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扫世界的航母军团-第13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战斗的进展速度不但超过了常荐新的预料,连在天上观战的屠健君与水自清两人也都惊讶不已。特别是在鱼雷命中了敌舰的时候,两人还都认为自己看花了眼呢,难道美国人真是想寻短见吗?
海面上,六艘“新省会”级战列舰迅速的靠近了美舰,随即就开始减速。炮击也越来越准确了。炮弹不断的砸在美舰周围的海面上,时不时会有几发炮弹落在战舰上。美舰的还击相当虚弱,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还击,完全就是一副任人宰割的样子。
炮战距离到了5海里,也就是大概9000码左右的时候,基本上进入了直射距离。虽然26式穿甲弹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但是命中率却提高了不少,而且总会有炮弹打中要害部位,打中装甲薄弱的部位,在美舰无法进行还击的情况下,近距离战斗的效率要比远战高得多。
此时,常荐新也不再担心美舰的威胁,两艘“蒙大拿”级上的主炮都成了哑巴,根本就无法威胁到他的战舰,近战也不再是个问题了。
“将军,看样子,美军似乎已经放弃抵抗了,我们要不要派人去缴获这两艘战舰?”
常荐新一愣,朝那个提出了建议的参谋看去,然后就笑着摇了摇头。这其实是个很让常荐新动心的提议,在“珊瑚海大海战”中,第三特混舰队就缴获了两艘美军的战列舰,从而使常荐新一战成名,甚至成为了帝**民心目中的英雄。可是现在官兵们都只想着早点回家,早点结束这场战斗,早点看到远在万里之外的亲人。暂且不说缴获这两艘美舰会遇到多大的危险,在缴获之后,还得为其修复受损的舰体,还得设法拖回帝国,这肯定是件麻烦事,而且肯定是第三特混舰队的麻烦事,别的特混舰队不会帮忙。那么,第三特混舰队就得继续留在战场上,官兵们也就回不了家。如果在行动中有官兵牺牲的话,那该怎么向他们的亲人解释呢?
没有任何悬念的炮战,应该说是炮击,从一点四十四分持续到了两点半,六艘战列舰各打出了两百多发穿甲弹,两艘美舰也都奄奄一息了。最后,在确定美舰已经彻底停止了运动,而且其左舷上的所有副炮与高射炮都被摧毁之后,为了尽快结束战斗,常荐新命令第2驱逐舰编队里的四艘驱逐舰发动了最后一次鱼雷攻击。四艘驱逐舰各发射了10条鱼雷,最终解决了这两艘注定会完蛋的战列舰。
三点过五分,1号敌舰,也就是“路易斯安那”号从海面上消失了。沉没前,这艘战舰一共挨了16条鱼雷,超过100发的穿甲弹,以及难以计数的小口径炮弹。全舰2789名官兵中,只有217人被第三特混舰队救起,其余全部阵亡或者失踪。
三点十二分,2号敌舰,也就是“罗德岛”号在发生了大爆炸后,分成两截迅速的沉入了海底。沉没前,这艘战舰一共挨了17条鱼雷,超过100发的穿甲弹,以及难以计数的小口径炮弹。全舰2240名官兵(因为“路易斯安那”号是旗舰,所以多了几百名官兵)中,只有197人获救,其余的全部阵亡或者失踪。
另外,还有12艘驱逐舰,4艘重巡洋舰被击沉,另外2艘逃跑的重巡洋舰也在天亮后被第一舰队的轰炸机追上后给干掉了。这16艘战舰中,一共有2164名美军官兵获救,其余的全部阵亡或者失踪。
此役,第三特混舰队只有三名驱逐舰上炮手因为火炮炸膛而负伤,无一阵亡。另外有两艘巡洋舰挨了几发小口径炮弹,并无严重损伤,甚至连轻度损伤都算不上。
三点不到,在两艘美军战列舰开始沉没的时候,常荐新就下令打捞落水人员。与以往一样,落水的美国海军官兵都得到了应有的救援与帮助。
与陆军不一样,海军,特别是舰队官兵对敌人并不是完全仇视,而且在战斗结束之后,都会主动营救对方的落水人员。这是海军的传统之一,早在风帆时代,任何一国的海军战舰就承担起了救援战败对手人员的责任,以避免出现不必要的伤亡。这大概也与海军的战斗性质有一定的关系吧,因为在海战中,不管是炮战,还是航空作战,交战双方的官兵都不是面对面的与敌人作战,也就很难见到鲜血淋漓的场面,更不会像陆军步兵那样,需要将刺刀捅入敌人的身体来杀伤敌人。因此,海军官兵一直严格遵守着交战原则,那就是在战斗结束后,要尽一切可能救援对方失去战斗力的军人,而且给予其应有的待遇。
打捞工作持续到了天亮,常荐新没有忘记将歼灭美军舰队的消息发给谈仁皓。而对常荐新来说,这场战斗并不是很过瘾,因为从一开始,美军就没有什么像样的还击,甚至没有做好战斗准备。当时常荐新也是百思不得其解,难道真如参谋们所说的那样,美军是在自寻短见吗?
