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降抗日突击营-第3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是夜,孟遥、陆涛、高志远以及全体原营指成员济济一堂,围坐在一张巨大的圆桌周围,人人手抚着桌上《突击营最高军事统帅部公告》、《突击营人民委员会公告》以及即将于明日发布的《突击营民族复兴党成立公告》等一份份文件、名单,不禁集体陷入到了因巨大的心潮澎湃而来临的静默中。
十多年前的今天,这一切,有谁敢于畅想呢?
再看看这两天来如狂风巨*般涌上各大报纸头条新闻的那些标题,谁有能想到,短短数日,老蒋居然将他与突击营的租约“一不”地捅到了各大报纸上。相煎何太急呀,看来,他们所带来的那一点点蝴蝶效应,到底还是被历史之手悄悄地修正了。不然,日寇又发动侵华战争呢?
“,就是大会结束的一天。我们,是到了真正该发声的时刻了。”
孟遥喃喃地说着,举目向夜空望去……
(温暖的生日红包,感谢,川苍烟峰楼)
第424章、政权建设
第424章、政权建设
第425章、第一枪
第425章、第一枪
在上海被朝鲜党人炸成重伤的植田谦吉,终于又带着一只瘸腿回到了中国再到中国,这倭寇几乎一扫曾被突击营在上海击溃而羞辱自杀时的阴霾,完全是带着浑身喜气重新以征服者的嘴脸走下他的座机的。
昨天,首相官邸会同军部召开了一次自上海兵败以来笑声最多的会议。
近卫首相不仅带来了笑声,而且还带了国内的《读卖新闻》、《朝日新闻》各大报纸,中国的《大公报》、《申报》甚至《中央日报》,以及英法美等世界列强的主要大报《华盛顿邮报》、《法兰西日报》等。各大报纸头条几乎一模一样,都是诱人眼球的大红标题:
《关键时刻,中国了——蒋孟分道扬镳,还是另有玄机?》
不过,标题让人心跳加速,一份完全陌生的中文报纸《民族复兴报》、以及来自美国本期最新的《时代周刊》,却更叫人心跳加速,眼红耳热。
热恋多年的蒋孟,真的一如天皇每日的企盼,就这样分道扬镳了吗?
如果是,准备了多年,而因突击营这样变态存在而一拖再拖的占领支那计划,岂不是终于可以全面启动了吗?
然而一切却不能不让人。
《时代周刊》封面人物罕见地第一次出现了中国人的面孔:一张被放大的中国最高统帅蒋介石正面戎装照,正一脸阴云地注视空洞的未来。而一直被视为中国最神秘、也最年轻的上将孟遥,则被意味深长地放在了封面右上角的版面,威压之势和凌驾于天空之上的影射意味十分浓厚。而在两张肖像之间,象征中国的万里长城从起点开始,在中段被画成一条遍体鳞伤的巨龙,扭曲着一直延伸到龙头的位置,忽然幻化成那架传说中突击营的战机,直冲云霄。
可恶的老美,政治上用心良苦,艺术上也不得不说,的确是匠心独具。
再看来自中国的那份陌生的《民族复兴报》,头版头条以及通栏就是一个内容:
“面对日本侵略者的大举进攻,继中国国民党、**、民盟、九三学社以及民进等党派之后,又一个为了民族解放、独立、自由的新党,已于昨日在海南突击营正式成立。”
没有庆典,没有各党派贺电,有的只是这一条条新闻公告。
所以,种种迹象都已表面,这是不同寻常的。国府和**与突击营之关系,显然已经出现了巨大裂缝。而特高科大本营掌握的情报也从各方面显示,天皇以及首相、军部曾经最为担心的突击营,国共两方面都不再视其为同志、加伙伴了。
试想一下,一个在国土上,却要花天价买地盘才有立足之地,可见突击营已被列入蒋政府不受欢迎之黑名单。但反又可以例证,外强中干的南京政府又根本不敢像对付各路军阀和红军那样动辄围剿、驱逐和吞并,而只能像参照列强在华租界的形式,给予了突击营不能不说也算得上是致命一击。
哟西,天神庇佑大和,天皇照耀子民,大日本皇军终于可以动作了。
瘸腿的植田谦吉一走进关东军在东北的总司令部,这倭寇的狼狈搭档、关东军参谋长东条英机便领着第1师团师团长河村恭辅中将、第2师团师团长冈村宁次中将、第4师团师团长松井命中将、第12师团师团长山田乙三中将、独立混成第1旅团旅团长酒井镐次少将、独立混成第11旅团旅团长铃木重康中将等,笑逐颜开地鼓起掌来。
很显然,这倭寇上飞机前发给他们的喜电,这些家伙都已心知肚明了。
“哟西,岗村君,你的第2师团到底是大日本最精锐师团,这么快就归建了。很好,我的要通报军部大大的嘉奖。”
冈村宁次得意地一低头,马上叫嚣道大将阁下,我只有一个心愿,那就是快快地找到支那突击营,快快地与他们交手,用我的第2师团让那个可恶的孟遥才是大日本真正的皇军铁拳。”
第1师团师团长河村恭辅中将一听,马上皱了皱眉头。
这个冈村宁次,一向骄横无比,看来这次军部为了在华北战事的整体推进,将第2师团加强到关东军序列,由原来的三个师团建制陡增至四个师团,而且还加强了一个骑兵旅团、两个独立守备队以及一个铁道线路司令部,这家伙看来以后又多了一个可以炫耀的资本了。
哼,只可惜他还没有机会见识突击营的恐怖。也许等到真正交锋的那一天,他哭得只会比谁都更难看。
不然的话,第1、第12师团这些关东军老部队,岂不都成了吃干饭的。
“哟西,岗村君果然赤胆忠心,希望如你所愿。”
植田谦吉早就吃尽了苦头,自然明白冈村宁次这根本就是痴人说梦,所以只好干笑一声又道:
