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苏雪林·岛居漫兴 >

第8章

苏雪林·岛居漫兴-第8章

小说: 苏雪林·岛居漫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及中山公园之大,规模也颇可观。园中亭榭栏~J,花草树木,全属中国风,甚至一个喷水
池的装饰,也用的是“国虫”——龙。这园除了中国风味以外,若问还有什么特点?我可以
一口回答说:荷花多。嫩白娇红的花朵,掩映田田绿叶,眼前似展开一片连绵不断的云锦。
中山公园那个池子的荷花,比这里又差得远了。


十六 山大果圃

    从第四浴场起身,我们驱车赴燕儿岛,附近某地有山东大学的农业试验场,其中一部分
为果圃。农场管理人与周先生相厚,所以周君特带我们去参观。

    国立山东大学自前年赵太侔先生接任校长以后,才筹设农学院,她的农业试验场规模当
然不及我们武大完备。我们也没时间仔细巡视,只到果圃部份转了一遭。我们在太平角烈日
下走了几个钟头,感觉疲乏而且口渴,参观果圃的目标,实想挹取枝头几滴甘露,润泽枯
喉;并在那位管理先生的屋子里歇歇脚。

    果圃所种大部份是苹果。除北方土产,外国名种也搜罗了来试植。据说美国苹果有二百
余种:小如核桃的,大如柚子的,青如翠玉的,红如玛瑙的,滴溜滚圆如皮球的,腰肥颈细
如葫芦的,专作果品吃的,专供酿酒用的,颜色、形状、味道、用途,各有区别。这个果圃
里,只植有十余种,此时尚未成熟,管理先生从枝头摘下十来个给我们尝新,肉僵味酸,我
们吃了一点,便不想再吃了。

    倒是那管理先生的屋子可爱。虽不过是几楹简陋的平房,布置却颇雅洁,掩映婆娑绿阴
里,除鸟声虫语,听不见车马的烦嚣。屋前还有一群白羽红冠的来杭鸡,阁阁觅食,更加上
一份淳朴的乡村风味,我看了很觉羡慕。

    人到中年,便不免有室家之想,正如鸟儿到了要哺雏的时节便有筑巢的冲动。人到中
年,也不免要急于筹备将来“养老”之计,正如动物一届秋深,先天性的会储蓄过冬的食
粮。北极冰熊,则充实脂肪于脚掌,准备埋头大睡,以抵抗那漫长的冬季。一头粗心的熊,
冬眠以前,没有吃胖自己,它的性格便变得烦躁、暴烈、不安起来。动物尚有先见之明,何
况万物之灵的人类?

    人是个自然物,生理方面当然也要受自然律的支配。康是个未老先衰的人,二十七八岁
时,头发便有了二毛,牙齿也脱落了几颗,所以他老是爱唱韩昌黎祭十二郎文中几句话:
“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不过原文“四十”,他改为“三
十”,念起来,悲凉的意味更深了一层。他顾虑防老问题,比谁都迫切,想必是生理影响于
心理的缘故。

    我的体质也不算强健,不过比他可好得多。但这几年以来,腰酸、背痛、眼花、头晕、
易于疲乏,脑力迟钝,记忆和悟性退化,一个中年人应有的生理现象,也渐渐来了。自然已
对我一再提出警告,准备呀,准备呀,否则一到那五官不灵,四体不能活动的“老年”到
来,你便得像那忘记储蓄充足脂肪的北极熊,接受倒毙于雪地冰天里的悲惨命运!

