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村头那棵樟树 >

第15章

村头那棵樟树-第15章

小说: 村头那棵樟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来的,不是什么野老婆云云。
  日子总归是恢复了平静,小山村也没有了往日的浮躁,可接下来的事情又在小山村掀起了轩然大波,大家又开始躁动起来。
  交公粮的日子来了。谈起这公粮,没有不伤心的,自打去年开始,这交公粮就成了老百姓心里一个永远说不出的痛。去年大跃进以来,从公社到大队接连爆出高产卫星,动不动就亩产几千斤,这次山外还爆出一个亩产1万多斤的来。这公粮也是水涨船高的事,你亩产量上去了,公粮当然得多交了,何况今年山外面一直疯传大干旱,说是大半年没见过一滴雨,许多地方都是大量减产,公粮指标倒是不降反升,甚至还有饿死人的说法。不过本地属于大山区,确实也是好长时间没下雨了的,不过那有限的百把亩水田的灌溉的水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不知在那个朝代的时候,祖先就在门口那一湾小溪的上游就用石头拦了个水坝,两边挖上水沟,一直把水引到田间地头,还有一个水沟穿村而过,洗衣做饭的,很是方便。过去山外的女人一直向往嫁到这块宝地,有传闻为证:“赵家湾,好风光,有柴有水好地方”。这风光当然不仅仅是指的风景好了,大部分是指的好舒服好幸福好得意的意思了,为什么呢,因为这个地方有山有水有田地,干旱旱不着,烧火有柴烧,不像外面的,烧火得烧那些稻草杆子,烟熏火燎的,呛死人,至于水嘛,灌溉田地、浆洗衣服、人畜饮用,那是从来不愁的。难怪人家的那个羡慕,叫做“柴水两便”的地方。那个时候,老百姓也就这点要求了,有柴有水有田地,不就代表有吃有喝不愁么,这也许就是那个时候老百姓追求的最高境界了。后来蔡书舟的母亲嫁过来也是因为那个原因吧。
  公粮任务上次开会就公布了的,25174,被振国不阴不阳的说成“日我一起死”,收上来的晚季稻,经过最后的过秤,一共打了34440斤,结果在大队的亲自照顾和监督下,变成了84000斤。明白人都知道,这个小山村一共就84亩水田,今年就算不错也就平均亩产才410斤左右,而上面非要按亩产1000斤的卫星放出去,这样的结果就是全村的口粮只有9000来斤了,而且一直要吃到第二年4月份新谷出来,全村一共8/9十口人,怎么算都是要饿三四个月肚子的。
