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牌穿越者-第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唐晓生嘴上虽然这么说,但并没真往心里去。虽然他也认为帮小龙女洗澡是件十分美好的事,但在确定杨过是否穿越之前,此事恐怕还得从长计议。他刚刚之所以提洗澡的事,目的其实只是想看看小龙女害羞时的模样。
自从大前天洗澡时看到她羞涩得脸红的神态后,唐晓生便喜欢上了,刚刚于是情不自禁地调戏了她两句。
xxx
终于重新做回正常人,唐晓生平生第一次觉得能够成为一个正常人是多么幸福的事。在假扮精神病人这段日子里,他每天都过得提心吊胆,连睡觉都睡不踏实,生怕睡觉时露出什么破绽。
还好,这一切总算结束了。
对于他病情的突然好转,小龙女和郭襄都没起疑心。一方面是因为他过去半个多月伪装得实在太好,跟真正的精神病人没什么区别;另一方面则是小龙女和郭襄生性都比较单纯,根本没想到唐晓生会欺骗她们。
既然精神恢复正常了,那么离开精神病医院则成了顺理成章的事。只是要离开之前,必须先办理出院手续。
就在第二天早上,小龙女和郭襄带着唐晓生去医院门诊部的精神科,准备向主任医师提出出院的要求。而精神科的主任医师,正是半个多月前为唐晓生做鉴定的精神病专家。
在得知唐晓生精神病竟然一夜之间恢复正常后,精神病专家也是百思不得其解。他一直觉得唐晓生的病情已经严重到极致,几乎是无药可救的地步,现在却突然康复,完全出乎他的意料。
其实,自始至终,精神病专家就没完全弄明白唐晓生的病情,一直都在研究中。结果,他还没研究透,唐晓生的病情便康复了。
出于谨慎态度,精神病专家对唐晓生又做了一次检查。唐晓生本来精神就没问题,自然毫无压力地通过检查。
只是,虽然唐晓生表现出来的精神状态完全正常,但精神病专家并不认为他的精神病已经完全康复,而是认为唐晓生应该是患上间歇性精神病。
所谓间歇性精神病,简单地说,就是精神时而正常,时而不正常。正常的时候,与常人没什么区别;发病时,则完全是一个精神病人。
精神病专家之所以称唐晓生患上间歇性精神病,目的无非是想为自己遮羞。因为在十几天前,他曾经信誓旦旦地与媒体说,唐晓生的精神病非常严重,康复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甚至可能这一生无法痊愈。
万万没想到,才半个月时间,唐晓生的病竟然奇迹般地康复了,比正常人还正常,这无疑狠狠地扇了精神病专家一记耳光。精神病专家自然不愿意承认自己之前的诊断严重失误,于是弄出个“间歇性精神病”,好让自己有个台阶可下,看上去多少体面一点。
但无论如何,唐晓生目前的精神状态的确已经没问题,精神病专家只好同意他办理出院手续。之后,他开了一张《出院证明》的单子,递给唐晓生,然后语重心长地说道:“恭喜你啊,想不到这么快就可以出院。”
唐晓生客套道:“这还得多谢您的精心治疗,否则我不可能痊愈得这么迅速。”
听到唐晓生的感谢,精神病专家心里有点虚,因为他似乎什么都没做,缓了缓,叮嘱道:“虽然你现在看上去精神似乎已经没问题,但还是不能掉以轻心。你患的是间歇性精神病,随时可能复发,以后还要多加小心。”
唐晓生点点头:“多谢医生提醒,我会注意。”
闲聊了几句后,唐晓生与小龙女、郭襄一起带着《出院证明》的单子,正准备离开,就在这时,忽然听见一阵凌乱的脚步声由远及近传来。
片刻后,哗的一声,便见有一群人如汹涌的潮水一般冲进门诊室。
---------------
ps:大家是不是觉得本章有标题党的嫌疑?如果大家真想看龙儿洗澡,可以多投几张推荐票示意一下。数量多的话,该洗就洗吧!→_→
第076章 媒体的质疑
冲进门诊室的人共有二十几个,有男有女,年纪都在二三十岁之间。他们有的扛着摄像机,有的拿着照相机,有的则拿着话筒。
门诊室里突然出现这么一群人,唐晓生被吓了一跳,愣了一会后,才终于发现眼前的这群人都是媒体记者。
原来,今天上午,京华市公安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夏白命案调查的最新进展。在发布会上,公安局副局长包志明郑重地声明道,夏白命案的凶手有重大发现,真正的凶手已经于三天前到公安局自首。而凶手的名字叫郭阳,之前一直被怀疑是犯罪嫌疑人的唐晓生是无罪的。
这条信息一经发出,就犹如一颗重量级炸弹一般,将当场的记者震得七荤八素。
因为在过去半个多月,由于公安局找到的证据十分充足和有力,几乎所有人都认定唐晓生便是杀人凶手。虽然这些天关于唐晓生的报道从来没有停止过,而且是一则比一则劲爆,但从来没有人怀疑过唐晓生是犯罪嫌疑人的事实。
而在今天,公安局突然爆出唐晓生是清白的消息,完全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这种震惊程度,完全不亚于听到中国男足夺得世界杯冠军的消息。
在得知这一消息后,二十多家媒体记者便马不停蹄地赶往京华市精神病医院,想就这件事采访一下龙小雪。因为这些天来,龙小雪和唐晓生的恋情一直倍受媒体和广大民众的关注,而唐晓生由于是杀人凶手,也令人觉得婉惜。