    世间三十六行,没有一行与我们教书匠相宜。只有园艺最好。是的,只有园艺是我们这
些半吊子知识份子理想的退路。将来书教不动,文章写不出的时候,我想经营一片果园。要
有百来亩的土地,留出三四亩作住宅,房子并不想怎样精致,像今日所见的山大果圃管理先
生所住的仅过得去了。“屋不占基”,几楹屋子所占不过几分之地,其余土地,一半种花,
一半种菜。还要留出一亩多让我在屋前铺一袭绿茵茵的草毡,让孩子们打滚,让小猫小狗在
上面扑逐游戏。

    花与菜,我们自己来经管。有一柄鸦锄,一把喷壶,我们便可玩出无穷的戏法:忧愁、
烦恼,混和额际滚下的汗珠,滴入土壤,或随风挥斥而去。世间最娇美的颜色,最醉人的清
芬,最新鲜的滋味,手一招便从空中招到身边,供你自己眼耳鼻舌心意无穷尽地享受;还可
招来无数美丽的小生命来和你共同生活。譬如蜂、蝶、各色甲虫之类。于是你小小的园地,
幻成了一片喜气洋溢的生命之海。沐浴在这生命之海里,老年人自然会追回久失的童心,衰
备的身体也会恢复从前的活力!

    何必远赴渺茫的蓬瀛,去访求那不死的仙药,一区幽美的园亭,便可以教人青春永驻
了!

    至于果圃呢,当然不是我们力量所能管理的,我们得雇用富有经验的工人。种什么样的
果子相宜,也该考虑一下才对。北方水深土厚,是水果王国。记得读书北平时,东安市场的
果铺,各色果品,堆积如山,单以葡萄而论,便有十余种之多。最贱的是枣子,但北方枣子
香甜松脆,非常好吃,不像江南的枣子嚼在口中如嚼棉花,毫无滋味。萝卜乃是蔬菜,而北
方萝卜竟有“赛梨”之誉。北方气候寒冷,风沙又大,造物主特别用丰富果子来安慰那个地
带的居民,否则我觉得华北是没有什么可恋的。

    到了华南,水果又多起来。那满挂枝头如成串骊珠的龙眼,那绛囊雪肤,玉液流芳的荔
枝,固称南方名果,即平民化的香蕉凤梨又何尝不美?

    只有华中一带可怜,桃李梅杏为水果之大宗,洞庭枇杷,马山杨梅算是上品,但供应时
期太短,而桃李等物亦非四时皆有。想到华中水果贫乏,我有时很想迁居华北或华南。不过
华中橘子在果品里算是比较好的。洞庭橘味太淡,江西南丰县,却有一种小橘,比龙眼略
大,色红如火,味甜如蜜。产地仅限于南丰,最佳之品,现亦不多见。但我们可以设法加以
改良,譬如与其他种类交配,保持其特质,而又随地可种。不然,即取福建蜜橘的种子,试
种于华中。是的,我们理想的果圃应该以橘子为主要的产品。昔丹阳太守李衡于龙阳洲种橘
千株,临死,敕其子云:“吾洲里有木奴千头,不资衣食,岁绢千匹。”可见古人亦知种橘
之利。我曾见过橘林,橘子成熟时节,累累树梢,红黄耀目,有似秋神灯会,在翠屏绿幕之
间,点起了金灯万盏。橘子不但香味美,看看它的颜色也够人陶醉了。

    倘使我们将来住在华北呢?我们便种葡萄或苹果,在华南呢?我们便营荔支园。东坡久
厌宦游之,有“有田不归如江水”之誓,我们今日也指东海为誓:“有圃不归如潜水!”


十七 理想的居处

    在福山路住了两周左右,初搬进去时的新鲜感觉,虽被时间略略磨钝,在大体上我总是
很满意的。饮食可口而合卫生,驱使又有温良谨慎的工友。想看书阅报,出门没几步,便是
山东大学的图书馆,馆长是我们苏州东吴大学的旧同事黄星辉先生,允许我有自由借书的特
权。假如你想看书而又懒得连那几步路都不愿意走,可以开单子叫工友去书库里搬来,要不
是这寓所里没有沐浴洗衣等等的不便利,叫我在这里住上一两年,也没有什么不愿意的。

    自游燕儿岛,看见了山东大学的果圃以后,我对于将来的生活问题,又在脑海里凭空构
成了一幅美丽的蓝图。简言之,我要有一个理想的居处,一个理想的归老之地。

    本来衣食住行是人生四大需要之一,而无家可归,又公认为人生最大的不幸,如其你心
坎里还保存一点同情的火焰,谈起某人连个托身之所都没有,总不免觉得可怜。耶稣一生周
游天下,以传道为职志,不愿有室家之累,却也曾以感叹的口吻说过“狐狸有洞,飞鸟有
巢,而人子无枕首处”的话。试问除了那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壮士,或者那飘泊成性,四
海为家的吉卜赛民族,谁不愿有个安适而温暖的固定居处呢!

