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降抗日突击营-第3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数端着明晃晃刺刀的小鬼子,裹足不前,面面相觑。
前进,势必要踏着同伴的尚有余温且血糊糊的尸骨,才能攀越而过。但那样的话,这座环绕着安达镇垒起来的死人墙,岂不是又要平添高度。
后退,则是一眼望不到边的人群,黑压压、雾蒙蒙,一如过江之鲫,见缝插针,一个人如何穿越而回。
打炮吗?别说原本加强过来的两个炮兵旅团早已荡然无存,就是步兵自己的小火炮,也早就被人家的炮火肢解得七零八落了。
不约而同的,枪声也跟着停歇了下来。
不停不行呀,现在每个战士已经完全看不到汹涌而来的小鬼子了。
在他们面前,只有那一道犹如套在安达镇脖子上的绳索,没有被收紧反而是疲软地松松垮垮地落了下来,形成了一圈触目惊心而又令人憎恶的死人墙,就那样一动不动地将他们和圈外的小鬼子,很自然地隔绝开了。
看着这奇特的一幕,很多官兵甩着已经扣动扳机酸胀无比的手,有的叼起了香烟,有的面面相觑,有的则一动不动地盯着死人墙看。
老实说,别说是后来第一批、第二批加入进来的官兵,就算是最早的那500穿越众,他们在后世也没见过这种阵仗啊。别说教科书上没讲过,现实中也从未见识过这样子呀。
再说了,整个360…的射界全部堵塞,他们想射击也没门呀。
当然,小鬼子的子弹也没法打进来,除非他们想对空放枪。
“姜团长,怎么办?”
三个第一集团军上海师的主力营长不约而同地趁着这个间隙跑过来,一面问着姜成,一面又是好笑、但多少也有点一阵阵发凉地不停缩着脖子。
杀死的是万恶的小鬼子,但毕竟这诡异的一幕,却是他们亲手创造的,心理没一点阴影那是扯淡。
姜成一手提着他的那把滚筒式冲锋枪,一手挠挠头,也是一筹莫展。
放眼望去,这一个令人憎恶而又诡异的死人墙,不仅戏剧般地中止了敌我双方的冲锋陷阵和互相射击,还让这座仿佛孤悬海外的安达镇出现了如此诡异的一幕。可惜这次岳军没来,不然他的新闻局可就有事做了。
拿起望远镜看看吧,但实在恶心得紧,再说战场情况一目了然,看什么?
抓了半天脑袋,姜成挥手命道:
“都回自己的指挥所吧,抓紧这个机会让战士休息,给武器降温,同时补充一下食品。告诉大家,不要有任何心理影响,我们击毙的都是侵略军,是没有任何话好说的,来一个打一个,来两个打一双。”
当然也不是没有处置办法,姜成完全可以不用呼叫炮火支援,凭自己阵地上的炮火,就足以清除掉这道堵在眼前同时又堵在心间的恶心的死人墙。
但营长那边给出的命令,是所有一线、二线阵地必须坚持两天,至于怎么坚守下来,那就是各阵地自己的事情。
很显然,统帅部已经下定决心要在安达镇再次创造出一个经典战例。
既然是要为现今的所有部队打出一个从未有过的经典战役,而且是陆军最基础的阵地战模式,那么营长的意图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不仅自己这次要在安达镇成功突围,而且要以少胜多,为突击营以后的作战样式乃至全国的抗击外辱民心打出威风,提升士气,创造经典。
那么,包袱就扔给小鬼子自己去想吧。是继续翻越尸山汹汹而来,还是自己炸开缺口长驱直入,总之水来土掩兵来将挡就是。
姜成想着,低头看了看手表上的时间,索性趴在了沙包上小憩了起来。
***,从昨日正午一刻正式打响开始,这才刚刚到第二天下午五时。算上人家t59坦克装甲突击集群的炮火打击时间,真正由自己对敌的时间,才过了一天多几个小时,两天时间,还真他娘的有些漫长啊。
这一幕,孟遥自然也是看在眼里。
而且这种闻所未闻的场景,也是让他一方吃惊不已,一方面又好笑不已。
从今日开始,在布勒等人的强烈要求下,德国人也加入到了战斗中。三名德国党卫军随员到了姜成的最前沿警戒阵地,面对层出不穷涌来的日军方阵,不仅没有丝毫畏惧,反而对命令他的布勒一副感恩戴德的模样。
想想也是,二战序幕已经徐徐拉开,但在欧洲大陆毕竟还没有机会参与到如此大规模的战役中。任何一名职业优秀军人,又岂能放过这么好的一次机会。
而奥伦道夫则直接参与到环安达镇的整个环形交通壕与掩蔽所的建设中,并且全程都给予了工程学、土木学以及力学上的指导,最后一直留在了那里。
布勒则坚持要进入孟遥的指挥体系中,很好地承担了一个高级参谋的职责。还别说,今天正午刚过,这家伙便根据昨日的炮火覆盖以及今早的战场遮断式轰击,然后加上那一道绵延10公里将安达镇紧紧环绕了起来的死人墙,居然得出了日军截止到目前的伤亡比例。
呵呵,10个师团已经至少有两个师团彻底失去了战斗力,有这么夸张吗?
这个数字,连孟遥自己都不敢相信。别忘了,真正实实在在顶在前沿与小鬼子硬碰硬对射的,仅仅不过是一个团的兵力呀。
我靠,如果数字准确的话,岂不是说我一个团能顶得住两个日军师团的冲击了?
