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永乐大帝 >

第134章

永乐大帝-第134章

小说: 永乐大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妙锦说:“行,我等你,一路小心啊。”
  景展翼下马,与徐妙锦拥抱在一起,两个人都哭了。
  第七部分
  赈灾钦差走方和尚坐在庙堂岂忘万民(5)     朱棣带领朱高炽和朱高煦、朱高燧来到钟山孝陵,祭祀陵墓已毕,朱棣在墓前停留很久,遐思联翩。上次祭陵,他还是处于前途未卜的惶惶不可终日状态,这次却是高冠博带的皇位继承人了,堂而皇之,今非昔比,令朱棣感慨万千。
  袁珙突然指着一棵桧树说:“陛下快看,这桧树开花了,这可是世所罕见。”最高兴的是朱棣,如今,一切祥瑞之兆都属于永乐一朝啊。
  大家都围过来,有人说:“确实少见。”“比铁树开花还不容易。”
  解缙说:“不知是主何吉凶?”
  袁珙说:“当然是吉兆啊。”
  正说着,朱棣着见了两只白喜鹊飞过来,落在前面树上。朱棣很兴奋:“你们看见白喜鹊了吗?这可更是少见,白喜鹊可是被古人称为瑞鸟的呀。”
  朱高炽说:“今天的喜事何其多呀。”
  朱棣马上令礼部起草贺表,今天也不可空过,他让朱高炽据此情此景拟一副对子来。
  朱高炽沉思片刻吟道:“望金门而送喜,驯彤陛以有仪。”
  众人都拍手称好,朱高煦不服气说:“这样的对子,有什么好?我一口气能说出一大车来。”
  朱棣也说落套子,是平了些。他见解缙在跟前,就让他来一副。
  解缙张口就来:“与凤同类,跄跄于帝舜之庭,”
  朱棣立即叫好:“好,好一个与凤同类,白喜鹊既是祥瑞之鸟,岂不是与凤凰同类吗?下联呢?”
  解缙说:“如玉有辉,翯翯在文王之囿。”
  朱高炽很服气,解缙把父皇比作文王,这真是画龙点睛之笔。
  众人皆说妙。
  朱棣大为高兴,称赞解爱卿果真有曹子建七步成诗之才。他令李谦回头把这副对子写下来,刻在奉先殿回廊柱子上。
  下山时,纪纲带从人骑马赶来,见皇上大驾下山,便闪到一旁等待。朱棣早看见他了,走到跟前吩咐“停轿”。他也不下轿,问纪纲:“事情办好了吗?”
  纪纲一脸苦相地说,百密而终有一疏,自己办事不力,他带人赶去玄武湖畔时,景展翼早跑了,连东西都没带,他们一连守候几天,她再也没露过面。
  朱棣的脸顿时拉得老长,他说:“是谁走漏了风声?难道是景清?对呀,他是应该知道他女儿下落的,是朕大意了,本不该泄露于他的。”
  纪纲说:“肯定是他。”
  朱棣哗啦一下放下了大轿帘子。
  朱棣虽然生气,好在没有发作。纪纲向皇上保证,不管追到天涯海角,也一定把景展翼找回来。
  从孝陵回城,纪纲就直接去了秦淮河的翠媛坊,老鸨子这几天一直约他,要请他吃饭。这老鸨子是个见钱眼开的人,一个铜板能攥出铜水来。近些天她对纪纲大方得出奇,教坊里的姑娘随他挑,想睡哪个睡哪个,分文不取,还倒贴酒水菜肴,他多少有些纳闷。
  舍不出米,套不住雀儿,老鸨子是有求于他。
  老鸨子摆了一大桌子酒菜招待纪纲,又招来两个风尘女一左一右地陪酒,老鸨子坐在对面,不断地劝酒:“纪指挥使多吃点,这菜可是南京最有名的老馆子叫来的,可不可口啊?”
  纪纲说,还将就,比宫中御膳房厨子的手艺还差点。
  老鸨子撇撇嘴,那谁敢比御膳房啊。纪大人是吃御厨的菜吃多了,别的都不可口了。
  纪纲又被妓女灌了一口酒,他搂着妓女的腰恭维老鸨子很有本事,铁凤那匹烈马怎么被她轻而易举地驯服了?她肯乖乖地接客?
