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余忠老汉的儿女们-第1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了好一会,文英才动情地喊了一声:“三哥!”接着吃力地转过身子,朝前走了一步。
文义见了,忙伸出手去,拉住了文英的手,两兄妹忘情地凝视起来。周围的摊主和顾客,这时才有些明白过来,收回了诧异的目光。
文义又细细端详了文英一会,带着几分责备的口说:“妹,咋这样了,还……”说着,他把不满的目光投向了朱健。
朱健仍像过去一样木讷,他见了文义的目光,红了红脸,却不知该说什么,只憨厚地笑着。
文英见了,忙说:“三哥,这不能怪他!厂里亏损,发不出工资,家里也常常出事需要接济,所以我们就自谋了这条生路!”说着,又把文义拉到凳子上坐下了。
文义听了,心里十分感动,却说:“你们也没把这事写信告诉哥……”
文英急忙认错地说:“是没写信告诉你,怕你为我们担心!”
文义故作轻松地说:“我担心啥?你们找着了这样一条生存的路子,我该高兴呢!”
文英说:“不是为这担心,而是怕你为厂里效益不好,我们发不起工资而担心。我晓得你是心里搁不住一点事的人,尤其是对我们!”
文义见妹妹这话说到自己心里去了,便感激地回答说:“那倒肯定是,一个娘生的,哪能不担心呢!”
这时,朱健见他们兄妹俩只顾说话,便过来说:“三哥,你吃点东西吧?!”
文义还想和文英说点别后的话,于是说:“不了!在火车上我吃过。”
文英听了,忙说:“咋不吃,现成的东西,又不要我们拿钱买!三哥,妹给你煮碗沙锅米粉,你尝尝我的手艺。”说着,就吃力地起身,也不等文义答应,挺起大肚子忙去了。
没过多久,她果然端来一只沙锅,里面的汤还在沸腾。文义还没吃,就闻到一股浓郁的香味袭来。文义忙问:“这是啥汤,这么香?”
文英在文义对面坐下,两眼关切地望着他,说:“哥,是用鸡肉熬的汤,你多喝点吧,补身子的。”
文义又抬头看了看文英一眼,疼爱地说:“妹,你该多喝!你舍得吃不?”
文英没答话,朱健却一旁埋怨地说开了:“她呀,就是舍不得吃!”
文义听了,也责怪文英说:“咋舍不得吃?你就是挣下金山、银山,身体不好又有啥用?”
文英红了脸,不好意思地说:“哥,别听他瞎说!小家小户,有多大家底吃?”
文义听了,不再说话,一边用筷子挑起细细的、白白的粉条往嘴里送,一边在心里翻腾开了。过了一阵,才抬起头,激动地看着文英说:“妹,你变了!”
文英不懂地问:“咋变了?”
文义说:“变得懂事了!变得像我们余家的女人了!勤劳、肯吃苦、善良、节俭,天下女人应该有的优点,你全有了!”
说完这话,文义喉头忽然“咕噜”一声,像被啥东西堵住了一样。他想起了妹妹小时,想起了和林平发生那事的一段日子,想起了两年前进城卖家具时对她严厉的教育。她终于变了。他从她身上,看见了一个农家女孩子天生具有的吃苦耐劳、忍辱负重、朴实好强……的本性,看见了一个妻子与母亲义不容辞的责任。文义的眼睛渐渐模糊了。从文英身上,文义又想起母亲一辈子的含辛茹苦,想起淑蓉前天亲手为他做的几样菜,想起玉秀姐这两年的不幸遭遇,还想起春梅……想着想着,他几乎有点情不自禁了。他真想过去拥抱住妹妹,还想站起来大声地向全世界女人说一声,他爱她们!崇拜她们!尊敬她们!
文英见哥哥突然不说话了,不知咋回事,忙问:“哥,你咋了,妹作的米粉不合你的口味?”
