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9、[历史小说] 刺明 作者:拉丁海十三郎(起点vip2011.10.17完结)-第3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娘的,倒霉的又是老子!”
“晕!怎么还有条泥鳅!”
朱承泰好不容易才被拉上去,全身已经是脏兮兮的了,要不是站起来,根本看不出人形来。更令人忍俊不住的是,朱承泰被拉上来以后,军服的衣兜里,居然捞出一条泥鳅来。也不知道这条泥鳅是怎么就钻到了他的衣兜里的,动作实在是太快了一点。他的虎贲铳枪管里已经全部都是黑色的淤泥,暂时是无法使用了。
幸好,张准带了一百支的虎贲铳备用。更幸运的是,朱承泰尽管很狼狈,人倒是没事。就是喝了两口脏兮兮的污水,有种想反胃的感觉。又幸好,这年代没有玻璃什么的说法,也没有人随便的往烂泥塘里倾倒玻璃灯垃圾,否则,他这一下,不死也是残废。
当然,在这样的天气,突然跌入水里,被冻得浑身发抖,那是必然的。幸好虎贲军的战士们身体素质都不错,上船以后,急忙洗干净,换上干爽的棉衣,这才没事。佛塔村还没有进去,就给了大家一个这样的下马威,大家对这个佛塔村的印象,可想而知了。
有朱承泰的教训,大家上岸的时候,都非常的小心。为安全起见,刘栋等人,还将木梯摆在了栈桥的上面,大家从木梯的上面走过去。每次只走一个人,均匀受力,确保无虞。结果,包括张准在内,一个个都好像是走高跷一样,姿势怪异无比。
好不容易上岸来,就闻到了阵阵的恶臭。那种感觉,就好像是当初的杨家屯,甚至,比杨家屯还要更加难闻一点。杨家屯那边,毕竟有海风时不时的吹过来,可以吹散部分的臭味。但是在这个佛塔村,却是没有什么风,聚集起来的臭味,足可以让神经最强的人崩溃。即使是张准,也不得不努力的掩住自己的口鼻。努力的适应一段时间以后,才勉强可以呼吸。
旁边有几个衣衫褴褛,浑身脏兮兮的人,麻木的看着张准,眼神都是呆滞的,一点表情都没有。又有人对着张准傻笑,也不知道在笑什么。还有女人露着两个耷拉的乳房,对着大伙儿傻笑,搞得上来的虎贲军战士,脸色都怪怪的,只好移开目光。不用问,就知道这些人的神经,不太正常,你要是和他们说话,又或者是驱逐他们,那自己也变成傻子了。
幸好,张准还是很有办法的,下令从船上扛来一大包的煎饼,分给他们。就算是傻子,对食物也是有天然追求的,带着浓浓香味的煎饼更是如此。于是,煎饼分发下去以后,他们都乖乖的啃煎饼,再也不进行围观了。众人于是得以顺利的脱身。
第331章连人带图纸,全部拐走
张海滨带着张准等人,顺着杂草丛生的小路,一直往里走。佛塔村其实还是蛮大的,地形也相当的复杂。最后,一行人来到最里面的一个茅草屋面前。张准站在茅草屋的前面,辨认一下方位,发现应该是在南京城的外面,大概是西南方的位置,距离南京城可能有十几里远。显然,这里和南京城,是完全不同的世界。
眼前的茅草屋,同样的破旧,同样的摇摇欲坠。张准甚至要放轻脚步。生怕大力踩踏,产生的震动,足可以将茅草屋震垮。感觉到外面的动静,里面出来一个老人,老眼昏花的看着张准一行人,浑浊的目光,最后落在张海滨的身上,颤颤巍巍的说道:“三眼仔,你怎么又来了?你有带吃的来吗?”
张海滨用很大的声音说道:“三舅公,我带人来看你们!”