但德国人的严谨和科学态度,却也是不容置疑的。
好吧,这家伙姑妄说之,老子就当姑妄听之。
反正今晚一过,已经运动到安达镇数百里之外的唐县师、武汉师这两大齐装满员的精锐部队,就将准时在包围圈东南方向、东北方向发起猛攻,而骑兵军第一重装骑步师、第2轻步师也将在东北一线发起全面袭扰,伊尔机组将在歼20战机三机编队下,定于明日午时三刻在包围圈正北方向,由安达镇通往中蒙边境方向撕开一条通途,届时无论战果如何,他们都将向这个口子全力冲刺,首先掩护突围而去。
伊尔一到,小鬼子真正的伤亡数字自然很快就能一清二楚。
只要妇女团、学生团和干部团这两万人的文职队伍安全撤离,到时是跟着突围而去还是怎么的,老子还真说不准了。
别忘了,原本以为要三个团全部压上才能顶着10个师团的冲锋,如今一个小小的姜成团在一线警戒阵地便顶住了,而且二线阵地到现在还丝毫未动,更别说还有作为最后杀手锏的t59坦克装甲突击集群的变态存在。预案中谁又能想到能有这样上上结果,手里还有一大半兵力未用,别说老子了,估计像不是一线部队的德国佬布勒都会陡生它心。
昨天已从徐州得到战报,老蒋果然在台儿庄取得了自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士气猛增。而彼消此涨的,这个消息势必会影响到松井石根、武藤信义这两大魔头的作战指挥。
看来,有必要在明日妇女团、学生团和干部团安全撤离后,当即对整个战役态势重新评估一番。如果有利的话,干脆再来一次反包围也未尝不可。
不过,如果那样的话,唐县师、武汉师再加上两个骑兵师,显然至少还需要调动一个师才可形成反包围圈。
一旁的布勒,却是心中五味杂陈地一会儿默默地偷眼打量孟遥,一会儿看看作战地图,一会儿又握起望远镜向四周观瞧。
自从通过令人震惊的t59坦克而全面认识了突击营战力之后,布勒已从根本上认可了这支中**队绝对已是世界一流之军的心理结论。而且元首也与他的将军团多次推演过,得出的结论是,当今之世,理论上能与之抗衡的也许只有德意志帝国、红色苏联、老牌不列颠帝国、新崛起的美利坚合众国以及眼前这个日本帝国了。
但科学家团的结论却是令人沮丧的,但却又是令人无法批驳的。
因为,上述这些老牌几乎没有一个不是以国家背景为依托,而且整个军队的军兵种与规模数,少则数十万多则一两百万。
而突击营,却是区区一个地方武装,与广袤的中国版图的人口总数、工农业产出以及国力支撑而言,不仅是沧海一粟,而且与任何国家层面的支撑无关。然而,他们却一己之力,达到了现政权蒋政fu数百万军队都无法达成的战略成果。
假以时日,倘若突击营以一个国家背景再度横空出世,试问当今世界还有那一支军队能挡其锋。
最令人恐惧的是,现在这一幕,已经亲眼出现在在他的面前。
得知被围的消息之后,布勒与奥伦道夫只是简单商议了一下,对自己的安危毫不担心。最不济时,他们只要亮出一面白旗,打出德国党卫队旗号,相信任何一支日军师团都不会再对他们发动任何攻击。反倒是对孟遥,两人却秘密商议了多次。
当时在他们看来,日军胜利是必然的,只是伤亡的多少、时间的早晚而已。
他们甚至还拟定了一个秘密计划,一旦突击营被彻底击溃,担当孟遥人身安全的任务便非他们莫属了。看来很有必要现在就为孟遥准备一套党卫军服装,以便到时让他混入党卫军一行中脱线。
不管怎么说,孟遥必须要活下来。而一个失去了突击营后盾的孟遥,对德意志帝国而言也许将获取更大的意义。
可现在,这一切的可能都泡汤了。
不仅失去了所有幻想,而且现实更令他震惊又恐惧。
布勒很清楚,孟遥一开始便答应了他们参战的请求,绝不是简简单单的事情。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这句中国人的谚语,孟遥自然比他这个外国佬更清楚其包含的意义。
而更清楚的是,布勒还知道,孟遥手中,此刻竟然还有一大半兵力未动。
一大半兵力未动,就把日本猴子打成了这样,回去说给那些自命不凡的将军们听,他们谁会相信,元首会相信吗?
看来,此行真正的目的,不能再拖下去了,再晚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布勒铁青着脸,突然抬眼望向孟遥,一字一顿道:
“孟遥将军,现在我有重大事项跟您说,请把无关人员都请出去,因为接下来我说的每一个字,都是绝密的。”
哦,面对突然一本正经的布勒,孟遥似乎一点都没有诧异,又举着望远镜看来半天,方才随意地对在场的人命令道:
“好了,你们都先出去一下,顺便去各个地方看看。”
人,很快走光了,但只有一个瞪着牛眼的少尉,双手紧紧捏着手里的冲锋枪一动不动。
布勒很不高兴地抬手一指,刚要说话,却被牛眼少尉一眼给瞪了回去。
“老鬼子,战场条令不允许我们营长有任何时间处于一个人状态之下,这点你比我清楚吧。少废话,你说你的,我就当没听见。”
这——
布勒求援地向孟遥望去,孟遥却头也不回地哼哼一句:
“布勒将军,有话就说吧。我的少尉说的没错,我也无权让他离开我。什么时候都有例外,懂吗,他就是那个例外。”
布勒艰难地咽口唾沫,点点头,刚要开口,却见眼前忽然火光一闪,脚下的地面微微颤动起来,紧接着耳畔便传来一阵阵震天的爆炸声。一刹那,死寂的漠北大地忽然重新陷入到炮声隆隆的光景。
布勒自动地停下来,飞快地拿起望远镜一看,顿时倒吸一口凉气:
只见刚刚还首尾相衔的那一圈死人墙,忽然在一阵阵的炮火轰击下,撕开了一个个大小不一的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