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军史集要 >

第6章

军史集要-第6章

小说: 军史集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七)中国工农红军中党的连支部及团委工作暂行条例草案共分为支部的组织、团总支部及连支部的指导机关、连支部的基本任务与工作、团总支部及团委的工作和任务、相互关系和联系、红军中支部与地方党部的关系、接收和开除党员等63条。它规定了连队党支部的性质、任务、组织生活以及对党员的要求等。 
    (八)中国工农红军党务委员会工作暂行条例草案分为组织、职权、工作机关、与地方党部关系等共19条。它规定了中国工农红军各级党务委员会组织的组成、职权范围、党务委员会负责书记的产生及其职务、与地方党部建立密切联系等。 
    (九)中国工农红军青年团工作暂行条例草案分为总则、青年团员的任务和工作、列宁青年组、列宁青年组组长、接收与开除、与地方团部的相互关系等22条。总则中指出,“在红军中青年团员及候补团员中的一切工作,是党的工作之一部分,并在政治机关和党的组织直接指导之下进行”,“红军中的青年团员是党与非党群众接近的链锁,同时又是红军中党之基本后备军”。条例明确规定了青年团员的任务和工作、列宁青年组的产生及其基本任务、列宁青年组长的任职及其工作任务、接收与开除青年团员的职权范围以及与地方团部的相互关系等。 
    (十)中国工农红军政治机关及党部与地方党部关系暂行条例草案分为总则、红军政治机关派往地方党部代表的规定、红军政治机关及党部与地方党部协商工作的手续、接收与处罚党员、党员的统计和工作分配、群众斗争与战区工作、工作报告和通报等25条。总则中指出,“红军中一切党和政治工作的总领导,属于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总政治部经过其所属的各级政治部而施行其指导”。并规定与地方党部建立最密切的关系与协商手续,接收与处罚党员的组织程序、由政治机关进行党员统计以及地方党部经常报告地方工农群众组织和斗争情形于红军政治机关、做好后方工作,红军中政治委员和政治机关代表,应经常在地方党部会议上报告红军及红军政治工作情形等。 
    中央颁发的《中国工农红军政治工作暂行条例草案》,是中国工农红军政治工作的第一个正式条例,总结了中国工农红军的政治工作经验,使政治工作条理化、规范化。它对于在红军中巩固和加强党的领导,使红军真正成为工农革命的武装力量,巩固红军的战斗力,团结自己,战胜敌人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并从正反两方面加深了全党对政治工作理论和实践经验的理解。      
土地革命战争(1927。8—1937。7)     
中央苏区第一、二、三次反“围剿”作战    
第一次反“围剿”  
    1930年10月,蒋介石先后调集第18、13、77、5、50、24、8、60、61、56、49师和第12师之第34旅、独立第32旅、新编第14旅,3个航空队,共11个师。另3个旅,约10万人的兵力,由江西省主席兼第9路军总指挥鲁涤平为总司令、南昌行营主任,张辉瓒为前线总指挥,采取分进合击的作战方针,向中央根据地进行第一次“围剿”。 
    这时,红一方面军辖第1、3军团,约4万余人,部署于清江至袁水两岸地区。面对敌人的“围剿”,总前委与江西省行委确定了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11月上旬,红军主力从袁水两岸地区转移到新淦、吉水、永丰、乐安、宜黄、崇仁等地。 