  那万财毕竟心里还是有些数的,饿肚子的事,那可不是好玩的,搞不好那是要死人的了。跟着大队支书死磨硬泡,支书很为难的说那也是没办法,因为今年山外的主要产粮区遇到几十年罕见的大旱,绝大部分都减产了,而且卫星也是越放越高,只有靠你们这些没怎么受灾的山区发扬一下风格,多补贴补贴,填填荡子。最后万财知道那是政治任务,怎么也是执拗不过去的,于是提了下去年送大队麂子的事,还有聋子的失踪可怜等等。也许是去年那麂子真的起了作用,大队支书终于同意总算抹了个零头,卫星变成80000斤,上交公粮24000斤,最后的底线了,没办法大家必须得挑着送到大队去。
  老老蔡一家跟着大伙连着送了一天的公粮,回来的时候,天已是霎黑了,还没到家便听到一阵婴儿的啼哭声,老老蔡一阵子兴奋,赶紧进了屋门,跟在后边的大老太蔡两口子也显得有点激动,赶快进了屋。还没进里屋,蔡家旺那小子就冲着大老太蔡说:“公哦,婆哦,生了个妹妹”。果真,只见那小脚女人抱着个小家伙虚弱的躺在床上,小家伙不停的哭着,女老太蔡赶紧抱过小孩看了一下,真是个姑娘,说完一家便围着忙碌起来。
  因为那女孩是在看林小屋里怀上的,又是下雪天,老老蔡便取名林雪,也是老老蔡的第一个女儿,所以看得格外的金贵。家里陡然多了个小人,再加上蔡家旺还没到半劳力,干不成活,还有那个大脚女人,以及细脚子,都是不干活白吃的,而且遇上队里的卫星,老老蔡家里一下子就吃紧了起来,按劳力计算工分分口粮的年代,白吃的的人多了,家里就很麻烦了,还没到阳历年,队里食堂已是米粒日稀,办不下去了。万财队长总算有些经验,毕竟是山里人家,随便找块低矮的荒山一开荒就能种点什么,还有那大的山林里,找点野菜啊什么的,那还是不少的,所以虽然大家伙不像当初那样吃饱吃好了,但汤汤水水的勉强度日应该问题不大。但没想到连续这样的灾害竟然持续了三年,赵家湾这个小山村往日的“柴水两便”的地方,经过三年天灾人祸的折腾,已是元气大伤,特别是那沉重的放卫星后的公粮,更是压的这个小山村喘不过起来,几乎窒息。
  三年中,山外时不时就传来饿死人的消息,特别是平原那一带,因为不靠山不靠水的,一切就靠那一大片田地,天公老爷稍微一不高兴,平原就会遭殃,就像这三年的大旱,平原那一带早已是哀鸿遍野,父老乡亲们更是流离失所,到处逃荒。小山村就经常接待着外面进来的敲着竹筒鼓的逃荒人,也把外面的悲惨的信息传了进来。
  小脚女人照例带着那林雪坐在门口跟着那些外乡人东拉西扯,大部分的一些新闻,都是这细脚子传出去的,什么外面没吃的就吃观音土啊,树皮树根啊,到处都是浮肿病啊,偷杀牲畜啊经常饿死人啊,还有相传实在饿极了吃人肉的,好歹这地方都还没那回事。最多也就是吃了点野菜,糠窝窝等,队里还组织社员上山打些野兽,捉些蛇啊泥鳅啊,溪边捉些鱼虾等打打牙祭,没有因为饥饿而减员的。




