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军史集要 >

第74章

军史集要-第74章

小说: 军史集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民解放军援建引滦入津工程    
    为了彻底解决天津市工农业用水紧张、居民吃水困难的问题,经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水利电力部和天津市决定兴建引滦入津工程。 
    引滦入津工程从1982年5月全线开工,到1983年7月保通水工程全部完工,1983年9月正式通水。引滦入津工程是建国后最大的综合性城市输水工程。工程包括从引水、蓄水、净水、配水的完整系统。线路全长234公里,跨越滦河、海河两个流域。全线共有215个项目,工程保通水工程113项,总土石方量2870多万立方米,浇筑混凝土80多万立方米,建筑物面积12万多平方米。竣工期比国家提出的1985年提前了两年,比天津市原定的1983年底提前了4个月。 
    引滦入津工程最关键、最艰巨的是由铁道兵和解放军驻津部队担负开凿的一条过水能力为每秒60立方米、12。39公里长的穿山隧洞,是我国目前最长的地下引水隧洞。特别困难的是,这条隧洞是在我国地质最古老的燕山山脉开凿的,需要克服大小200多条断层和破碎带造成塌方的危险。然而,参加引滦入津工程的部队用巨大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表现了人民军队的革命本色,实现了为民造福的庄严誓言。指战员们说:天津缺水的困难,我们要以加快施工的实际行动战胜它。许多部队头天到达现场,第二天就开始施工。 
    在施工过程中,广大指战员和工程技术人员,不顾酷暑严寒,日夜奋战。许多同志放弃休假、推迟婚期,全身心扑在工程上。还有的同志为引滦入津工程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在危难面前他们更是奋勇当先,敢打硬仗,不怕牺牲,团结协作,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别人。特别是,他们讲胆略,讲干劲,更讲科学,讲技术,赢得了速度、质量、安全和节约并举。在全强风化区的施工部队,便由于善于学习,勇于创新,依靠科技人员,发扬群众智慧,采用先进技术,连闯潜流、流沙等难关,胜利通过开凿隧洞的“禁区”。 
    正像“引滦入津工程纪念碑”所铭刻的那样:“人民子弟兵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发挥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顽强拚搏,科学施工,为天津人民建立了丰功,创造了我国开凿输水隧洞的奇迹。”除此之外,人民解放军还承担了大量的引滦入津的配套工程。驻京某师承担了近11公里的施工任务。从1984年2月开工以来,先后动土石方176万多立方米,浇注混凝土7万多立方米,优质、安全、节约地完成了全年的施工任务,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单位和个人。 
    施工部队在这样一场特殊的战斗中,各级党组织,各级领导班子经受了一次严峻考验,锻炼得更有战斗力了;广大干部战士学到了平时学不到的东西,造就了一大批军地两用人才。整个施工部队学科学、用科学蔚然成风,工地成了一个大课堂,各单位结合自己的任务采用办夜校、科普班、专业集训,以及登门拜师、互帮互学等多种形式,先后培养了各类技术骨干近7000人,其中经过考核领取技术证书的5158人;整个部队的战斗作风也锤炼得更勇猛,更顽强,更能吃苦耐劳,更讲组织性纪律性了。 
    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称赞参加引滦入津工程施工部队,完成任务又好又快又省,为全国重点工程建设作出了榜样。1983年8月,中央军委通令嘉奖参加引滦入津工程的部队。命令说,引滦入津工程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是发展天津市工农业生产,改善人民生活的一项重大措施,北京部队某师和铁道兵某师及其配属单位的广大指战员,在参加引滦入津工程建设中,怀着“为民造福,为四化作贡献”的崇高思想,从确保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全局出发,发扬我军敢打硬仗,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善于学习,勇于创新,克服了重重困难,提前一年多时间,保质保量地完成了隧洞掘进、明挖埋管等施工任务,打了一个漂亮仗,创造了可贵的经验,为整个引滦入津工程作出了重要贡献。为表彰参加此项工程建设广大指战员的先进思想和模范事迹,中央军委决定,分别给予北京部队某师、铁道兵某师通令嘉奖。 
    1983年9月,多少年饱尝咸水、苦水的天津市人民喝到了清甜的滦河水,工业和其他方面的水荒问题也得到了解决。天津市隆重召开了引滦入津工程通水庆功大会,向施工部队的先进单位和个人颁发了奖旗和奖状,并在海河的三岔河口修建了引滦入津工程纪念碑,树立了子弟兵的大型雕塑,以示对挥师引滦,造福人民的人民解放军永志不忘。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6。10—)     
云南、广西边防部队反击入侵越军    
    1979年3月5日,我国政府授权新华社发布的撤军声明中正告越南当局:在中国边防部队撤出以后,不得再对中国边境进行任何武装挑衅和入侵活动。如果出现上述情况,中国方面保留继续自卫还击的权利。但是,越南当局,继续在中越边境蓄意制造事端,有组织地对中国边境进行武装挑衅和侵入中国领土,袭击我边防哨所和边境村寨,仅1981年头4个月就达到241起之多。 
    1981年5月5日,越军出动近100名兵力,在炮火掩护下,侵入我广西壮族自治区宁明县夏石公社法卡山地区,烧毁村寨,枪杀居民。我边防部队奋起还击,打退了入侵的越军,收复了法卡山,并随即转入保卫法卡山的战斗。从5月中旬到7月初,越军先后对这长200米、宽100米的法卡山倾泻了数以万计的炮弹,动用了从一个排、一个连到一个团的兵力,一次又一次地发动进攻。我守卫法卡山的边防部队英勇杀敌,接连打退了越军的多次进攻。在将近两个月的还击中,共击毙击伤越军1000多名,毁敌各种火炮多门。 
