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励志人生电子书 > 十年与二十天 >

第14章

十年与二十天-第14章

小说: 十年与二十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ㄖ遥翟谧罱淮问陨渲幸逊⑾諫…7e型鱼雷在航行中的深度比预定的低2。7米,要完全改用触发引信已经不可能,因为吃水深小于5米或6米的目标均不能使用鱼雷攻击(后来结果证明,在某些情况下,鱼雷在航行中的深度还要低得多)。
  这实际上等于当时的潜艇没有装备武器。
  在接到U…47号潜艇关于在瓦格斯峡湾鱼雷对运输舰攻击无效的报告,以及4月19日鱼雷监察长关于在本土试射中再次发现鱼雷定深过低的报告后,我就将潜艇从瓦格斯峡湾、韦斯特峡湾、纳姆斯峡湾和罗姆斯达尔峡湾调回。这些潜艇在那里缺少攻击敌驱逐舰的武器。触发引信鱼雷从驱逐舰底下穿过,磁性鱼雷提前爆炸。因此,潜艇在这些海区如何作战的问题一直解决不了。这样,潜艇在挪威沿岸海区(战斗的炽热点)的作战行动便宣告结束。连那些在南部海区活动的潜艇在4月17日也接到了海战指挥部有关撤退的命令。
  4月20日,U…47号潜艇在韦斯特峡湾的西南部遇到一支向北航行的护航运输队,尽管它当时处于较有利的攻击阵位,但艇长普里恩放弃了攻击机会,因为他对鱼雷的攻击效果已失去了信心。在此之前,他曾对英“厌战”号发起攻击,但由于鱼雷失灵(到航程终点时才爆炸),导致敌舰用深水炸弹对潜艇跟踪追击。U…47号潜艇于1940年4月19日的简要汇报。他率艇返回后向我报告说:“他再也不想使用这类似木头般的武器了。”
  所有潜艇艇员都有这种看法。当时人们对鱼雷的信任感已一落千丈。这些在过去几个月的战斗中曾浴血奋战的艇员们现在非常沮丧。
  挪威行动结束后,我派人十分认真地调查了潜艇惨遭失败的各种情况,并命令各潜艇也进行类似的检查。当然这种检查得首先从我本人和潜艇指挥部门开始。潜艇指挥部门的任务是,在对潜艇进行部署或变更部署时,应使潜艇能在关键的位置上发动攻击。这项任务对指挥部门来讲并不困难,因为敌人的企图并不难识别。从潜艇对敌战列舰、巡洋舰、驱逐舰和运输舰的无数次攻击来看,说明潜艇所处的阵位是正确的。
  但就处于峡湾中的潜艇本身而言,情况却并不那么简单。狭窄的海区,短暂的黑夜,平静的海面,以及敌方沿岸附近的强大的防御兵力,给潜艇执行任务带来了重重困难。U…47号潜艇从瓦格斯峡湾发来电报说:“敌人的防御非常强大并有充分的准备,如同英国重要基地的防御状况。”据估计,那里对掩护装载英国部队的运输舰是至关重要的。尽管如此,潜艇仍发动了36次攻击。在对这些攻击有关数据见本书第92页(本章)。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后发现,如果不是鱼雷失灵,肯定会命中目标:对战列舰攻击4次可命中1次;对巡洋舰攻击12次可命中7次;对驱逐舰攻击10次可命中7次;对运输舰攻击6次可命中5次。
  攻击有无效果对挪威行动的进程具有重要作用,这是十分清楚的。U…47号潜艇及时地赶到了瓦格斯峡湾,当时英国运输舰正要开始抛锚卸载部队。如果普里恩对运输舰发射的8枚鱼雷不失灵的话,那末英国在纳尔维克的行动将完全是另一番情景。
  在挪威行动中,我方损失4艘潜艇。
  在这些作战行动之后,对是否继续使用这种缺陷较多的鱼雷我一直犹豫不决。我的作战处长戈特海军少校坚决认为,在鱼雷没有彻底改进之前,对重新派遣潜艇参战我们将不承担责任。但是我觉得,我“在鱼雷还没有对部队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时,不能轻易地停止使用潜艇”。潜艇部队司令1940年5月15日战争日志。