32 学雷锋、学大寨、学大庆

  那段辛酸的日子,蔡书舟后来偶尔听那细脚子讲过,也是第一次知道了那观音土的故事,吃老鼠肉的故事。蔡书舟后来参加工作了,各个城市里跑来跑去的,也没有机会去接触那观音土,所以一直也就没见过那东西。不过查资料,还真有那玩意,
  “1:观音土也称高岭土,又名膨土岩、斑脱石、甘土、皂土、陶土、白泥,是以蒙脱石为主要成分的粘土矿物,其化学成分相当稳定,被誉为“万能石”,观音土
  2:在旧社会,穷人在青黄不接时或灾荒年间,常常靠吃观音土活命;这种土可充饥,但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吃了以后腹胀,难以大便,少量吃不致命;尽管不会饿肚子,但由于没有营养,人还是要死。
  3:观音土富含硅、锌、镁、铝等矿物质,化学分子简式:Al4(Si4O10)OH6,除Al2O3外,还含SiO2”
  “臣乡延安府,自去岁一年无雨,草木枯焦。八、九月间,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其粒类糠皮,其味苦而涩,食之仅可延以不死。至十月以后而蓬尽矣;则剥树皮而食。诸树惟榆树差善,杂他树皮以为食,亦可稍缓其死。殆年终而树皮又尽矣,则又掘山中石块而食。甘石名青叶,味腥而腻,少食辄饱,不数日则腹胀下坠而死。民有不甘于食石以死者始相聚为盗,而一、二稍有积贮之民遂为所劫,而抢掠无遗矣。有司亦不能禁治。间有获者亦恬不知畏;且曰:〃死于饥与死于盗等耳,与其坐而饥死,何若为盗而死,犹得为饱鬼也。(明朝《陕西通志》第86卷《备陈灾变疏》【崇祯马懋才】)
  看来这民以食为天,一点不假,人一旦没吃的了,就会饿疯,人疯了,什么事做不出来呢,什么事都敢做了,社会还能稳定么。
  蔡书舟无法想象那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的模样,只有从小时候在山外外婆家的那个大村子里的各地方的标语上可以窥见一斑的:
  “兴无灭资;打烂坛坛罐罐;轻装进入共产主义”。
  “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
  “以粮为纲”。
  “粮食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见得最多的便是那条“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万岁”的标语,到处都用大红色的宋体字涂满了整面墙。蔡书舟也是那个时候认识了那种当时最流行的四四方方有棱有角的字体。
  至于后来的自留地政策,搞副业那些东西,赵家湾在万财的带领下三年困难时期就搞起来了,不过都是偷偷摸摸的,到处都是山山沟沟的,也确实不好发现,即使发现了,也是为了活命、为了自救,能有什么办法呢,总比活活饿死好的。
  好歹最困难的时期总算熬过去了,这又是一个春日的黄昏,各家各户的屋顶上的炊烟飘过之后,大樟树下,那口大钟又一如既往的响起来了,人们还是陆陆续续的朝队委会走来,大家一脸的麻木和无奈,早已习惯了这样的方式,看来又是开会了。
  食堂是早已停了的,那卫星也因为升的太高升的太快,早已是留下一堆堆的灾难后陨落了,一切又归了平静,只有那集体的上工收工开会做饭生孩子之类的一直在重复着。
  万财还是那个万财,手里照常拿着一叠文件,站在打麻场的那个台子上,读着材料。
  “雷锋?什么人啊,听都没听说,还要学习他。”
  “毛主席还亲自题词呢,说是做好事,不留名”
  “那小子吃了旧社会的苦,只可惜这么年轻的就走了”
  万财在上面念,大家在下面议论纷纷,每次学习都是这样,因为不涉及到柴米油盐那些,无关痛痒的东西,大家才懒得去关心,有时候还会拿这东西插科打诨的。
  万财还在念着雷锋的事迹,和周总理的题词:
  “向雷锋同志学习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
  最后又念了毛主席的题词:
  “向雷锋同志学习”
  大家知道要结束了,就猛的一阵鼓掌声。
  “毛主席万岁!”
  “学习了半天,原来是个开拖拉机的,我还以为是个打仗英雄。”回家的路上,蔡家旺这小子呵呵的笑着。老老蔡他们没有理会,继续往回走着。
  这年头,政治运动是一波接着一波,几乎隔不了多长时间就会有开会学习,或者什么集体运动,老老蔡是着实体会到了解放后与解放前旧社会的不同,所以对于这些运动既充满希冀又有些恐惧,讲话是出不了什么乱子的,因为老老蔡一向是话根子很少的,半天不出一个屁,关键是怕跟不上形势,即使有时跟上形势了,又害怕吃亏。所以总是有点诚惶诚恐的。这学雷锋还不打紧,最多就是冒雨送个人,或者是帮人家上山去找回那些跑丢了鸡啊鸭啊猪啊什么的,吃不了大亏,可是这接下来的农业学大寨,可是让老老蔡懊恼不已。
  农业学大寨是从万财拿着《人民日报》念那两篇《用革命精神建设山区的好榜样》和《大寨之路》的文章开始的,介绍了山西昔阳县大寨大队同穷山恶水进行斗争、改变山区面貌,发展生产的事迹,一个人穷、地穷的山村……山西昔阳县大寨公社大寨大队,用自己亲身的经历,证明了这样一个真理:尽管自然条件多么不利,但是只要人们有了建设社会主义的雄心大志,充分发扬革命精神,并且把革命干劲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就一定能够使大地变样,使河山易色,创造出伟大的成绩并发表社论指出,学习大寨的革命精神,就要学习他们远大革命理想和对未来坚定不移的信念;学习他们敢于蔑视困难、敢于同困难作斗争的顽强精神和实干苦干的优良作用;学习他们自力更生、奋发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