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红楼梦 的意蕴--叶 朗 >

第3章

红楼梦 的意蕴--叶 朗-第3章

小说: 红楼梦 的意蕴--叶 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么,《红楼梦》的另外一位主人公林黛玉同样富有生命的忧患感,她时时刻刻在寻找故乡,而找不到这么一种悲伤,她有这么一种悲伤,所以她总是在繁华中感受悲凉、感受凄凉。对于林黛玉来讲〃冷月葬花魂〃这句诗昭示着生命的真谛,同时也概括了她对人生的体验。所以,她的多愁善感是一种人生感,是一种深刻的人生感,生活中的美不是使她感到欢乐和陶醉,而是使她伤感,使她五内俱焚、泣不成声。那么最集中的表现她的人生感的当然是她的〃葬花词〃,我认为〃葬花词〃这首词的主题就是美、生命、春天都是脆弱的、短暂的、容易消逝的,所谓〃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那么这个就是《红楼梦》的人生感,这就是《红楼梦》的意蕴的第三个层面,这也是《红楼梦》的一个最高的层面。《红楼梦》之所以伟大,有这个层面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但是过去我们不注意,那么这点我觉得非常了不起,因为过去的小说里没有一个人能够像《红楼梦》,像曹雪芹这么深刻地提出这个问题。实际上呢,每个时代我们都在提出这个问题,但是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回答。我们这个时代的回答当然跟曹雪芹不一样,但不管每个时代的回答怎么不同,曹雪芹能够这么深刻地提出这个问题,那就是很了不起的、非常有深度的。 

    那么,《红楼梦》的这三个层面是层层,一层一层往前递进的。首先《红楼梦》的人物情节构成了一个历史的、生动的、具体的社会生活画面,这是第一层;作者的审美理想突破了这个现实,这是第二层;再进一步,从根本上追问和体验人生的终极意义和价值,这是第三层。那么,《红楼梦》的第一个层面和第二个层面,都是跟特定的时代相联系的,第三个层面也是跟特定的时代相联系的,但是它又超出了一个特定的历史时代,它写出了不同时代的人所共有的体验和感受,我想这就是文学艺术作品中带有永恒性的东西。文学作品,一些伟大的文学作品里头是有永恒的东西。 

    以上就是我对《红楼梦》意蕴的一种很粗糙的解释。我在开头讲过,《红楼梦》是说不完的,我相信我们中国人对《红楼梦》的阐释将会一代又一代地继续下去,也正因为这样,所以《红楼梦》永远是一部活的作品。我今天就讲完了,讲到这儿,谢谢。 

    主持人:谢谢叶教授给我们带来这么诗情画意的演讲,接下来呢看一看网友对您的提问,第一位网友呢,您刚才说《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悲剧,这是我们都承认的,但是这个网友他有异议,这位网友叫〃世纪葵花〃,他说,我觉得网络就是有这样一个好处,那就是能让我们说一些实话,比如我从来不敢当着人,说《红楼梦》是一本读起来让我感觉到嚼蜡的长篇小说。 

    叶朗:感到什么? 

    主持人:嚼蜡,吃蜡烛的感觉。这跟您的结论截然相反。他说,但是现在我却敢当着您,著名的美学家直抒己见,实在是痛快,这真是网络的神奇效应。他平常是不敢说的。叶先生,能不能为我解释一下,为什么实际上会有那么多人偷偷和我一样,您看,他还认为很多人都跟他一样,认为《红楼梦》是嚼蜡,而你们红学家却津津有味,千万不要说我不懂《红楼梦》,我会背〃不闻永昼敲棋声,燕泥点点污棋坪〃,还会背〃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我,是北大中文系的研究生,而且学问不差。 

    叶朗:这个问题是很好的问题,我想他说,他味同嚼蜡,我这个发音有点问题。我相信,实际上我刚才一开始就讲过,对文学艺术作品的欣赏不同于读一本理论著作,也不同于看标语口号,标语口号不会有差异,那么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它是会有差异。 

    《红楼梦》刚才讲了,因为《红楼梦》它包含的文化意蕴确实很深厚,我想他感到读起来没有味道,这一点也不妨碍我们承认《红楼梦》还是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很丰富的内涵。那么,我想这可能是两个原因,这个分析不一定对,一个就是说他可能对《红楼梦》展示的文化世界比较隔膜、比较生疏;另外,我想因为现代人的趣味,很多趣味跟里头那些人的趣味差得也太远,一看林黛玉老是哭,这个有人就很讨厌,哭哭啼啼的,没有事儿你哭什么?那么我小时候,我刚才讲我小时候看了以后,我觉得贾宝玉也是,很好的生活你不好好过,你整天生气、不高兴,这个我觉得也很难理解。我想每个人都会有这种体验,就是同一部作品,你在不同的时候去读它,你也会感受不一样,比如我小时候读《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是个非常好的书,诗歌,可我一读呢,觉得像大白话似的,里头还有什么〃努力加餐饭〃,努力多吃几口饭,我说这个也是诗?经典著作?我很难理解,等到岁数大了以后,人生经历多了以后,再读这个,觉得里头很有味道。 

    主持人:努力加餐饭? 

