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励志人生电子书 > 鲁迅卷8 >

第7章

鲁迅卷8-第7章

小说: 鲁迅卷8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2〕 覆载 指天地。
  〔23〕 百昌 万物。《庄子。在宥》:“今夫百昌,皆生于土而反于土。”
  〔24〕 质力 指化学、物理。
  〔25〕 操 通颠。
  〔26〕 黑格尔(E。H。Haeckel,1834—1919) 通译海克尔,德国生物学家。著有《宇宙之谜》、《人类发展史》、《作为宗教和科学之间的钮带的一元论》等。他主张科学与宗教结成联盟,建立“一元论的宗教”,在“理性的宫殿”里供奉真、善、美三位一体的女神。
  〔27〕 官品 指生物。严复在《天演论。能实》的按语中说:
  “有生者如人禽虫鱼鸟木之属,为有官之物,是名官品。”
  〔28〕 尼导(F。Nietz螅悖瑁澹保福矗础保梗埃埃⊥ㄒ肽岵桑鹿?哲学家,唯意志论和超人哲学的鼓吹者。著有《札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等。
  〔29〕 景教 基督教的一支,又称聂斯托利派,唐太宗贞观九年(635)传入我国,称为景教。这里泛指基督教。
  〔30〕 震旦 古代印度对中国的称呼。
  〔31〕 黄帝之伐某尤 据《山海经。大荒北经》:“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遂杀蚩尤。”
  〔32〕 桑门 佛家语,梵语sramana的略称,通译沙门,即出家修道的佛教徒。
  〔33〕 乱之上也,治之下也 《庄子。天下》:“墨翟禽滑岚之意则是,其行则非也。将使后世之墨者,必自苦以腓无矫胫无毛相进而已矣。乱之上也,治之下也。”清代郭庆藩《集释》引郭象注云:“乱莫大于逆物而伤性也。”“任众适性为上,今墨反之,故为下。”又引成玄英疏云:“墨子之道,逆物伤性,故是治化之下术,荒乱之上首也。”
  〔34〕 奇觚 《急就篇》卷一:“急就奇觚与众异。”原指奇书,这里是奇异的意思。
  〔35〕 重言 指传说。《庄子。寓言》:“寓言十九,重言十七。”
  〔36〕 枳首之鹰 双头鹰,沙皇俄国的国徽。人立之兽,两只相对直立的狮子,英国国徽。
  〔37〕 什赫 即波希米亚,现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的一部分。
  〔38〕 一切斯拉夫主义 即泛斯拉夫主义,形成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是俄国沙皇政府提出的要求各斯拉夫民族统一于沙皇制度之下的反动主张。
  〔39〕 丧人民元 丧害人民的生命。《孟子。滕文公下》:“勇士不忘丧其元。”
  汉代赵岐注:“元,首也。”
  〔40〕 封豕长蛇,荐食上国 《左传》定公四年:“吴为封豕长蛇,以荐食上国。”封豕,大野猪。荐,屡次。
  〔41〕 灵台 心。《庄子。庚桑楚》:“不可内于灵台。”
