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中短篇科幻小说1000篇 (第九辑)-第1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而,他所说的都是事实。
难道不是吗?扩展一个寿命固定的封闭维生系统,从而使那个水球能够养育更多的乌贼,使它们活得更长久,甚至是毫无限制地在那里生活,究竟怎样做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呢?
……但是它不必一直保持封闭,丹认识到,那个带有推进系统的生活舱正停泊在一个满是原材料的小行星上,最初的任务就是为了这个目标而设立的。
为了应对这个挑战,他的大脑已经开始运转了。
然而这也许是白费力气。为什么这么说呢?航天局付给他的薪水随时都会被停发,收回喷气推动实验所并一心想完成发射低轨道军用卫星任务的军人会更加迫不及待地把可怜的丹一脚踢开。
说实话,他也想移居到非洲。他会舒适地生活在布尔扎维的圆屋顶下面,远离即将充满全球斗争的竞技场。就他所知道的而言,那里的工作全都是出于好心的目的,完全没有这次推进任务所具有的道德上的不确定性。
那你还犹豫什么,雅茨布?你总算变得有良心了?
“我要帮你。”他说,“他们能怎么样,枪毙我?”
这句话没有被翻译过去。
乌贼从镜头前游走了。
丹开始调整他的通讯线路。
希娜6号是小乌贼中最聪明的一只。
这不是继承来的特权,而是需要很多的训练。
她学会了使用那些像手套一样的系统去控制萤火虫机器人攀越小行星的地表。采矿设备适用于寻找浮游生物所必需的物质——硝酸盐和磷酸盐。
即使是在居住舱里面,也有很多的工作要做。丹告诉她如何利用泵将水抽过木炭过滤器使水体保持清洁,可是木炭得由小行星上被太阳炙烤过的材料代替。如此等等。
随着时间的流逝,居住舱的环境稳定下来。只要那些机器设备完好无损,居住舱里的生命就会存活。
然而它太小了,只够维持一只乌贼的生命。
于是萤火虫机器人拆开了基地的火箭推进系统,开始制造适用的机器设备、材料循环系统和基于小行星材料的塑料。
很快,那里就有了四座生命舱。它们通过管道连接在一起,每一个生命舱里都生活着一只小乌贼,也就是那些聪明的生还者。磷虾和硅藻都恰到好处地繁殖和生长,比以前更加庞大的数量就需要更多的能量,所以希娜扩展了大面积的太阳能电池组。
新的居住舱看起来就像是生命体一样,欣欣向荣。
可是下一代的头足动物们就要降生了:在全部四个居住舱里,卵囊都附着在小行星的岩石上。
希娜6号发现,小乌贼的降生和制造更多的居住舱是个永无休止的进程,直到小行星被布满,被耗尽。那时又会怎样?最后它们会互相攻击吗?
但是希娜已经在衰老了,这样的问题要等下一代来回答。
在这次自救行动的过程中,希娜5号变得越来越虚弱了。她的孩子们都聚集在她的周围。
看着我,她说,讨好我,爱我。
最后这些令人不解的词汇在她表皮上混乱的信号中依稀可辨,她的肌肉为了改变姿势艰难地耗尽了最后的一丝力量。
希娜6号徘徊在母亲的近旁,这些深邃的眼睛见证了什么?希娜5号曾在一座无边的海洋里被孵化出来,那是一座巨大的海洋,成千上万的乌贼在那里捕食、争斗、生老病死。这一切都是真实的吗?
希娜5号漫无目的地飘荡着,雷睦恩上的微弱的重力开始最后一次把她拉向深渊。
希娜的孩子们追随着她,它们的喙状嘴撕开了她冰冷、酸腐的身体。
五年之后,丹·雅茨布又见到了莫拉·黛拉。
那是八月的一个闷热的日子,就在休斯敦生态大厦的入口处。当恐怖分子炸掉了布尔扎维的圆屋顶时——两名美国人被炸死了,丹在非洲主持的工程就完蛋了。他回到了休斯敦,他的故乡。
他把她带回市区南部的家里。那是一栋现代化的房子,一栋装备有完整的封闭维生系统的装甲建筑。
他给她倒了一杯啤酒。
她摘下面罩时丹震惊了:她衰老了,脸上布满了麻点,就像月球的表面一样。
他说:“生态武器?”
“不是,”她挤出一个可怕的微笑,“不是因为战争,它就这样发生了,只是一种朊病毒瘟疫。”她喝了一口啤酒,然后掏出了几张复印的照片,“你以前见过这个吗?”
他瞟了一眼。那是一个绿色的球体,背面的宇航局参照符号表明,这些都是哈勃二号拍下的照片:“我不认为哈勃二号还在服役。”
“它已经不用于科学研究了,我们用它观察中国的月球基地。但是国务院里的某些聪明人认为我们应当注意一下——这个。”
她递给丹一捆印刷品,这些被证明是来自光谱分析和其他远程传感器的结果。假如他相信自己所看到的一切,那么他正在注视着一个漂浮在太空中的水球。在那里面,正在进行着光合作用。
“我的天哪。”他说,“它们活了下来。怎么可能?”
“你指导过它们。”她沉重地说。
“可我没想到会是这样,看起来好像是它们改变了整个小行星。”
“这还不是全部的一切。我们已经证明它们曾到达过太空里其他的一些小行星,也许使用的是甲烷推进系统。”
“我猜它们把我们忘了。”
“我不这么认为。看这一张。”
那是雷睦恩——最初的那颗小行星——的多普勒分析结果,它显示小行星正在移动。他试图理解那些数据,可是头脑却有些混乱:“我无法在心里进行轨道计算。它在朝哪里飞?”
