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横扫世界的航母军团 >

第1229章

横扫世界的航母军团-第1229章

小说: 横扫世界的航母军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薄弱,如果利用德国的技术,又要受制于人,最主要的是还得投入不少的研制经费,以及不少的时间。最可行的自然是利用帝国的强项,即制造出一种能够运送原子弹的轰炸机,来完成投掷原子弹的任务。
当时,取代“狼鸠”的“鹏”式轰炸机的研制进度已经非常快了,而且肯定能在27年底服役。这种新式轰炸机的最大载弹量超过了10吨,而且在运载3吨弹药的时候,最大航程达到了9000公里,其最大飞行高度超过了10000米(这几乎比当时大部分的战斗机都要飞得高),也正因为该轰炸机采用了大量的先进技术,所以其研制时间接近五年之久,这在战争期间已经是相当长的了。这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战略轰炸机,其性能普遍超越了美国陆航在25年底开始测试的b…29轰炸机。可问题是,当时“盘古计划”的进度相当缓慢,而且最关键的原子弹小型化工作进展很不顺利。在27年中,原子弹的模型实际上已经完成,甚至有基础制造出第一枚试验型原子弹,可是这种试验型号的原子弹重达50多吨,在地面运送都相当麻烦,也没有哪一种轰炸机可以运载这么重的炸弹。也就是说,如果原子弹的小型化工作无法达标的话,那么帝国还得为原子弹专门开发一种新式轰炸机。
新式轰炸机的研制工作在27年初就已经立项,负责研制的是为陆军航空兵供货的西安飞机制造厂。当时,西飞大量借鉴了由哈飞,沈飞与南飞共同研制的“鹏”式轰炸机的设计特点,通过适当放大,设计出了一种安装有六台活塞式发动机,最大起飞重量超过了90吨,能够运载最多18吨炸弹的“超级”轰炸机。这种轰炸机当时被暂时命名为“凤凰”,也有人称其为“火鸟”。可是直到28年初,其设计工作都没有完成,仍然在不断的修改,制造样机的事情根本就没有提上日程安排。
可以说,除非帝国真有魄力为原子弹制造出独一无二的载机的话,就只能提高原子弹小型化的程度,以满足“鹏”式轰炸机的搭载能力,最终由“鹏”式轰炸机来携带这种特殊的炸弹。在27年下半年的时候,“盘古计划”的负责人也首次明确了这个目标,即不惜一切代价让原子弹做得更小一点,为此,甚至不惜推辞了原子弹的试爆时间,好让研究人员有更多的时间来积累原子弹小型化的技术。而其最终目的就是将原子弹的重量控制在5吨到8吨之间,尺寸缩小到可以由不经过全面改进的“鹏”式轰炸机携带的地步。当然,到时候肯定要对轰炸机进行改进,而且肯定需要提前为此培训飞行员。
吴林糠这批被挑选出来的飞行员,实际上就是在进行相关的训练工作。当时,除了向其他部队传授驾驶新式轰炸机的经验之外,吴林糠他们几乎每天都要亲自驾驶飞机飞上一次,而且每隔几次,轰炸机就要以满载状态起飞,并且完成一些高难度的投弹训练。当时,没有任何人有投掷原子弹的经验,甚至连科研人员都不大清楚原子弹到底有多大的威力,能够威胁到多远处的飞机,所以也就不知道该怎么来投下原子弹。在这种情况下,试验部队的飞行员也就只能尽量多的掌握各种投弹技巧,只要原子弹的威力确定下来,他们就可以迅速找出最合适的一种投弹方式,然后用最少的时间完成最后阶段的训练工作。
