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降抗日突击营-第3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很显然,穆思华对孟遥这个念头,感到了十二分的困惑。不过,疑惑归疑惑,在迅速将命令安排了下去后,她马上就进入了自己的角色。
“营长,美苏两国都有了对应的预备方案,重庆方面以及延安方面怎么办,我们需要同样拟定一个备忘录吗?”
“不用了,他们都是自己人,用不着这一套。”
孟遥摆手说着,门外的覃五柄突然推开门,探头喊了一句:
“营长,门卫打来电话说,一个戒备森严的车队突然停在了公馆门前,下来一个美国人递上名片,说海格尔伯德先生,以个人身份特来拜会营长。”
我靠,美国佬的动作这么迅速?
孟遥愣了愣,却发现一旁的穆思华望着自己的眼神完全不对了,简直就像被人施展了定身法一般,怔怔地望着自己,只是将一双眼睛越瞪越大。
“营长,你、你莫非能掐会算?”
孟遥无可奈何地摇摇头,扔下一屋子崇拜的目光,转身向会客厅走去。
这点事要是都猜不到,对穿越而来的人来说,那可就太丢人了不是。
“覃五柄,告诉门卫放行。”
“马路遥,马上打开会客厅,规格高点儿。哦,录音系统不要忘了开。”
“穆思华,让大家开始工作吧,你就随我参加会见。”
数分钟后,海德尔伯格看似慢条斯理地迈步走了进来。
不过,孟遥起身迎候的一刹那,却发现这家伙其实根本就是外强中干。不仅两眼目光涣散,而且手上也是不停地做着握拳的动作,一看便知心中早已大乱。
孟遥的嘴角,不由得挑起了一丝胜利的笑意。
外交无小事。
在两大巨头临时变卦的情况下,孟遥立刻随机应变改变了自己的行程,直到今日都没有以任何方式会见两国所谓的特使。
机缘巧合的是,远在万里之外的小胡子希特勒,却无意中送来一个大礼。
呵呵,自己身未动,当今头牌帝国却先来拜会了,这当然就是一种外交胜利了。
!#
第485章、琼州海峡
第485章、琼州海峡
随着蛟龙号1型第18艇的正式下水服役,突击营第一代潜艇终于完成了历史使命。在隆重而简单的列装仪式之后,高志远代表突击营统帅部按下蛟龙号1型潜艇生产线的关闭按钮,同时也开启了蛟龙号2型第二代潜艇的正式研制生产计划。
蛟龙号1型潜艇从诞生之初,到现在历时8年。
8年中,这款潜艇完全是在边摸索、边研制,边列装、边升级的非常规条件下,不仅在第一批三艘艇刚刚列装的极端情况下,很早就获得了一次宝贵的实战经验,也就是南海阻击北约组织前身的联合舰队的那次不过20分钟的海战,而且还在8年一艘接一艘后续潜艇的陆续海试和演练中,成功地获得了足以改变蛟龙号1型潜艇升级换代的足够海试时间,和必须的经验、人员及其技术上的积累,从而在1938年,这一至关重要的年份,从制造工艺上达到了可以第二代蛟龙号2型的升级水平。
在同时按下蛟龙号2型第二代潜艇研制生产的启动按钮时,完全已经忘了自己曾是一名优秀空降兵的海军司令黄老邪,在红绸落地的一刹那间,激动地挥起拳头,向着广阔无垠的海疆怒吼了一声:
“太平洋,大西洋,等着吧,中国的海军,来了。”
是的,中国海军来了,甚至可以说是将中国海军自由出入各大洋的时间,整整提前了近半个世纪。
但是,这还真的只是万里长征,仅仅迈出的第一步。
突击营目前的整个海军力量,还不过是偏居一隅,甚至还不能远离到海南岛600海里以外展开大规模的军事活动。
全部的水面舰艇,只有以俘获龙骧号后正式命名的东方号航空母舰、以及从德国强行买到手中的重型卑斯麦级战列舰重庆号这两大战舰,构成了一个含有三艘快速驱逐舰、两艘轻型巡洋舰、五艘护卫舰、一艘轻型战列舰以及油轮、大型补给船、综合补给船各一艘的特混舰队。
当然,水下则有着世界目前最强大的蛟龙号1型潜艇,并罕有地直接配属给了特混舰队5艘的规模。
如果说整个特混舰队水面舰艇还只是世界一流水平的话,那么,如果算上蛟龙号1型潜艇的因素,突击营这支毫不起眼的东方号、重庆号特混舰队,即使放在世界海洋中的任何一个地区,当今所以海军强国,将无任何一支力量可以与之抗衡,就像突击营的空军力量一样。
但问题是,最大的优势同时也是最大的劣势,那就是如此强大的海空力量,都只能是发出一次雷霆之击。
而世界性的大战,却不是一次绝杀就可以结束的。
换一句话说,突击营当今的最大短板也正在于此:在拥有足以毁灭任何对手的恐怖实力的背后,孟遥他们却隐藏着内心难以言表的苦涩。
工业力量的不足,以及尚无真正的立足之地而无法全面、安心和永久地展开大规模百年建设的种种约束,使得以孟遥为首的突击营决策者,始终难以放开手脚进行大规模扩军,以及实质性的百年基础建设。
而这也正是突击营为何要突然将建国蒙古提速的根本原因。
一方面,拥有着强大科技实力的背景,能够快速提升和积累自身的军备作战水平和规模。
另一方面,高科技本身就意味着对高工业能力的高度依赖。
而高度发达的工业能力,至关重要的一个制约因素,就是你必须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真正大后方及其战略纵深,才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完成你的高工业能力的全面基础建设,以及各个工业时代的升级换代。
