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励志人生电子书 > 贝布托传 作者:刘文山等_2 >

第43章

贝布托传 作者:刘文山等_2-第43章

小说: 贝布托传 作者:刘文山等_2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4月中旬,印巴两国军队开始发生交火事件,双方均有伤亡。同时,印巴双方的舌战也在升级。印巴两国关系降到近Z0年来的最低点。贝·布托总理又一次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是战?是和?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印控克什米尔地区一些穆斯林居民一直与当地政府存在尖锐矛盾。早在1989年12月,维·普·辛格就任印度总理后为施行民族和解政策,任命了一名穆斯林为内政部长,这在印度是前所未有的。同时,印度政府也采取一些行政措施,希望通过政治对话在宪法框架内解决克什米尔问题。

  但是,这些做法收效甚微。

  自1990年初以来,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穆斯林要求自治或并入巴基斯坦的呼声日益高涨,并成立了“克什米尔解放阵线”等武装组织,该地区恐怖暗杀活动及暴力事件不断发生。印度政府出动准军事部队和警察在部分地区实行了宵禁,并与示威群众发生数次流血冲突。印巴两国军队在克什米尔双方实际控制线两侧枪击与交火事件也有增加。1990年3月份连续发生三起印军向巴基斯坦声援印占克什米尔穆斯林斗争的边民开枪事件。

  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出现动乱以来,印巴双方互相指责。印度指控巴基斯坦支持和训练穆斯林武装分子,煽动叛乱。而巴基斯坦方面则矢口否认。印巴双方还围绕克什米尔事态的发展展开频繁的外交活动,阐述各自的立场,以争取国际舆论的支持。

  1990年年初,被穆斯林武装组织人员劫持的克什米尔大学副校长等三名人质被处死,印度国内舆论为之震惊。在野的国大党(英迪拉派)和支持政府的印度人民党均向政府施加压力,要政府在克什米尔问题上对巴基斯坦奉行强硬政策。印度人民党领导人甚至声言:“现在,印度应该做的是要把战争打到巴基斯坦领土上去!”

  印度总理维·普·辛格2月5日表示印度准备不惜一切代价保卫克什米尔。

  4月,维·普·辛格总理连续向巴基斯坦发出警告,称巴基斯坦将为煽动叛乱付出“沉重的代价”。同时敦促印度人“在心理上做好同巴基斯坦开战的准备。”

  针对印度方面咄咄逼人的气势,贝·布托总理沉着冷静,采取“敌进我进”的策略,在关键问题上毫不妥协。

  1990年1月

  21日,贝·布托总理强调,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自决权问题上绝不会向印度妥协。

  4月初,贝·布托总理在纪念她父亲佐·阿·布托遇难11周年的群众大会上重申其父的诺言;“为赢得克什米尔,巴基斯坦不惜同印度战斗一千年!”巴基斯坦外交部、国防部、陆军司令、空军司令都相继作了强硬表态。

  与此同时,印巴双方都向克什米尔边境地区增调了兵力。据印度军方透露,当时在查谟和克什米尔地区的印军已达24万人。印度一退役军官称,印巴在军事上已接近战争状态。一时间,战云密布,狼烟四起。

  其实,印巴两国围绕克什米尔争端而发生新的争执,实际上都有着各自国内的背景。

  印度1989年11月的大选中,国大党遭惨败而下野。但维·普·辛格领导的人民党在人民院共542个议席中,也只获得151席。他虽联合其他政党组阁,但在议会中也未获得压倒多数,受牵制因素颇多。新政府12月上任后正努力争取人心以便在1990年2月举行的10个邦的立法选举中获胜,从而巩固自己的地位。然而,印占克什米尔地区穆斯林的反叛活动加剧恰恰打乱了人民党的计划。

