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历史-第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训练随即开始。卡车把特种联队拉到张家口西北100公里外的小镇…蒙古营旁边的〃安固里淖尔〃,这是方圆数百平方公里内唯一可以划船的大型水面。湖边支起了野战帐篷,湖面漂浮着橡皮艇。
卡尔迅本人带头,领着队伍在初春寒冷的湖水里,每天完成500米武装泅渡,和用最快速度划船2000米的训练。
然后是操作各种火器,实弹打靶练习,以及攀爬绳网。
又高又壮的海军陆战队中尉赫伯特·希契,担任联络员和助理教官。
吕正操上校热情推荐了本支队的参谋长,27岁的张学思少校。
卡尔迅起先有点怀疑这个貌似白面书生的年轻人能否胜任。但了解到这位张学良将军的弟弟会讲日语、游泳不错、又是抗日军政大学毕业、并且5年前就在香港学会了驾驶飞机等等,当下就留他担任了参谋主任。
至于部队长,卡尔迅选择了一位能征善战的新四军骁将…曾经和他在苏北一起阻击日寇30天、一起负伤、一起在重庆手术、又一起回到华北参加集训的、号称〃拼命三郎〃的陶勇中校。
训练持续一个月,直到每人都达标。
卡尔迅不断重复着八路军的口头禅:不打无准备之仗!
接替徐向前担任政委的聂荣臻将军,时而过来,笑眯眯地看望特种联队。并对他当年在五台山就熟悉的美国战友卡尔迅〃参赞〃说些悄悄话。
多数不知情者都充满疑惑:这是……想干什么呢?
这深居内陆的塞外草原,离任何潜在的两栖登陆战场都远在1000公里以上啊。
如果卡尔迅不是高级指挥官,准会有人指责他疯了。
如果泰勒不是因为有默契,也会认为,他象那位高原内陆国玻利维亚的参谋长一样,患了海军妄想症。
(253)
日本。北海道,札幌。
四月里,苏联外贸人民委员米高扬,在驻日大使马立克陪同下,与新任的重光葵外相在此签署了一项重要协议。
协议规定,经过日本航线驶入苏联远东港口的船只,〃不得运载任何武器和准军用品〃。只能装运食品、原材料、矿产品等大宗的非加工物资。日本有权随时对往来船只抽查,一经发现违禁物品,立即予以没收。
这项协议的签署,对于双方来说,都出于不得已。
苏联,欧洲前线仍然紧张,不可能在远东用兵。这条太平洋航路的运输量一度占到援苏物资总量的一半※。冬季断航已使苏联感到匮乏,他们不能失去这条输血动脉。只能忍受被日本限制货物种类和接受抽查的屈辱。
※据二战史料,该线占总量的比例为47。1%,其中1943年为50。2%。
日本,由于太平洋和中国大陆面临日益深重的危机,天皇本人也向内阁发出〃勿与俄国对立〃的警告。
他们明白,如果苏联参战,即使不出兵,仅仅给盟国提供空军基地,日本战略态势就会陷入被包围的绝境。
所以也只好允许苏联运送非军用物资的船只,频繁地经过自己控制的海峡和国际水道。
(254)
就这样,中断近半年的北太航线有条件地恢复了通航。
两个月里,数十条通过津轻、宗谷海峡的船只,日本方面搜查严密,未发现可疑征兆。搜查重点是驶向苏联的满载货轮,对于回航船只则基本放松。
一度沉寂的远东港口海参崴、纳霍德卡、苏维埃港、瓦尼诺等又繁忙起来。
钢坯、铝锭、铜材、橡胶、轮胎、皮革、硝酸、汽油、机床、化工产品、机车车辆、粮食油料、食品罐头、电线电缆、服装鞋帽…… 60天里75万吨的到货,使所有码头都忙得不亦乐乎。
一时间,远东本来不多的劳动力再次出现大缺口。
苏联向中国华北方面提出要求:
根据美苏《第二轮援助议定书》中的〃余量分流〃条款,货物中有九分之一是运往纳兰和华北的份额。
因为苏联人力极其紧张,华北方面有义务承担一部分运输劳务。希望能象去年那样派出装卸劳工队伍。
华北方面也觉得义不容辞毕竟物资中有供应自己几十万部队的粮食、油料和服装,还有电话线、轮胎、布匹、军鞋、汽车零配件,以及供应张家口兵工厂的铜材和硝酸等合成炸药的原料。
于是几个华北边区组织了两万多人的劳工队伍,经蒙古和苏联阿穆尔州,陆续来到苏联濒临日本海的港口。
(255)
陕北,延安。
6月10日,广播中公布了季米特洛夫代表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团发表的《解散声明》。这是个不大不小的历史事件。
虽然早有预告,这一新形势还是使中共领袖们感到被动而连日开会、商讨。因为重庆方面也掀起一片要求中国共产党仿效解散的呼声,国民党《中央日报》连篇累牍地发表了系列社论。
一时间,以蒋委员长名义写就的指导性著作《中国之命运》变成小册子,大量发行。国民党利用解散事件,抢得舆论先机,力图对国民政治选择施加影响。
华北战场态势也不容乐观。
日军从最初受打击的懵懂惶惑中苏醒过来。冈村的〃华北派遣军〃得到关东军几万兵力加强,空军数量也渐渐恢复,正在调兵遣将,攻势发动在即。
而华北物资供应已现紧张。由于组建〃华北抗日联军〃,新加入的、来自各个山头的几十万人马稀释了原有武器供应,联军战斗力整合尚未完成。
冬天蒙古运输线无法利用,开春后,虽然粮草供应还能跟上,但武器、特别是弹药却处于短缺状态。
重庆方面,以日军增兵杭州,争夺丽水、衢州机场群,导致浙东紧张为由,申明:不再对华北分流物资。
