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与科学之比较 王季同居士著-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变成运动能力方才成功高热的现象。能够有光线放射出来,像我们现在所看见的许多星云。但是电子质子从分离极远的状态依吸引力彼此接近所有位置能力的全量仍是有穷的。所以从星云逆推上去,无论当初太阳系所占据的空间是怎么样大,他经过的时间,总是有穷的。那么再以前又是怎么样的呢?总之我们一方面既不能不认空间和时间都是无穷的。一方面物质和能力的变迁总是有穷的。所以我们无论如何不能得到一个完全的说明的。我们必须了解:不仅是我们的知识不够,所以不能说明种种哲学问题。实因一切现象,根本上有两种区别:一种可以叫他有穷现象,就是我们通常所研究的自然现象心理现象社会现象等;一种可以叫他无穷现象,就是种种哲学问题。我们可以研究有穷的数学;却不能研究无穷。并非因为我们数学知识的不够,实在因为无穷量和有穷量,是绝对不同的一个问题。非但数量和时间空间如是,一切问题无一不如是。我们所能研究的都只是无穷量中间的一个有穷区域。非但大量如是,小量亦复如是。例如我们虽已能推想原子分子,从电子质子构成,然不能知电子质子的构造。又如我们对于低温度的知识,不过能够到氢气液化点左右。绝对零度是我们无论如何不能得到的。对于气压的绝对真空亦然。所以我们要凭科学知识推论哲学问题,是根本错误的。从因果律上企图得到有定论的结论,亦是同样的错误;因为每一个果,并不是从有穷的因所致,却都是从无穷的因所致的。所以一切现象不能说是有定;亦不能说是无定。犹如宇宙不能说是圆的,亦不能说不是圆的。宇宙是超乎种种形状之外的。万有亦是超乎有定、无定种种概念之外的。
其实,有定论和唯物论并无直接关系。他们这一班唯物论者,所以要竭力的主张有定论,不过要说得一个人的行动,和一块石头的从高处落下来没有分别罢了。然而人的所以和石头不同,并不在乎意志的是自由不是自由。一个瘫子躺在床上,我们还是认他为活的,不说他和石头一样。可见活的和死的底根本区别,是在有知觉与无知觉。石头虽会得从高处落下来;因为他并不自知,所以他是死的。人虽则有时候失足,可以和石头根据一样的条件,从高处落下来;但是他自己有如觉,知道他失足从高处落下来,所以我们说他是活的。可见心理现象的因总有一个注意,心理现象的果,总有一个知觉。这是心理现象和自然现象根本不同的地方。
现在要讲到唯物论的本题。唯物论者的推论方法,是企图用自然科学来证明心理现象,不过是一种方式的自然现象。上面讨论因果律的时候,已经证明心理现象的因,永远有心理现象在里边;并不像唯物论者所说完全是自然现象。现在再将自然现象来分析一番。照自然科学上讲,一切自然现象,无非分子原子或电子质子及其聚集分散震动移动等等。但我们从何得知自然现象的存在呢?其答案为:‘是我们凭感觉感知。例如当我们抬起头来感受一座山的视觉。我们便知前面有一座山。’然感觉本是心理现象。我们从何得知前面有一座‘自然现象’的山呢?其答案为:‘因我们从此感觉能确知前面有一大块碳酸钙,矽酸,或他种分子聚集之自然现象存在也。’然我们如何得以从感觉之心理现象,确知前面有碳酸钙等分子聚集之自然现象存在呢?其答案为:‘因为我们曾经将一块能够使我们眼里发生同样视觉的物质,用化学分析证明含钙元素和碳酸基;所以知其含碳酸钙,余类推。’然我们如何从化学分析知含钙元素和炭酸基呢?其答案为:‘因我们将这一块物质注以盐酸;发出气泡,无色,无臭,能使石灰水变混浊;所以知其含碳酸基。又因在其酸性溶液中通进硫化氢不生沉淀;加氢氧化铵,氯化铵,及硫化铵,仍不生沉淀;复加碳酸铵而生白色沉淀;再溶于盐酸,加硫酸铵浓液及硫酸,不生沉淀;冲淡而加草酸铵生白色沉淀;所以知其含钙元素。’然我们如何得知发气泡,无色,无臭,混浊,沉淀,不沉淀,白色,等等呢?其答案仍是凭视觉及嗅觉感知的。但视觉及嗅觉仍不过是心理现象。那么说来说去,我们还是不曾得到一些自然现象存在的真凭实据。不过根据了心理现象的感觉而这样猜度罢了。唯物论者相信,凭了心理现象的感觉,而且用心理现象的思想所猜度出来的事实,反而不信我们所清清楚楚自己可以觉得的心理现象的本身;岂非奇谈吗?
