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强击柏林 >

第1章

强击柏林-第1章

小说: 强击柏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多更新免费电子书请关注 
1945年正义的清算:强击柏林  '美'卡尔·巴姆                       
   1945年4月16日,苏联红军3个方面军、共计250万人向纳粹政权的巢穴——柏林发起猛烈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上的最后一场战役正式打响。这是整个战争期间规模最大、准备最充分的一次城市攻坚战,其惨烈程度远远超过了斯大林格勒战役。《强击柏林》是困兽犹斗的法西斯德国最后一搏的详尽历史记录,向读者生动展现了一座被炮火、疯狂和绝望彻底摧毁了的城市。4月30日,在苏联红军越来越逼近的脚步声中,罪孽深重的阿道夫·希特勒在总理府地下室饮弹自尽。与这位战争狂人一同化为历史灰烬的还有他一手炮制的“第三帝国”。经过12年4个月零8天之后,这个曾给全人类带来沉重灾难的“千年帝国”终于在凄凉的暮色中灭亡了。    
新星出版社 出版 作者:              
  强击柏林 第一部分   
  强击柏林 序   
  1945年4月16日,苏联红军3个方面军、共计250万人向纳粹政权的巢穴———柏林发起猛烈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上的最后一场战役正式打响。这是整个战争期间规模最大、准备最充分的一次城市攻坚战,其惨烈程度远远超过了斯大林格勒战役。 
  《强击柏林》是困兽犹斗的法西斯德国最后一搏的详尽历史记录,向读者生动展现了一座被炮火、疯狂和绝望彻底摧毁了的城市,在劫后的残垣断壁之间,瓦砾遍地、尸骨如山……4月30日,在苏联红军越来越逼近的脚步声中,罪孽深重的阿道夫·希特勒在总理府地下室饮弹自尽。与这位战争狂人一同化为历史灰烬的还有他一手炮制的“第三帝国”。经过12年4个月零8天之后,这个曾给全人类带来沉重灾难的“千年帝国”终于在凄凉的暮色中灭亡了。 
  《强击柏林》首先全面介绍了这场伟大战役的恢弘浩大的历史背景,详细回顾了红军兵临柏林之前的东线和西线战况。在分析了这座城市对于德国战争能力和军心士气所具有的重大战略意义之后,还探讨了业已进抵易北河的美、英西方盟军缘何驻足不前,眺望近在咫尺、门户洞开的“第三帝国”巢穴———柏林,而任由苏联红军向纳粹暴政的象征———德国国会大厦———发起最后冲锋的历史真相。 
  英勇的红军将士突入柏林城区后,与怀着可怕的自杀心态的纳粹党徒、党卫军和“希特勒青年团”展开了异常残酷的肉搏战,程度之惨烈令人触目惊心。在短短11天的激烈巷战中,守城德军阵亡20万人,而作为进攻一方的红军虽然在兵员数量、制空权和装甲力量等方面占据着绝对优势,仍然付出了阵亡7。8万人的惨重代价。期间,双方日均战死军民将近3万人,均承受了极度的伤亡考验。《强击柏林》详尽介绍了双方军民的重大伤亡情况,引用了许多战争亲历者的回忆和讲述,真实再现了人类战争史上这场惨烈战役的血腥场面,使读者的感受更加真切,历史的反思更为深刻。 
  临近“第三帝国”行将覆没的历史前夜,穷途末路的希特勒全然不顾德意志民族的未来,丧心病狂地下令实施“焦土”政策,要求摧毁所有的军事、工业、交通和储备等设施,决不能让它们落入红军之手。值此危急时刻,一批良知尚存的德国军人勇敢地站了出来,他们直接违抗希特勒的命令四处奔走,努力保全这些关系民族存亡的基础设施。同时,由于盟军进展极为神速,希特勒企图毁灭整个德意志民族的罪恶念头最终未能得逞。对于这段历史,本书也以客观凝重的史笔作了描述。 
  希特勒在阿登反击战失败后不久回到柏林,在总理府50英尺深的地下室里指挥着不断崩溃的纳粹军队继续顽抗,度过了生命中最后几个月的时光。对于这个“疯人院”里曾经上演过的妄想、谎言、背叛、幻灭等一幕幕历史丑剧,《强击柏林》一一予以再现。 
  苏联红军攻克柏林宣告了希特勒“千年帝国”的美梦彻底破灭,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争和欧洲战争最终结束!在世界军事和政治舞台上,柏林战役终结了一个时代,开启了另外一个时代……对于其间的来龙去脉、恩怨纠葛,《强击柏林》以史诗般冷峻、沧桑的视角,启迪后来人进行理性的思考!   
  玩火自焚 战车杀向德国本土(1)   
  在经历了1939—1942年的辉煌胜利之后,纳粹德国长期以来所向披靡的迅猛攻势在斯大林格勒城下陷入泥潭,遭遇惨重失败,第二次世界大战形势发生重大转折。到了1944年,整个战争形势已经变得非常明朗———自从拿破仑时代以来,外国军队将首次踏上日尔曼人的土地,向着希特勒“第三帝国”的首都柏林挺进。 
  1945年新年伊始,希特勒妄图建立的“千年帝国”(ThousandYearReich)便开始无可挽回地迅速走向溃败,从其最初出现到最终覆亡仅仅存续了12个年头。1933年1月30日,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的德意志魏玛共和国(WeimarRepublic)面临着空前严重的政治危机,86岁高龄的老总统保罗·冯·兴登堡陆军元帅被迫任命纳粹党(德文缩写NSDAP,意为“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党魁阿道夫·希特勒出任总理并组织内阁。上台后的纳粹党迅速攫取了政治、军事、社会乃至文化领域的所有权力,随即开始进行战争准备,其肆无忌惮的程度令全世界瞠目结舌。 