第二十章 凯旋
歼灭美军大西洋舰队的消息以最快的速度传递了回去。最先收到消息的是正在百慕大岛上组织陆战队攻打哈密尔顿港的韩绍锋,随即远在金斯敦的罗云冲也收到了消息,在天亮前,也就是帝国本地时间八日傍晚的时候,甘永兴与聂人凤也收到了这一重大捷报。
对韩绍锋来说,现在他可以放心大胆的攻打百慕大群岛了,只要舰队继续为他提供防空掩护,阻挡美军的岸基轰炸机,直到他修好了岛上的机场,就没有别的任何力量能够威胁到他。至于岛上的那点美军,韩绍锋还真没有放在眼里,而且在大西洋舰队完蛋之后,防守百慕大群岛的美军还有斗志吗?
对罗云冲而言,干掉了大西洋舰队的意义就要重大得多了。首先他不需要再为后方航线的安全担心,甚至不需要为大西洋上的运输航线担心,除了潜艇之外,美军已经没有几艘像样的战舰了。其次,他不再需要考虑为舰队,甚至为陆战队提供大量的作战物资,而可以将运力用来运送更多的燃烧弹,轰炸机,以及各种保障物资与设备,甚至还可以分一部分运力给古迅雷,让古迅雷在墨西哥战场上能够推进得更快一点。第三,随着巴哈马群岛上的机场建成,再加上部署到百慕大岛上的护航战斗机,现在罗云冲的轰炸机可以对付波士顿以南的任何一个美国的城市,而不需要担心是否能够得到护航掩护的问题。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舰队在歼灭了所有的敌人后,制海作战已经是次要行动,舰队可以转为对陆作战,至少可以出动舰载战斗机为轰炸机群护航,这不但提高了轰炸机群的打击范围与打击能力,同时还增强了打击美国本土的力量。
对帝国海军而言,这次胜利的意义就更为重大了。美国大西洋舰队是最后一支可以在海上与帝国海军舰队作战的部队,随着大西洋舰队覆灭,帝国海军已经成为了唯一一支可以控制全球海洋的海军,至少在未来二十到三十年之内,没有任何一支海军能够威胁到帝国海军的地位,整个世界的海洋都在帝国海军的掌握之中。这也是自三百多年前,帝国海军击败了欧洲各国海军之后,首次控制全球海洋!
击败了最后一个敌人后,海军已经赢得了海上战争的最后胜利,这对于当时比较紧张的陆海关系,以及与即将成立的空军,国防部有牵连的问题时,都给了海军更多的砝码,让海军的地位得到了提升。这至少可以让聂人凤在首相面前有更多的底气,为保证战后海军的利益提供帮助。
海军的战斗并没有结束,击败了海上的敌人并不等于就击败了所有的敌人。在歼灭了大西洋舰队之后,海军该何去何从,成为了当时一个焦点问题。另外海军在接下来的战争中还能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这也是所有人都关注的。这些问题实际上都直接关系到了战后帝国海军的发展,即在控制了全球海洋之后,帝国海军的下一个目标是什么?
