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谭政-第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逃亡离队现象。面对上述情况,如何巩固部队,加强纪律,提高战斗力,则是摆在纵队各级领导眼前的一个严重问题。也是纵队政治工作面临的一个急需解决的紧迫问题。
7 月下旬,三纵在柳河整训时,七师(师长曾国华、政委李伯秋、政治部主任李政)召开了连以上政工干部会议,专门讨论上述问题,并提出要用阶级斗争的学说来教育部队。会上,师政治部提出了“谁养活谁”,“为谁当兵、为谁打仗”等十几道讨论题,组织部队进行讨论。七师二十团三营机枪连在进行“谁养活谁”的讨论中非常热烈。一次,副班长任纪贞用他父亲给地主干了一辈子活,最后累得吐血,临死前想喝小米粥地主都不给的事实,控诉了地主阶级的罪恶,使在场的同志都受到了教育。营教导员冯恺及时地抓住这个事例,向全营各连作了介绍和推广。与此同时,三营九连也开始了诉苦教育。九连是1945 年日本投降后由本溪煤矿工人(其中大部分是被日军俘虏的八路军人员和解放区群众,部分是被俘的国民党军官兵)组建的连队,全连219 人。由于连队大部分是新兵,加上成份复杂,连队思想十分混乱。指导员赵绪珍从1946年秋开始,就用本连战士的苦难家史进行阶级教育,采取吐苦水,算苦帐,挖苦根的方法教育启发战士的思想觉悟。有一次,部队住新滨县鱼亮子村时,他用贫农房东老大娘的一件破棉祆给连队上课,进行实物教育,讲明地主、资本家为什么富,穷人为什么穷,揭示剥削阶级的本质。他还组织连队参观地主家和穷人家的吃穿住等情况,进行阶级对比教育。该连有一名战士房天静,十六岁就被国民党抓丁东北,其父在家被地主逼债身亡,其母到东北来找他时,途中因生活所迫,卖掉两个弟弟,好不容易找到本溪,母子俩隔着铁丝网没有能讲上几句话就被迫分离,其母仇疾交加,不久也死去。
当谈到这段家史时,房天静一头哭倒在指导员怀里,一边哭一边检讨自己的错误,决心为母亲报仇,坚决跟着共产党走。此后,房天静在九连全连大会上诉苦,给大家以深刻教育,当场就有三名战士主动上台倒苦水,检讨自己忘本思想。解放战士李东山边哭边说:
“我和房天静有一样的苦难家史,一定要牢记血泪深仇,不消灭国民党反动派死不瞑目!”诉苦教育提高了战士的阶级觉悟。房天静在1947 年1 月的一保临江的热水河子战斗中,单人独枪冲入敌人阵地,歼敌一个班,俘敌五人,成为全纵队第一个记特等功的战士,纵队赠给他“孤胆英雄”称号。房天静和九连这个典型一经发现,便引起了纵队各级领导的重视。三营副教导员张廉明,二十团政委胡寅和政治处主任宋登华,都到九连帮助总结经验。1947 年2 月, 一保临江战役后,纵队领导经研究,决定宣传九连和房天静的事迹。
于是,纵队政治部和师、团一起,派出郭辛、王暖、魏永祐等同志及宣传队,深入部队采访,并以房天静事迹为题材,创作了歌剧《复仇立功》,到部队演出,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接着,纵队在七师二十团进行诉苦教育试点,推广九连的诉苦教育经验。到1947年1 至4 月份的二保临江至四保临江战斗期间,纵队将诉苦教育逐步推向其他部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大大提高了战斗力,又涌现出像王永太、任继贞、周恒农、高英富、陈树棠等一千五百多名战斗英雄和功臣。1947 年4 月15 日至5 月12 日,三纵奉命在进驻柳河休整期间,各师总结了四保临江的经验,召开庆功祝捷大会,并号召把开展诉苦教育同复仇立功运动结合起来。