这本书上有一段证唯物论的推论,是根据地球进化说的。他说:‘当地球还是白热的时候,在地球上当然没有生物。可见是从死的自然界才生出活的自然界来的。’但是自然科学上还不曾寻得一些从自然科学的方法,使死的自然界生出活的自然界来的线索,就下唯物的结论,未免太早。虽然化学上已发见由炭酸与水及某种触媒接受太阳光线可合成甲醛,及更复杂之有机物质,和植物的叶的工作相符。但是活的自然界的必要条件是必须成个体;而且能营同化作用使个体滋长,又有分裂作用使个体繁殖。倘未具此条件,就可认为已发见生物的起源,那么造了机器能代手工,亦可认为已能造人了。
有企图以生理学证唯物论者,因为解剖动物的时候,发见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之间,有一种联络。生理学上说动物有一种生理的反应,就是有某种感觉,能够经过这种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的联络而生运动的。这是动物的无意识的自卫机能。例如目受强烈光线而瞬,一足向前滑而他足急向后支等皆属此类。唯物论者据此以为是心理现象,只是自然现象的铁证。然著者曾有二次在火炉旁烘手,一次无意之间触著烟通其热约在摄氏二百度左右;又一次触炉壁其热度更高;手指皆立即缩开而未被觉烫。从当时只有触著的感觉而并未有烫的感觉,可见自触著,至离开所经过的时间,必甚短促,决不能较长于所谓生理反应。然而决不是无意识的,因为并未有烫的感觉,所以离开的运动,不得不是触的感觉所致。然触的感觉,倘使能无意识的生离开反应;那么触著别的东西,亦应当离开。然而事实并不如此,可见所谓生理反应并不是无意识的。
虽然动物自己明明能够觉得有心理现象,然而还有人相信唯物论。这里面亦有一个原因,因为一个动物的心理现象,只有他自己得知,而且只能凭他自己的记忆力,记在自己心里。无论何人不能研究别人,或别的动物的心理现象。而且因为一心不能二用,用在研究上了,就不能同时再用在别的心理现象上;所以连他自己的心理现象,亦是不容易研究的。这是自然科学能发达,而纯粹的心理学,不能发达的缘故。现在心理学家,所研究的大半是实验心理学。质言之,就是研究动物对于自然现象的感觉,和因此感觉而施于自然现象的行动。再说得简单一点,就是仍旧研究的自然现象。至于纯粹的心理现象,他们差不多完全不曾研究过。所以唯物论者,根据这些成绩下一结论,说心理现象不过是一种方式的自然现象。正好像瞎子不相信天文学一般。
心理学家——尤其是唯物论者——以为心理现象完全是感觉和联想。那个结论是错误的。他们所以得到这个错误的结论的原因,只因为平常人一天到晚的思想太多,不容易分析的缘故。著者在上回撰的那篇‘佛法与科学’上面说过修观的经验,因为修观的时候,思想渐趋于单纯,所以不难觉得常有许多旧事突然回忆起来,决定不是联想,而且还有种种幻象,有时非常复杂,好像一幅很精细的图画,或很有规则的花纹;这些非但不是联想,并且不是回忆,因为往往绝非生平所曾经看见过的;亦非如小说家或画师,将许多回忆用意匠贯串而成的幻想,因为这些复杂的幻象,分明是一时突然纤悉呈现在心头的。又不是许多回忆的杂然并陈,因为常常是很整齐的。可见心理现象,非但不尽直接从自然现象所生,而且亦不尽间接从自然现象所生,确实有离了自然现象而存在的。
唯物论者或者还要说:著者所主张的不过是这本书上驳过的‘精神独一论’。这本书上说过精神独一论,虽然是唯心论之最完善的方式,但是人们吃饭穿鞋等等,总没有人都不相信有吃的饭穿的鞋等。而且若果相信只有感觉存在,那么我们自己之存在亦和外物或他人一样。讲到这个地方精神独一论就是自杀;然而著者并不说不相信有吃的饭穿的鞋等,亦不说自己和他人都不存在。现在本文不能够细讲,请读著者的‘佛法与科学’。
然而这里著者还可以再补充几句,西洋哲学家大概以为关于宇宙观只可以有三种主张:第一种是认为精神和物质都是真实的不变的,普通一般人,以及除了佛教以外一切宗教,大概都是这种主张。对于这种主张著者已在‘佛法与科学’里面说过,佛法的结论和科学家是一致的;所以不成问题了。第二种是只认精神是真实的不变的,就是这本书上所说的精神独一论。属于这种主张的哲学家很少,因为这本书上批评他自杀,的确不错;所以亦不成问题。第三种可以说是物质独一论,只认物质是真实的不变的。唯物论就是这一派。他们将前二派推翻了,所以自以为得到胜利了;然而他们并不曾找到一些证据,可以证明物质是真实的不变的。和前二派不曾找到一些证据证明精神是真实的不变的一样,仍不过是一种武断。从前道尔敦立下一个武断的结论,说原子是真实的不变的,直到发见了镭,方才把这个武断的结论推翻了。然而科学家凭了他们以为物质必须是真实的不变的底武断成见,又立第二个武断的结论说质子和电子必须是真实的不变的。但是原子既可以不是真实的不变的,怎么见得质子和电子就必须是真实的不变的呢?所以唯物论者底主张唯物论,实在并没有一些别的理由。只有一个缘故,就是仍以为精神和物质中间,似乎总要有一件东西是真实的不变的,这么一个成见罢了。但是照著者前文所述佛破我执,和科学家驳灵魂的方法,固然证明精神决不是真实的不变的。然而照著者前文所述佛破法执,和本文上面驳唯物论的方法,又确实证明物质亦决不是真实的不变的。所以著者对于上面的三派哲学是一齐反对的。那么这精神和物质凭什么方法维持秩序呢?著者可以说:这个便是前文所述的第八识,精神和物质同是他的表现;但是他亦并非所谓真实的不变的。不过好像长流水一般连绵不绝而已。
科学之根本问题
欧克里得著几何原本(Euclid's 〃Elements〃)推理精确,为后世以科学方法治学之始祖;顾其公论十二(Axiom 12)不为后世多数学者所满意。犹如伟大建筑物营于流沙之上,未免根本动摇。故罗巴怯夫斯基(Lobatchewsky)等得撇去此公论,别演为非欧克里得几何(Non … Euclidean geometry)。虽然,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吾人学问固莫不以常识为基础。盖所谓科学方法者,无非依逻辑(Logic)规律,据提案以求断案耳。所得之断案,为新学说,为新发明。所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