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9、[历史小说] 刺明 作者:拉丁海十三郎(起点vip2011.10.17完结)-第6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幕撼澹实恼郑鼓苊闱课郑挥蟹⑸诼摇
金自点从洪武时期朝鲜建国的时候开始说起,一直说到壬辰倭乱,文辞华丽,声色并茂。尽管其中有不少是空话套话,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但是张准也不得不承认,中国和朝鲜,关系的确是太亲密了。这一点,即使在后世二十一世纪,也没有改变。偶尔朝鲜有点不听话,有点顽皮,天朝上国看在悠久的历史上,也就一笑而过了。
例行的客气话套话结束以后,大部分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张准的身上。因为,按理说,主人家发表致辞以后,就轮到客人致辞了。他们都想知道,张准到底会说些什么。尤其是那些王族的年轻女子,更是眼神熠熠发亮。不过,令她们遗憾的是,长身而起的,不是张准,而是高弘图。这样的宴会致辞,对于高弘图来说,根本是小菜一碟,连稿子都不需要的,张口就来。
张准深知今天的宴会,免不了一番机锋,早就做好了准备。因此,他是吃饱了才来的。在赴宴之前,他已经在绫阳宫吃得很饱了。相信在座的各位,也已经吃得很饱了。吃饱了才有力气战斗啊!
果然,高弘图刚刚致辞完毕,还没有坐下来,崔鸣吉迫不及待的问道:“敢问都督大人,准备在朝鲜逗留多久?”
所有人的目光,立刻落在张准的身上。
崔鸣吉的话直指核心,让所有的朝鲜人,都不得不高度关注。
张准神色不动,心里却在大骂这王八蛋来者不善。这个问题非常的刁钻。他要是回答只是在朝鲜逗留一个月不到,必然会让朝鲜人失望透顶。一个月的时间,怎么对抗鞑子?纯粹是来旅游的,没有丝毫的诚意。
要是回答逗留时间很久,他又必须回去国内。鞑子在年底之前,肯定会越过长城南下的,张准必须回去河间府指挥战斗。崔鸣吉肯定是从鞑子那里得知了什么消息,才会这样问的,故意挤兑自己。
高弘图悄悄的看了张准一眼。他知道崔鸣吉的话不好回答。要是张准不想回答,他就打圆场了。对于他这样的老手来说,打圆场绝对不是问题,轻轻几句话就能接过去。问题是,打圆场以后,朝鲜方面,不免对张准会有些失望,会影响张准的形象。仁川港一战,张准好不容易才给了朝鲜人一点对抗鞑子的信心,不能一举手又抹掉了。
幸好,张准微微一笑,懒洋洋的说道:“这就要看崔大人愿意我逗留多久了?”
高弘图顿时眼前一亮,下意识的赞赏的点点头。谁说张准的言辞不厉害,偶尔冒出一句来,足够语惊四座的。这样的回答最好不过了,直接将皮球踢回去给崔鸣吉。看你小子以后还问这么刁钻的问题,挤兑死你丫的!
朝鲜全国上下都知道,你丫的就是投降派,是鞑子的狗腿子。你会欢迎张准在这里常住?你要是说欢迎张准在朝鲜常驻,那就是口不对心,朝鲜全国人民都鄙视你。要是你说希望张准快去快回,那汉奸……嗯,朝奸的嘴脸也太难看了。
而且,张准的话,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就是暗自讽刺在朝鲜国内,能做主的,不是国王李综,而是这个投降派崔鸣吉。这是伸手捏捏朝鲜其他官员的脸,提醒他们一下,以后别对这个崔鸣吉那么客气。他就是一个从二品的官员,算个屁啊!
果然,此言一出,反应快的朝鲜官员,如尹集和吴达济,脸色都有些阴沉,看着崔鸣吉的脸色,明显有些不对路。李综和洪翼汉也反应过来了,对崔鸣吉的观感,也是大为降低。只有金自点等人,完全不动声色,果然是打酱油的高手,简直和申时行可以相比了。
崔鸣吉反而是最慢反应过来的。张准的机锋,他还没有领会到。崔鸣吉身边的一个红衣官员急忙说道:“都督大人远来是客,朝鲜上下当然欢迎备至。国王陛下素来好客,还请都督大人在朝鲜长住一段时间,以便国王陛下尽地主之谊。要是大人只呆几天就走,岂不是让国王陛下失望?”