纵队政治部宣传了英雄人物的英雄事迹,在庆功会上突出地宣传了王永太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的成长过程的诉苦教育经验。南满(原辽东)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莫文骅参加了会议,高度肯定和评价了三纵开展的诉苦教育与立功运动的经验。三纵的诉苦教育经验,很快得到了上级首长和领导机关的充分肯定。1947 年6 月,南满军区在通化召开师以上的军政干部会议,三纵七师政治部主任李政汇报了开展立功运动的经验,三纵宣传部长汤从列汇报了诉苦教育的经验。
南满军区首长陈云、肖劲光、肖华等都给予了充分肯定。《辽东日报》、军区《战士报》对三纵诉苦运动的经验进行了报道。南满军区政治部作出决定,首先在南满军区各部队推广此经验,陈云并就此经验向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及政治部和中央军委写了报告。1947 年8 月初,东北民主联军总部、政治部在谭政主持下,在哈尔滨召开政治工作会议和宣传工作会议,总结夏季攻势经验,部署新的作战、政治工作任务。南满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莫文骅、三纵宣传部长汤从列,分别在会上介绍了三纵队诉苦教育政治工作、宣传工作的经验。在这次会议上,加之此前陈云的报告,谭政全面了解了三纵队诉苦教育的经验,并十分重视。为此,他专程从哈尔滨来到双城,认真而周详地向罗荣桓汇报了这一经验。谭政兴奋地对罗荣桓说:“南满三纵诉苦教育激发指战员阶级觉悟、复仇立功的经验,效果很好,值得提倡。通过这一教育形式,部队的纪律性增强了,战斗力提高了。我想,应该在东北民主联军所有各部队,大力加以宣传、推广,并向中央报告。”罗荣桓高兴地谈道:“我完全同意你的看法和意见。南满军区三纵队诉苦教育的经验,这在部队政治教育上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创造,解决了当前部队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和方法问题,是部队政治教育的方向,我们东北全军首先应该大力宣传与推广这一经验。”接着,罗荣桓对谭政说:“你先起草一个训令,下发东北民主联军各部队,让我东北各部队普遍开展诉苦运动。然后,你再组织人为《东北日报》写一篇有关开展诉苦运动的社论,造一点舆论。”很快,根据罗荣桓的指示,谭政主持起草了关于在东北我军政治教育中普遍开展诉苦运动的训令。这个训令,经罗荣桓审定后,以东北民主联军政治部名义发出。1947 年8 月26 日,《东北日报》同时发表了由谭政组织撰写的社论《部队教育的方向》和关于诉苦运动经验的报道。《东北日报》的社论指出:
三纵诉苦教育的全过程,在部队教育工作中是一个具有极其重大意义的创造。这个创造主要解决了部队教育的两个问题:第一个是部队教育当前的主要内容应该是什么;第二个是如何进行部队教育。由于第三次国内战争是由中国的大资产阶级的总代表国民党一小撮挑起的,因而当前部队教育的基本内容应当是阶级教育。而进行这种教育的方法绝不能用抽象的说教来提高群众的觉悟,而应该用群众自己的经验来教育自己,通过诉苦说明当前极其复杂的阶级关系和战争性质,把个人仇恨与阶级仇恨、个人要求与集体要求、个人利益与阶级利益紧紧结合起来,以明白个人在这个战争中的应有地位和作用。
1947 年9 月28 日,谭政将三纵诉苦教育的政治工作经验,以东北民主联军政治部的名义,向中央军委作了报告。毛主席非常重视这个经验,对报告全文逐字逐句作了修改,尔后批发全军推广。1948年3 月7 日,毛主席在《评西北大捷兼论解放军的新式整军运动》一文中指出:
人民解放军用诉苦和三查方法进行了新式整军运动,将使自己无敌于天下。
在秋季攻势发起前的这段休整期间,谭政除坐阵哈尔滨进行全面指导东北全军的政治工作而外,还亲自深入部队基层,到东北有关纵队、师、团了解部队政治工作情况,具体解决、处理部队有关问题。8 月22 日晚,谭政与刘其人来到吉林图们六纵队(司令员洪学智,政委赖传珠),研究与解决六纵的有关政工问题,第二天上午9 时离开图们。据赖传珠日记所载,谭主任此行图们,“轻油车出轨,幸未遇险。”9 月13 日至23 日,谭政来到沙河子、朝阳山、黄泥河子六纵队十六师、十七师、十八师驻地,听取各师汇报,检查诉苦和土改教育情况,并作了时事报告。谭政特别提出了十六师的三个问题:提高党内原则空气,政治工作,干部问题。在这一时期内,为加强东北全军的政治工作,谭政与林彪、罗莱桓等,还发出指示电任免一些重要领导干部。8 月1 日,林彪、罗荣桓、谭政、刘亚楼于双城致一纵电:牡丹江军分区与东安军分区合并,多余干部送二团,可在前方分配工作。8 月20 日,林彪、彭真、罗荣桓、刘亚楼、谭政于双城发出电令:以独一师、独三师、东满独立师编成野战十纵队,任命梁兴初为司令员,周赤萍为政委,黄炜华为参谋长,刘型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同日,林彪、罗荣桓、谭政发出电报:同意李伟为一师副主任(政治部副主任)。8 月22 日,林彪、彭真、罗荣桓、高岗、陈云、李富春、黄克诚、吕正操、周保中、肖劲光、刘亚楼、伍修权、谭政、周桓发出命令,为培养团营干部,使在职团营干部都能得到轮流学习,以提高干部的军政素质,决定在军政大学开设干部大队,下辖两个军事队,一个政治队,教育时间暂定三个月,由总部直接领导,并规定了学员的条件、各部人数与报名时间。
9 月1 日,林彪、罗荣桓、刘亚楼、谭政发出任命电:任命王明贵为骑兵师师长,朱纪先为政委,马骥、钟明标为副师长,刘锋为副参谋长,牟永春为政治部主任。
10 月24 日,林彪、谭政答复,同意李立三为东北局城市书记。
11 月12 日,林彪、谭政就领导方式问题给赖传珠发来指示电。
谭政为东北民主联军的政治工作而日夜忙碌、操劳着。
灿烂的政治之花,结出精美的军事之果。在谭政等人强大的政治工作推动下,我东北全军历时五十天(自1947 年9 月14 日至11 月5 日)的秋季攻势,歼敌近七万人,收复城市十五座,解放土地三·八万余平方公里,解放人口二百六十余万,控制了东北大部铁路,把敌人压缩到大小二十四个孤立的城市里,仅占东北面积14%的狭小地区,到11 月中旬,东北敌军总兵力十三个正规军,三个暂编师共四十五个师,加上特种部队、游杂武装等共五十八万余人,而东北我军已达九个军区,九个纵队,十个独立师七十三万余人,其中正规军四十二万余人,地方部队三十一万人,我军不仅在质量上,而且在数量上也大大超过敌军。造成了东北敌军空前严重的处境,迫使敌军龟缩于北至吉林、长春,南至鞍山营口,东至抚顺,西到阜新、锦州这个狭小地区。使我军牢牢地掌握了东北战场的整个主动权。
看到这些辉煌的战绩,谭政并没有满足、止步,他在酝酿着东北全军政治工作的更大的新举措。
1947 年11 月16 日。哈尔滨。东北民主联军总部驻地。呼啸的北风卷着雪尘,终日不停地刮着,塞外的严冬已经降临。哈尔滨,这座北国的雪城,矗立在零下30 多度、白雪皑皑的冰冷天地之中。在这仿佛进入“冬眠”状态的银色城市里,东北民主联军总部住所里却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