三舅公的耳朵,显然有问题,张海滨的回答,他好像没有听到。但是,他的眼神显然没有问题。当他看到张准叫人端来一大箩筐煎饼的时候,他的眼神,闪闪发亮。几十岁的老人,好像猴子一样的敏捷,马上上去,将整个箩筐,都接过来了。然后双手各自拿起一块煎饼,毫不犹豫的啃起来。
张海滨晦涩的说道:“这里的人都饿坏了。”
张准点点头,缓缓的说道:“煎饼有的是。我从山东带了很多来。”
这倒不是客套话,而是真的。张准南下的时候,的确带了很多的煎饼,作为食物备用。煎饼拌大葱,很简单很方便的食物,又耐饿。加上一点酱油,那就是不错的美味。因为是寒冬腊月,这些煎饼也不容易坏。就是有点硬。但是,对于饥饿的人来说,硬一点的煎饼也是煎饼啊!
趁着老人家吃煎饼的时候,张准举着千里镜打量四周,结果,除了疯人村,再也看不到人烟。疯人村的里面,也是异常的安静。听不到狗叫,听不到鸡鸣,听不到猫叫,甚至,虫鸣鸟叫都没有。反正,除了每个人的呼吸,还有老人啃煎饼的声音,什么都听不到。
死寂。
真的是死一样的寂静。
很难想象,在这样的地方,还有人生存。
老人吃了四张煎饼以后,终于心满意足的打了个饱嗝,有力气和张准他们说话了。张海滨又大声的重复了一遍,结果,三舅公的听力,还是相当的不行。他上下打量着张准,就是搞不清楚张准的身份。他的回答和张海滨的问话,完全是两码事。
幸好,这时候,又有一个老人到来。这个老人的精神还好,看样子还健硕,眼神和听力都不错。他同样吃了四张煎饼,然后才和大家说话。经过介绍,张准得知,这两个老人家,一个姓段,一个姓殷。段长发,殷大富。都是一辈子没结婚的鳏公。
张海滨向殷大富介绍说道:“这位大人,是从京师来的,他到这里来,主要是想向你们了解一些有关宝船的情况。”
殷大富显然不是那么容易糊弄的人,在张准打量他的同时,他同样打量着张准,半信半疑的说道:“京师来的大人?”
张准掏出鳌山卫指挥使的铜牌,递到他的手里。
殷大富显然是认字的,他看过铜牌,有些奇怪的说道:“你是山东都司的人,怎么跑到江南来了?”
张海滨接口说道:“四伯伯,你也不想想,上头要知道南直隶的真实情况,能让南直隶自己的人来调查吗?南京城里面的那些官员,是些什么货色,你又不是不知道。北直隶的人也不安全,他们都是一窝的。想要找信得过的人,只有从其他地方想办法。”
殷大富的脑筋,显然不是很灵活,听了张海滨的话,觉得很有道理,便点头说道:“也是。”
张准故作深沉的说道:“老人家,龙江造船厂败坏成这个样子,实在是令人痛心啊!要不是张海滨带路,我可能根本找不到这里来。你们难道就没有想过,要搬离这里,另外谋生吗?”
殷大富晦涩的说道:“大人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们都是几十岁的人了,还能到哪里去?这里我们的根啊!生在这里,死在这里,我们的祖祖辈辈都是这样的。再说,外面的造船厂,需要的都是年轻有力的小伙子,要我们这些老头子做什么?他们又不需要造大型的船只,没有什么技术需求。”
张准目光闪动,试探着说道:“老人家,你的意思是,要是有大船要造,你们或许会考虑离开这里?”
殷大富满怀希冀的说道:“朝廷是要造船吗?”
张准用力的点点头。
段长发和殷大富都大喜。
只要开工造船,他们就有收入。有收入,就能改变现有的生活。他们等候在这里,就是盼望造船厂重新开工。他们已经不知道盼望了多少天了。本来以为这辈子都等不到造船厂重新开工了。没想到,张准的到来,给了他们希望。在他们的有生之年,终于是等到了这一天。
段大发抢先说道:“不知道朝廷要建造多少艘船?”
