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永乐大帝 >

第104章

永乐大帝-第104章

小说: 永乐大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棣惊得瞪圆了眼睛,心里痛骂铁铉这招实在歹毒。士兵们并不在意,更猛烈地发炮。炮火随时会命中祖宗神主,这还得了!
  朱棣声嘶力竭地大叫:“停止轰击!不准轰!”
  炮卒们不解,回眸望着朱棣,有人问:“怎么了?”
  朱高煦抽了发问者一鞭子:“没看见他们把祖宗牌位抬出来了吗?”
  一个炮卒又轰了一炮,正好把朱元璋的神主牌位轰碎了半边。
  朱高煦气得一刀砍了他。
  城上守城士卒在喊:“朱棣炮轰祖宗了!”接着是一片嘲笑声。
  朱棣沮丧地说:“铁铉啊铁铉,真有你的,你这样与我过不去,那可别怨我对不起朋友了。”他随后气急败坏地下令:“停止炮击。”
  第五部分
  三千银票一份真情一字之差霄壤之别(1)     三千两银票请少女保存,利息是那一份真情。燕王封爵既削,小民一个,朝命官岂能给草民下跪?清君侧与清君一字之差,但有霄壤之别。
  早晨,一缕阳光从窗外射进来,桂儿还在床上睡着,景展翼已经梳洗完毕。桂儿突然睁开了眼睛,她张了张嘴,喊了一声:“我好渴!”
  景展翼吓了一跳。她怔了一下,回过头去,惊喜地喊:“是你说话吗?桂儿,你能说话了!”
  桂儿坐起来,傻呆呆地看着她,又冒了一句:“是我说的吗?”
  景展翼扑过去抱住桂儿,满眼是泪地说:“桂儿,你能说话了,我们没白盼啊。”道衍和尚的药真灵验啊!
  桂儿大哭起来:“这都多亏你和孟师傅啊。”
  景展翼拉着她说:“走,快去告诉孟泉林,我先不说破,你冷丁喊一声孟师傅,看他不乐个半死。”
  恰这时孟泉林在门外听到了,他破门而入,说:“桂儿,这真是苍天有眼啊!快,再说几句。”
  桂儿噗通一下给他二人跪下说:“你们二位大哥大姐就是我的救命菩萨呀,从今往后,我跟你们一辈子,当牛做马也行。”
  景展翼刮了她鼻子一下,扶起她来:“尽说傻话。你一辈子跟着我们,你不找婆家呀?”
  桂儿认真地说:“不找。”
  孟泉林说:“你不找,人家展翼还找呢。”
  桂儿说:“那我一辈子给她当丫环还不行吗?”
  孟泉林说:“你老的没牙那天,谁还要你这个老丫环啊?”
  几个人都笑了起来。
  这时门口一个店小二正在隔门听里面的动静。
  景展翼说,咱别光自个偷着乐,得到燕王府去谢谢那个和尚啊,没他的偏方,你这哑巴怎能开口讲话。说真的,也该对燕王朱棣说一声谢谢。没有他的关照,和尚能上门来治病吗?
  孟泉林说:“你别乐蒙了,忘了东南西北。朱棣为啥下这么大工本?还不是看上你了?”
  景展翼说:“我心里怎么想的他知道。我为抗争不进燕王府,我都假死过一回了。他是怕留不住父亲。”
  孟泉林说:“我看,还是不声张地好。燕王府那个姓纪的三天两头来监视,客栈的人也叫他买通了,与他一个鼻孔出气。咱们的一举一动都在他掌控之中。一旦他知道桂儿能说话了,我们的危险也就临近了。”
  “不会吧?”景展翼不懂,危不危险,这和桂儿的病有什么关系?
  孟泉林说,他们知道,桂儿的病没治好前,咱们不会走,一旦治好,肯定要远走高飞。
  这话有理。景展翼说,既如此,桂儿就再憋几天,再装几天哑巴。别打草惊蛇,等咱们准备好,人不知鬼不觉地溜走。
  桂儿说:“那,展翼小姐不还想见父亲一面吗?”