此人乃是正宪大夫金五望,和崔鸣吉有哼哈二将的合称,一肚子的坏水。他将张准给崔鸣吉施加的压力,全部都转嫁到了国王李综的身上。同时提醒国王李综,要是张准来几天就走,到时候大金国施加压力,看你能怎么对付?显然,这样的话,对国王李综是很不礼貌的。不过,自恃有鞑子撑腰,金五望也就无所谓了。
果然,周围的朝鲜官员,又将疑虑的目光,投向了国王李综。而国王李倧的脸色,仿佛更加的疲惫了。金五望话里的意思,他当然听得出来。不过,金五望的提醒,的确是他担心的。张准在朝鲜,能够逗留多长的时间?要是张准只呆几天就走,他还真的不敢跟张准过分亲热。
昨晚仁川港的战斗情况,大部分的朝鲜高层都知道了,很多人还验证了冯高宝的首级。李综也亲眼看过了,确信无疑。显然,要是张准长期在朝鲜战斗,对抗鞑子,肯定是有几分把握的。但是,如果张准在朝鲜,只是蜻蜓点水,一闪即逝,那就糟糕了。一旦朝鲜态度强硬,将鞑子的怒气刺激起来,然后张准拍拍屁股走人,最后悲剧的肯定是朝鲜人啊!
这绝对不是朝鲜主战派愿意看到的。
因为,朝鲜的主战派和投降派,最大的特点,就是主战派的手上没有军队,投降派的手上有军队。沈器远和郑泰杰两人,还有鞑子,就是投降派的坚实后盾。相反的,主战派就没有直接掌握军队。汉城周围,以及朝鲜南部的军队,还有水军,都掌握在国王的手上。而准确来说,国王李综目前只是中立派,看风使舵派。
在这些人的目光里,张准感觉到凤坪君李觉的眼神最是锐利。很显然,这位年轻的王族,一直都没有放弃过重新领军的梦想。但是,他要重新领军,就要得到明国的支持。准确来说,就是得到张准的支持。
高弘图含笑说道:“金大人不必担心。威海卫和仁川港之间,只有两天的水路,大明和朝鲜,本来就是一衣带水,就好像是挨着的邻居,随时都可以提供援助的。”
这是在化解金五望的攻势,为张准的决定铺平道路。无论张准怎么决定,都能自圆其说。不过,多多少少有些打圆场的意思。威海卫和仁川港,的确只有两天的水路。问题是,军情紧急,两天的水路,能够决定很多事情。没有虎贲军驻守在朝鲜本土,怎么说都有点不太安全的。
凤坪君李觉的神情,更是有些失望。他低头端起酒杯,默默痛饮。当全场只有他举杯喝闷酒的时候,自然就显得非常的突兀了。大家都知道他是在无声的抗议,自然不会制止。
忽然间,张准慢慢的举起右手。
他有话要说。
全场顿时肃静,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张准的身上。
张准冷峻的说道:“只要贵国愿意,虎贲军是可以在朝鲜常驻的!”
第592章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
虎贲军常驻朝鲜?
所有人都微微一怔,随即寂静一片。
虽然是短短的一句话,分量却非常重。对于朝鲜人来说,驻军绝不是一句话就能够决定的。在自己的国土上,驻扎别国的军队,这是非常严肃的事情。几十年前,明国的军队,也没有在朝鲜常驻,都是打仗的时候才到来,打完仗就离开的。
朝鲜李氏王朝建立以来,唯一的国外驻军,就是现在驻扎在朝鲜北部铁山的鞑子了。而鞑子的驻军,正是朝鲜人积极寻求明国帮助的根本原因——他们要明国帮助驱逐鞑子的驻军。但是,总不能鞑子的驻军撵走了,又在自己的本土上驻扎明国的军队吧。好吧,明国军队和鞑子的确不同,容易接受很多。可是,要是不用驻军,岂不是更好?
