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娱乐初唐 >

第51章

娱乐初唐-第51章

小说: 娱乐初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近挣了多少钱,他应该得到多少分红,然后收笔。至于李恪信中提到的要诗一首,直接被李好无视了,本高人每分钟几十万两白银的进帐,那有时间去吟诗?
  给王玄策的信就简单了,首先得肯定人家辛苦拼搏的成绩,鼓励小王同志再接再厉,争取早日打到真腊那边去。这边圣上的工作已经做通,朝廷讨论也过了,到时会有相关的命令过去的。
  那里有一年三熟的水稻,还有很多耕牛,更有不少的免费苦力,千万都要给我大唐弄过来。当然不能忘了提醒小王同志,对于那个国家坚决不接收投降,烧光抢光是我军的宗旨,交战不以取胜为主,而以掠夺一切资源为主,人力财物通通都要,当然老家伙和那些伤残人士就不要了,留给他们自己。
  然后信中奉上结婚的赠礼多少多少,作为自己收的第一个小弟,李好自然不能吝啬的,还给了小王同志一些他的产业的干股。最后信末说下过完年自己到时争取时间过去南方一场,到时看看小王同志的家人以及他取得的成绩。
  ;

  ☆、第七十三章 大唐皇家军事学院的构想(文)

羔羊妹妹除了带了李恪和小王的信过来还带来了一个小黄门过来,明天是朝廷的休假日,所以陛下李二想邀请李好家这一大帮子人过去搞个家宴。李好一听这话心里一愣,李二该不会是看上他的某件东西了吧?要不然请他去参加家宴干吗?他堂堂大唐帝国的皇帝,日理万鸡的,无事献什么殷勤?
  事实证明李好是以小人之心度人家李二的君子之腹了。第二天他们参加李二的家宴的时候,李二真的只是宴请他们,顺便感谢下李好给宫里送的东西,收到的人都很喜欢等等。李好一听这话连忙说不敢当,连番感慨只是因为这些东西产量太低了,要不然就会多送点给陛下的。弄的人家李二站在一边不好意思了,自己也没准备问这高人再要了,这位高人怎么就那么直接的封死自己的话了,这也太。。。。少气了吧?
  说是家宴,其实出场的人不多。这边女人一桌是武家一家四个女人加上皇后还有李恪的老妈以及另一个妃子和羔羊妹妹。男人这边,就李二和李好两人,两人一边喝着药王酒一边聊着,聊着聊着就聊到了跟随李二打江山的那帮人。象杜如悔死了,魏征房玄龄也老了,秦琼病痛缠身什么的。说到这些李二就不胜唏嘘,这家伙对跟着他打天下立下汗马功劳的兄弟们的感情还是很真挚的,原历史再过几年等这些人死的差不多了他就要修凌烟阁来纪念了。
  李好突然想到与其等几年后还不如现在就让他来搞这些,顺便把华夏历代对外作战做出贡献的人都弄上去,搞一个中华英雄纪念碑和纪念太庙什么的。这样的话也能进一步增加军人对这个国家的认同感和荣誉感。最好旁边还搞一个靖国神厕什么的,供前来瞻仰英雄的人如厕的,里面可以把历代以来那些勾结外人入侵华夏的人全部弄了进去,天天给臭气熏熏他们,看看后世谁还有那个狗胆敢去勾结外夷祸害华夏。
  凌烟阁的提议得到李二的热烈响应,但是英雄纪念碑和纪念太庙的响应就不够强烈了,还得李好几番做工作才勉强同意。李好有点郁闷,这些东西修建下来后能更加他李家的江山巩固和进一步深得人心,凝聚华夏人民抵抗外敌的团结力,李二怎么居然响应那么淡。