文义眼里盈满了泪水,心里酸酸的。他怕文英看见,就把头埋在沙锅上,让袅袅上升的雾气遮住双眼,然后尽量用了平静的口吻说:“咋不好吃?太好吃了!这还是我头一次吃到这么好吃的东西呢!”
文英听了,又要去替文义再煮一份,文义一把按住了她,说:“妹,你存心把哥胀死哦?”文英听了,才没再去煮。
文义吃完,文英就叫朱健收摊。文义见时间还早,劝他们别忙收。他们不听,忙把东西收进板车里,朱健头里拉着走了。文英过来拉着文义,说:“哥,走吧,我们回家再谈!我还没仔细看你,你好像瘦多了!”
文义说:“我没瘦,你倒不如以前了!”说着,见文英拉着自己的手,忙说:“妹,让我扶着你,别摔着了!”
文英说:“没事,哥!”可还是把手臂给了文义。文义就扶着文英,两兄妹慢慢从大桥向氮肥厂走去。
到了厂里,兄妹俩才真的像有说不完的话似的,都打开了话匣子。文义向文英谈了出去这将近两年的经历,谈了春梅姑娘,更多地谈了淑蓉,又向文英和朱健说了自己想回家办厂的事。文英和朱健听了,都非常高兴。接着,文英向文义也谈了家里发生的一系列事,如文富进城做蔬菜生意发生的不幸,文忠被刘副乡长“修理”的事,天志老头的死,以及玉秀姐离婚遇到的障碍……有些事,文义从家里的来信中,已知道了个大概,有些则一点不知。现在听文英说了,更激起了对父母、大哥、二哥的思念。这时不知不觉鸡叫三遍了,朱健在一旁打瞌睡。文英见了,劝文义上床躺一会,文义却一点没有睡意。出门看看天已微露曙色,便归心似箭地想立即回去。文英要他天亮吃过早饭再走,可文义不答应。他们便只好在曙光熹微中,把文义送到了大门外,然后兄妹俩恋恋不舍地告了别。
文义回到家里,余忠老汉、田淑珍大娘和文忠夫妇、文富,正围着桌子吃早饭。全家人一见文义,顿时愣住了。余忠老汉放下筷,活动着脸上的皱纹,看了文义半天,咧着嘴说:“好哇!你……你……,真是你回来了呀!”
文义放下行李,回头对余忠老汉说:“爸,真是我回来了!”
文忠说:“咋不先写个信回来?”
田淑珍没等文义答话,过来拉住文义,上下看着,说:“过来,让妈看看,妈心里牵挂着你呢!”说着,她眼角挂上了晶莹的泪花。
文义见了,心里感动起来,说:“妈,我也一样,牵挂着家里呢!
说着,卢冬碧忽然想起什么,在一旁大叫了起来:“哎,老三,你的……对象呢?
这一说,都提醒了大家,全家人的目光都一下集中过来。田淑珍大娘恍然大悟地跟在卢冬碧话后面问:“是呀,那个姑娘呢,咋不一块回来?”
文义见大家这么关心他,就故意笑了笑说:“妈,你们咋这么着急?”
田淑珍说:“妈能不急吗?快对妈说,是不是你待人家不好,被别人甩了?”
卢冬碧也说:“是呀,老三,你快告诉大家!”
文义想了一想,这才对大家说:“妈,嫂,人家怕你们不愿意,不好意思来。她要我回来先问问你们,要没意见,她过一段日子就来。”
田淑珍大娘听了这话,急忙分辩地说:“我们啥时说过不愿意?”接着,她去墙上取下装有文义和淑蓉照片的镜框,喜眉喜眼地看着淑蓉的照片说:“这么好的姑娘,打起灯笼火把也难找,我们为啥不同意?”
文义接过镜框,见家里的人把淑蓉和自己在康平市照的那张西装革履的照片放在一起,一下勾起了对往事的许多回忆。又见照片上的淑蓉,恬静地微笑着看着自己,就涌起了对淑蓉的思念,这才对母亲老老实实地说:“妈,我们耍得很好,你放心。过不了多久她就会来的!”