  1939年9月1日,纳粹德国150万军队潮水般地越过边界侵入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在短短数天之内,武备松弛的波兰军队便被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德国“国防军”彻底击败。波兰随即灭亡,其速度之快空前绝后。但是,令希特勒没有想到的是,对于波兰国家主权的野蛮侵犯立即招致英法两国的对德宣战。然而,随后一件更加令人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英法两国尽管口头上对德宣战,但却按兵不动,在西线坐视波兰的灭亡。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奇怪的战争”。1940年5月,经过长达8个月的“静坐战争”之后,纳粹德国在西线发动大规模攻势,“对峙战”最终演变成“闪电战”。貌似强大的法兰西共和国不到6个星期便全线溃败,被迫投降。6月22日,为了羞辱法国人,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一箭之仇,德国人故意选择了1918年11月11日德意志第二帝国签署一战停战条约、向法国及协约国投降的地点———贡比涅森林里的同一节车厢里———签署新的一纸停战协定。一时之间,希特勒在获悉法国投降后翩翩起舞以及德国军队行进在香榭丽舍大道上的记录片传遍全球各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士气受到沉重打击。 
  从1940年下半年开始,一直到1941年上半年,依托着英吉利海峡这道天然屏障的防护,再加上英国皇家空军高超的技战术和浴血奋战,整个欧洲只剩下大英帝国一个国家在势单力薄地抵抗着希特勒的空中入侵———“不列颠之战”。1940年6月4日,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做了关于在山上、在滩头继续战斗的著名演说,又于6月18日在下院重申英国“继续战斗的不可动摇的决心”,并且在另外一篇动人的、令人难忘的演说中表示: 
  让我们振作精神,担负起我们的重大责任,让我们这样要求自己:如果大英帝国及英联邦能够延续千年之久,那么“现在是她们最美好的时刻”。 
  面对英国人的殊死抵抗,希特勒最终不得不放弃了从海上大规模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但其对西部和中部欧洲的征服行动却势如破竹,奥地利、波兰、捷克斯洛伐克、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丹麦、挪威和法国相继灭亡或沦为保护国。与此同时,意大利、西班牙和匈牙利则与纳粹德国结为亲密盟友,纷纷搭上希特勒熊熊燃烧着的疯狂战车,向欧洲其他地方横扫过去。在此情况下,希特勒开始将邪恶的目光投向东方的邻居———苏联。 
  1941年6月22日凌晨3时30分,在德国空军大批战斗轰炸机的支援和掩护下,德国“国防军”数十个机械化师渡过涅曼河大举侵入苏联境内。这就是臭名昭著的“巴巴罗萨行动”。正如德军总参谋长弗朗茨·哈尔德将军在其日记中所言,苏联红军“在整个战线上,遭到了战术上出其不意的袭击”。为了成功入侵苏联,纳粹德国蓄谋已久,并且精心挑选了6月22日这样一个特殊日子发起进攻,因为就在129年前的这一天———1812年6月22日———曾经席卷欧洲、不可一世的拿破仑·波拿巴皇帝亲率所向披靡的法兰西大军,同样选择强渡涅曼河进攻俄国。然而,对于过去这段历史,希特勒原本应当进行稍微细致一些的研究,但这位已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的战争狂人并没有这样去做。事实上,就在入侵俄国仅仅6个月后,在激烈的战斗和严寒的冬天面前,拿破仑这位曾经战无不胜的征服者被迫下令法军全线撤退,踏上了一条漫长、血腥、充满灾难的回国之路,大约95%的法国军人命丧异国他乡。在129年后的这一天,尽管距离最终的溃败将历时更长、伤亡更大,但毫无疑问,一个几乎同样的命运正在等待着这位后来的侵略者———希特勒。   
  玩火自焚 战车杀向德国本土(2)   
  在刚刚签署过《苏德互不侵犯协定》后不久,希特勒就如何开始着手制定入侵苏联的作战计划。根据最初的作战方案,希特勒计划在5月份就发起“巴巴罗萨行动”,幻想着能像对付波兰一样用“闪电战”在5个月内快速击败苏联,赶在冬天来临之前结束战争。为此,他将投入120个师的兵力全力出击。当时,确信德国必将迅速获胜的并非希特勒一人。美军总参谋部在向美国新闻界披露的一份秘密备记中也认为,遭到纳粹德国疯狂攻击的苏联将在几周内崩溃。 
  但是,以俄罗斯为首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她不但拥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庞大的人力、物力储备,她的人民更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决不会像希特勒所预言的那样迅速灭亡。在战争初期,尽管对德国的突然袭击缺乏充分的准备,但苏联红军并非纳粹宣传机器所诋毁的那样弱小不堪、装备落后和战斗意志薄弱。1941年8月11日,就在苏德战争爆发一个半月之后,哈尔德将军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事态的发展越发清楚,我们不但低估了苏联这个巨人的经济和运输能力,更为严重的是低估了他们的军事实力。我们最初推测敌人大约有200个师,现在仅查明番号的就有360个师,在数量上明显处于优势。我们在战斗打响后发现,每当干掉苏联人十多个师,他们又投入了十多个师的兵力,源源不断地同我们继续作战。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我军战线由于分布太广,显得过于薄弱,几乎没有任何纵深。这样一来,敌人持续不断的攻击总能够取得一些成功。 
  事实上,德国人不但低估了可以投入战斗的苏军兵员的数量和规模,还严重低估了对手的武器装备水平。譬如,由于德国情报部门的工作疏漏,对于在战争期间大量出现的苏制T-34型坦克事先竟然毫无察觉,致使一些没有心理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