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079、[历史小说] 刺明 作者:拉丁海十三郎(起点vip2011.10.17完结) >

第672章

079、[历史小说] 刺明 作者:拉丁海十三郎(起点vip2011.10.17完结)-第6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贸然来找张准,朱大典也是迫不得已。他本来得到上层的消息,说是可以逃过一劫,将山东的军务丢给张准,然后自己拍拍屁股,到大名府去避难。结果没想到,张准居然轻飘飘的推辞了此事,他的愿望也就从此终结。

张准推辞了此事,就等于是将朱大典架在火上烤了。山东的军务,最终还是要他来主持。山东的军力到底如何,朱大典自己很清楚。吓唬吓唬老百姓是可以的,但是和鞑子交战……

朱大典无奈的说道:“都督大人,你一定要救救下官……”

张准微微冷哼一声,没有说话。

说实话,张准内心里对朱大典是有些鄙视的。准确来说,不是对朱大典个人有意见,而是对绝大多数的明朝官员有意见。对于这群人的嘴脸,张准真的是太厌恶了。

明朝的官员,很大的特点,就是清高的时候,骄傲的要死,正眼都不看你一眼。通俗的来说,就是拽得跟二百五似的。但是,一旦堕落,又要比谁的速度都快。贪婪,短视,无知,狂妄……张准能想到的词语,全部都是贬义词。

要说最有骨气的官员,出在哪个朝代,肯定是明朝,被皇帝打死都绝不屈服的官员一大堆。要说最没有骨气的官员,出在哪个朝代,同样是明朝。满清入关,主动投靠鞑子的明国官员,数不胜数。满清夺取天下之快,连他们自己都感觉到惊讶。

明末是我国历史上道德最败坏的时期之一,忠信仁义,礼义廉耻,三纲五常,全部都被抛在了脑后。大量的官员热衷于豢养歌姬,娇妻美妾,甚至是恶心的娈童。明末是男风最盛的时候,江浙一带,娈童之风鼎盛,令人反胃。

朱大典当然明白张准不喜欢自己的到来,可是他没有办法。他如果不想被鞑子抓走,又或者是在打了败仗以后,被朝廷追究责任的话,只有张准可以救他。他可怜兮兮的说道:“都督大人……”

张准端着茶杯,揭开茶杯,轻轻的吹了吹里面的茶水,然后将茶杯放回去,动作有条不紊,慢条斯理的,然后才慢悠悠的说道:“我如何帮你?”

朱大典顿时大喜,感觉到了一丝丝的希望。

张准的心情,其实非常好。从公事上来说,拿下了登州城,俘获了多尔衮等人,还将两个营的兵力给腾出来了。海军和海军陆战队也可以顺利的机动。现在的他,面对皇太极的进攻,有必胜的决心。打败皇太极,只是时间和代价上的问题。

从私事上来讲,收获也不错。云依已经给自己生了一个男娃,香火后继有人。沈凌菲渲染出来的,已经是第七朵梅花了。后面还有人在排队,等着开花结果。他只要努力一点,广种薄收,总会有收获的。

朱大典苦巴巴的说道:“都督大人,能否派遣部分的虎贲军,进驻济南城?济南军民都热烈的期待虎贲军的到来。”

张准嘴巴一撇,不屑的说道:“我去济南城做什么?”

朱大典苦涩的说道:“济南城兵力严重不足,只有一万三千多人。要是都督大人不支援一点兵力,只怕鞑子破城以后,济南城数十万的军民,都要被鞑子全部掳走了。”

张准也没有继续掩饰,冷冷的说道:“巡抚大人,我是反贼,你是官军,咱们道不同不相为谋。你请我去济南城,我没有一点好处,怎么跟下面的人交代?”

朱大典咬牙说道:“我可以告诉你一个天大的秘密。”

张准不以为然的说道:“切什么天大的秘密?”

