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才女--石评梅传 作者:柯兴-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屋子里弥漫着烟草气味,虽然已是韧冬,但是那两扇雕花朱漆红松窗,还是不得不大开着。
这里是宣武门外山西会馆。眼下,正在举行一次同乡会。
石评梅和吴天放走进会馆的时候,第一眼就看见站在一张八仙桌旁边、正在讲话的青年。屋里烟蒂狼藉,同乡会已经开了一些时候。
评梅和吴天放走到一个靠窗的角落里坐下。评梅刚坐下,便撤开目光满屋扫视了一遍。咦,她的同乡怎么没来?那正在讲话的青年,那满地狼藉的烟蒂,和他们眼下坐的位置,都不由得使她想起了去年。
去年,她来到北京考取女高师已经一年多了。就在那年初冬,也是一次山西同乡会,也是八仙桌旁站着一个正在讲话的青年,她和吴天放来了,也是坐在今天坐的位置。她当时问吴天放认识不认识那个讲话的青年,吴天放告诉她,他叫高君宇①。评梅听了,心里一动,眼睛一亮:
①高君宇(1896——1925)山西静乐县静游镇峰岭底村(今属娄烦县)人。名尚德,字锡三,号君宇。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英语系。“五四”运动的组织者之一。1920年3月与邓中夏等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加入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首届书记。中共二大中央委员,编辑中共中央机关报《向导》。1924年7月到广州,任孙中山秘书,翌年随孙中山北上。1925年3月5日在北京病逝。
“噢?他就是高君宇?”
“对,他就是高君宇,北京大学英语系的学生。”吴天放轻声说道,“怎么,你认识?”
“听说过,听说过。”
评梅告诉他,高君宇是她父亲的学生,山西省立一中的毕业生。父亲寒暑假回到平定老家,总是称赞高君宇,说他立意深造,勤苦力学,所作诗文,多有奇气。还说他举止轩昂大度,言谈卓革不凡,师长称慕,同辈敬爱,日后必有建树!
吴天放面带笑容,点头称道,可是额角上却布上了一片久久不散的阴云。
停了一会儿,他微微一笑,说:
“是啊,你说得很对。不过他的言行实在过于激进了。今年四月,他在《北京大学学生周刊》上写文章说,要把一切生产机关从资产阶级收归给民众,建设新的经济组织,破坏一切现存政权。他在陈独秀办的《新青年》上,甚至说山西有些工人进了工厂就像进了监狱,收入比苍蝇的翅膀还薄。你觉得他这是说的真话吗?”
高君宇好像正在讲述去年“五四”学生运动的意义。评梅因为和吴天放说话没有听全。这会儿,只听高君宇神情激动,慷慨激昂,大声地说了几句结束的话:
“……总之,‘五四’运动的中心口号是‘科学与民主’。大家都知道,没有科学,古老的中华民族将继续贫穷落后;没有民主,便不能动员全体民众改造社会。没有民主,便没有自由。而自由之花,是要经过革命的血染,才能开得更鲜艳,更璀璨!……”
同乡会,不是严肃的政治集会,同乡们聚在一块可以议论一个什么题,可以由一个主要发言人讲话,也可以七嘴八舌,可以互相探讨,也可以品茶下棋。
吴天放附在评梅耳边,悄声告诉她:去年五月四号那天下午,在天安门广场聚集了十几个学校的三五千人,手里拿着“废止二十一条”、“严惩卖国贼曹汝霖①陆宗舆②章宗祥③”的旗子。高君宇带头游行、演说。噢,对了,你刚才不是听到了吗,他的音色很美,很有音乐节奏感,很有煽动性,能吸引一些学生、民众。当时高君宇他们游行到了东交民巷,不料外国守卫队不让通过。他们不顾总指挥傅斯年④的劝阻,硬是改道向曹汝霖的住宅进发。曹汝霖,家住东城前赵家楼胡同3号,四合院,高围墙,大门楼,南房有一排玻璃窗,黑漆门楼大门的铁锁反锁着。嘿,高君宇和许德珩⑤、匡互生⑥他们几个,带头破窗而入,痛打了章宗样。虽然跑了曹汝霖,可他们到他的卧室一看,太华丽了,气坏了,就用火柴把绿色的罗纱帐点着了,顿时室内大火,房子也烧着了!人家都说,高君宇是“五四”运动的急先锋,健将,激进分子。
①曹汝霖(1877—1966)上海人。字润田。曾任袁世凯政府外交次长,1915年与外交总长陆徴祥受袁命,同日本谈判签订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五四”运动中与陆宗舆、章宗祥同被斥为卖国贼。抗日战争期间,曾任伪华北临时政府最高顾问。1949年去台湾,1966年死于美国底特律。
②陆宗舆(1876一1941)浙江海宁人。字润生。曾任北洋军阀政府财政部次长、大总统财政部顾问、币制局总裁等职。“五四”运动时,海宁县群众集会声讨陆宗舆,一致通过决议开除其“县籍”,立碑书写:“卖国贼陆宗舆,不齿于人”。1940年任南京汪伪政府行政院顾问。1941年在北平去世。订“二十一条”时任驻日公使。
③章宗祥(1879一1962)浙江吴兴人。字仲和。曾任袁世凯总统府秘书,司法总长,驻日公使。抗战期间,任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咨询委员。1962年10月1日在上海病死。