    从前我也像一般人的理想:在交通便利风景又幽静的地点,买上一两亩地,建筑一座小
小的洋楼,绕砌有花,临窗有树,餐桌下有一匹温驯的猫,竹笼中有一只婉转善歌的金丝鸟
雀。同主有这和平环境的,还有一男一女两个聪明活泼,玉雪可念的小孩。当我从外边归来
时,他们就欢欣跳跃,到门前迎接我,张开两只小手索我吻抱。这生活的标准在现代的中国
看来,也许要被人骂为贵族化,外国则一个收入略丰的工人和农夫都可以达到。我想我的理
想,不算过分吧。可怜这点理想,实现还很难。第一,儿女的梦落了空;第二,理由多,说
起来很不容易,勉强同自己开玩笑,只好说我命定的应当孤独一生,或者承认自己不适宜家
庭生活罢了。一个人当过十年学生,又当过十年教书匠,老是寄居在公共地方,只须付出一
定的膳宿费,什么都不用你操心,起居虽然不大适意,过惯了倒还可以对付。这样,一个细
腻的女子,也会变成粗疏忽略、随遇而安的男人,何况我原不是细腻的女性?

    家庭果然能够给人以快乐与安适,但那油盐柴米的琐碎,那男女庸仆的驾驭,那宾客亲
戚的款待,还有家庭里一切说不尽麻烦事,想来常会教我眉头起皱。倘使我不可避免地有个
家,我愿意做个养家的男人,而不愿做司家的主妇。我的独立生活二十年,至今未嫁的朋友
周莲溪女士以前曾同我开玩笑地说:她想找一个女友同住,这女友须具有贤惠、忠实、能
干,对人又极细心熨帖的主妇的资格,既能像慈母一般爱抚她,又能像良妻一般顺从她。她
把整个的家交给她而不愁她有外心。她在社会上受了刺激在她身上发泄发泄,而她能不记
恨,能不出怨言。那女友顶好与她自己志同道合;不然便是个无儿无女,一无挂累的寡妇,
我常笑她这理想大痴。不惟大痴,而且也太自私自利。要女友成为寡妇,就先有亏人道,何
况还要她绝子灭孙,所以直到于今,莲溪这个女友还是“踏破铁鞋无觅处”!

    还是公共生活,与我们这类人相宜。近日在某刊物上读到某先生一篇文章,介绍哈理孙
女士(JaneEilenHarrison)对于居处的理想,觉得极有意思。她说:
“在别方面,我却有公共生活的天赋才能。我觉得这种生活是健全、文明、而且经济地正
当。我喜欢宽阔地却也朴素地住在大屋子里,有宽大的地面与安静的图书馆,我喜欢在清早
醒来觉得有一个大而静的花园围绕着。这些东西在私人的家庭里现已或者即将不可能了,在
公共生活里却是正当而且很好的。”哈女士也反对家庭的制度。她断定文化进步时,家庭生
活即不至废灭,至少也将大大的改变和收缩。

    听说外国大学生住在宿舍里,至少可拥有房子两间:一间作寝室,一间作书斋。教授也
许可以得到更多的优待。所以哈理孙女士以八十四岁的高龄住在公共地方而不致感到厌倦。
至于贫穷的中国,说来可怜,三四个人像猪似的被纳在一间狭小的笼里,是常有的事。就说
可以单独占得一间房,膳食问题也难解决。以我个人而论,我对于住处马虎点不要紧,但叫
我再去咽那硬如沙粒的饭,去喝那开水冲成的汤,无论如何是不可能的了。

    问题还不止此。我们现在还可以工作,到处可以栖止;一到年龄迟暮,一切都做不动
时,还有什么地方容你久居,那可有点难说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