朱大典看看四周,压低声音,神秘兮兮的说道:“有人主张南迁。”

张准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轻描淡写的撇撇嘴,随口说道:“南什么南……”

他忽然醒悟过来,眉头紧紧的皱在一起,深深的凝视朱大典一眼,缓缓的说道:“你的意思是,崇祯准备迁移到南京去?”

朱大典摇摇头,委婉的说道:“皇上不愿意离开京师……但是,六部会逐渐的南迁。工部侍郎刘宗周已经被任命为南京兵部尚书,统管南迁事务。知道这件事的,只有极少数人。”

张准下意识的摸摸自己的鼻子。

看来,自己的出现,的确让历史的轨迹,发生了一些变化,朝廷居然开始考虑南迁了。这可是要比真实的历史,提前了足足八年的时间啊在真实的历史上,乃是崇祯吊死在煤山以后,南京才成为都城的。现在看起来,在未来的一两年时间里,南京就有可能重新成为明国的政治中心了。

其实,一直以来,在明国的高层内部,总是有人对北京不是特别的喜欢。这里的风沙太大,又干燥,住的不舒服。又危险,敌人太多,经常处于前线。土木堡之变,以及后来嘉靖年间的鞑靼俺答汗围攻,都让京师处于战争的氛围当中。尽管最后都是有惊无险,顺利的度过,可还是让不少人都是心有余悸。尤其是近年来鞑子连续三次入寇,更是让北京成了风口浪尖。

现在,北京周围的局势,其实非常的不妙。北面是鞑子和蒙古人,山东这里有张准,几乎将北京包围起来了。搞不好哪一天,北京就会被攻破。北京想要安全,就要主动出击,将这些敌人都消灭掉。但是,很遗憾,无论是哪一方面的敌人,以目前朝廷的实力,想要解决,都非常的不容易。就算可以解决其中的某一个,最后也会落得筋疲力尽,然后被别人吃掉。

比如说,这次鞑子南略,北京里面,就没有谁敢拍胸口保证,北京一定会安然无恙,绝对不会被鞑子攻破的。十万鞑子大军在城外,据说还携带有红夷大炮,京城里面的人不担心就怪了。与其每天都这样担惊受怕,还不如早点南迁,回去南京过安稳的日子。北京这边,只需要派遣军队驻扎就好了。

当初,朱棣迁都北京,很大的原因,是为了避开朱元璋留下的一切,至于天子守国门的说法,则是后来的人说出来的。就算朱棣当时真的有天子守国门的想法,现在已经不实际了。因为现在的北京,根本不能担当这样的重任。鞑子骑兵完全可以绕过京师,深入到明国核心腹地,继续抢掠。

相反的,由于京师被包围,钱粮运输、信息沟通等方面都出现很大的问题,导致全国的战局,都发生了被动。要是放弃了北京,就等于是抛弃了这些被动。如果明国的神经中枢是在南京,就可以有条不紊,按部就班的进行调动,不需要慌慌张张的,乃是急中出错,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除了战争的原因,还有经济上的原因。北京周围的物资供给严重不足,必须依靠江南的漕运。漕运花费的成本很高。江南收购粮食,一石粮食只要一两五钱银子左右,漕运来到北京,至少要二两银子,凭空就多了五钱。

不要看每石粮食只是增加五钱的成本,积少成多啊日积月累下来,绝对不是一笔小数目。想想京师的上百万人口,还有辽东、宣大等军镇的兵员开支,都全部需要通过漕运来进行。这得是多大的一笔开销啊朝廷每年的财政收入都耗费到哪里去了?漕运就占了很大的部分。

即使是最保守的估算,朝廷每年花费在漕运上的银子,绝对不会少于一百万两的。有些年份甚至超过一百五十万两。这也是漕运总督如此抢手的基本原因,那可是一等一的美差啊只要从中动一下手脚,中饱私囊,私人的腰包,就好像吹气球一样的鼓胀起来了。