    11月5日,敌人向袁水流域推进扑空,尔后向赣江东岸进逼。我军除以少数兵力配合地方武装迟滞、迷惑敌人,诱敌就我范围外,主力实行“求心退却”,于26日全部退到东固、南垄、龙冈地区。12月1日,又秘密转移到黄陂、小布、安福圩地区,隐蔽待机,进行作战准备。16日,敌军向我根据地中心区进攻。至28日,敌进占万安、泰和、东固、源头、广昌、建宁一线,东西相距800里。此时,在我集结地域周围的敌军有5个师:左路第18、28师进至富田、东固、南垄;中路第50师进至源头;右路第24师进至洛口,第8师先头进至头陂。由于敌军深入我根据地,战线拉长,兵力分散,且又不断遭我红军和赤卫队、少先队的袭扰,士气沮丧,饥饿疲惫等弱点完全暴露,造成了红军反攻的必要条件和有利态势。 
    据此,红一方面军总部决定实行中间突破,先打敌第50师或第18师,打开敌阵线一个缺口,以便各个击破,粉碎敌之“围剿”。由于敌第50师不脱离阵地,我军曾两度由小布向北开进,又两度忍耐撤回。29日,敌第18师主力向龙冈推进,急于寻我主力决战,孤军冒进。此时,我主力秘密西进,埋伏在龙冈山中。30日,当敌前线总指挥、第18师师长张辉瓒率其师部另两个旅,进至小别附近时,突遭我军猛烈攻击,连张辉瓒在内的9000余人全部被俘。 
    敌第18师被歼后,在源头的敌第50师仓惶东撤,我军迅即挥戈东向,趁敌立足未稳,歼其半数于东韶,俘敌官3000余人。其它之敌见状慌忙撤退。敌人的第一次“围剿”遂被粉碎。  
第二次反“围剿”  
    敌人在第一次“围剿”失败后,蒋介石派他的军政部长何应钦代行总司令兼陆海空总司令、南昌行营主任,于1931年2月,调集18个师另3个旅,约20万人的兵力,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作战方针,对我军实施第二次“围剿”。 
    3月下旬,敌第19路军辖第60、61师及第12师第34旅,由兴国向龙冈头、宁都进攻;第5路军辖第47、28、43、54、77师由吉安、泰和、吉水、永丰向东固、藤田方向进攻;第26路军辖第25、27师和骑1师,由乐安、宜黄向东韶、小布进攻;第6路军辖第5、8、24师、新编第13师,由南丰、八都向广昌、黄陂进攻。另敌第52师担任维护交通与“清剿”,3个航空队执行侦察和轰炸任务,第56师出安远、新编第14旅出宁化、独立第32旅出连城和长汀、第49师出上杭和武平、第62师出蕉岭,防堵红军向东西转移。 
    红一方面军第1、3军团,约3万余人。3月23日,红一方面军总部命令主力部队由根据地边缘向永丰、乐安、宜黄、南丰以南地区和向广昌、石城、宁都、瑞金等地转移,并进行整顿、训练、筹款,做群众工作;要求各游击区以地方武装为骨干,以游击战术,积极扰敌、堵敌、截敌、袭敌、诱敌、毒敌、侦敌、捉敌、饿敌、盲敌,配合主力红军歼敌。 
    3月中旬至4月中旬,就如何打破敌第二次“围剿”,苏区中央局第一次扩大会议经过反复讨论,接受了毛泽东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鉴于敌第19、26、6路军均为最强或较强之敌,而第5路军的第43、47、54师从北方新到,第28、77师在第一次“围剿”中被我军打败,对红军有畏惧心理,战斗力也较弱,先打该敌容易取胜。另外,我军如果由东向西打,则受赣江限制,若从富田打起,向东横扫,可在闽赣交界的建宁、黎川、泰宁地区扩大根据地,征集资财,便于打破敌人的“围剿”。因此,红军决定采取由西向东横扫,先打弱敌,各个击破的作战方针。 