④傅斯年(1896—1950)山东聊城人。字孟真。1913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8年创办《新潮》杂志,健笔纵横,学界名人。一日,傅氏赴北大图书馆阅报,入室时循例签名。青年毛泽东此时为该阅览宣管理员,见傅名,甚表钦佩,握手订交,以识荆为素。抗战期间,傅氏以国民党参政员身份访问廷安,与毛泽东共叙旧交,故作谦词曰:“我们不过是陈胜、吴广,你们才是项羽、刘邦!”并坚请毛泽东手书题辞留念,以志不忘。傅斯年返重庆,毛泽东亲到机场送行,并录五代钱惟寅诗二句以墨迹一幅相赠:“不将寸土分诸子,刘项原来是匹夫”。傅斯年曾留学英、德。北大教授。中央研究院院长。1949年修台湾大学校长。病逝台湾。著有《傅斯年选集》行世。
⑤许德珩(1890—1990)江西九江人。字楚生。九三学社创始人。参加辛女革命及“五四”运动,历任黄埔军校政治教官、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秘书长。解放后曾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有译著马克思《哲学之贫困》、布哈林《唯物史观社会学》行世。
⑥匡互生(1891——1933)湖南邵阳人。又名务逊。1915年考入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数理部。“玉四”运动时为首先冲入赵家楼的学生之一。后与朱光潜在上海成立“立达学会”,创办《立达季刊》。著有《五四纪实》。
评梅没有说话,只是扭脸看看吴天放,她分不清他的话是褒,还是贬。吴天放没有注意评梅刚才那一瞥之中包含的深究的意思。
“评梅,你知道吗?”吴天放仍旧用甜蜜的声调,望着她说,“高君宇在山西鼓动一个姓王的办了个反阎刊物——《平民周刊》,让阎锡山①给查封了。他可好,又把‘周刊’迁到北京继续办,印好以后通过铁路工人秘密运回太原。”
①阎锡山(1883—1960)山西五台人。字百川。辛亥革命后任山西都督。历任国民党第三集团军总司令、陆海空军副总司令兼山西省政府主席,第二战区司令长官,组织牺牲救国同盟会,建立抗战决死队进行抗日。后去台,任台湾国民党国防部部长。1960年死于台湾。
“我看过几期《平民周刊》,”评梅说,“我倒觉得它说了许多真实的话。天放。我以为,一个报刊和一个人一样,重要的是说真话。你说是吗?”
评梅一时分不清他说的是对还是错,她只是楞楞怔怔地琢磨,楞楞怔怔地听着,她没有领悟到吴天放面带善笑,驳了她刚才的话。
不知道吴天放怎么知道得那么多,他还告诉评梅许多关于高君宇写了哪些激进的文章,做了哪些激进的事情。有许多评梅并不赞同,但她总的感觉高君字是个积极勇进、力求改造社会的青年。
同乡会临结束,高君宇作总结式的发言,他说在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我们应该举起双臂欢呼,一个历史新时期已经到来,一道灿烂的霞光已经照耀到古老沉睡的神州大地!
高君宇的声音有如音乐般响亮,清脆,激昂,高亢。它给人一种豪迈向上的感觉,一种震撼心灵的力量,一种令人奋起报国的决心!
评梅似懂非懂,但是感觉新鲜,特别那种豪迈的力量,那种奋然的决心,她感觉到了。她带着欣喜的神情,看着高君字。
高君宇除了身材颀长、头发油黑浓密,能给他增加几分光彩而外,他的眼睛不大,脸庞也不算漂亮。总之,他不是那种风度翩翩、潇洒英俊的美男子。不,他远远不是。但是他目光平稳不含邪视,他的言谈诚恳真挚,他的神情温厚善良。那里面蕴含着凝重,沉稳,清幽,宁静,和一种炽热的力量。这是别一样的丰韵,他的魅力不在其外表,而在其内心。比他二十四岁的年龄本身,显得成熟多了。
散会以后,人们陆陆续续都走了。
评梅留在最后,她让准备陪她一块走的吴天放先走,她要和她的同乡高君字说几句话。
高君宇把八仙桌上的几份报刊,装到一个手提的黑布书包里。一抬头,冷丁发现门口站着个俊俏的少女,正含着笑瞅着他。
高君宇问道:
“你……你怎么还不走哇?”
评梅笑盈盈地回答:
“我等你呀!”
高君宇一楞:
“等我?你是……”
“不认识我?”
高君宇摇摇头。
“真的?不认识?”
“真的不认识。”
“我叫石评梅,是石铭的女儿。”
高君宇惊喜地“噢”了一声,赶忙跑过去:
“暖呀呀,你是石先生的千金!令尊大人是我的老师。能在北京见到你,真叫人高兴。令尊的身体好吗?”
评梅告诉他,家父的身体很好,就是年岁大了,哥哥又外出做事,常年不在家。家中只有父母、嫂嫂和侄女。她自己又来北京读书,父母都很挂念。
两个人一边说着,一边走出山西会馆。
高君宇问到山西的情况,评梅说太原爱国学生在北京“五四”运动的影响下也举行罢课,集会,游行。只有山西女子师范学校,严禁女学生跨出校门参加任何活动。评梅在这种情况下,仍旧写文章,编印刊物,参加斗争。因此会上高君宇说的那些话,她是有同感的。被人视为洪水猛兽的共产主义,以及视为异端邪说的那个外国人马克思,被高君宇与“五四”运动联系在一块,而且津津乐道,评梅说她不但能理解,而且也能接受的。
她告诉高君宇,前几天她看到《北大日刊》刊登的“北京大学发起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启事”,公开致意校内外的同志们,欢迎“加入共同研究”。她已经报名参加了,排列为第40名会员,是女会员的第一名。
高君宇听了非常高兴。
评梅坦率地说出自己的看法以后,高君宇耐心地给她做了许多解释,还从书包里拿出几本《新青年》、《新潮》等进步刊物,借给她带回去看。还说如果她有兴趣,以后他还可以继续找些这类刊物给她看。
与高君字分手以后,评梅走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