  景展翼愁眉不展,想当然想了,可天下的事,哪有那么十全十美的呀。
  第五部分
  三千银票一份真情一字之差霄壤之别(2)     徐妙锦和铁凤住在济南城外燕军兵营一间豪华的帐篷里。她们被朱棣派人接来好几天了。她们明白,铁凤是当一枚棋子搬来的,说白了,是朱棣劝降铁铉的媒介。
  铁凤站在帐篷门外,举目望着掩映在淡蓝雾霭中的济南城郭,很感慨地对徐妙锦说:“到了家门口了,我恨不能马上进城去,我太想我娘了。”
  徐妙锦说:“现在可有意思了,你现在在燕王营中,燕王在猛攻济南府,你的父亲就是城中守将。”
  铁凤明知故问地说:“我很奇怪,燕王为什么把我接到济南城下来呢?不像是送我回家与亲人团聚的意思呀。”
  徐妙锦说:“倒有可能是让你来劝降你父亲。”
  铁凤说:“那他可想错了。”她觉得徐妙锦这人挺怪,一会又告发他装疯谋反,一会又挺同情燕王,她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
  “我也弄不清。”徐妙锦说的也是实话。他若真反朝廷,自己想当皇上,那就是逆子贰臣,天地不赦,徐妙锦能不鄙弃他吗?若是像他所说的,只是奉《祖训》清君侧,杀佞臣,那又是另一回事了。反过来说,朝廷也确实过分了,太祖一死,就连削五藩,又悄悄地下密诏要灭了燕王一府,除了装疯,倒也看不出燕王要反啊!再说了,把人家三个儿子扣为人质,他不装疯,朝廷肯放人吗?这也是事出有因。
  铁凤问她,现在看,朱棣是真反假反?
  徐妙锦说,他一直没改口。那天老二高煦喝醉了酒,当众说了一句,不如打到南京去,自己当皇帝。结果叫燕王打了个耳光。这是最有力的证明。
  铁凤说:“他万一真要自己龙袍加身呢?”
  徐妙锦早想好了,她会与他、与姐姐一刀两断。
  这时,一骑马飞驰而来,徐妙锦说:“你看,张玉来看你了。”
  铁凤转身就要进帐篷。徐妙锦一把拉住她:“你别这样啊,一个大将,在你面前够低声下气的了,你看,人家多可怜。”
  铁凤便停住,她举目一望,见张玉早下马了,却不敢过来,牵着马在跟前打转转。
  铁凤没出声。徐妙锦便招手说:“张将军,过来,铁女侠有话问你。”
  铁凤惶恐地说:“我可没话问他,要问你问。”
  徐妙锦见张玉过来了,就找了个借口说:“我去找朱高煦借点纸去。”她走了。
  面对张玉,铁凤垂下头,很不好意思,两个人傻站了一会,张玉问:“一路上很累吧?”
  “也不怎么累。”铁凤说,“请进来坐一会吧。”
  张玉巴不得的,一边往帐篷里走一边说:“正好是攻城的间歇,有点空,我来看看你。”
  张玉落座后,铁凤给他倒了杯茶。
  铁凤问:“你能跟我说实话吗?”
  张玉点了点头。
  铁凤问:“朱棣没说他把我接到济南来要干什么?”
  张玉因为心里有她,就说真话。他说吉凶各半。朱棣当然希望铁凤进城去劝降铁参政。可由于铁参政请出燕王的父皇母后神主的事,殿下正在气头上,不再提放铁凤进城去劝降的事了。
  铁凤问:“为什么?”
  张玉说:“你父亲差点没把燕王气死。我们支起大炮轰城,你父亲早准备好了太祖高皇帝的神主牌位,你开炮,他就把牌位往城上一摆,燕王还敢轰吗?”