“由海到陆”的海军发展思想就是在这个时候由聂人凤亲字提出来的,该思想的核心就是将舰队部署到敌人的家门口去,利用海军关上敌人的大门,将威胁扼杀在摇篮之中,从而确保帝国的根本利益。
表面上,这套军事思想与风帆时代帝国海军的发展思想有很大的相似性,当时帝国海军也是杀到了敌人的家门口,把敌人堵死在自家的院子里,从而达到了控制全球海洋,并且维持了长达近2个世纪的海上霸权。可是从根本上讲,这两种海军思想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的。
在风帆时代,海军的敌人就是敌人的海军。这话说起来有点拗口,却是不争的事实。而当时所谓的“到敌人家门口去”的战术思想的核心是通过封锁敌舰队驻扎的港口,将敌舰队堵死在港口里面,从而控制海洋,其本质是要控制海洋,而不是通过海洋来控制陆地。在聂人凤提出的这套海军思想中,核心是在控制了海洋之后,前去控制陆地,也就是说,从海上出发,去控制陆地才是真正的目的。这种本质上的区别就决定两种海军发展思想有着明显的区别。
当时,聂人凤提出的海军发展思想也正好切合了帝国未来的利益。在击败了几乎所有的海上强国之后,帝国海军已经失去了所有的对手。也就是说,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在海上向帝国挑战,全世界的海洋都在帝国的掌握之中。可是,这并不表示帝国没有了对手与敌人,很明显,帝国与德国迟早要分道扬镳,甚至有可能成为敌对双方。那么,海军就有存在的必要性。
通过分割俄罗斯,加上波斯帝国所起到的缓冲作用,帝国与德国很难在地面上直接对抗,因此,冲在最前面的仍然是海军。德国并没有一支强大的海军,就算有世界上最多的潜艇,可是潜艇最多只能破坏制海权,而不可能控制制海权。因此,德国海军根本就不佩成为帝国海军的对手。那么,帝国海军的下一个任务自然是去压缩所有对手的生存空间,用聂人凤的话来说,将前线推进到敌人的海岸线上。
当时,帝国与德国还没有翻脸,因此聂人凤的这一主张也不是很明确,帝国首相更不会大张旗鼓的宣扬进攻性的海军思想。可是聂人凤的目光相当长远,可以说,他当时提出的海军军事思想为战后数十年帝国海军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成为了帝国海军数十年来一直是唯一的全球性海军奠定了基础。
最无法肯定的还是聂人凤这套海军军事思想的适用性,因此就需要在战争结束之前,通过实战来检验,并且在战争中找出毛病,加以改进与完善。这就是帝国海军在战争末期的任务:从海上出发,将战线推到敌国的海岸线上去!
歼灭大西洋舰队,而帝国海军转型铺平了道路,在没有海上敌人之后,海军可以将所有的力量都用于检验新的军事思想。从这个角度看,聂人凤能够在这个时候提出海军的新思想,也正是因为联合舰队击败了最后一个对手,夺取了最后一片海洋的制海权。这就是击败大西洋舰队对帝国海军产生的重大影响。
当然,对帝国而言,击败大西洋舰队的意义也非常重大,特别是对帝国内部的一些人来说,在大西洋舰队从海上消失之后,就再也没有理由提出与美国媾和。
在28年的时候,帝国内部就出现了很多不一样的声音,在要不要彻底击败美国,以及用什么方式击败美国的问题上,就连薛希岳都无法压住反对者的声音。当时最悲观的估计是战争还要持续3年以上,才有可能最终击败美国。而对大部分帝国的百姓来说,再承受3年的战争之苦,这明显是不可能的,特别是在其他国家都开始纷纷转型,德国与波斯隔岸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