍的笑、献媚的笑、尴尬的笑、轻蔑的笑、心酸的笑、宽解的笑、勉强的笑、无可奈何的笑……对,还有皮笑肉不笑、止不住的笑或仅仅笑一笑,还有!另外一类的笑——含泪的笑、哭笑不得、似笑非笑——仿效第八代评论家擅长模拟最新学科术语的方式来说,这属于“边缘的笑”、“交叉的笑”,或叫做“包容多种内心机制的笑”。瞧,你也笑了,又是一种笑——蔫损的笑!
  人这样会笑,富有笑,可是我姐夫居然一样儿也不会。这怪人,他不会笑!
  头一个发现的是天才。这天才绝不是我姐姐。我姐姐是中学教数学的,她只对等号两边的数字最敏感,对人稀里糊涂,不然也不会二十六七岁才谈恋爱。头一个发现我姐夫不会笑的是我姐姐学校的政工干部小魏。当他把这个天才发现告诉我那糊涂姐姐时,我姐姐竟然说:
  你只在我家见过他一面,可我认识他快一年了怎么没看出来?要说他人呆板,不爱说,倒对。说他不会笑,胡说!人怎么能不会笑?”
  那时,我姐姐正爱他爱得发狂,天天一下班两人就粘到一块儿。那些搞数理化的人,理性思维的人,一堕入情网,比咱们更海阔天空、神魂颠倒。初恋是人生中唯一的一段精神失常期,进入一种幻觉状态。小魏的话好像伸出根手指头把我姐姐从幻觉中捅醒。她认真一想,居然想不出他笑是副什么样子!她就决心试试自己的恋人是否当真不会笑。赶巧那天是我姐夫生日,他属猪。我姐姐还真有办法,跑到商店挑选了一只滑稽透顶的小肥猪,屁股上有个笛儿,一捏吱吱叫。她用彩纸包好,揣在衣兜里,当晚两人约好在海天门公园会面。她领他走到一盏葵花灯下,为了能看清楚他的脸。她说:“我想送你一件特别的礼物。”说完紧盯着他的脸,心想他照理应该露出风趣的或者好奇的微笑,反问她:“你要送我一个什么好宝贝?”
  他确实也是这样说了。但我姐姐头次发现这家伙的脸皮就像结冰的河面,没一丝笑的微波漾动。
  我姐姐沉住气,打衣兜里掏出礼物,还尽量装得挺高兴,说:
  “给你,自己打开看吧!”
  如果这家伙看见小肥猪再不笑,完了!世界上一副最不可思议的面孔就叫我姐姐拿命运撞上了。
  后来我姐姐告诉我,当时她的心提到嗓子眼儿,好像他打开那包里装的是颗定时炸弹。难以想象的事终于出现了——这家伙剥开那美丽的花纸时,神气好比在拆一个陌生人寄来的信封 。小肥猪露出来,他手一捏,“吱”的一叫,任何人都会给这玩意逗得大笑,但这家伙只是连连说:“嘿嘿,嘿嘿,太逗人了,逗极了。”那张死脸就像两扇关得严严的门,一动不动,门上还挂把大锁,贴封条,千真万确——是表情的残疾人!
  我姐姐回家大哭一场。
  我姐夫人很实在——这是没说的了。他是个孤儿。孤儿的感情世界好比一块荒地。上大学时赶上五七年的鸣放,据说他惹点麻烦,但那时政治决定人的一切,哪个姑娘肯沾他——这块地又碱了。要不是因为他出身没问题,决不会分配到外贸公司工作。他是到我姐姐学校教英语补习班时,无意中和我姐姐碰上的,两人之间一下就爱上了。这爱,就好比一颗种子落到他这块光秃秃、遭殃的大碱地里,他便把所有的劲儿都使出来。他对我姐姐的感情好像是种感激报答的激情;我姐姐在这家伙身上得到的便是双倍的爱,双倍的关心和体贴。
  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