  铁凤忍不住笑了起来:“这主意可真是太绝妙了。”
  张玉说:“你还笑!”殿下一路上摧枯拉朽,秋风扫落叶一样,没想到在济南城下马失前蹄了。拿不下济南,就无法进军江南啊。
  铁凤说,也该让他受点惩罚了,他兵败的结局在后头呢。
  张玉说,那倒不见得。燕王得人心啊,打仗,他从来是身先士卒,一路打仗,从不扰民,这正是麦收时节,随便进麦田的人都受处罚,官军就不行了。
  铁凤讥刺地说:“你当然向着他说话了,他当了皇上,还不封你个公啊侯的呀。”
  张玉东看看、西瞧瞧,说:“你们晚上害怕吧?我派几个兵丁来这里站岗吧。”
  “不用。”铁凤说,“你也坐了这么半天了,没事你走吧。”
  张玉只得站起来,他在门口转悠了半晌,拿出一个红布包,递给铁凤说:“这里有三千多两银票,都是因为军功,燕王赏赐给我的。我也没什么用钱的地方,给你吧。”没等说完,脸先红了,心里一点底气都没有,好像做了什么缺德事。
  铁凤像被火烫着了似的,忙甩掉了红布包,银票散了一地。她很恼怒地说:“我是你什么人,要拿你的钱?你把我看成见钱眼开的人了?”
  张玉很抱歉地连连说:“惹你生气了,我不是那个意思……”低头拾起那些银票,又包起来,自言自语地说:“我带在身上也不踏实,说不上哪天战死沙场……”他眼睛里是暗淡的眼神。他再三表示,他可绝没有屈辱小姐的意思,铁凤若那么想,他就得找根绳子上吊了。说这话的神色,真有无地自容的感觉。
  张玉的局促不安,令铁凤又心软了,她说:“对不起,我方才的话让你多心了。”
  张玉又一次鼓起了勇气,他说自己没有什么亲人,只有一个弟弟,是后宫里的太监,钱对他也没用。他跟铁凤商量,这么着行不行?让她帮自己保存着,每次打完仗,只要他没死,就还给他。
  铁凤扑哧一声笑了。张玉更笑得开心了,他孩子气地说:“你笑了,你一笑起来真好看,自我认识你以来,我这是第二次看到你笑呢。”
  铁凤说:“我笑你什么,你知道吗?你一生也许要打几百次、几千次仗,我能总在你跟前为你保管银票吗?”
  张玉说:“那这次……”
  铁凤爽快地接过红布包说:“行了,这一次我答应你了。我保管银票,可是要收利息的。”
  张玉说:“行,大加一的利,就全归你了。”铁凤又笑了,他更是笑得如同一个顽皮的孩子。
  张玉心满意足地走了,铁凤情不自禁地跟出帐篷,望着他认镫上马,驰骋而去,她竟有点发呆,她知道,自己有点心旌摇动了。
  徐妙锦拍了她一下,说:“看谁呢?眼睛都看直了!”
  铁凤回过神来笑了笑。
  徐妙锦夺过她手上的红布包,不由分说地打开,夸张地叫道:“天呐,你发财了,这么大注的银票,若兑成银子,能拉一大车了,是张玉那个痴情人给你的吧?”
  铁凤红了脸说:“我与他一不沾亲、二不带故,人家干吗给我银子呀。”铁凤解释,他上战场怕把银票丢了,托她代为保存。
  徐妙锦说,骗谁呀?他又不是第一次上阵,以前怎么不怕丢?
  铁凤说:“那我就不知道了。”
  徐妙锦说:“再说了,他认识我更早,他怎么不让我给保存啊?”
  铁凤说:“你若眼气,你就替他保存好了。”说着把红布包给了她。
  徐妙锦赶紧把红布包塞还给她,说:“我怕烧的晚上睡不着觉。”
  两个人都笑个不住。
  第五部分
  三千银票一份真情一字之差霄壤之别(3)     一张名刺在朱棣手中把玩着,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他问周围的人:“朝廷派了个无名小卒来当钦差,名叫程济,你们听说过吗?”
  众人都摇头。
  朱棣说:“他这人我可有印象,他官虽小,名气却满大。快请他进来吧。张玉,你去接他。”
  门外,枪戟交叉,形成了兵器走廊,里面一迭声喊:“传程济!”
  程济一副凛然不可犯威的样子,他不肯迈步进帐。他对前来引导的张玉说:“我是堂堂皇帝钦差,是下诏书来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