6月,〃华北抗日联军〃新组建部队60个团的装备,有二分之一没有着落,客观上影响了未换装部队的士气。
这样,预计秋季开始的第三次〃百团大战〃就有因装备跟不上而延迟的危险。
(256)
这期间延安开展了大生产运动。
需要的不再是纺线、织布,更多劳动力参加了军工生产。但只能满足子弹、手榴弹、枪榴弹的需求,重迫击炮弹以上的弹药还无法自给。
朱德总司令一句话概括了华北抗日联军的当前态势:
〃游击、自卫有余,发起攻势不足。〃
延安新机场上,霍华德上校的第316航空联队竟时常出现有油、无弹的情景。
阿诺德都进行了干预,但效果不大。
因为进入浙江丽水基地的陈纳德第14航空队,已开始对日本和台湾进行间歇性轰炸,大量航空炸弹都要从昆明运往丽水,以保证这一头的更迫切、也更受重视的急需。
运输机数量和燃料也不充足,反而还要求从延安向丽水调运油料,并加以空中护航。这占去了316联队大半精力。
因此这时期…1943年夏季的华北空中作战,基本陷于停顿。
(257)
莫斯科。赫尔岑路。中共代表团驻地。
为寻求共产国际解散后的工作方针,以及苏联对中国作战的支持,延安方面派出一个代表团。6月下旬,前共产国际王明书记等,经蒙古赴苏联。
但得到的答复是:目前,爱莫能助。
两个月前,红军在哈尔科夫遭到老谋深算的德军元帅曼施泰因的〃三套钳〃战术反击,物资消耗很大。 ※史实。
即将到来的库尔斯克突出部地区的会战已渐现端倪。预计双方在这里会有一场大规模浴血拼杀。
负责与中共联络的米高扬同志解释说:种种原因,使苏联自顾不暇。
7月,由主管根据地后勤建设的书记处书记高岗带队,第二批中共代表团再次到达,前来说明秋季作战的紧迫性。
中共介绍:国民党政府借共产国际解散之机,掀起了第三次反共浪潮,对延安实行种种封锁和禁运。
苏联同志认为,有些困难是由于过度依赖美国的援助造成的。并提醒:兄弟的中国党在利用资本主义美国的武器打击日本强盗的同时,还要注意坚持工人阶级和劳苦大众的根本立场,牢记伟大的国际主义义务。
受到一些质疑和抱怨后,王明和高岗终于见到斯大林同志。高瞻远瞩的斯大林同志表示:
共产国际虽然解散,但我们不能在远东留下真空。中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也是我们的斗争。苏联虽然十分困难,但不能忽略自己的国际主义义务。
7月中,双方达成了协议。一批轻武器主要是3万支冲锋枪、步机枪和500门迫击炮、弹药,以及一些辅助器材,共计1600吨,装了两列火车,陆续从乌拉尔山工业区启运。
交换条件,是2个月内《分流条款》中配给中国的美式车辆、施工机械、油料和中国劳务装卸工人。
中国同志认为,目前八路军即将渡过以游击战为主要手段的抗战时期,今后的战略目标是准备反攻。
因此,这些武器过于轻型化,种类也过于单一,不能适应大规模攻坚任务,希望有所调整。
高岗还说:受到斯大林同志器重的林彪同志,特地提到,期待苏联能够支援少量的〃喀秋莎〃火箭炮。
但苏联同志说,这些武器足以装备60个轻装战斗营了。目前苏联能够提供的只能是轻武器。苏联同样需要反攻。重武器和卡车,必须待美国兑现若干援苏武器物资后,再来交换。
8月初,延安复电代表团催促:不必讨价还价,照单接收,尽快启运!
王明书记主动承担善后事宜,自此长期滞留莫斯科。
延安也乐得这一安排。
高岗
(258)
苏联远东。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苏维埃港。
美国大使馆的莫罗中尉此时已晋升为上尉,其中部分原因是他已往返了10次西伯利亚,尽管不全是乘坐火车。
他高兴地第三次见到了卡尔迅上校现在是准将。
〃将军,当听说你被当作'美国战争贩子'被日本人杀害时,我和耶顿中校的血液,都要凝固啦。〃
〃日本人只好继续研制能够击毙我的子弹呢,上尉。〃
〃哈,他们没有足够的铜,将军。〃
莫罗不知道,准将要他找那条3700吨的〃考艾号〃有什么用。在他看来,那船又小又破,再跑个来回就该报废了。远不如标准的6600吨自由轮气派。
但他还是让斯蒂芬上士早几天就把〃考艾号〃留在港内,督促船长修好了有些失灵的吊车和绞盘机,并且预付了一百美元的压港滞留金。
新来那批中国装卸工似乎不怎么喜欢干活,倒是对游泳很感兴趣。
一有空闲,他们就成群地泡在水里,说是捞取沉落在港内的某些物资。时而还会以港湾入口处的灯塔为目标,举行一些不够正规的游泳比赛。
苏联港务局的军代表柯萨科夫少校有些不耐烦地说:这些中国人,都没见过大海,过些天他们就不新鲜了。
……6月中的一个有月光的夏夜,莫罗上尉看到〃考艾号〃开始装船。
但那批新来的工人,不是按照以往的常规来配货装载那些应该运回美国的铬矿砂和木材而是用手推车,推来大大小小的包装箱。
这时苏联港务监管人员都已下班。但莫罗知道,日苏之间前不久签订了过往船只装载限制协议。为避免碰到麻烦,莫罗打算过去给他们一些善意的提醒。
准将站在船尾旁,用手势阻止了他。
莫罗明白了。职业训练告诉他,不该过问的事情就不要过问。
他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