  为了缓和下气氛,也为了李二能心甘情愿的掏腰包搞那些,李好只得绞尽脑汁的给李二又提供了一个参谋制度和建立军事学院的方法,加上一个在军队委派指导员,宣扬忠于大唐忠于李二的思想。这样既能大量的培养优秀的作战人才,让大唐不至于因为老将老了后出现断层以及老将军功到顶后没法安排的情况。还能把领军在外的将领的兵权分散,让他们不至于因为手上兵力雄厚而干出造反的事情。也能进一步增强基层士兵对大唐对李二的归属感。
  果然,在李好提出这些意见后,李二听了心情立刻大好起来,之前的一些小不快立刻就丢到了脑后去了。他对这几个建议非常感兴趣,所以让一边的侍从把李好的建议全部记录下来,然后他自己也就这些内容提出一些问题,得到李好的解答后也全部记录下来,一直到他完全满意为止。
  然后就是和李好探讨这个军事学院的可行性。这个还要探讨吗?后世的军事学院的模式随便搬一套来就好了。不过作为大唐的第一所军事学院也是最高等的军事学院,这第一祭酒必须由李二自己来担任了,毕竟李二本人也是一个难得的精通军事的皇帝,以后这军事学院也得由大唐的皇帝本人亲自担任,不能让旁人担任。
  教师就更好说了,大唐现在将才济济,把每个名将都拉上去讲两堂课都不少了。以后这里出来的每一个人才都是天子门生,这将是莫大的荣誉,也能更好的收拢这些军事学院出来的人才的心。。
  至于军事学院的名字,李好稍一想大唐皇家军事学院的名字就出来了,这个名字也深合李二的意思。讨论完这些李二开始旁敲一下李好对自己的以后有什么样的想法,想干些什么。李好还是原来那个意思,他不怎么想做官,现在做做生意,搞搞发明当几个学院的祭酒的生活他觉得挺好的,他现在的学生已经有一批开始进入大唐的社会了,以后将会越来越多,这些人就是代表他的希望。
  李二听了后深思了一会就没吭声了,好象他已经有了什么打算一样。这时皇后从女宾席走了过来到李二的耳边指着武家几个女人悄悄的说了几句什么。李二听了以后立刻用力一拍桌子勃然大怒道:“混蛋”
  他这一喊把李好吓了一大跳,还以为出了什么事。按说自己这刚和他谈的正欢,翻脸也没那么快吧?难道武氏把自己上了她的事情跟皇后说了?不过这个应该也不至于让李二大怒吧?武氏现在是寡*妇,他李好也没强来,两人你情我愿的。这大唐现在风气很开明的,也没什么偷寡*妇要浸猪笼的,他李二生哪门子气?
  很快李好就明白了原因,李二说的不是他,李二生气的是武家老大把武氏一家良田全部吞了的事情。那良田原本是李二赐给武士镬的,关他武大家屁事?现在好了,这武大沾了武二的光在长安城混的不错,现在居然还欺负武二家的孤儿寡*女起来,这让李二的面子往那放?
  李二很快唤来一个小黄门,差他去武大家一趟。把武大吞了武二家的良田全部要回来并把他们逐出长安城去,那府第收了给武氏一家作为补偿,顺便又多赐给武氏一些良田做为补偿,把武家几个女人惊的目瞪口呆的。
  原本只是几个女人闲聊的时候,多聊了几句。没想到这下不但把自己的良田全部要了回来,还多挣了一些良田和一座府第。自己想说些什么都来不及了,原本自己只是随便聊下,根本就没想过要回什么,毕竟自己一家现在在李好的帮助下日子过的比以前不知道滋润多多少了。
  ;

  ☆、第七十四章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文)

