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中国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学历史卷) >

第62章

中国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学历史卷)-第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教学生长于记背,短于思索,不利于成才。引进历史研究新成果,就是想将
学生从记背的工具变成能用科学方法思维的人。

历史本身变化多端、丰富多采,本应是一门深受学生欢迎的学科,但由
于受考试制度的束缚,过分强调记背,不少学生视学史为畏途。当代中学生

① 《列宁全集》第33 卷第39 页,人民出版社1957 年版。
② 《列宁全集》第33 卷弟50 页,人民出版社1957 年版。

思想感情丰富,信息来源多,喜欢多角度、多侧面观察问题。引进历史研究
新成果,恰恰适合学生这种心理特征,这样就可调动学生学史的积极性,活
跃课堂气氛,将死历史教活、学活。

引进历史研究新成果,打破某些历史问题一家之说,让学生在几种观点

中选择,借以培养求异精神。须知没有求异精神就没有科学研究,就没有创

造发明,就不可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

历史科研主要靠思维的创新来完成。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写道:“对

人类生活形式的思索,从而对它的科学分析,总是采取同实际发展相反的道

路。这种思索是从事后开始的,就是说,是从发展过程的完成的结果开始的。”

①指明历史思维是一种逆向思维。某一历史事件有完成终了之时,而人类的历
史却川流不息地向前发展。任何人只能站在他所处的历史阶段上对历史作逆
向思维,阐明某些观点,得出某些结论,探明某些规律。后来一代代人则不
断重复这一过程。这就是历史思维的辩证法,也就是历史研究的思维方法。
历史教材是历史研究的结晶,它总是随着历史研究的发展而变换更新。教材
更新需待时日,课堂教学中引进历史研究新成果迅速及时,能起到教材一时
难以起到的作用。这对于加速培养用科学方法思维的人才,无疑是非常有益
的。
五、分析法与历史教学

分析法,或称逻辑分析法,是一种思维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它是科学研
究的基本方法,也是历史教学的基本方法。认真研究分析法,并正确运用分
析法进行历史教学,对于很好地完成历史教学任务,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
主义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一)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是第一个谈到认识论问题的人。他从朴素的唯
物主义观点出发,认为世界是可知的,并明确地提出了运动变化的观念。他
指出:一切皆流,无物常住。恩格斯对此评价很高,指出:“这个原始的、
素朴的但实质上正确的世界观是古希腊哲学的世界观,而且是由赫拉克利特
第一次明白地表述出来的。”①用这种世界观考察人类历史,“首先呈现在我
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一
切都在运动、变化、产生和消失。”②历史现象错综复杂,为了看清现象的总
画面,就不得不把一些细节从历史的联系中抽出来,“从它们的特性、它们
的特殊的原因和结果等等方面来逐个地加以研究。”③这种研究历史的方法就
是分析法。当然分析以后,必须进行综合,即把分析后的一个个具体细节再
纳入历史的总体联系之中,把历史作为多样性的整体画面,尽可能清晰地再
现出来,以便更好地探究其本质并把握其发展规律。就人类思维活动来说,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 卷第92 页,人民出版社1972 年版。
① 《反杜林论》第18 页,人民出版社1970 年版。
② 《反杜林论》第18 页,人民出版社1970 年版。
③ 《反杜林论》第18 页,人民出版社1970 年版。

基本上就是分析和综合的过程。没有分析就没有综合。为了强调分析的重要
性,有些研究者认为分析法本身就包含了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纳、
演绎等具体方法。历史教材的编写离不开分析和综合。它总是先分析一个个
具体历史事件的原因、经过、性质、结果、意义等等,然后再写历史事件间
的交互作用和整体演进。教材是教学的依据,因此,也可以这样说,历史教
学的最基本方法就是分析法。

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情。由于历史材料的残缺性、历史事件的复杂性、

历史图象的模糊性、历史规律的隐蔽性,人们认识上时代及个人认识能力上

的局限性,要对历史作出正确的分析是很难的。

恩格斯早就指出:“我们在人类历史领域中的科学比在生物学领域中的
科学还要落后得多。”①科学地分析历史的任务,只能在人类无穷无尽的历史
前进运动中,在人类认识连绵不断的世代发展中加以解决。作为历史教学工
作者,需穷毕生精力努力为之奋斗。

(二)

既然分析法对历史教学如此重要,那么教学中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进行
分析呢?众所周知,任何事物或现象都有它产生的原因以及由此引起的一定
结果。事物或现象间的因果联系是不依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因此要
分析历史,首先要分析历史事件的因果联系。翻开历史教材,我们就可以看
到,几乎每章的编写都是按原因、经过、结果三段式程序进行的。原因是历
史事件存在的各种矛盾,经过是各种矛盾的斗争过程,结果就是矛盾的解决
或转化。根据事物发展的逻辑,原因一定在前,经过一定在中,结果一定在
后。这是历史和逻辑的一致性。分析历史如果违背了这种一致性,就会导致
因果颠倒的谬误。巴枯宁等人,在1869 年巴塞尔大会上胡说继承权是私有制
存在的基础,应把“废除继承权作为社会革命的起点”,并要求大会通过废
除继承权的决议。马克思一针见血地指出继承权不是一种原因,而是一种结
果,是从现存社会经济组织中得出的法律结论。仅用一句话,就把被巴枯宁
颠倒了的因果关系重新颠倒过来,这对于指导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起着极其有
益的作用。可见正确分析因果关系是何等重要。

