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励志人生电子书 > 杜月笙 >

第225章

杜月笙-第225章

小说: 杜月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棺材也要抬到台湾
  「新闻天地」第一八四期,曾载有颜坤定先生所撰「杜月笙先生二三事」一文,最末一段,有云:
  「杜氏势力,究有多大?我们也无法估计出来。有人说:台湾一定要争取他,连他死了也要争取他。因为一旦反攻大陆,卽使杜月笙死了,把他的灵柩抬到上海,他还会『显灵』,在上海地方上,仍可发生使你想不到的作用。」
  事实上,杜门亲友,自杜月笙逝世以后,无日或忘杜月笙的临终遗言,「棺材也要到一趟台湾」。自民国四十年八月到四十一年十月,前后一年两个月间,洪兰友、陆京士为完成杜月笙此一最后心愿策划磋商,奔走联络,可说是致力最多。后来决定了四十一年十月二十五日为杜月笙「归依国土」之期,杜且笙在港台两地的家人亲友,便在缜密周详的计划之下,有条不紊,严密配合的办这一件大事。
  香港方面由姚玉兰负责主持一切,在香港一住三年,经过许多大风大浪,见到不少稀奇古怪的事体,姚玉兰对于杜月笙灵柩「归依国土」,唯恐共党捣乱,丝毫不敢怠慢,她在行前命人去求李应生,妥善作个安排。李应生当时身任东华三院主席,他在香港,颇有势力,当时他便不辞艰险,不避辛劳,很爽快的一口答应。
  于是,由李应生设计安排,一手包办,李应生听到共产党企图阻止杜月笙灵柩运台的说法,以及必要时将会派遣暴徒去掼炸弹的恫吓,他付之一笑,不以为意,但却仍然采取了有效的安全措施。首先,他请杜门亲友,对于灵柩启运日期、时间及地点,效金人之三缄其口,秘而不宣。其次,他和香港警署打交道,请他们届期暗中派员保护,然后,再跟太古轮船公司讲好,趁盛京轮上午十一二点钟,货已上妥,客未登轮的空挡,把杜月笙的灵柩送到船上,移入专舱。
  民国四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正值台湾光复佳节之期,自香港东华义庄直到「敌产码头」,香港警方便衣密布,戒备森严,杜月笙灵柩移台虽经多方保密,但是闻讯赶来奠别的至亲好友,仍有两百余人之多。由于其间不乏大亨阔佬,通往东华义庄的各型轿车,在上午九时前后首尾相衔,络绎不绝,不少杜月笙的老朋友赶了来行个礼,尽尽心,作最后诀别。到场者以恒社旅港社员居多数,老朋友中如王正廷、钱新之、金廷荪,吴开先、成舍我、杨管北、徐学禹、杨志雄、李祖永、徐士浩、王禹卿、张善琨等,都是起个大早赶来送「行」的。
  李应生早已命人布置好灵堂,满目缟素,庄严肃穆,九点一刻由李应生率同东华医院全体同仁公祭,然后由杜氏亲友,恒社弟子,分别上香奠别。奠仪迄十一点钟始毕,杜月笙睡在那口价值港纸一万五千元的棺材里,徐徐舁上灵堂门口等好的一部大卡车,覆上一幅特别设计的素缎,上书「皈依国土」四个大字,大字下面便是前往奠别诸亲友的签名。
  中午十二点整,灵柩运到「敌产码头」,太古轮船公司早经事先联络,派出不少员工在场照料。杜月笙的棺材登轮之前,李应生又率同送灵亲友在灵前作最后一次告别当时安置杜月笙灵柩的专舱舱门大开,一点钟,灵柩在大舱正中安放妥当,送灵亲友至此方始黯然归去。
  盛京轮自下午四时开放旅客登轮,五点钟起碇航向台湾,总算好,并无任何意外事件发生,杜门亲友都在称颂李应生的功劳。
