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儿童]做最好的家长 >

第23章

[儿童]做最好的家长-第23章

小说: [儿童]做最好的家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这种情况下,女儿的心情比我还难过:“爸爸,我又没考好!”她会觉得非常对不起爸爸。我是这样对她说的:“如果把中考(或高考)当作山顶的话,那么你现在每次的考试都是登一级台阶。只要你每次考试后能够真正找到失败的原因,这一级台阶你就登上去了。正是最后一次考试前的无数次考试,奠定了最后考试的胜利!如果从现在到中考(或高考)有100次考试,那么,前面99次考试的失败都是通向最后一次胜利的必经之路!”   
 
做最好的自己 
   
  我对晴雁的考试成绩一直比较“沉得住气”(当然,也不是没有着急的时候,但相对比较少),还基于一个观念,就是一个人不应该简单地和别人比,而应该和自己比,用昨天的“我”与今天“我”相比,看是否有进步?我经常给女儿说的一句话是:“做最好的自己!” 
  曾经有个外地中学生朋友给我写信,问“什么样的自我是最好的”,我给她写了一封回信—— 
  面对你的提问,我的回答是:做一个最好的自己! 
  谁都渴望成为英雄豪杰、伟人巨匠,但受自身条件、社会环境等制约,真正成为艺术家、文学家、企业家的,只是少数。“人比人,气死人”,因为你比的人,处于人类文明的金字塔尖,当然越比越觉得自己无能。但是,请别忘了,虽然也许你永远成不了“家”,但通过努力,你却完全可以成为最好的“我”。 
  有人说:“每个人都是一棵树。”的确,我们生活的世界像一片森林,其中有的人是乔木,有的人是灌木;有的人是参天的白杨,有的人是婆娑的杨柳。你即将毕业,可能升入大学,可能参加工作,但志愿与职业的选择现在还不能取决于你自己。你以前的理想都是很好的,但现实并非可以随心所欲。因此,问题不在于你做什么,而在于你要成为最好的—— 
  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因此,你若是工人,就要当技术最出色的工人;你若是营业员,就要当服务质量最佳的营业员;你若是医生,就要当医术最高明的医生;你若是教师,就要当最负责的教师;甚至你哪怕只是一名“个体户”,也要当最受顾客称赞的劳动者!你也许不能成名成家,不能名垂青史,但你可以成为同行业中千千万万普通人里最好的那一个! 
  一位外国诗人曾这样写道—— 
  如果你不能成为山顶的一株松/就做一丛小树生长在山谷中/但须是溪边最好的一丛小树/如果你不能成为一棵大树,就做灌木一丛 
  如果你不能成为一丛灌木,就做一片草绿/让公路上也有几分欢娱/如果你不能成为一只麝香鹿,就做一条鲈鱼/但须做湖里最好的一条鱼 
  我们不能都做船长,我们得做海员/世上的事情,多得做不完/工作有大的,也有小的/我们该做的工作,就在你手边 
  如果你不能做一条公路,就做一条小径/如果你不能做太阳,就做一颗星星/不能凭大小来断定你的输赢/不论你做什么都要做最好的一名 
  姝洁同学,不管今天你从事什么,都让自己成为最好的吧!——做最绿的小草,最纯的水滴,最亮的星星…… 
  后来这封信收入了我的《青春期悄悄话——致青少年的101封信》。我把这本书给女儿看,她也看到了这封信。 
  我对女儿说:“向比自己优秀的同学学习当然是应该的,但别人有的优点是你永远学不会的。你就争取做最好的自己吧!包括考试成绩,再和优秀同学相比的同时,更应该和自己比。而且,这种比,不只是比分数,更比经验或教训。无论考得好或坏,只要能从中总结经验或汲取教训,这是最好的进步!” 
  女儿接受了我的观点,逐步树立了“做最好的自己”的信念。   
 
好成绩不是骂出来的 
   
  我曾经有一位朋友,对孩子要求非常严,但这个“严”已经不是一般的“严格”而是“严酷”甚至“残酷”了。他对儿子的考试成绩“明码实价”地提出要求:得70分至79分罚站半个小时,60分至69分罚站一个小时,60分以下挨打并饿一顿饭。当时,我和许多人都好心地劝他,他不听,反而说这是“严格要求”。但他的孩子吃了不少罚,成绩却从来没有上去,最后连高中都没有考上! 
  可见,好成绩既不是骂出来的,也不是罚出来的,更不是打出来的。 
  关于我对晴雁的考试态度,她自己曾写过一篇作文—— 
  考试前后 
  门开了,一张笑嘻嘻的脸出现在我面前,是爸爸。“晴雁回来了?快进来,吃鸡腿。”看样子,爸爸挺高兴的。我心想,你现在倒高兴,待会儿我告诉了你我今天没考好后,还不知道你要怎么骂我呢! 
  这是期末考试的第一天,上午考语文,下午考理化。谁知这第一天我就都考砸了,和同学对完答案下来,我几乎就没有对过。我把书包往地上一扔,说:“我不想吃鸡腿了,没心情。”“今天没考好吗?”爸爸问。我有气无力地“嗯”了一声。爸爸又笑了起来:“没考好有什么了不起,我们又没有因为你没考好就不给你吃鸡腿。来,洗手!”我终于忍不住哭了起来,边哭边说:“那道计算题,我就是没有在草稿纸上算,直接写出了答案,结果算错了;还有那道选择题,我本来是选对了的,但后来又改错了……”“你怎么就改不掉这个老毛病呢!”妈妈皱着眉头说。“哎呀,没有关系没有关系,这次考不好还有下次嘛。明天考什么?”爸爸好像很乐观。我低声说:“数学和英语。”爸爸乐了:“哈,这不是你的强项吗!不要紧,今天晚上不要复习了,看电视去,放松一下,明天肯定没问题!”“啊?”我大吃一惊,“明天要考试,你居然让我看电视?”“那你觉得你怎么复习呢?”“不知道。”“你看,你都不知道该怎么复习,还不如去看电视呢。放心,没问题!”爸爸仍然满脸笑容。 
  我回想起以前,爸爸从来没有因为我考试考得不好而打我骂我。每一次,他都是耐心地给我讲道理,鼓励我,使我对待考试能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考好了不骄傲,考差了不气馁。我的眼泪情不自禁地又流了下来:“爸爸,你怎么不骂我呢?我没考好,你还对我笑嘻嘻的,我觉得我对不起你。爸爸,你放心,我下次一定考好。”“好,晴雁,你看你已经很难过了,下定决心要考好,我又何必骂你呢?记住,明天要沉着、冷静地应考!” 
  第二天,我顺利地考完了两场。最后的期末排名,我还是在前五名。我在心里感谢爸爸。 
  我始终相信,孩子的成绩不是逼出来的,孩子的潜力也不是逼出来的,而是期待和鼓励出来的——这里的期待和鼓励和对学习态度的严格要求是不矛盾的,所以,哪怕女儿考得不好,我也能从容地对她说:“爸爸允许你下次考试失败!” 
  我的建议: 
  1。孩子考出了好成绩,要热情地祝贺,同时要允许孩子下次考试失败。 
  2。在孩子最沮丧的时候,给他一句温暖的鼓励。 
  3。别老想把自己的孩子当天才。 
  4。鼓励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5。别把孩子的好成绩寄托在拳头上。   
 