驻军,牵涉到本国的主权问题,牵涉到钱粮的供应,牵涉到两国军队的协调,牵涉到两国军队联合作战的指挥权……在这样的宴会上提出驻军,朝鲜方面根本无法答复。这样的话题,私底下不商量十天半个月的,连一个基本的头绪都没有。想要商量这样的事情,双方都必须成立一个专门的谈判团才可以。
正是因为这样,张准才会抛出这个大礼包,让朝鲜人头痛去。我们虎贲军连驻军都答应了,其他的事情,就更加不用说了。剩下的事情,就看你们朝鲜如何操作了。他估计,朝鲜方面,没有三个月的时间,肯定无法给出一个初步答复。
有三个月的时间,他可以回旋的余地就大了很多。有三个月的时间,虎贲军和鞑子的战斗,应该差不多到尾声了。有三个月的时间,薛知蝶的造船厂又要有十八艘的剑牙舰下水。到时候,无论朝鲜是答应驻军,还是拒绝驻军,虎贲军都进退自如了。
果然,此言一出,朝鲜方面顿时没话说了。李综和金自点、洪翼汉等人飞快的交换一个眼神。显然,此事必须慎重考虑。无论是驻军,还是不驻军,对朝鲜来说,似乎都是麻烦事。驻军,涉及到主权问题,容易授人以柄,遭受攻击。不驻军,又涉及到安全问题,朝鲜的安全无法保证。
当初,明军进入朝鲜抗击日军,前前后后一打就是好几年,中间又停顿了好几年,当真是将朝鲜人折磨惨了。要是明军直接在朝鲜驻军,这种事情就不会出现。因为,只要日军一有动作,驻扎朝鲜的明军,就能及时反应,不需要从后方调来。可以节省很多的时间。军情紧急,哪怕只是节省几天的时间,都是非常有用的。
只有崔鸣吉好像没有听到张准的说话,自顾自的继续说道:“都督大人带来的兵力,是不是太少了一点?好像只有六七百人?”
张准淡然自若的说道:“祖承训的人也不多。”
崔鸣吉语调尖锐的说道:“祖承训先胜后败,史儒却是一败涂地。”
高弘图插口说道:“崔大人的意思,是希望我们多来点人?没问题,只要有需要,我们大明有的是人。你要多少,我们来多少。只怕我们来了太多人,崔大人又要不高兴了。”
这一次,轮到他发飙了。
比军队的人数?朝鲜和女真全部加起来,还不到明军的两个手指朝鲜军队才几万人,鞑子的军队,撑死也就十几万。明军可是动辄就几十万,上百万的。只有脑残才会和明军比人数。
崔鸣吉提到的祖承训和史儒,的确非常的尖锐,也非常的阴险,同时又有轻视大明的意思在内。他想借史儒和祖承训的故事打击张准。当初,日军刚开始进攻朝鲜的时候,朝鲜军队一泻千里,心急火燎的向明国求助。明国朝廷由于不了解敌情,最初只派了一支偏师前往朝鲜。
万历二十年(1592年)七月,明朝派辽东游击史儒率骑兵二千出征,副总兵祖承训(即明亡时总兵祖大寿之父)率骑兵三千继后。史儒进到平壤附近,因道路不熟,误中埋伏,适逢大雨,火器也无法发挥作用,后全军覆没,史儒力战牺牲。
其后,祖承训率领三千骑兵乘敌不备,攻入平壤,随即陷入巷战,被七百名日军火绳枪手连番伏击,骑兵和火统的威力无法发挥出来,结果全大多数阵亡,只有祖承训等寥寥几人逃回。
消息传来,明国朝廷顿时好像炸开了锅一样,群情激昂。此时主战派也罢,主和派也罢,纷纷要求明朝出动大军远征朝鲜。最终,李如松率领数万明军浩浩荡荡的进入朝鲜,经过一连串的战斗,将日军揍得鼻青脸肿的,还气死了丰臣秀吉。
说起这段历史,朝鲜人自然清楚。他们非常明白,汉人一直奉行儒家的中庸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