  老鸨子吹嘘道:“我有啥本事,一靠三寸不烂之舌,二靠一片好心。”
  纪纲说:“这回,下油锅炸成肉炭的铁铉别想清高了,他清高一世,女儿却沦为娼妓,陈御史这一招真高明,专击软肋!”
  老鸨子说:“这招也够阴损的了,比挖人家祖坟还阴损!你们不怕遭报应?”
  纪纲说,报应不报应,那都是下辈子的事了,谁知道自己上辈子是积了德了,还是作了孽了?他只管今生今世乐呵。
  他跟两个妓女狎亵了一阵,又说:“早知道你这么神通广大,当初把铁铉的那个二女儿也一起送你这调教就好了。”原来铁凤的妹妹被送进毗邻的青衣坊,结果没看住,当天就跳了秦淮河,纪纲挨了皇上一顿骂。
  老鸨子说:“这叫一物降一物。”
  纪纲忽然涎着脸说:“近水楼台先得月,我也想尝尝铁小姐的滋味,老板娘是不是玉成一下?”
  老鸨子面有难色地说,这个怕暂时不行。那个阔公子一掷三千金,是长包了一年的,你中间来揩油,这不是官司吗?
  纪纲忿忿不平地问:“这个主是干什么的?我倒要会会他。”
  老鸨子忙摇手:“纪老爷千万别这样,咱这暗门子也是有规矩的,不能那么办事,一旦弄出官司来,对谁都不好。等过了一年期,我把她好好打扮打扮,送到纪老爷府上去,随你享用,那有多体面。”
  纪纲乜斜着眼说:“你说话可得算话呀!”
  老鸨子说:“那自然。”
  纪纲说:“那你这,我就撤人了,不必看着她了吧?”
  老鸨子说:“别撤的太陡啊,万一有个岔头,我可担待不起呀。”
  纪纲说:“那就在门外留几个暗哨,里边你自个管。”
  老鸨子说:“好,一言为定。”
  第七部分
  诤臣直言打掉门牙广建耳目耳聪目明(1)     他不想当守成之君,要做超迈千古、君主华夷的雄主。诤臣直言的代价是被打掉两颗门牙,有言难出口。广建耳目,皇上才能耳聪目明,否则,就是从身边人口中听到一句真话也难。田谷丰稔,是升官图的一步。
  朱棣与解缙几个大臣及翰林学士在交谈内阁机务上的事。朱棣几乎每天都要与这些人见面,看上去很像清谈,很多军国大事都是在这个范围形成雏形的。
  朱棣真的对庄子着了迷,他刚刚又亲笔书写了老子的一句话:居下流,方能纳百川,纳百川才能成江海。
  臣子们都知道,朱棣自视为可纳百川的江海,以此自居。大家使争相恭维了朱棣一番,才进入正题。
  今天讨论对外交往。
  朱棣分析局势后认为,现在,蒙古北元自从败退到塞外,已是强弩之末,内部自相残杀,无力南侵,可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南倭北虏,周边净是强弓劲弩,必臣服之,国家才能久安长治。
  夏原吉的口吻是蔑视的,从脱古思帖木儿到坤帖木儿,五代君主都是被杀的,杀得昏天黑地,连帝号都不知道是什么了。
  朱棣对每一次边报他都从头细看,据最近卫所边报称,从鬼力赤自立为可汗后,干脆去掉帝号,又称鞑靼了。西边还有一个稍强一些的部落叫瓦剌。他们两个部落仍在没完没了地仇杀,但也有令人不放心的地方,大队鞑靼骑兵常常南下抢掠,过去大明王朝是靠北方各藩王抵御,现在藩王力单,不同从前了,朱棣的意思,国家的经略重点应向北移。
  袁珙说他臣夜观天象,月犯氏宿东北星,而金星出昴北,是北军胜南军败的星相,不可不防。
  朱棣此前已下旨,让何福和甘肃总兵宋晟多加警戒,但也不要妄动刀兵。
  夏原吉觉得,必须让鞑靼各部臣服朝贡,北方才有真正的安定。
  朱棣即位之初,就想到了这一点,曾派使敕谕兀良哈、鞑靼和野人女真各部,让他们归附,可并无回音,收效甚微。