    广西边防部队二营在保卫法卡山的战斗中表现出色,被中央军委命名为“法卡山英雄营”。 
    越南当局在武装入侵我广西法卡山地区的同时,又于5月7日,侵入我云南省麻栗坡县孟洞公社扣林地区。我边防部队奋勇还击,将100多名入侵之敌全部歼灭。5月22日,越军又出动约一个连的兵力,再次侵入扣林地区。 
    我边防部队迂回敌后,将敌全部围歼,歼敌85名。在云南边防部队收复扣林山后的两个多月里,越军曾组织192次营以下规模的反扑,发射1。8万多发炮弹。驻守分队以“人在阵地在”的英雄气概,不让越军前进一步,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卫国勇士。云南边防部队某部七班9名战士不怕流血牺牲,在仅100平方米的阵地上,顶住了越军4次轮番攻击和200多发炮弹的袭击,顽强地守住了阵地。战后,云南边防部队授予七班“九勇士英雄班”称号,授予班长韦力仕烈士“战斗英雄”称号。 
    当1979年我军回撤之时,他们就趁机大量抢占我边境要地,蚕食中国领土,在中国境内挖战壕、修工事、埋地雷,尔后又不停地向我纵深开枪开炮。 
    迫使中国边民流离失所,田园荒芜。其中,老山、者阴山地区对中国威胁最大。仅1979年3月至1984年3月,越军向麻栗坡县境内开炮690多次,发射炮弹2。8万余发,打死打伤中国边民300多人,炸毁民房上百幢。尤其在1984年头3月以来,据不完全统计,越军对中国广西边境的各种武装挑衅和袭扰达80多起,入春后对中国云南边境开枪开炮60多起,连续制造流血事件,使中国边境群众无法进行生产和正常生活。为了保护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和春耕生产,1984年4月2日至7月12日,我云南边防部队被迫对占领我云南老山、者阴山地区的越南侵略军进行了还击,收复了失地。我边防部队转入防御后,先后粉碎了越军的多次进攻,再一次严惩了越南侵略者。9月10日,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发布嘉奖令,表彰参加云南边境老山、者阴山地区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全体指战员和民兵、民工为祖国建立的功勋。中国边防部队对越军的每次入侵活动都给予有力地还击,坚守了阵地,保卫了祖国的边疆。战斗中,前线指战员以“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的高尚情操,勇往直前,浴血奋战,舍身报国,充分显示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1985年6月,1986年5月,1987年5月,1988年5月、12月,1990年3月中央军委又分别签署命令,嘉奖老山、者阴山地区防御作战的英雄单位和个人。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6。10—)     
全军体制改革和精简整编百万大裁军    
    1985年5月23日至6月6日,中央军委在北京召开扩大会议,作出了对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的重大决策,将军队工作从临战状态转入和平建设的轨道。确定裁军百万,讨论并通过了《军队体制改革精简整编方案》,《方案》要求通过改革逐步把人民解放军建设成为一支机构精干、指挥灵便、训练有素、反应快速、效率很高、战斗力很强的精兵,并研究了贯彻落实的政策,部署了整编工作。6月10日,新华社向全世界宣布,我国政府决定军队员额减少100万,7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转发了《军队体制改革、精简整编方案》。而后,全军立即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实施体制改革、精简整编。我国政府关于军队减少员额100万的决策是根据对国际形势的正确分析,从国家经济建设的大局出发,从我军建设的要求出发,经过长期深思熟虑作出的。 
    在1985年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邓小平分析了国际形势,阐述了中国的对外政策,论证了人民解放军实行改革体制、精简整编的根据和意义。他指出,全世界维护和平的力量进一步发展,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他强调,我们要集中力量搞经济建设,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个大局,一切都要服从这个大局。减少一百万,实际上并没有削弱军队的战斗力,而是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 
    根据中央军委的部署,百万大裁军从1985年下半年开始,依照先机关,后部队院校和保障单位的顺序,自上而下地组织实施。百万大裁军的主要内容有: 
    一、精简机构。各总部、军兵种和国防科工委机关及直属单位,撤并业务相近的部门和重叠机构,降低部分单位的等级,减少层次,人员精减40%左右。1982年,已撤销铁道兵建制,将十几万铁道兵划归铁道部。撤销基建工程,近20万人转业到地方工作。将独立的炮兵、装甲兵等兵种总部撤销,其领导职责改由总参谋部炮兵部、装甲兵部和工程兵部行使。军队的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和科技装备委员会同国务院国防工业办公室合并为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 
    二、裁减部队。将原来的11个大军区合并为7个大军区。保留北京、沈阳、济南、兰州、成都、广州、南京军区,撤并武汉、昆明、福州、新疆4个大军区。同时减少军级单位31个,师团级单位4054个。海军和空军淘汰了陈旧落后的飞机和舰艇,相应减少了人员。一些担任内卫、执勤任务的部队移交公安部门,改为人民武装警察部队。2529个县和相当于县的市人民武装部划归地方建制,工作人员改为地方干部,任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