这支部队也是罗云冲在成为了陆航司令之后最为关注的一件事情,当时罗云冲实际上已经参与到了“盘古计划”与“神弓计划”之中,并且被明确告知,陆航要尽快做好执行特殊轰炸行动的准备工作。也许,当时罗云冲并不知道原子弹是什么东西,可是他也知道这道直接由首相府的机密处送来的命令的含义。
谁也没有想到,原本应该去执行原子弹投放任务的秘密轰炸机部队参加的首次作战行动不是去投掷原子弹,而是去投掷一种专门用来对付大坝的特种炸弹。也正是如此,很多人认为罗云冲当时并不知道“盘古计划”,不然不会让这支极为重要的部队过早的执行作战任务,而且因此还损失了一部分飞行员。可是,当时罗云冲让部队去执行作战任务,也许正是希望通过实战行动来提高部队的水平吧。而且,在罗云冲也不了解原子弹为何物的情况下,他又怎么知道该用什么方式来投掷原子弹呢?
这支轰炸机部队一共只有12架“鹏”式轰炸机,当时陆航一共装备的“鹏”式轰炸机也不过就百多架,而且大部分都是被用来执行训练任务,还从来没有参加过作战行动。这十二架轰炸机全是携带着炸弹直接从瓦胡岛转场飞过来的,这也证明了“鹏”式轰炸机优秀的续航能力,以及精确的导航能力。
除了十二架轰炸机之外,当时一起到达的还有24架大型运输机。其中有4架运输机运送的是该部队的地勤人员,8架运输机运载的是“鹏”式轰炸机所需要的零备件,以及维修设备,另外12架运输机则携带着备用的特种炸弹。这些弹药在到达之后,就被积极送进了由古迅雷安排的警卫部队严密看管的弹药库里,而且随同一起到达的人员也都被安排到了基地里的营房里,有专门的部队负责这些人员与装备的安全,古迅雷还特意安排了几个司令部的厨师来负责这些人的伙食。
可以说,吴林糠他们当时受到的待遇是相当不错的,他这样的十二名机长都是两人住一架宿舍,副驾驶是四人住一间宿舍,而其他的机组成员都是六人住一间宿舍,每顿都有不同的饭菜,而且还可以喝到啤酒,以及一些味道很特别的饮料。这些待遇甚至要比他们在国内还要好得多呢。
当然,让吴林糠他们感到有点不适应的是,当时他们是不能随意外出的,甚至连离开居住的营地都要受到管制,最让吴林糠他们有点忍受不了的是,每天他们只有两次飞行任务,每次都是由远征军的警卫部队负责将他们送到机库去的,中途不会有任何停留,而运送他们的卡车上都罩着厚实的帆布,这让外面的人根本看不到里面的乘客,同时也让吴林糠他们无法看到外面的情况。很多人都认为这简直是将他们软禁了起来。另外,罗云冲在十六日并没有出现,这更加重了他们的疑虑。
每天理性的飞行也都是向西飞,也就是说,部队全都集中在了太平洋上进行训练的,而且都是常规训练。每次训练的时候,附近还会有至少一个中队的战斗机伴随,名义上是护航,可是在吴林糠他们看来,这其实是在监视他们。这更让吴林糠他们感到有点不舒服了。特别是在十六日当天下午与夜间进行的两次训练,更让吴林糠很是不爽。在回到营地之后,他都没有安静下来,难道说,将他们万里迢迢的送到美洲来,就是要他们被软禁起来吗?