  在巴基斯坦,贝·布托总理执政后,也不断遭到反对党的挑战。不久前,刚刚勉强度过了一场信任危机。最近,反对党不断指责贝·布托总理对印度和克什米尔问题的立场太软弱。因此,在这种形势下,印巴双方围绕克什米尔问题而出现的紧张局面一时难以缓解,双方都不会轻易让步。

  克什米尔,这只迷航的船只,究竟是漂向战争的深渊,还是驶向和平的彼岸,世界各国和印巴两国的人民无不注目年轻的贝·布托总理和维·普·辛格总理,看他们如何运用政治艺术,能否化干戈为玉帛,争取新的和平。

  克什米尔地区形势尽管十分紧张,但印巴双方爆发全面战争的可能性并不大。

  首先,印巴双方都有迫在眉捷的国内问题需要处理,两国政府的当务之急都是稳定内部,发展经济,巩固其政权基础。

  其次,从军事实力来看,双方相差悬殊。印度武装部队拥有100万人,而巴基斯坦只有45万。在坦克、飞机、大炮和整个国防设施方面印度都明显占有优势。1990年2月10日,贝·布托总理在议会辩论时说,巴基斯坦不希望在克什米尔问题上同印度开战,但“对和平的热爱并不意味着将在原则上作出让步”。印度外长古杰拉尔也说,印巴就克什米尔问题爆发第三次战争是可以避免的。巴基斯坦陆军参谋长贝格将军4月初说,,巴基斯坦不想因克什米尔问题同印度发生战争。印度一位高级官员4月初也表态,印度不想在克什米尔争端上同巴基斯坦开战。

  更为主要的是,国际舆论纷纷反对印巴任何一方铤而走险。美苏两国都在暗中努力缓和印巴之间因克什米尔问题引起的紧张局势,力促双方通过对话解决分歧。尤其是南亚国家,对印巴关系紧张更为关切。1990年4月5日,孟加拉国总统艾尔沙德分别致函巴基斯坦总理贝·布托和印度总理维·普·辛格,敦促他们以“最大的克制”阻止克什米尔局势恶化。中东一些国家对克什米尔局势亦持谨慎态度,伊朗还表示愿意为印巴两国调停克什米尔争端。

  在各方推动下,应巴基斯坦倡议,印巴两国外交部长于1990年4月25日借参加联合国特别会议之机在纽约会晤,就克什米尔最近的事态发展交换了看法。两国外长会谈后发表了联合公报,达成了三点协议:

  1.两国的军事行动总负责人应当继续保持接触;

  2.双方都应当克制;

  3.所有各级的通讯渠道应保持畅通。

  印巴两国外长均表示应当缓和紧张局势,避免冲突。

  在国际社会的努力下,印巴两国因克什米尔引起的新的紧张局势逐渐平息下来;但要彻底消除这个痼疾,对于贝·布托总理来说,是任重而道远的。










贝布托传第十六章 解职下台






第十六章 解职下台

  1990年8月6日晚。

  巴基斯坦的首都伊斯兰堡空气紧张,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

  总统伊沙克·汗表情严肃,向全国发表了电视讲话,宣布:

  1.解散国民议会和贝·布托内阁;

  2.任命联合反对党主席穆斯塔法·贾托伊为看守政府总理;

  3.全国进入紧急状态;

  4.新的国民议会选举将于10月24日举行。

  伊沙克·汗总统的这一决定突然而又出人意料,恰如晴天霹雳,立刻在巴基斯坦政坛激起波澜。

  伊沙克·汗总统讲话刚一结束,巴基斯坦陆军部队立即接管了国家电台、电视台,控制了首都与外界联系的电话总局。伊斯兰堡街头一队队荷枪实弹的军人在巡逻,总统府、总理府、议会和其它重要日标都由军队把守。遵照陆军参谋长贝格将军的命令,驻扎在信德省的陆军第二军已开进动乱不已的卡拉奇和海德拉巴两市以恢复正常秩序。