“你猜。”
一阵沉默。
他说:“你为什么要来这里?”
“我们要向它们传达一个信息。我们会使用英语、汉语和你为希娜设计的符号系统。我们希望你同意附上你的名字。”
“我能审批信息的内容吗?”
“不能。”
“你们会说什么?”
“我们将请求原谅,为了我们对希娜的所作所为。”
“你认为那会管用吗?”
“不知道。”她说,“它们是和我们一样的捕食者,只是更聪明一些。我们又能怎么样呢?”
“可我们必须尝试一下。”
她开始整理自己的资料。“是的,”她说,“我们必须试一试。”
当这个水世界飞出黑暗、逐渐靠近的时候,希娜46号正在游过改造的雷睦恩的中心。
在每一个智力等级水平上,群体意识在动荡中形成、融合、破裂、再融合。一如闪耀在水面的阳光,群体意识的微光传遍了这个数量达百万规模的头足动物群落。然而这些巨大的乌贼群却抛弃了它们关于地球和遥远过去的梦之歌,取而代之的是摆在它们面前的无尽的未来之歌。
希娜46号有丰富的实际经验。
有很多事情要做,那是无休止的扩展的需要:例如,要有更多殖民飞船被派往环绕外行星的冰球,还要更深入地研究可能是绕太阳运转的遥远的大型冰雪世界。
然而,她被吸引住了。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地球?丹的故乡?宇航局的所在地?
假如真是如此,希娜觉得这个世界在很大程度上是被人类所霸占的,它深陷在包围地球的渺小的大气圈里。
然而乌贼来源于哪里真的不重要了,它们将去向何方才是值得关心的事情。
雷睦恩进入了环绕这个水世界的轨道。
当这些头足动物在由庆祝、交谈、爱情、战争和捕猎组成的快乐狂欢中放纵自己的时候,伟大的意识层次崩溃了:讨好我吧,奉承我吧。瞧我的武器,我凶猛而又强壮。滚远点!别靠近!她是我的!……
一切都在以令人吃惊和不安的速度走向毁灭。连人类自己都有数不清的冲突和资源危机使他们在全球范围内走向死亡——这甚至发生在第一轮大规模核战之前。
可是,丹至少看到了近地小行星雷睦恩进入了地球轨道。
这就好像是他过去的推进工程的目标终于实现了。然而他明白,那个高高在上的巨大物体经过了改造,就像一轮半透明的绿色月亮在闪闪发光,它与丹已经没有任何的关系了。
一开始它平静地出现在那里,高高地挂在烟雾弥漫的橙色天际,甚至可以称得上是一幅美丽的景色。它的外表闪烁着乌贼的符号,从地球上就可以看到,其中的一些甚至是丹都可以隐约地辨识出来。
他知道它们在干什么。它们在呼唤也许仍然生活在地球海洋中的同胞们。
丹明白它们会白费力气,地球的海洋里几乎完全没有乌贼了:它们已经被当做食物捕杀殆尽,有些因为浮游生物危机——即赤潮——要么饿死,要么毒死。
组成美利坚合众国的古老民族暂时撇开了关于经济、种族、宗教、国家的争端,并试图对这个来自太空的威胁做出回应。他们试着再次同它交谈,然后,以上帝的名义,他们打开了一座古老的发射井,朝它发射了一枚核弹。
但是核弹直接穿过了那个水球,没留下一丝痕迹。
无论如何,那已经无关紧要了。丹已经得到了消息,整个小行星带,木卫二、木卫三和海卫——这些冰冻的卫星,甚至位于太阳系边缘产生彗星的奥特云,在这些地方都可以见到属于乌贼的符号。
它们的扩展是呈指数级增长的,是爆炸性的。
他认为这真是令人感到讽刺。人类派出乌贼就是为了引导我们向太空扩展,现在的情形就像是它们为了自己才这么做的。
然而它们总是比人类更加适合太空生活。它们好像已经朝着那个方向进化了,好像在等待人类一同前进,带它们飞离这颗行星,让它们得到暂时的休息。
仿佛那就是我们唯一的目的。
丹很想知道它们是否还记得他的名字。
第一批透明的飞船开始降落了,它们正在回到地球上空旷的海洋的怀抱。
《希望渺渺》作者:'英' 布赖恩·斯坦布福德
李玲 译
被评论家誉为英国“硬科幻”作家的布赖恩·斯坦布福德已经创作了《太阳的摇篮》、《失明的蠕虫》、《光荣一刻》、《在野兽的王国里》、《地狱王国》、《恐怖帝国》、《疼痛的天使》、《蛇血》、《毁灭狂欢节》等三十多部作品。其短篇小说都收录在《有性化学物:基因革命的讽刺故事》。他创作的非小说类作品包括《科幻小说中的社会学》,与大卫·兰福特合著的《第三个千年:公元2000—3000的世界历史》。其备受称赞的中篇小说《恶之花》①曾获1994年雨果奖提名奖。布赖恩的近作是《青春泉》。布赖恩是一个生物学家和社会学家,现居英国里丁市。
在二十世纪的最后十年,同其他作家相比,斯坦布福德的作品更关注生物学和遗传科学领域中目新月异的变革对人类本性的改变。他对于人何以成为人的本质有独特敏锐的见解,并得出了让世人惊讶不已的结论。
【① 原文为Les Fleurs du Mal,与1857年法国的波德莱尔著作同名。】
打从一开始加入我就担心这次的行动已误入歧途,但我把这种忧虑归咎于自己过度紧张的神经。一个科学顾问是很难有机会参与英国警察局政治保安处的行动,而且,我心里也明白,这次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