  部队士气低沉。现在我决不能让部队的士气低沉下去,他们必须重新振作起来。哪怕只要有那么一线微弱的成功希望,我也要将潜艇战继续进行下去。新上任的鱼雷监察长库梅茨海军少将所采取的有力措施使我产生了这样的希望:不久之后,鱼雷将会有一种经过改进的触发引信。我希望届时也能很快掌握鱼雷的定深。
  在挪威行动后的几个星期中,我经常在前线各潜艇支队中来往,有时也到波罗的海训练场去。我与我所了解的并信任我的艇员们交谈。于是,士气低沉的危机得到了克服,潜艇部队重振旗鼓,又投入了战斗。全体德国潜艇艇员毫不动摇的意志表明,危机是可以征服的。不久事实证明,我作出的让潜艇重返战场的决定是正确的,这是毋庸置疑的。
  以上谈到的是我任潜艇部队司令时有关挪威行动的情况。当时我虽没有参与整个计划的制定工作,但今天我想就其战略上的必要性谈点我的看法。从当时的战争态势来判断,我认为进行这次作战行动是必要的,也是正确的。英国人企图占领挪威的迹象非常明显。伯姆退役海军上将在《英德之间的挪威》一书中根据同盟国的材料对同盟国占领挪威的企图作了详细阐述。但究竟什么时候占领令人难以判断。由于这种占领将威胁到我海洋战略地位和德国的战争经济,因此必须对此采取预防措施。
  有人想先让英国人进入挪威,然后再将他们赶出去。这种想法有许多不可靠性,因此不能据此形成作战方案。毫无疑问,如果英方占领了挪威,德国从斯堪的纳维亚诸国输入矿石的通道必将丢失,英国人就会对波罗的海构成威胁,从而大大增加我们穿越北海西部海区进入大西洋的困难。
  占领法国北部很可能会使我们的战略和经济地位很快得到重大改善,但在制定挪威行动计划时,对这一点人们尚未理解。那时总参谋部还认为,对法战争将是一场在马奇诺防线进行的长期而艰难的战争。
  1939…1940年冬海军总司令指出了英军占领挪威的危险性,并要求对此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我认为这是完全正确的。
  由于在挪威行动期间发生了一系列鱼雷失灵事件,雷德尔海军元帅于4月20日下令成立一个鱼雷委员会,以查明鱼雷失灵的原因。鱼雷委员会认为,除了已知的引信失灵原因之外,在很大程度上还与撞针初速太慢和装药起爆失效有关,潜艇部队司令1940年5月15日战争日志。当命中角小于50度时触发引信就失去作用。鱼雷战斗部引信的设计命中角为21度,加上射击技术方面的因素、船体水下部分的弯曲和舰船的规避机动,因此实际命中角经常要小于50度。
  海军总司令公布的鱼雷调查委员会的调查结果如下:海军总司令1940年7月23日第M261号机密文件。
  1,根据挪威行动期间使用G…7a和G…7e型鱼雷的经验教训,我已下令对鱼雷的缺陷和失灵的原因进行调查。
  2。 调查结果认为,鱼雷本身的弱点和发射前准备工作上的缺陷是鱼雷失灵的关键因素:
  a)G…7a和G…7e鱼雷的深度控制和定深都不符合对前线实用武器提出的要求。
  b)磁性引信的撞针在技术方面没有达到完全适用的水平,触发引信也没达到人们对它提出的要求。
  c)基尔海军船厂的鱼雷专业部门及技术试验研究所的试射单位发现了鱼雷发射准备工作方面存在的一些缺陷,并对此进行了特别认真的检查。
  根据上述调查结果,海军总司令下令进行审理,由军事法院对鱼雷试验研究所的负责人作出判决。海军总司令1942年2月9日第83a号机密文件。见附件4原文摘录。
  虽然鱼雷委员会的调查和军事法院对鱼雷失灵的原因作了详细的解释,但挪威行动期间潜艇发射鱼雷毫无成效的最终原因直到1942年2月才弄清。