第六十章 超级炸弹

吴林糠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的几个小时没有睡着,直到天快要亮的时候,他才迷迷糊糊的闭上了眼睛,可是他刚要入睡,外面就响起了集合号。吴林糠条件反射般的从床上弹了起来,随即就赶了出去。其他宿舍里的飞行员也都出来了,在吴林糠注意到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一名基地的勤务兵就送来消息,罗云冲已经到了,并且在储备弹药的仓库里召集飞行员前去集合。
等到吴林糠赶到了弹药库的时候,一枚巨大的炸弹已经放在了中间的空地上,穿着一套没有军衔标志的军服的罗云冲就站在旁边。吴林糠首先注意到罗云冲身上那套军服实际上是校官的常服,而不是符合罗云冲身份的将官常服。这让吴林糠感到有点奇怪,就算在他印象中,罗云冲是个不修边幅的人,可也不会随便到乱穿衣服吧,而且还是没有军衔的。接着,他就注意到了罗云冲旁边的那枚炸弹,相对而言,吴林糠对这种外形有点像是放倒了的啤酒桶的炸弹并不是很陌生,因为他所驾驶的轰炸机就是带着这种炸弹从瓦胡岛的机场起飞的。
这种圆筒形的炸弹实际上是由英国人最先研制出来的,而当初,英国人研制这种炸弹的目的就是要炸掉德国的鲁尔大坝。为此,英国人还投入了不少的人力物力呢。
鲁尔是德国最重要的工业区之一,这就有点类似与美国五大湖地区一样,当地是德国最重要的煤炭产区,钢铁产区,而且还集中了德国好家坦克与战机的生产厂,比如为德国空军提供主力战斗机的梅塞德斯公司就有一架工厂在这里。可以说,整个鲁尔区就是德国最大的兵工厂。而当时,为鲁尔区供电以及供水的主要设施就是莫勒,普索,以及埃德尔三个大坝。只要能够炸毁这三座大坝,就能够打击德国的军事工业,从而削弱德国的整体战争实力,其意义是相当巨大的。
当时,英国人为了能够炸掉这三座大坝,可以说是想尽了办法,其首先遇到的就是没有合适的弹药这个巨大的难题。比如,当时麦乃水库大坝的基地宽34米,坝顶的宽度也达到了8米,要想摧毁这样的大坝,就必须用一枚10吨重的炸弹,从12000米的高度上投下,并且准确命中。可问题是,当时没有一种轰炸机可以携带10吨重的炸弹,更不可能飞到12000米的高空,也绝对无法让炸弹准确命中目标。也就是说,通过常规方法,是不可能炸毁这几座大坝的,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德国对这三座大坝的保护力量并不是很强。
经过了反复的研究之后,英国人找到大坝的死穴,同时找出了炸毁大坝的有效办法。当时,这三座大坝都是应力坝,而不是重力坝。所谓的应力坝就是利用大坝本身的应力来支撑大坝,而不是利用大坝本身的重力达到阻拦河水的目的。也就是说,应力坝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受力体,如果坝体出现问题的话,其力学稳定基础就丧失了,大坝就将因此而坍塌。这正是鲁尔水坝的致命问题。炸弹并不需要摧毁整个大坝,甚至不需要炸穿大坝,只要能够破坏大坝的承力结构,使大坝丧失力学稳定性,就会在水的压力下自行崩溃,从而达到摧毁大坝的目的。
这样一来,摧毁大坝的办法就要容易实现了。经过了系统的分析之后,英国的工程师最后确定,只要能够在大坝的基部,准确的引爆3吨以上的高能炸药,就能够破坏大坝的稳定性,从而摧毁大坝。而当时英国的“兰开斯特”式轰炸机可以携带9吨的炸弹,也就足以运载可以摧毁大坝的炸弹了。可问题是,怎么让炸弹准确命中呢?要知道,大坝的基部在水面以下,普通的炸弹是不可能击中的。另外,轰炸机的投弹高度如果太高的话,那么命中率将降低很多,又怎么保证用尽量少的轰炸机来摧毁大坝呢?
英国的工程师没有被难道,他们想了一个可以同时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办法,即利用水的表面张力,让轰炸机在超低空高速飞行,然后投出炸弹。炸弹在离开轰炸机的时候就将开始高速旋转,接着撞上水面,而水的表面张力能够将炸弹反弹到空中,而不会使炸弹迅速沉入水底。这样,不但能够保证炸弹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弹道,同时,在经过了数次反弹之后,只要撞上了大坝,炸弹就将停下来,并且沉到水面以下,再利用液压引信在一个精确的深度引爆炸弹,就能够达到摧毁大坝的目的了。
可以说,这个办法是相当巧妙的,在此之前,还真没有人想出过这种轰炸方式。英国皇家空军在证实这种轰炸方式有可行性之后,就立即组织人员开始着手设计与制造这种独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