“不过,上至天皇、下至军部,都已严令在华各个方面派遣军,我们的主要对象和方向是国共,只要打垮了他们,中国唾手可得便指日可待。突击营被南京从上海赶到了天涯海角,我们的不用去刻意理会就是。”
不料,冈村宁次依然一副大嘴巴地仰着下巴,几乎就要拍着胸脯地叫嚷道:
“司令官阁下,我的您的侄子至今仍在支那突击营的手中,而且特高科说他根本不是作为战俘对待,而是每天都在服苦役。您的放心,战事一开,只要有机会,我的——”
“八嘎,够了。”
植田谦吉一脸的横肉突然难以抑制地剧烈抖动起来,猛地一拍桌子站了起来:
“东条,你的随我去大本营参加联合作战会议。其他的人,都做准备吧。七月七日之前,都要把你们的士兵约束在军营,不得外出滋事,否则严惩不贷。”
两个倭寇带着大队警卫部队赶到会场,日寇华北派遣军总司令官寺内寿一、上海派遣军总司令长官松井石根两大倭寇头子,立刻起身相迎:
“让您费心了,植田谦吉总司令官阁下,关东军不愧是大日本皇军中流砥柱。这次从阁下手中调配的师团,我等一定好好用之,绝不辜负大将阁下对华北战事的寄望。”
“不要客气,快快地开始吧。”
植田谦吉说着,一瘸一拐地走到了的位置上坐下,随后看了看与他并排而立的另外两个座椅,抬起指挥刀在上面敲了敲。
大本营不知是忙得焦头烂额,还是被蒋政府挤走突击营喜昏了头,如此重要的军事会议,竟然连一个大本营的人都不派,难道会议要让他主持吗?
寺内寿一、松井石根虽然军衔低于他,可现在一个是华北派遣军总司令官,一个是上海派遣军总司令官,一跃成为与他这个关东军总司令部几乎平起平坐的角色,他还可以向从前那样俯视他们吗?
就在这时,寺内寿一忽然低头鞠躬道:
“植田君抱歉了——”
说着,这倭寇突然笔挺地立正起来,板着脸大喝一声:
“奉天皇陛下圣旨,关东军总司令官植田谦吉大将、上海派遣军总司令官松井石根中将,与鄙人共同参与即将展开的华北战事秘密军事会议,由军部密令本人主持。现在我命令——”
“1937年7月7日,为华北战事第一期第一阶段,以关东军、中国驻屯军为主,构成以机械化部队及其战车、炮兵和空军协同的华北派遣军序列,在中国华北战场全面展开。”
“华北派遣军战斗序列包括:”
河村恭辅的第1师团
板垣征四郎的第5师团
矶谷廉介的第10师团
土肥原贤二第14师团
中岛今朝吾的第16师团
川岸文三郎的第20师团
健川美次的第110师团
酒井镐次的酒井旅团
铃木重康的铃木旅团
河边正三的河边旅团、本间雅晴的本间旅团以及千田贞雄的千田兵团、骑兵第一旅团冀东军(中国华北自治区)主力、蒙军五师(蒙古国)、满军(满洲国)等辅助部队。
“上海派遣军战斗序列包括——”
藤田进的第3师团
稻叶四郎的第6师团
吉住良辅的第9师团
多田骏的第11师团
荻州立兵的第13师团
藤江惠辅的第16师团
林茂清的第18师团
齐藤弥平太的第101师团
末松茂治的第114师团
第一后备兵团,以及重藤支队、冈崎支队、中国靖安军(亲日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北京))、中国李春山旅(亲日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中国于芷山旅(亲日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等二线支援部队。
寺内寿一随后又拿起一份电文:
“现在正式公布近卫首相会同我外务相、防卫相等五相会议决定——火速以关东军及朝鲜军准备好的部队(5个师团,目前暂用3个师团和18个飞行中队)迅速派往华北以加强中国驻屯军之战事准备。”
“陆军部《昭和12年(1937年)度之对华作战计划》——华北战事,以的2个军(5个师团外),增加3个师团,以便全面在在华北五省(河北、山西、山东、察哈尔、绥远)进行纵深作战;对华中方面,以第9军(3个师团)占领上海附近,增调新编第10军(2个师团)从杭州湾登陆,从太湖南面前进,两军策应向南作战以实现占领和确保上海、杭州、南京三角地带”。”
……
此刻的延安,宝塔山下的延河荒草丛生的河畔,忧心忡忡的陈赓再次陪着周恩来赶到了河边,望着已经在延河畔踽踽独行了数日的老毛,鼓足勇气跟在周恩来之后走了。
看到两人,老毛还是像几天前那样,默默扫了两人一眼,便捏着手中的烟头马上又拉开了与他们的距离。
周恩来轻叹一声,盯着愁容满面的吴吉清问道今天主席还是一句话都没讲吗?”不跳字。
吴吉清摇摇头,突然牙咬切齿地说了一句:
“周副主席,要怪就怪突击营那帮子人。本来一切都好好的,那个孟遥非要把主席和蒋光头关在一起看破电影。哼,主席如果落下了病根,下次见面我绝对饶不了他。”
陈赓赶紧把眼睛一瞪,呵斥道乱讲,无组织无纪律。”
周恩来也严肃地将脸一板道小吴,情况都还没搞清楚,不要乱下结论。”
吴吉清一怔之后,不服气地又是一哼:
“周副主席,他们连民族复兴党都弄出来了,一看就不是甘居人后的主,狼子野心暴露无遗,还有不清楚的。”
说着,吴吉清忽然想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