  1942年1月30日,U…94号潜艇从大西洋发来电报说,在一次未经允许而对艇上一枚鱼雷进行的检查中,发现定深器内的压力过大。根据U…94号潜艇的报告,鱼雷监察长对准备运往前线而还在本土的鱼雷就这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检查。检查结果,发现大部分鱼雷定深器不密封。主要是转向拉杆通向定深器的部分不密封。定深器必须完全密封才能正常工作。因为定深器必须利用水压使鱼雷设定深度达到零点。达到零点的前提条件是定深器内要有一个正常的大气压力。如果定深器承受的压力过大,零点就会随着压力增大而降低,这样一来鱼雷就会失去控制而向更深处航行。由于潜艇在水下航行时要经常向艇内排入压缩空气,这样潜艇艇内的压力必然过大,这是由于潜艇的水下航行所决定的。因此,潜艇潜航时间越长,艇内压力则越大。因此,除上面已谈到的磁性引信在0号区域不宜使用和触发引信的缺点之外,还对挪威行动期间鱼雷经常意外失灵的问题作出了最后一种解释:在这次作战行动中,潜艇每天在水下潜航达20小时之久,这样艇内就产生了过高的压力,从而使不密封的定深器将鱼雷的深度定得过深。普里恩在攻击英方锚泊中的运输舰时所发射的全部鱼雷很可能是由于这个原因而失灵的。定得过深的鱼雷从运输舰下面通过,然后通常是在其航程终点处沉到海底。只有普里恩发射的8枚鱼雷是因陀螺失灵而偏离了峡湾的纵向航道,使鱼雷在悬崖附近的深水中爆炸的。
  潜艇部队从挪威行动中撤回来后,我派人对鱼雷失灵情况的报告进行详细调查。调查中把因发射距离较远而失败的(虽然也存在鱼雷失灵问题)都作为未命中目标来处理。尽管对发射情况作了这样的限制,但仍有33%肯定属于鱼雷失灵问题。在军事法院进行调查时,鱼雷监察部门的专家也对发射情况作了同样的限制,结果是鱼雷失灵率为32。4%。但我认为所有这些计算都是不可靠的,因为在他们调查鱼雷失灵的原因时还没有发现定深器不密封和由此而产生的难以控制鱼雷定深过大等问题。因此,在挪威行动中发射的大量鱼雷未命中目标都被解释为无法控制的缘故,而没有计入鱼雷失灵之列。
  在后来的战争阶段,鱼雷逐步发展成为一种真正有效的武器。1940年6月,我们规定只许用触发引信,因为磁性引信在所有海区都不可靠。从鱼雷的爆炸效力来看,我们又回到了1918年的情景。但是,还要再补充一点,由于尚未弄清鱼雷定深出现误差和由此而造成的、连对锚泊中的舰船都不能命中的原因,潜艇艇长倾向于尽量把鱼雷的定深定得浅一些。但由于不是每一枚鱼雷都出现定深过大的问题,这就使有些鱼雷的命中点往往过高,因此爆炸效力依然在继续降低。
  因此,在1942年12月德国采用新型的磁性定时引信(Pi…2型)之前,鱼雷的杀伤效果一直不如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两次大战期间前线部队提出了这样的要求:使用一枚鱼雷就能炸断一艘战列舰的“脊梁骨”,并使其沉没。技术部门认为这是有把握的,但因定时引信失灵而未能如愿以偿。
  为了弄清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触发引信鱼雷攻击的效果,对潜艇部队于1942年1月…6月发射的816枚命中雷进行了分析。其中有40%的舰船是被1枚鱼雷击沉的,38%的舰船是被2枚及2枚以上的鱼雷击沉的,22%的舰船中了1枚至4枚鱼雷后逃遁。在许多情况下,如1940年在大西洋打击护航运输队的作战中和1942年在西大西洋的作战中,潜艇都没有利用有利的时机来袭击商船,因为潜艇把鱼雷用在它们认为可以给对方以致命一击的关键性地方了。1942年在打击护航运输队的作战中也出现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