时至今日,除了蛟龙号1型生产工业基地的建设之外,其他方面基本都还处在技术开发和积累阶段,根本不敢轻易地去扩能和扩容。
如此这般,除了保持足够的战略威慑之外,老实说,现实期的突击营,的确还不足以应对一场真正的全面战争。
甚至可以说,海南、牛头山大本营,包括正在加紧提速的蒙古基地的建设,任何一个地方,都容不得有半点闪失。丢掉了其中的任何一部分,对突击营而言都将是致命的打击。
当然,即使这样,目前业已通过各种手段以及这些年的积威,突击营的战略威慑已经形成。最强大的几个帝国,已经不会愚蠢到轻易来招惹突击营。
这就够了,至少是在二战全面爆发的几年当中,突击营一定是无忧的。
因为,就算美国,即使到了二战后期,它也不可能承受得起一个战区的海空力量遭受灭顶之灾的沉重打击,就算突击营只有雷霆一击的能力。
就在蛟龙号1型潜艇生产线彻底关闭的当天,一支由三艘一代潜艇最新列装下水的16、17、18号组成的特别海试小组,在榆林海军基地副司令员孙浩波的率领下,又一次前出到了琼州海峡的水域之外。
这三艘最新战舰,可以说既是蛟龙号1型潜艇的收官作品,又是蛟龙号2型第二代潜艇的开局实验作品。
与前面的15艘完全定型的潜艇不同,这最后的三艘已经具备了蛟龙号2型第二代潜艇的技术升级特征。其最大的变化就是,刚刚研制成功的第一代潜浪型鱼雷正式上艇,射程是前15潜艇的两倍。全艇在巡航速度下,最远航程已达到了后世第一代国产潜艇的水平。
按照预定计划,在抵达杭州湾之后,孙浩波就可以命令返航了。但就在他收回潜望镜的一刹那间,海面上突然出现了一幕他完全没有想到的事情。
开始时孙浩波还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但定睛一看,更为庞大的场面却让他的一双目光贴在潜望镜上,再也舍不得离开半步。
随艇的原第一潜艇支队政委、现已荣升至基地副政委的邹国,不由得也凑了上来。还未开口,孙浩波一闪身让开位置,将他一把摁在了潜望镜上。
“别挤了,我就让你也过把瘾好好看看。瞧见没,小赤佬,我敢说这绝对是驻扎在上海的第二舰队倾巢而出了。小鬼子,这帮牲口们在搞什么鬼?”
邹国不动声色地看来半晌,随即缩回身子看着孙浩波:
“孙司令,下命令返航吧,时间到了。”
孙浩波迟疑了一下,突然目光炯炯地盯着邹国道:
“邹政委,难得遇上一次这么大的鱼群,而且正好还赶上我们这一次最后的蛟龙号第一代潜艇服役,过了这村儿可就没这店儿了。怎么样,你就不想跟我站在一起试一下?”
“试什么,最后三艘一代潜艇已是最完美的了,你还想怎样,呵呵。”
邹国故意轻松地笑了一下,一把取过艇长话筒塞了过来:
“好了你个孙鱼头,我敢保证以后绝对够你喝一壶的,而且你吃都吃不及。现在,还是赶快下命令返航吧。”
邹国作为老突击营的人,他的话分量十足。
但孙浩波实在不忍放过这样一次大好机会,因为他已经清楚地看见,刚刚出现在潜望镜里的景象,绝对战舰不下数十艘。而且最勾人的是,虽然只是隐隐约约,但凭他多年的舰上生活,以及两次红星舰艇学院、一次德黑兰海军帝国学院深造的经历,他已经敢于断定,眼前的这个舰队,绝对有两艘航空母舰在其中。
上海早已无战事,而且小鬼子已然将这个以东的中国海变成了他们的内湖,这么庞大的一支特混编队却突然出现在杭州湾以西海面,绝对是非妖即怪。
孙浩波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轮机长,报告我艇现在的续航能力存量。”
轮机长是谁,可是他一手从潜艇学院提拔上来的,一听话音便明白了。
“报告司令员,我艇还可以前出200公里,才到必须返航的极限。”
“收到,待命——”
孙浩波说着,斜睨着邹国:
“怎么样我的大政委,这最后三艘潜艇还真是不是吹的,完全可以当做第二代蛟龙号使用了,续航能力惊人啊。你看这样行不行,我们就跑完这200公里,然后啥也不说了掉头返航。”
邹国皱了皱眉头,忽然发现四周的潜艇兵都望着他们,一个个露出跃跃欲试的模样,急忙一拉孙浩波,压低声音道:
“孙浩波,你不要脑袋发热。别忘了,营长可是一再的三令五申,没有他的命令,现阶段严禁任何部队,对小鬼子的海军进行任何形式的行动。”
孙浩波怔了怔,突然一扭脖子道:
“好吧,我也不与你争论,我提议将这个问题马上报回基地,由基地来决定我艇的去留。”
黄老邪正美滋滋地想象着未来蛟龙号2型第二代潜艇下水的场景,电话便激灵灵地响了起来。这家伙拿起来一听,顿时又惊又喜,权衡再三,最终还是把电话交给了一旁的高志远。
不管怎么说,孟遥不许动鬼子海军的深层内幕,他毕竟还是清楚的。不过他却是十分倾向于孙浩波的思路。
就前出贴在鬼子舰队的下面侦察一番,却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情。
当然,他可不敢直接去下这个命令。呵呵,旁边就站着一个可以顶雷的人物,他就没有必要去充什么大头了。
毕竟,孟遥的那个命令,不仅得到了所有高层的统一,而且也的确符合突击营当下的战略。
高志远拧着眉头听了好一会儿,突然将他的目光恶狠狠地甩了过来,同时对着话筒怒吼了一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