请和孩子一起上网 
   
  作为当代人,如果不上网,则与文盲无异!不但自己不上网,而且还反对孩子上网,这等于是生活在现代社会却硬要让孩子拒绝现代文明,这是何等的愚昧!网络本身是中性的,它对人产生的积极或消极作用,全取决于上网者自身如何对待网络。好比一把菜刀,在厨师手里它是用来切菜的,在歹徒手里它却可能被用来杀人,在绝望者手里它还可以成为自杀的工具。这和刀本身没有关系,一切都由使用刀的人决定其作用。   
 
家长也应该熟悉网络 
   
  不少家长都十分忧虑孩子沉迷网络,却没有意识到,家长引导孩子上网的前提,是自己也应该学会上网。 
  现在许多家长都为孩子迷上网络而发愁,我却硬是把女儿拉上了网。 
  而我之所以上网,则完全是因为我学生的鼓动! 
  没上网之前,总听人说网上是一个虚拟世界,什么都是假的。所谓“听人说”其实主要是“听”报纸上“说”——时不时有报纸说谁谁在网上被骗了,甚至还有姑娘因“网恋”被骗而自杀!这让我对网络世界有了些恐惧感。我这把年纪的人当然不会“网恋”,但把精力抛洒在“虚拟世界”里,这损失却是实实在在的。所以,虽然用电脑写作已经四五年,但我一直拒不上网。那是1999年12月的一天,我收到一位在美国的学生的贺卡,在祝福语下面的括号里,她问我是否申请了电子信箱。我回信解释说:“你不知道李老师现在有多忙,哪有时间跑邮局去申请什么信箱呀!”我把她说的电子信箱理解成通过邮政局递送的传统的信箱了!她回信把我笑话了一番,然后很认真地给我解释什么叫“电子信箱”以及如何“申请”。我一下感到了尴尬,同时顿觉自己无知到了极点!窘迫之中,我当天便申请了上网。于是,在新千年的第一天,我开始了自己的网络生活。 
  先是试着看网络新闻,然后开始发伊妹儿,接下来又开始在论坛闲逛。网络开始改变我的生活。最初我是《中国青年报》“青年话题”论坛的活跃分子,因为我实在是被这里吸引了——这是一片燃烧着思想激情的原野,这是一个翻卷着精神浪花的海洋。这里是真正的自由王国:没有什么统一的话题,只有着对讨论的共同兴趣;没有什么固定的主题,只有着对论坛不变的情怀。现实的关怀与历史的忧思,国际的热点与国内的焦点,“行而上”的思考与“行而下”的关注,都在这里汇聚与对话。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环保、爱情、婚姻、家庭以及各种社会话题,都在这里交流与碰撞。“魔鬼教官”、“三剑客”、“蓝天”、“欣颀儿”、“阿燕”、“冰睿”、“三七二十八”、“三糊涂”、“胖新”、“蝴蝶飞”、“高观”……这些或刀光剑影或妙趣横生的名字背后,都飞扬着一个个意气风发的灵魂!我惊喜地发现,竟有那么多比我年轻更比我有才华、有激情、有思想、有胆略的人,在真诚而严肃地思考着关心着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以及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于是,我参与其中,和大家交流或争论。 
  半年之后,我渐渐把精力集中于教育专业论坛“K12”教育论坛,并担任了其中班主任论坛的版主。围绕“绝不培养告密者”、“教育究竟是什么艺术”、“什么是真正的爱国”、“班主任工作的信念从哪里来”、“质疑三好生”、“班主任的崇高与平凡”、“解放班主任”、“后进生的提法是否妥当”等等热点话题,论坛上掀起了一阵又一阵论辩的风暴,这种思想的风暴持续不断地延续着。透过这些激烈的论辩,我深深感受到,在中国有一大批班主任同时又是严肃的思想者,他们或许现在仍然默默无闻,但他的确是中国教育的骄傲!可以说,论坛的魅力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思想的魅力。 
  2002年6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