这笔费用,还不算疏通河道,开拓新河道的费用。如果算上这些,那漕运的开销,就更加大了。明国朝廷的财政,本来就是入不敷出,要是可以节省这一笔开支的话,财政肯定会宽裕不少。因此,从财政的角度来说,南迁也是比较划算的。

而且,江南的漕运,很容易被切断。尤其是日后张准控制了山东,漕运被切断的几率更大。漕运是北京存在的命脉所在,一旦漕运被截断,北京乃至是周边的地区,就会慢慢的枯萎,最后完全灭亡。没有了漕运,就没有了北京,乃是北国,这几乎是达成共识了。

面对如此的困境,有人提出南迁,自然是一点也不奇怪了。

南迁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自从宋代以来,江南就是国家的主要粮食和财源输出地。江南的富饶,那是天下皆知的。什么苏湖熟,天下足,什么卖不完的松江布,收不尽的魏塘纱,描述的都是江南的富饶。对于明国来说,东南半壁的财源,占了国家财源的七成以上。

南京周围都是富庶之地,物资可以就地补充,不需要漕运。江南的水系又发达,水运的成本也低。江南又没有遭受到战争的破坏,生产力可以继续发展。江南又是东林党官员的大本营所在,一般的士绅,对于朝廷的拥护力度,还是比较大的。

没有了漕运的沉重负担,朝廷就可以节省很多的银子,节省很多的人力。没有了蒙古人和鞑子的直接威胁,朝廷的军费支出,也可以削减不少。南迁以后,甚至可以暂时不考虑陕西乱军的威胁。因为一直到目前为止,陕西乱军对江南,还没有实质性的破坏。

所谓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要是朝廷在这种艰难的局势之下,悍然做出南迁的决定,挽救危局还是有几分希望的。在抛掉身上的沉重的包袱以后,说不定还可以轻装上路,苟延残喘一段时间。

当然,南迁的坏处也是显而易见的。

南迁,就等于是放弃北国了,放弃黄河以北的地区了。在明国的黄河以北地区,北京的存在,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北京存在,其他的城镇才有可能存在。要是北京不存在了,其他的城镇,也就不存在了。

这样说可能有点深奥。简单的来说,就是明国的政治中心,如果不在北京了,那么,整个北国,都会被迅速的边缘化,然后逐渐的被人遗忘。因为,无论是从人口,还是从资源来说,北国都不如南国。

这对于一个政权,对于一个皇帝来说,的确是非常难受的。要是皇帝不在北京了,安排的守将,到底可以镇守北京多久,谁的心里都没底。尤其是对于做出这样决定的皇帝来说,被贴上一个懦弱之君的标签,那是绝对跑不了的。

张准可以肯定,爱好面子的崇祯,一定不会同意这样的提议的。哪怕他从理智上知道这条退路其实是不错的选择。但是,文官的力量很强大,要是大部分的文官,都赞成南迁的话,崇祯恐怕也是要屈服的。

从历史的大势来说,在局势危急的时候,从北京迁回去南京,其实是可行的。要是崇祯愿意南迁,愿意到南京主持政务,后来的南明,就不会是一盘散沙,出现各种各样令人惊叹的怪现象。

南明之所以覆亡的如此之快,主要是因为内部的不团结,光是并立的皇帝就有好几个。大家互相抢夺皇位,不打鞑子,专门打自己人。而且一个打得比一个狠。结果,自己将自己搞得两败俱伤,同归于尽,白白让满清占了便宜。

要是崇祯南下,又或者是指定太子在南京监国,这样的情形就不会出现。只要南明自己不搞分裂,以满清当时的力量,想要吃掉南明,那是不容易的。鞑子的骑兵,在江南地区,完全施展不开。因此,延续南宋的历史,基本上是没有问题的。

“朝廷还有这么一条退路……”

张准下意识的摸了摸自己的下巴,慢慢的斟酌起来。

要是崇祯南迁,虎贲军倒是可以得到一些好处。明军南下以后,山东、北直隶、山西三省,就要出现短暂的军事真空,张准还是有信心控制这些地区的。即使朝廷在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