  随轮护灵的杜月笙家人,有姚玉兰、杜维垣、杜美如和金元吉、杜美霞夫妇,二女婿金元吉,是奉了他尊翁金廷荪之命,特地走这一遭,陪同照料。        
    长眠汐止尖头山麓
  从香港到基隆,盛京轮航行两天又两个小时三十五分,二十七日傍晚杜月笙灵柩运抵基隆码头,除了杜氏家属,恒社旅台社员,迎灵亲友亦达三百余人。满头银发的几位高年老友,在人群之中面露戚容,望之令人肃然起敬,如党国元老李石曾、许世英,都是偕同夫人同来,洪兰友、陶百川,程沧波、萧同兹、石凤翔、陈训悆、何竞武、陶一珊、汪竹一、吕光、赵志垚、梁永章、李鸿球、范鹤言、朱庭筠等一概在码头等候颇久,基隆各界听说杜月笙的灵柩到了,纷纷赶来参与祭奠,并且参观码头上冠盖云集的盛况。
  必需十六名舁夫才能抬得动的灵柩,在日落西山,暮色渐浓中,用起重机四平八稳的移上码头,当时哀乐齐呜,益增悲凉凄怆气氛。八点三十分,夜幕已阖,杜月笙的灵柩轻悄落岸。八点五十分开始迎灵祭,首由许世英、李石曾、洪兰友偕各亲友祭奠,末后殿以基隆市各轮船公司代表们到灵前行礼。九点十五分灵柩运上四周缀以素色鲜花的大卡车,直驶台北,灵后跟随着长长的小轿车队,无数车灯,在无星无月的深夜大地,交织成一片灿烂奇景。
  灵柩暂厝台北市南京东路极乐殡仪馆,杜月笙终于抵达了他心向往之的台湾。
  杜月笙在台湾落葬的茔地,系由名堪舆家祁大鹏,遍历台北近郊各处,几经研拟,方始勘定。座落在台北县汐止镇大尖出麓之西,恰与北部名剎静修禅院比邻而居,位置坐东南而面西北,遥遥对着沦入竹幕,成为鬼蜮世界的黄浦滩,杜月笙诞生、奋鬪、成长、出道,以至飞黄腾达、咤咤风云的所在。
  修筑了一条婉蜒曲折的甬道,两旁阡陌纵横,兼有竹篱茅舍,一般的浦东高桥农家风光,祇比杜月笙的出生地杜家花园多了一道坡,一座静修禅院。茔墓因地势所限,格局不大,却是四周有苍松翠竹,杂花生树,晨昏之际,钟磬梵呗与鸡犬之声相应。
  小小的一处墓地,百十级仅容两人擦肩而过的石级,杜门中人为求其建筑完固,尽善尽美,特地交由规模宏大的大陆工程公司承造,然而唯一庄严壮观的建筑,仅有甬道尽处的那一座华表,华表不高,但是土镌总统题颁的「义节聿昭」,通过华表便是登临的石级,石级顶端,便是杜月笙的埋骨之所。
  四十二年六月墓地竣工,择吉于二十八日安厝,「歇浦风凄,鼎湖云暗;牛眠已卜,马鬣崇封」,逝世后的杜月笙毕竟「好人不会寂寞」,他的安厝典礼在当年是轰轰烈烈的盛举。为此特地成立了「杜月笙先生灵衬安厝委员会」,…一纸安厝委员名单,开出来无异是当年显宦名流的题名录:
  召集人王宠惠、于右任、许世英。  委员:陈诚、张其昀、王世杰、吴忠信、莫德惠、张羣、何应钦、吴铁城、顾祝同、钱大钧、俞鸿钧、谷正纲、洪兰友、张道藩、何成浚、马超俊、黄少谷、萧同兹、郑介民、毛人凤、王新衡、黄伯度、吴开先、陶一珊、吴三连、陶桂林、祁大鹏、王绎斋、季源溥、刘航琛、吕光、杨管北。  总干事陆京士        副总干事杨克天  总务组长朱品三  交通组长王兆槐  厝务组长吴乐园  祭典组长朱庭筠  文书组长赵君豪  招待组长唐缵之  摄影组长水祥云
  当日上午八时,先在极乐殡仪馆开吊,灵堂门口悬以巨幅横披,额曰:
  「杜月笙先生灵衬安厝祭堂」
  这一天灵堂里悬挂各界致赠的挽幛、挽联,共为二百余幅,花篮花圈不计其数,自五院院长以次前往致祭的政府官员、各界人士多达三千余人,士农工商、蒙古新疆,全日各地社会各界首要名流,在灵堂里外摩肩接踵,挥汗成雨。蒙古的章嘉活佛,新疆省主席维吾尔族长老尧乐博士和「台湾杜月笙」许丙最为引人注目,若论杜月笙一生的体面风光,盛大排场,当以这一次安厝之祭为最。然而向来爱朋友,好热闹的杜月笙,偏已长眠棺中,一无所知