殷大富也急切的问道:“不知道造船厂什么时候开工?”
张准缓缓的说道:“朝廷已经兴建了新的造船厂,不是在这里。”
段长发失望的说道:“新的造船厂?不在这里?”
张准凛然说道:“正是。为了对付北面肆虐的鞑子,朝廷在山东兴建了新的造船厂。朝廷需要建造大量的战船,用来反击辽东的鞑子。我这次南下,就是专门来看一看,江南有没有对造船厂有帮助的人。同时,听说这里保存有宝船的资料,我也要带走。”
殷大富迟疑着说道:“张大人,你真的要带走宝船的资料?”
张准毫不犹豫的说道:“是的。”
殷大富皱眉说道:“除了这龙江船厂,别的地方,根本不可能建造宝船。山东那个地方,无论是原材料,还是人员,都不如这里方便啊!大人,你要开工造船,还不如将龙江造船厂清理出来,省时省力啊!不要看龙江造船厂破破烂烂的,其实都是一些杂草,半个月就能清理完毕。作塘里面的淤泥,两三个月的时间,也可以全部清理干净。”
张准说道:“没错,龙江造船厂的确可以继续使用,在这里造船,的确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是,暂时还不能在这里造船。朝廷没有那么多的财力物力,同时兼顾两个造船厂。目前,只能是首先满足山东造船厂的需要。”
殷大富的神情有些怪异,不知道想说些什么!
张准沉声说道:“为了对付鞑子,朝廷需要大量的宝船!以前的宝船资料,都是属于国家的,理应献出来。当然,你们保存了宝船的资料,作为奖励,朝廷愿意赏赐给你们一千两白银!”
殷大富眼前一亮,随即又有些黯然,缓缓的说道:“宝船的图纸,可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整个佛塔村的人都有份的。”
张准说道:“我知道。所以,我已经给你们所有人都安排了日后的生计。只要你们愿意,可以全部跟我一起搬迁到山东的造船厂去。要建造宝船,除了有宝船的资料还不够,还要有大量的有经验的船匠!我这次来,是要秘密带走各位的!相信大家也知道,现在北方的形势非常的混乱,我不能公开行事,以免引起鞑子的警觉。”
段长发和殷大富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感觉自己好像时来运转了。但是,由于张准的消息,实在是太过突然,他们又有些无法相信。刚刚才吃了几个煎饼,现在就收到了一千两的白银,还要将他们都带走?难道是佛塔里面的满天神佛,终于显灵了?
最终,殷大富说道:“朝廷真的要将我们全部都带走?”
张准说道:“当然!你们在这里还有多少人?我全部带走!”
殷大富说道:“也不多,三四百人吧!”
张准说道:“好!大家收拾收拾,现在就离开!”
段长发和殷大富还在迟疑。
张准的到来,实在是有点突然,他们的脑筋,还有些转不过来。何况,他们在龙江造船厂周围,都生活了几十年的时间了。金窝银窝,都不如自己的狗窝。中国人都是恋家的,哪怕是再烂的家,也不是说走就走的。山东距离江南,也有点遥远。他们真的去了那边,谁知道那边又是什么样子呢?
张准自然明白什么东西最能打动他们的心,点点头,叫道:“来人!搬两箱银子来!”
周焱宇带着十几个战士,艰难的将两大箱的银子搬过来。这些银子,当然是从顾家掏出来的。张准留下了三万两备用,其余的都让彭勃押送回去浮山城了。现在,刚好用得上。
白花花的银子出现,所有人的眼神,都有点发绿了。佛塔村的人,可能有几十年甚至是上百年的时间,没有看到大块大块的银锭了。箱子里的这些银锭,都是五两一个的,堆放得整整齐齐的,怎么能让人不眼睛发绿?
“每个人十两银子,作为大家的安家费。”
“现在,大家就过来登记自己的名字,然后领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