    4月1日,敌兵分4路开始向中央根据地大举进攻。4月23日,敌先后进至江背洞、龙冈头、富田、水南、严坊、招携、广昌等地。与此同时,我军主力秘密转移到退却终点龙冈、上固、东固地区。为待机歼敌,我军在东固山区迫敌而居达25天。5月13日,敌28师和第47师一个旅,开始由富田向东固前进。16日至17日,我军在中洞、九寸岭地区,包围歼灭敌第28师和第47师一个旅的大部。接着,我军向东横扫,于5月19日,在白沙歼敌第43师大部和第47师一个旅残部;5月22日,我军在中村歼灭西援之敌第27师近一个旅;5月27日,我军攻克广昌,歼敌第5师一部,师长伤后毙命;5月31日,我军突袭建宁,歼敌第56师3个多团。从5月16日至31日,红军由西向东横扫700余里,连打5个大胜仗,歼敌3万余人,缴枪2万余支,痛快淋漓地打破了敌人的第二次“围剿”。  
第三次反“围剿”  
    蒋介石对第二次“围剿”的惨败痛心疾首,发了疯似地宣称对中央苏区进行更大规模的“围剿”,亲携德、英、日、美等国军事顾问到达南昌,就任“围剿”军总司令,何应钦为前敌总司令,调集23个师3个旅约30万人的兵力,组成两个集团军,采取长驱直入的作战方针,妄图击破红军主力,捣毁革命根据地。其部署:左集团军指挥第6、11、14、5、8、24、9师等从南城方面进攻,寻求红军主力决战;右集团军指挥第60、61、52、25、27、47、54师从吉安、永丰、乐安方面深入我根据地“进剿”。另以第10师和攻城旅为总预备队,策应两路军作战;第23、79师和骑1师在樟树、宜黄、抚州、南城、黎川一带进行“清剿”,担任守备及维护后方任务;第28、77师和第12师第34旅,担任拦阻我军西渡赣江任务;第49、56师和新编第14旅,在闽粤赣边防堵我军东进;第1、3、4、5、7航空队执行侦察、轰炸和运输任务;另抽第53师进入江西吉安待命。 
    1931年7月1日,敌向我大举进犯。红一方面军第1、3军团只有3万人左右。总前委决定仍采取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以一部兵力在地方武装等的配合下,迟滞敌人前进,主力从7月10日前后,由闽西绕道千里,回师兴国地区,集中兵力各个歼敌,打破敌之“围剿”。 
    7月底,敌发现我主力已转移至兴国地区后,即令其主力分路由北向南、由东向西进攻,妄图压迫我军于赣江东岸消灭之。我军采取避敌主力、打其虚弱的方针,突破富田一点,由西向东,向敌后方联络线上横扫,置敌于赣南无用武之地。此时,敌两个师先我进至富田。在我军西临赣江,北、东、南三面受敌的紧急情况下,总部决定改取中间突破,向东面的莲塘、良村、黄陂方向突进。为荫蔽我军企图,以一部兵力佯装我军主力指向赣江,主力巧妙地穿越敌军40里的空隙地带,进抵莲塘,歼敌一个多旅,接着在良村歼敌第54师大部,尔后又在黄陂歼敌约4个团。此时,敌才发觉我军主力东去,遂令其向西向南的部队转旗向东,以密集包围的姿势,接近我军集中地君埠以东地区。此时,我军以部分兵力引敌东北方向,主力从敌20里间隙秘密越过,返回兴国。待敌西进时,我已休整半月。敌被我拖得精疲力竭,无奈于9月初退却。我乘机进击,在高兴圩一仗与敌打成对峙,在老营盘歼敌一个旅,在方石岭歼敌1个师及另1个师一部。至此,红军六战五捷,击溃敌7个师,歼敌17个团,毙伤俘敌2。5万人,缴枪1。3万余支,彻底粉碎了敌第三次“围剿”。 
    中央苏区的三次反“围剿”战争,是红军由游击战为主转变为运动战为主的战略阶段的开始,毛泽东、朱德在井冈山斗争中总结的十六字诀,在反“围剿”战争中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红军作战原则基本形成。      
土地革命战争(1927。8—1937。7)     
红军作战理论的形成    
    红军诞生时,人数很少,装备很差,物资补给困难,战斗力一般较弱,并且一开始就处于敌人的包围之中,不断遭到国民党军队的“进剿”和“会剿”。在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