  达官显要,名流学者之外,整队而来参加公祭的单位,犹有国民大会代表全国联谊会、江苏籍国大代表联谊会、上海市参议会、全国总工业会、全国商联会、全国船联会、上海市工界同仁、江苏同乡会、交通银行、台北市总工会、上海市新闻界同仁、上海法政学校校友会、大秦纱厂、司法院、台湾银行计核室,以及恒社在台子弟。
  公祭从上午八点钟进行到十时三刻,末由安厝委员会公祭,主祭者于右任,陪祭者许世英、王宠惠,张羣、何应钦等三十位人。
  
        安厝之日万人空巷
  十一点整,杜月笙灵柩自台北市南京东路极乐殡仪馆发引,这是杜月笙死后的第二次大出殡,长髯飘拂的于右任、老态龙钟的许世英、年高德劭的何成浚,精神矍铄的何应钦,还有张道藩、钱大钧、谷正纲、洪兰友、萧同兹、陶希圣等杜门亲友五百余人,冒着溽暑酷热,亲送杜月笙的灵柩到汐止大尖山上。
  这是枢府播台以后,前所未有的一次盛大出殡行列,台北市警察局派出摩托车队一路呼啸,列队开道,继之以丧幡、素坊、中西乐队、杜月笙遗像、灵荩В寸ㄕ咚说母餍推狄话儆嗔尽:频词⒋笮辛杏赡暇┒肺餍姓巯蛑猩奖甭罚倌贤姓房冢鄱煨煨薪ご锢镄怼Q赝揪用瘢煌蛉丝障铮G杜月笙的大出殡盛况。
  十一点四十五分,灵柩抵达汐止入山路口,汐止镇长李德胜,早在路口搭好一座素白牌坊,卽以当地作为汐止全体镇民路祭之处,路祭过后,灵柩由十六名扛夫抬下卡车来,转折进入大尖山。
  中华民国四十二年六月二十八日正午,举行安厝典礼,杜月笙的家属在墓前备馔祭奠,邻近的高僧自动前来诵经,台湾省政府新闻处电影制片厂,派有专人摄制全部纪录像片。
  杜月笙的灵柩于正午十二点三十分入厝,「义节聿昭」如杜月笙者,遂而「入土为安」,盛大典礼,也因而全部告成。
  安厝之祭,收到的挽联挽幛,凡二百余,若论对仗之工,词章之美,诚然琳琅满目,不胜枚举,加阎钖山挽的:
  元龙豪气垂五载,  楼获高名动王侯。
  又如何应钦所挽:
  忧国耿孤忠、不仅垂声游侠传,  首邱慰遗志,成同酬酒大招篇。
  还有前军令部长,在米苏里舰上代表中国接受日本人投降的徐永昌一联,颇堪为杜月笙安厝之日的盛况写照:
  至死不忘忠,埋骨尚能归故国,  在生唯仗义,结交早是遍人寰。
  尤有时任考试院长的莫德惠所挽长联:
  解衣推食,惠遍同胞,当斯浩刼难回,弥望尽疮痍,应痛人间失大侠;  近水依山,安兹吉壤,追忆遗言归葬,中兴资护佑,岂徒世外作飞仙。
  还有洪兰友的「及先生之殁也,曾哭之以联,兹当灵衬安厝之日,仰怀大节,爰再撰联奉申灵鉴。」洪兰友的这第二联词曰:
  布衣垂简册之名,朝野同钦,风云翊运;  归骨就枢府所在,死生一致,肝胆千秋。
  张嘉璈的一联,写尽了杜月笙的平生唯一憾痛
  有侠义心肠,有照人肝胆,为避赤祸南来,沉疴莫起;  是商场巨子,是社合闻人,未随王师北指,饮恨无涯。
  台湾大学校长钱思亮挽杜月笙的一联词曰:
  尘迷故国,谁辨华夷有大义,常昭千古艰难唯一死;  望重春申,功存民物是首丘,归正三台惆怅想清标。
  内政部次长季源溥的挽联,颇足抒写杜月笙的为人及其基本性格:
  海濡河阔,所至无私,心存济世眞忘我;  夏雨春风,纯乎博爱,天下何人不识公?
  恒社旅台同仁所挽的一联,语语沉痛,一字一泪,洋溢杜月笙门弟子的悲怆悼念之情
  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