  与此同时,在伊沙克·汗总统的主持下,贾托伊宣誓就任看守政府总理。

  古拉姆·穆斯塔法·贾托伊1931年生于信德省,是巴基斯州全国人民党主席,也是各反对党推举的联合反对党主席。他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早年曾从事律师工作。1956年开始从政,在地方机构任职多年,曾当选西巴基斯坦省议员。1962和1965年,他两次当选国会议员。1968年前贾托伊为穆斯林联盟党员,1969年3月加入佐·阿·布托领导的巴基斯坦人民党。1971年12月佐·阿·布托当政后,他被任命为布托内阁的政治事务、交通和自然资源部长,后出任信德省首席部长。1977年佐·阿·布托总理被军事政变推翻后,贾托伊从1979年7月——1985年5月任人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和信德省主席。1986年5月,他因与人民党并列主席贝·布托政见分歧,脱离人民党。同年8月,另组全国人民党并任主席。1986年12月,贾托伊在补缺选举中当选为国民议会议长。齐亚·哈克总统遇难后,在1988年11月举行的大选中,贾托伊竞选国民议会议员失利,后在补缺选举中才重新当选国会议员。1989年6月,全国人民党与伊斯兰民主联盟等组成联合反对党,反对贝·布托的人民党政府,贾托伊被推举为联合反对党主席。1989年11月,贾托伊曾与伊斯兰民主联盟主席纳瓦兹·谢里夫共同策划在国民议会提出对贝·布托总理的不信任提案,但遭到失败。此后,贾托伊作为联合反对党主席一直反对贝·布托的人民党政府。

  贾托伊就任总理后立即下令对贝·布托政府的“腐败行为”进行调查,限制包括贝·布托及其丈夫阿希夫·扎尔达利在内的33名政治家和企业家出境。这些人被怀疑涉嫌“贪污、索贿受贿和策动暴力犯罪”。但贾托伊一再向报界表示现有的内外政策不变,要求人们保持平静。

  这次贝·布托内阁被总统宣布解散显得十分突然,但实际上这是贝·布托执政Z0个月来与各方面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贝·布托自1988年12月执政后,与总统和军队逐渐产生了矛盾。由于矛盾难以解决,日益激化。

  1988年8月17日齐亚·哈克总统遇难后,军队表示赞成国家的民主化进程,不干预政治,遂使1988年11月的大选得以如期顺利进行。贝·布托上台前曾与伊沙克·汗总统达成协议,表示在处理内政、外交等重大问题上与总统相互配合,从而取得伊沙克·汗总统对她组阁的支持,被任命为政府总理。同时,贝·布托与军方也达成了5点协议,包括不干涉军内事务和不削减军费,执行既定的阿富汗政策,在处理印巴关系上与军队协调一致,雅各布·汗继续留任外长等。因此,大选结果揭晓后,陆军参谋长阿斯拉姆·贝格将军表示军方在向贝·布托“移交权力的看法上无任何分歧”。

  贝·布托执政之初,形成了她与总统、军队三方相互制约的格局。

  但是,贝·布托在政权稳定以后,试图修改齐亚·哈克政府的宪法修正案中有关总统有权解散议会和政府,有权任命三军最高将领的条款,这导致她与总统伊沙克·汗产生了矛盾。虽然自1989年年底以来,贝·布托主动要求改善与总统的关系,但双方在内外政策上的许多分歧依然存在。

  进入1990年,贝·布托总理与伊沙克·汗总统在对待“伊斯兰法”和处理信德省的局势上又产生新的分歧。

  “伊斯兰法”又称沙里亚法。该法案旨在实现国家的全面伊斯兰化,一旦通过,伊斯兰法庭将具有干涉国家所有事务的权威。伊沙克·汗总统认为应立即实施“伊斯兰法”。同时,在穆斯林占总人口

  96%的巴基斯坦,人民要求通过“伊斯兰法”的呼声也很高。而贝·布托总理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