    叶朗:它不是这一句,整个的,就是一种很深厚的人生感,王国维提出〃隔〃和〃不隔〃,隔了一层的隔,文学作品要〃不隔〃,那么,像这种诗,像《古诗十九首》,当时我觉得写情如此,方为〃不隔〃,它需要一个人生经验。现在还有一些艺术,马克思讲还有音乐的耳朵,会欣赏形式美的眼睛,比如梵高的画,很多人看了觉得没有什么意思,觉得这个乱七八糟的,他那个线条都是扭曲的,那你必须要有一定的文化的背景,你才能够欣赏它。贝多芬的交响乐,有些人听了也没有意思,我没有贬低他的意思,我是说文化背景不同、文化积累不同,审美趣味不同,甚至还有民族的差异不同,都会影响你接受一个作品。我想,他这个我完全能够理解。 

    观 众:您好,我们知道美国有一部小说叫《飘》,里面女主人公斯佳丽,她的家族在南北战争里面也遭到败落,家破人亡,可是她能够振作起来,最后重建了自己的家园,而且还开创了一片新天地。可是《红楼梦》里面的女孩子,家族败落以后,他们也只能听天由命,最后各个都下场悲惨,就连王熙凤这么厉害的人物,最后也是病死狱中,然后一个草席裹尸拖出去。那我就想,斯佳丽和这些《红楼梦》里面的女孩子,她们人生命运的不同,原因何在?是否有中西方文化的一些差异在里面?谢谢。 

    叶朗:我想这个问题比较好理解,就是你刚才讲对了,文化的差异,时代的差异不同,或者回到我刚才讲的,是讲命运的不同,这个命运是谁决定的,就是整个时代决定的,她在那个时代,她从小受的教育,她的文化的影响等等,她可以走这条路。那么,《红楼梦》这些人,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他们当时的文化背景、文化环境、社会环境她不可能走这条路,这是时代的不同,所以,我刚才讲,很多东西自己不能决定的,你生活在什么地方,自己不能决定的,这个就是刚才讲的命运的问题。 

    主持人:好,谢谢,时间所限,最后一个问题。 

    观 众:叶教授您好,我在十年前看过您有一本关文学古典作品鉴赏的叫《中国小说美学》,就是我受它的影响非常大。我今天的问题是这样的,因为曹雪芹在他这部作品中,把女孩作为这种美学的理想来写,来追求,我想问一下他为什么会选择把女孩作为美学理想的代表来写,想问一下这个,这是第一个问题。另一个问题就是说,我觉得您对这部作品这么感悟的话,在这种体会和感悟中,是否对您的人生也有很大的影响呢,您的人生体验,平时生活中遇到事情,是不是影响也很大? 

    叶朗:我想有两个问题,一个问题就是说为什么要着重写女孩子,就是理想,他的理想和少女连在一起,我想这个问题是一个很好的问题,而且这个问题是专门可以写文章的,就是贾宝玉,他说女孩子是水做的,男人是土做的。水干净啊,水是很干净的,水是很纯洁的,土是很肮脏的,很混浊的,那么,这个我想,我想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寄托了曹雪芹对当时的社会,是一个男权为核心的社会的一种反对,就是企图突破这个社会,那样的社会,因为多少年来,在那个旧的社会里头,很多反人性的事情,都是以男权为中心做的,这个权力机构都是以男人为中心做出来的,所以现在要反对这个社会,就要反对这个权力机构,我想可能有这方面的东西。 

    那么,第二个问题,刚才这个同学问我,是不是《红楼梦》我这么来读它,是不是对我的人生会有影响,我想当然有影响,不光《红楼梦》,很多了,很多的哲学的、文学的名著,对我会都有影响,这个影响很难概括出来哪一条,影响你哪一点,比如说《红楼梦》里头有哪个描写对你有影响,好像不是,因为这个文学艺术作品对人的影响,我们就想,美育也是这样子,跟我们读理论作品不一样,它是一种熏陶,潜移默化,影响你的人生,影响你的气质,影响你的胸襟,影响你整个人,所以我觉得我们同学,大学生,应该读一些历史上的经典著作,所谓经典著作,属于那个时代,人类最高智慧的结晶,那么你读这些东西,你从里头吸取智慧,同时影响你整个人的气质,熏陶你人的气质,如果你这样的书能够读二十本,或者读五十本,那你这个人的气质完全就不一样了,我想这个影响是很整体的一个影响。 

    主持人:节目马上就要结束了,结束之前,我一般都会问一句话,请我们对面的教授用一句话回答我。这次我们做个破例,希望您瞬间在《红楼梦》里挑选一首您最中意的诗,背诵给大家。 

    叶朗:哎呀,这个太多了。 

    主持人:最最最喜欢的,最喜欢的。 

    叶朗:最喜欢的,我想就是,这个很难说,因为它有很多,我觉得比如我刚才念过的《红豆曲》,比如我提到的《葬花词》,这些里头包含了一种人生感,这些词我觉得都是非常的好。 

    主持人:好,圣凯诺·世纪大讲堂,下周同一时间再会。谢谢叶教授,谢谢大家。 

    来源:凤凰网 /第91期《世纪大讲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