现在,唐晓生被证明是无辜的,对于这样爆炸性的新闻,媒体记者们自然不想放过,于是想到医院里收集第一手资料。
不料,当他们到达医院时,却被另一则更加劲爆的消息给震住了。
一到医院,记者们便从医院的一名女护士口中得知,唐晓生的精神病似乎在今天早上康复了,已经到门诊室找主任医师办理出院手续。
一听到这则消息,许多记者瞬间便意识到,明天的头版头条已经有着落了。
唐晓生是无罪的,这本身就是一条足够劲爆的新闻;唐晓生的精神病好了,这是一条更劲爆的新闻。而这两条新闻一叠加,其震撼力不言而喻。
在十几天前,当传出唐晓生是杀手凶手后,很快便爆出他患上严重的精神分裂症的消息。而在今天,警方认定唐晓生是清白的,唐晓生的精神病却突然好转了。
这两件事一结合,很容易让人得出一个结论:唐晓生的精神病是假装的,他是为了逃避冤案才装精神病人的。
而如此戏剧性的事件,无疑是一则非常吸引眼球的新闻。
因为当初京华市精神病医院为了证明唐晓生的确患有严重的精神病,将唐晓生进行司法精神鉴定的材料向社会进行公布。当时公布的内容,不仅有鉴定专家从专业角度的详细解析,而且还将唐晓生被鉴定的过程的录像放到网上,供民众浏览。
几乎所有人在看过唐晓生在鉴定室里神情恍惚、目光呆滞的录像后,都认为他的确是精神有问题。也正是由于鉴定录像的公布,之后的十几天里,便再也没有人对唐晓生是精神病人的结论提出质疑。
而在今天,大家忽然才发现,唐晓生的精神根本就没有问题,自始至终,他都是假装的,他不仅骗过成千上万的民众,也骗过医院的精神鉴定专家。
而这些精神病鉴定专家的来历也非同一般。当初,考虑到夏白命案的复杂性,京华市精神病医院专门成立了强大的鉴定小组,对唐晓生进行鉴定。普通的精神鉴定小组一般只需要三名专家,而给唐晓生做鉴定的小组却有五名专家,这五名专家还是精神学、神经学、犯罪心理学、人类行为学、催眠学等领域的权威人士。
唐晓生竟然在如此专业的鉴定专家小组中蒙混过关,实在太过匪夷所思,甚至可以说,几乎就是一个奇迹。
正是因为如此,当媒体记者到达医院听说唐晓生精神病康复时,敏锐的新闻嗅觉告诉他们,这将是一则爆炸性的新闻,于是不顾医院保安的阻拦,带着话筒和摄像机,一窝蜂地冲到门诊室里。
门诊室里突然进来这么多记者,唐晓生、小龙女、郭襄和精神病专家都有点没反应过来。
就在这时,便有记者对唐晓生急声问道:“唐先生,我是《京华都市报》的记者,听说你精神病康复了,这是不是真的?”
面对记者们的追问,唐晓生缓了缓,淡淡道:“谢谢大家的关心,我的精神病的确在早上有所好转。”
看到唐晓生竟然已经能够流利地面对采访,在场的二十多名记者都吃惊不已。因为过去大半个月,唐晓生留给世人的印象就是一副歪嘴斜眼的痴呆像,现在突然变正常,反而有点不习惯。
这时,《京华晚报》的记者又询问道:“唐先生,早上公安局对外公开,说夏白一案的凶手是郭阳,而你是清白的。现在你的精神病突然好了,请问你之前的精神病是不是一直都是假装的?”
唐晓生微微一笑,平静地说道:“大家想太多了,精神病怎么可能假装呢?我的确患有精神病,我也不是第一次进精神病医院。”
记者并没有就此罢休,提出质疑:“你是一名演员,拥有比普通人更好的伪装技巧,请问你不是为了逃过冤案,才施展自己的演技假装精神病人呢?”
唐晓生耸耸肩:“你们太看得起我了,我又不是周润发,哪有什么演技?再说了,我的精神病是经过司法精神鉴定的,怎么可能假装得了?”
记者依然不依不饶,给出自己的解释:“或许是你的演技过于高明,连鉴定专家都骗过了。否则,当初警方一说你是杀人凶手,你马上就精神扮演。今天,警方认定你是清白的,你的精神又立刻恢复正常,这一切未免太巧合了吧?”
另外一名记者附和道:“对啊,怎么可能有这么巧合的事。唐先生,请问你是如何骗过鉴定专家的?
听到这里,一旁的精神病专家脸色不由有点尴尬,作为一名鉴定专家,现在面临这种质疑,显然不是什么光彩的事。
唐晓生则始终保持微笑的表情,淡淡解释道:“有些事情就是这么巧合,没办法解释。比如,我刚刚正想离开门诊室,很不巧地,你们就刚好冲进来了。我总不能就因此得出一个结论,说你们一起就守在门口,等我出门时才忽然进来的。”
顿了一下,他继续说道,“其实,我这次精神病能够这么快康复,主要利益于京华市精神病医院的帮助。这里的医生和护士都十分专业,正是在他们的精心治疗和照料下,我才会这么快痊愈。”
唐晓生之所以说这些客套的谎话,目的也是为了圆场。他如果现在向媒体坦白道:“对,我就是为了逃过法律的制裁,假装精神病。公安局那群笨蛋实在太没用,竟然将我当成凶手。恰好医院这些所谓的鉴定专家也是蠢货,我于是扮成精神病人,蒙混过关。”
他如果将真相以这样的方式说出来,固然是霸气侧漏,十分神气。只是这样一来,他便会得罪许多人,从医院的鉴定专家到公安局,到刑事拘留所,到检察院,再到法院,与夏白命案相关的人员和机构都会得罪个遍。唐晓生才不会这么傻去做这样的事,因此,他坚持声称自己的确是患有精神病。
不过,媒体记者并没这么好糊弄,他们依旧抓着这个问题不放,继续用各种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