田淑珍大娘才一下放心了,说:“没吹就好,找个好姑娘不容易呢!”
大家都只顾说话,忘记了吃饭,文富这时才说:“老三,你还没吃饭吧?”
文义说:“没吃,二哥!”
大家一听,才回过神来,说:“吃饭!吃饭!”
文富忙去为文义舀了饭来,一家人就暂时不谈啥了,吃起饭来。
吃过饭,余忠老汉说:“你们先出去干活,我和文义再摆会儿龙门阵!”
文忠夫妇、田淑珍大娘和文富听了,没说啥,果然各自先出去忙活路了。等大家都走后,余忠老汉才不慌不忙地裹起一支烟,吸燃了,悠悠地喷出一口烟后,这才细言细语地问:“文义,这次回来,走不走了?”
文义从来没听见父亲用这种和蔼、商量的语气和自己说过话,现在猛一听,觉得是这样亲切,禁不住内心一阵激动,于是便坚决地说:“爸,我不走了!”
余忠老汉抬起头来,眼睛里闪着又惊又喜的神色,看着文义说:“真不走了?”
文义说:“爸,真不走了!”
余忠老汉显得高兴起来,脸上的皱纹舒展开,说:“不走了好!这将近两年的时间里,我看出来了,这家里还真离不了你这颗夜明珠呢!”
文义听了父亲难得的、发自内心的夸奖,心里十分高兴,于是就说:“我想在家里办一个小食品加工厂!”
余忠老汉听了这话,猛地抬起头,吃惊地望着文义。
文义怕父亲说出反对的话,急忙充满信心地又说:“爸,我离开家时心里就想过,要出去学门技术,回来自己干番事业。这一年多,我在一个乡办食品厂干活,淑蓉的舅是这个厂的师傅,我已经从他那里学到了小食品加工的全套技术。我们自己办一个厂,肯定能赚钱!”
尽管文义说得十分肯定,可余忠老汉听了,立即阴了脸色。他一时没有答话,不声不响地又裹起一支烟,一口接一口地吧嗒起来。从嘴里和鼻孔里喷出的辛辣的烟味,直朝文义扑来。文义见父亲这副模样,立即知道遇着头道障碍了。果然,余忠老汉一支烟吸完,语气虽轻却不容置疑地说:“你娃儿又想花花点子了?办啥厂?牛皮不是吹的,我们祖祖辈辈,脸朝黄土背朝天,没人侍弄过啥厂,你也趁早死了那份心!”
文义听了,不甘屈服地说:“爸,你就莫阻拦我吧,肯定能成!”他看着父亲,见父亲没答话,又补上了一句:“我就是为办厂,才回来的!”
余忠老汉说:“不管你是为啥回来的,这厂就是不能答应你办!老子是为你好!我吃的盐比你吃的米多,过的桥比你走的路多,啥能办不能办,我心里有数。办厂,咋办?连老子想起来都好像天狗吃月亮,不晓得该从哪里下口,何况你才出林的笋子?”
文义听了,在掠过一种悲哀的同时,又为父亲小看自己感到好笑,于是又耐着性子解释说:“爸,你放心!小食品厂投资小,利润大,我们这儿原料又不缺,尽是庄稼地产的,便宜。我们家又有多余的房屋,把两边厢房腾出来,就是现成的生产车间。至于机器设备,咋个生产,我心里都有数。到时再把淑蓉接来,做我的助手。她在那里已经干了几年,是老工人了。”
余忠老汉听了,似乎再没有理由反对文义了。过了一会,才突然问道:“你说这厂,要多少本钱?”
文义说:“我粗略算了一下,我们不建厂房,暂时也不买太多的原料,一万多块钱就可以了!”
余忠老汉仿佛被这笔庞大的天文数字,给吓住了似的,大睁着双眼盯着文义说:“一万多元?一万多元还少呀!数也要数半天呢!你娃儿说得轻巧,吃根灯草,我们哪来的这一万多元钱?”
文义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