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是很复杂的,大体说来有一因一果、一因多果、多
因一果、多因多果等几种表现形式。此外,我们还可发现,一个历史事件是
前面历史发展的一种结果,又是引起后面历史发展的一种原因。历史事件之
间结成源远流长的因果锁链,推动历史曲折地向前发展。如果我们对人类历
史因果锁链间的关系进行理论抽象,就可发现:人类在和自然的艰苦斗争中
不断改进生产工具,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工具改进是原因,生产力发展
是结果。

一定的社会生产力产生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生产力是原因,生产关系
是结果。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
基础是原因,上层建筑是结果。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又成为经济基
础进一步发展的原因等等。列宁说:“因果性问题对于确定任何一种最新‘主

① 《反杜林论》第86 页,人民出版社1970 年版。

义’的哲学路线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①在历史教学中坚持对每个历史事
件和历史总体联系进行因果分析,并作理论抽象,我们就可让学生理解:“一
切重要历史事变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生产方式和交换
方式的改变,由此产生的社会之划分为不同的阶级,以及这些阶级彼此之间
的斗争。”给学生以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有助于学生确立最新“主
义”哲学路线——无产阶级世界观。

第二,要分析历史,还必须分析清楚人们的交互作用。社会的复杂性,

熔铸成历史的复杂性。社会矛盾通过人们的活动来体现。无数单个个人,抱

着不同目的,进行着各式各样的活动,纵横间发生错综复杂的交互作用。社

会就“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②在阶级社会里,无数单个人意志的背后,

隐藏着国家、民族、阶级、阶层、团体的利益。许多一致、相似或相反的利

益相互冲突,融合成一个总的“合力”,历史事件就是由这些合力产生的。

19 世纪日本经济发展、资本主义关系发展和民族危机加深,几乎把日本各阶

层都卷入倒幕运动中去。明治维新就是各种倒幕力量和幕府力量交互冲突的

产物。讲明治维新如不分析19 世纪中期日本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状况;不分析

农民、城市贫民的处境、斗争及其政治要求;不分析资本主义在城乡发展的

深度和广度;不分析大名、武士资产阶级化的程度;不分析美、英、法、俄

等国的侵略对日本所造成的影响?总之不分析清楚上述这些力量交互作用及

其结果,就无法回答下列问题:为什么日本明治维新能够成功?为什么亚洲

唯独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成为资本主义强国?为什么明治维新很不彻

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为什么以后日本会走上法西斯化道路?认真分

析人们的交互作用,有助于剖析历史和现实问题。1938 年,当亡国论和速胜

论甚嚣尘上时,毛泽东同志精辟地分析了敌我双方力量的交互作用将出现的

变化局面,写成了著名的《论持久战》,向全国人民指明了抗战发展的正确

道路,引导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足见正确分析人们交互作用的重

要性。在历史教学中注意分析人们的交互作用,有助于提高学生全面分析问

题的能力、辩证思维能力,以减少片面性和盲目性,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

第三,要分析历史还必须分析清楚历史的偶然性和必然性的关系。历史
的偶然性和必然性的关系问题,使古往今来许多史学家受到困扰,至今仍然
影响着历史研究和历史教学的顺利进行。对于这一命题,学生往往会提出许
多问题。如:赵王不中反间计,赵国会不会在长平之战中失败?秦国会不会
统一六国?唐玄宗不宠信杨贵妃、杨国忠,会不会出现安史之乱?拿破仑不
进攻俄国,会不会有后来的滑铁卢之败等问题。历史的偶然性和必然性是辩
证法的一对范畴。无穷无尽的历史偶然性事件将历史总画面涂抹得杂彩纷
呈、光怪陆离。但历史的偶然性的背后隐藏着历史必然性。历史必然性通过
历史偶然性反映出来。历史的必然性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着历史的
本质联系。分析历史的一个重要目的就在于要透过历史偶然性的表象去发现
历史必然性的本质。如资本主义在封建母胎中萌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至
于资本主义的最初萌芽发生在意大利则是和13—15 世纪意大利的城市,首先
是威尼斯和热那亚在东西方贸易中控制了地中海的商路,使工商业空前繁荣
起来这些偶然因素有关。秦统一六国是秦自商鞅变法以来经济、政治、军事

① 《列宁选集》第2 卷第154 员,人民出版社1960 年版。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第389 页,人民出版社1972 年版。

外交等力量发展的必然结果。赵王不中反间计,可使战争延迟下去,但已无
法阻止秦统一全国的必然趋势。封建上层统治阶级的腐败和争权夺利是必然
的现象,“安史之乱”不发生在唐玄宗时期,也会发生在别的什么皇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