  〔42〕 威廉二世(Wilhelm Ⅱ,1859—1941) 德意志帝国皇帝,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祸首。他曾于一八九五年绘制一幅“黄祸的素描”,题词为“欧洲各国人民,保卫你们最神圣的财富!”向王公、贵族和外国的国家首脑散发;一九○七年又说:“‘黄祸’——这是我早就认识到的一种危险。实际上创造‘黄祸’这个名词的人就是我”
  (见戴维斯:《我所认识的德皇》,一九一八年伦敦出版)。黄祸之说,十九世纪末兴起于西方,盛行于二十世纪初。它宣称中国、日本等黄种民族的崛起,是威胁欧美生存的祸害,为西方帝国主义对东方的奴役、掠夺制造舆论。辛亥革命前,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一些刊物常援引黄祸之说来鼓动“民气”。
  〔43〕 贝谟(J。Bem,1795—1850) 通译贝姆,波兰将军。一八三○年十一月波兰反抗沙俄、争取民族独立的起义领导人之一。失败后逃亡国外,参加了一八四八年维也纳武装起义和一八四九年匈牙利民族解放战争。
  〔44〕 裴伦(G。G。Byron,1788—1824) 通译拜伦,英国诗人。一八二三年参加希腊的民族独立战争。著有长诗《恰尔德。哈罗德游记》、《唐璜》等。
                 一九一二年
               《越铎》出世辞〔1〕
  于越〔2〕故称无敌于天下,海岳精液,善生俊异,〔3〕后先络驿,展其殊才;其民复存大禹〔4〕卓苦勤劳之风,同勾践〔5〕坚确慷慨之志,力作治生,绰然足以自理。世俗递降,精气播迁,则渐专实利而轻思理,乐安谧而远武术,鸷夷乘之,爰忽颠陨,全发之士,系踵蹈渊,而黄神啸吟,民不再振。辫发胡服之虏,旃裘引弓之民,翔步于无余〔6〕之旧疆者盖二百余年矣。已而思士笃生,上通帝旨,转轮〔7〕之说,弥沦大区,国士桓桓〔8〕,则首举义旗于鄂。诸出响应,涛起风从,华夏故物,光复太半,东南大府,亦赫然归其主人。越人于是得三大自由〔9〕,以更生于越,索虏〔10〕则负无量罪恶,以底于亡。民气彭张,天日腾笑,孰善赞颂,庶猗伟之声,将充宙合矣。顾专制久长,鼎镬为政,以聚敛穷其膏髓,以禁令制其讥平,瘠弱槁枯,为日滋永,桎梏顿解,卷挛尚多,民声寂寥,群志幽轶,岂以为匹夫无与于天下,尚如戴朔北之虏也。共和之治,人仔于肩,同为主人,有殊台隶〔11〕。前此罪恶,既咸以归索虏,索虏不克负荷,俱以陨落矣。继自今而天下兴亡,庶人有责,使更不同力合作,为华土谋,复见瘠弱槁枯,一如往日,则番番良士〔12〕,其又将谁咎耶?是故侪伦则念之矣,独立战始,且垂七旬,智者竭虑,勇士效命,而吾侪庶士,坐观其成,傥不尽一得之愚,殆自放于国民之外。爰立斯报,就商同胞,举文宣意,希翼治化。纾自由之言议,尽个人之天权,促共和之进行,尺政治之得失,发社会之蒙覆,振勇毅之精神。灌输真知,扬表方物,凡有知是,贡其颛愚,力小愿宏,企于改进。
  不欲守口,任华土更归寂寞,复自负无量罪恶,以续前尘;庶几闻者戒勉,收效毫厘,而吾人公民之责,亦借以尽其什一。猗此于越,故称无敌于天下,鸷夷纵虐,民生槁枯,今者解除,义当兴作,用报古先哲人征营治理之业。唯专制永长,昭苏非易,况复神驰白水,孰眷旧乡,返顾高丘,正哀无女。〔13〕呜呼,此《越铎》之所由作也!