家宴中间来了这么一个小插曲并没影响宴会的继续进行,反倒气氛比之前似乎还要融洽一点。既然李二给了自己一份大礼,咱也不能不投桃报李的回赠一份想法分享给他。李好是这么想,然后也是这么做的。至于李二会不会做,那是他的事情了。
  现在正是全大唐埋头发展国力的时候,所以很多东西并没注意到,如果等到时出现的时候可能就来不及补救了,而且有些来自后世的东西是他们想象不到的。李好要告诉李二的是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同样重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物质文明建设大唐经过贞观之治已经取得不少的成就,加上李好之前的一些建议如果采取的话,那么经济腾飞是指日可待的。但是精神文明建设就不行了,这个时候的教育还只是停留在忠君爱国的初步教育中,这远远不够。而且文化教育只是在条件好的一些人身上得到普及,其他百姓身上的普及率就很低了。
  我们要大力宣扬大唐所有百姓忠于陛下,忠于大唐,热爱大唐,为大唐的发展添砖加瓦的思想。印刷一些爱国主义和忠于陛下的思想的宣传册大量散发,大量宣扬我们华夏人民勤劳,诚信,勤俭孝顺的美德,让大唐的每一个百姓都要明白这些道理,而且爱国忠诚美德培养更要从娃娃抓起。
  这些都是后世用滥了的手段,李好也是曾经的一个受害者。其实普通百姓的要求真的很低的,跟着谁有饭吃,不用饿肚子就好了。如果不是谁被逼到了绝处,谁愿意去反抗?可惜的是后世的那些骑在人们头上的人他们已经忘了这些,动不动就是一小撮不法分子或者不明真相的刁民闹事的帽子盖过去,至于真相已经不重要了,因为他们闭着眼睛说的都算。
  但是这个时代的官员操守还是值的信任的,大唐初期有一套真正的行之有效的官员管理制度,这个也要大力宣扬的,官员的勤政清廉都是要奖励的。至于贪污腐败欺压百姓卖国者则从严处理并通过大唐周刊向天下公布,让他们的丑行天下共知。
  这样执行下去的话,那些有异心者就算心怀不轨要造反,那也会因为无人响应而束手被擒。只要大唐的皇帝不要太昏庸,把百姓逼的无路可走,那么大唐的天下就能永久的传下去。这个想法很让李二感兴趣,谁不想自家的皇位永久的传下去呢?
  当然如果只有这些也是不够的,提高大唐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大唐人民参与丰富多彩的各种精神文明活动固然重要,但是这些是建立在国家安稳富强政治清明上面。那么政治清明国家安稳就要靠大唐的朝廷了。
  治国之道,文武双全,同样需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象后世的早产儿大送王朝那样重文轻武是完全不行的,虽然国家繁华无比,精神文明建设不错却也经不起异族的不停骚扰终于导致国家崩散,皇家妃子子女都被蛮族抓去暖床侮辱去了。
  一味的重武也不行,原本历史上唐朝后期的藩镇割据就是一个明证。当然这些李好不能直接就拿出来和李二讲的,要不然李二不立刻和他翻脸才怪。他讲的是国家的安稳和朝廷官员的清明以及为政能力非常有关系的,文官不贪财,武官不怕死固然重要,但是一个庸官和一个明官也是有区别的。
  军方现在有一个参谋制度和相应的军功奖励制度,还有一个皇家军事学院的构想,但是文官呢?文官是不是应该也有一个相应的制度来解决呢?有时候文官的一个决策的对错带来的影响也很重要的。那么是不是所有的朝廷中央干部都需要从基层干起,积累一定的经验才能晋升,不能因为他的才气过人深得隆恩就火速提升了。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有没才华在基层干下就能完全看的出来,而不是靠嘴巴说出来的。
  这些其实唐初的时候执行的很好的,但是到了后来就慢慢的变质了,所以把这种制度也需要形成一个必须执行的硬性规定永久执行下去才行的。同时官员自身的素质也是需要培训的,毕竟靠几本四书五经培养出来的人有几个能象那些名臣一样风华绝代的?而且大唐那么多的官员也不能保证每个官员都能成为名臣的,那么给所有的官员培训一些忠君爱国的思想和民生经济之学也是必须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