  解缙以为,对他们,还是恩威并举为好。
  这也正是朱棣的想法。如能示恩于他们,用怀柔之策使之归附,不是最好吗?不得已才能诉诸武力。
  夏原吉说,这种事半功倍的事还要做下去。
  朱棣决定就再派使臣,分别致书鞑靼太师丞相马哈咱,太傅左丞相也孙台,还有太保阿鲁台等人,表白我大明王朝的心意。日本也一样,要向他们颁诏,倭寇虽不是日本官家差遣,但他们有义务自己剿灭,这是相互间友好的前提。
  解缙说,打日本也不容易,以和为贵。元朝时,日本海盗就窜扰中国沿海,抢掠人口、财货,弄得人们不敢下海。当年元世祖忽必烈曾对日本大举征讨,但在海上遭遇了强风暴,全军覆没,所以元代始终与日本不通使、断绝了来往。
  太祖高皇帝立国之初就遣使去日本通好,日本也派使臣来南京,但没维持多久,又因倭寇侵边而再度中断交往。
  朱棣说:“日本也要修好,但他们必须制止倭寇才行,要听其言,观其行。说起来,朕一向不想做守成之君,我大明王朝,本来应当是超迈千古、君主华夷的雄主,你们要时刻记住朕的这几句话才好。”
  众大臣都说:“皇帝圣明,臣等谨尊教诲。”
  第七部分
  诤臣直言打掉门牙广建耳目耳聪目明(2)     这次是徐妙锦宴请翠媛坊的老鸨子了,老鸨子简直受宠若惊。
  在画舫船里边行船、边饮酒,欣赏秦淮河美景,也是达官贵人的一种时尚、一种享受。
  这条画舫很大,长有十丈,宽也有四丈,分上中下三层,每间房子都可望见水景,它载着长袖善舞的红粉娇娘,带着一路歌声和一船灯火缓缓行驶着。
  徐妙锦与老鸨子在对饮。秦淮河里不断有载着仕女游人的大小、形状各不相同的画舫船从窗外漂过,留下一阵阵丝竹管弦之声。
  老鸨子说,徐公子太客气了,哪好意思让他这么破费?她开翠媛坊也有十几年了,还从来没人请她吃过饭呢。
  徐妙锦喝了一口酒说,她今天找老板娘说个事,是想出银子把铁凤赎出来,让她从良,她让老板娘出个价。
  老鸨子忙摆手,这事公子免提。若是别个姑娘,她巴不得收银子放人,成全了公子,公子出手大方,还会亏待了她吗?可这铁凤不行,她是钦犯,她不是卖身而来,纪老爷说,是皇上惩罚她,让她生不如死,天天受辱。若敢私自作主放走了铁凤,她还要不要命了?
  徐妙锦答应多给她银子。
  老鸨子断然说,就是给她一座金山、银山,这事也没商量。她还不知道银子好花吗?这银子烫手啊。
  徐妙锦望着泛着涟漪的秦淮河,忽然问:“你好像说过,铁凤的妹妹跳了秦淮河?”
  老鸨子说,不仅是她,听说黄子澄的儿媳妇、陈迪的女儿,都不甘受辱,先后投了秦淮河,也挺可怜的。听纪纲说,他把陈迪女儿跳河的事写成折子奏报,你猜皇上怎么批的?圣旨批道:著锦衣卫抬出野外,让狗吃了,钦此。听这批语,就知皇上恨这些人到了什么地步了。
  徐妙锦带有启发性她说,假如一不小心,铁凤也投了秦淮河呢?
  老鸨子先时一怔,随后眼睛又一亮,她明白了徐妙锦的意思。
  徐妙锦赶快献策,就说一时疏忽,没看住,铁凤投河自尽了,皇上还能怎么着?前有车后有辙呀。
  老鸨子说:“那,尸首怎么办?纪纲肯定来验尸的呀。天下没有比他更精更狡猾的人了,瞒不过他眼睛的。”
  徐妙锦说,他不会是刀枪不入吧?用银子堵他嘴,行不行?
  老鸨子倒觉得有门。这事没纪纲认可,别想办成。有钱能使鬼推磨,有银子肯定能堵住他嘴。他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