  〔1〕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一二年一月三日绍兴《越铎日报》创刊号,署名黄棘。原无标点。
  《越铎》,即《越铎日报》,一九一二年一月三日由越社创办于绍兴。
  一九二七年三月停刊。早期曾得到鲁迅的支持。
  〔2〕 于越 晋代贺循《会稽土地记》:“少康封其少子,号曰‘于越’。越国之称始于此。”
  〔3〕 海岳精液,善生俊异 晋代虞预《会稽典录。朱育》:
  “(虞)翻对曰:”夫会稽上应牵牛之宿,下有少阳之位。……山有金木鸟兽之殷,水有鱼盐珠蚌之饶。海岳精液,善生俊异。‘“
  〔4〕 大禹 亦称夏禹,我国古代夏后氏部落的领袖,夏朝的建立者,以治平洪水为后人传颂。《史记。夏本纪》:禹东巡“至于会稽而崩”,葬会稽山。
  〔5〕 勾践 春秋末年越国国君。他被吴国打败后,“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终于战胜了吴国。
  〔6〕 无余 传说是越国的始祖。汉代赵煜《吴越春秋》卷六:
  “禹以下六世而得帝少康。少康恐禹祭之绝祀,乃封其庶子于越,号曰无余。”
  〔7〕 转轮 意即变革。原为佛家语,即转法轮,《法华文句》:
  “转佛心中化他之法,度入他心,名转法轮。”
  〔8〕 桓桓 威武的样子。《诗经。周颂。桓》:“桓桓武王,保有厥士。”
  〔9〕 三大自由 指孙中山所说的“人民之集会自由、出版自由、思想自由”(见《民权初步。自序》)。
  〔10〕 索虏 原是南北朝时南朝对北朝的蔑称,《资治通鉴。魏纪》文帝黄初二年:“宋魏以降,南北分治,各有国史,互相排黜。南谓北为索虏,北谓南为岛夷。”元代胡三省注:“索虏者,以北人辩发,谓之索头也。”
  〔11〕 台隶 原为古代奴隶中的两个等级,这里泛指被奴役的人。
  〔12〕 番番良士 《尚书。秦誓》:“番番良士,旅力既愆,我尚有之。”番番,勇武的样子。
  〔13〕 白水等语,出于屈原《离骚》:“朝吾将济于白水兮,登阆风而居马。忽反顾以流涕兮,哀高丘之无女。”“陟胞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白水,神话中的水名,据说源出昆仑山,人饮其水不死。
                辛亥游录〔1〕
                   一
  三月十八日,晴。出稽山门可六七里,至于禹祠〔2〕。老藓缘墙,败槁布地,二三农人坐阶石上。折而右,为会稽山足。
  行里许,转左,达一小山。山不甚高,松杉骈立,沏〔3〕木棘衣。
  更上则沏木亦渐少,仅见卉草,皆常品,获得二种。及巅,乃见绝壁起于足下,不可以进,伏瞰之,满被古苔,蒙茸如裘,中杂小华,五六成簇者可数十,积广约一丈。掇其近者,皆一叶一华,叶碧而华紫,世称一叶兰;名叶以数,名华以类也。微雨忽集,有樵人来,切问何作,庄语不能解,乃给之曰:“求药。”更问:“何用?”曰:“可以长生。”“长生乌可以药得?”曰:“此吾之所以求耳。”遂同循山腰横径以降,凡山之纵径,升易而降难,刚其腰必生横径,人不期而用之,介然成路,不荒秽焉。
                   二
  八月十七日晨,以舟趣新步〔4〕,昙而雨,亭午乃至,距东门可四十里也。泊沥海关前,关与沥海所隔江相对,离堤不一二十武〔5〕,海在望中。沿堤有木,其叶如桑,其华五出,筒状而薄赤,有微香,碎之则臭,殆海州常山〔6〕类欤?水滨有小蟹,大如榆荚。
  有小鱼,前鳍如足,恃以跃,海人谓之跳鱼。
  过午一时,潮乃自远海来,白作一线。已而益近,群舟动荡。
  倏及目前,高可四尺,中央如雪,近岸者挟泥而黄。有翁喟然曰:“黑哉潮头!”言已四顾。盖越俗以为观涛而见黑者有咎。然涛必挟泥,泥必不白,翁盖诅观者耳。观者得咎,于翁无利,而翁竟诅之矣。潮过雨霁,游步近郊,爰见芦荡中杂野菰,方作紫色华,得数本,芦叶伤肤,颇不易致。又得其大者一,欲移植之,然野菰托生芦根,一旦返土壤,不能自为养;必弗活矣。
  〔1〕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一二年二月绍兴《越社丛刊》第一辑,借署“会稽周建人乔峰”。原无标点。
  辛亥,一九一一年。当时鲁迅在绍兴府中学堂任教,经常利用课余时间采集植物标本。
  〔2〕 禹祠 夏禹的祠庙,在绍兴东南会稽山下。
  〔3〕 沏 刺的古字。
  〔4〕 新步 地名,在绍兴东北镜塘殿附近。
  〔5〕 武 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